公元220年,一代梟雄曹操病逝。曹丕就承襲了父親的丞相職位。不久,曹丕以“禪讓”為名,推翻了漢獻(xiàn)帝,并改國號為魏,自己登上了皇帝的寶座,稱魏文帝。
而四公子曹植在父親死后,一直郁郁寡歡。他脫離了當(dāng)時朝廷的種種政治爭斗,常和一些文人墨客、風(fēng)流學(xué)士開懷暢飲,吟詩作詞。他極富詩才,常常出口成章、語驚四座。
但是性情急躁、心胸狹窄的曹丕,卻對四弟曹植曾和他竟當(dāng)繼承人一事耿耿于懷。而且每當(dāng)別人贊賞曹植的詩才,嫉妒之情油然而生。一天,有人闖進(jìn)殿稟報,說是曹植正和某一縣府的幾位官員在一起大肆酗酒,對城內(nèi)事務(wù)不聞不問。曹丕一想機(jī)會來了,馬上命令將曹植等人押到殿前,準(zhǔn)備問斬。
曹老夫人聞訊大驚,踉踉蹌蹌趕到宮殿,流著淚問曹丕:“你弟弟平時是稍微放縱了一些,難道也犯得著這樣?你今天難道不能看在手足情分上放了他、這樣我死后在黃泉地府也就瞑目了。”
曾丕冷冷地答道:“母親,我何嘗不知道這些?只是他今天的事太不成體統(tǒng)了,我豈能饒他?請母親還是回避吧!”曹母便咽著說不出話,只得淚流滿面地走了。
曹丕走到曹植面前,道:“休不是一向夸耀自己的詩才么?現(xiàn)在我限你走完七步做一首詩,你要寫出你我兄弟之間的關(guān)系,但不能出現(xiàn)‘兄弟,的字樣。寫出來,就免你一死。不然,就別怪我不念手足之情!”全場鴉雀無聲。大家都覺得曹植難免一死了。
這時,跪在地上的曹植卻突然抬起了頭,表示愿意從命。只見他慢慢站直了身子,閉上眼,仰面沉思了一會,向前邁進(jìn)三步,就聽他大聲吟道:
煮豆燃豆箕。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曹植邊走邊吟,剛好七步走完,一首詩也就作成了。眾人不由得暗暗嘆服。曹丕聽完,一股慚愧之情直涌心頭,下令給予曹植降級處分,就放他走了。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先簡介作者及有關(guān)他的故事。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國時著名文學(xué)家。他是曹操之子,曹丕之弟。生前曾為陳王,去世后謚號“思”,所以又稱陳思王。后人將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曹植才華橫溢,詩文寫得非常好。南朝的文學(xué)評論家鐘嶸在其著作《詩品》中寫道:“陳思之于文章也,譬人倫之有周孔,鱗羽之有龍鳳……”意思是:陳思王曹植的詩文就像人類之中的周公與孔子;也像有鱗片有羽毛的動物之中的龍和鳳凰……另一位南朝文學(xué)家謝靈運也很佩服他,曾說:“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一石是十斗)成語“八斗之才”,即來源于此。
南朝劉義慶寫的《世說新語·文學(xué)》中說:曹操的長子曹丕做了皇帝后,忌恨這個才華橫溢的弟弟曹植。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內(nèi)作詩一首,否則就要把他處死。曹植聽了,剛走幾步,就吟出六句詩來;即我們要講的這首詩。因為曹丕要曹植七步之內(nèi)作成,所以后人稱之為《七步詩》。據(jù)說曹丕聽了以后,“深有慚色”。
現(xiàn)在,我們來解釋部分詞語:1.持:用來或拿來。2.羹(gēng):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狀食物。3.漉菽以為汁:意思是把豆子的殘渣過濾出去,留下豆汁作羹。漉(lù),過濾;菽,豆類植物。4.萁:豆類植物脫粒后剩下的莖。5.相煎:相,不是互相,而是指“煎”這個動詞所涉及的對象。就詩的字面意思而言,相煎,就是“煎豆”,即“萁”在煎熬它同根生的“豆”;其實是指被曹丕迫害胞弟曹植。
最后,欣賞這首詩。
一 巧用比喻,彈奏弦外之音。
曹植的這首詩是被曹丕逼著寫的,而且是必須在七步之內(nèi)作成,否則處死。在這種情境下,一個膽小的人就算平時會寫詩,恐怕也嚇得沒詞兒了??刹苤矂t不然,他不是急著隨便想出幾句來保命,而是從容不迫地用巧妙的比喻來傾吐自己的心聲。你看,前四句不僅敘述了燃萁煮豆這一人們熟悉的生活現(xiàn)象,而且十分生動地描寫了“萁”在釜下兇狠地燃燒而煎熬釜中“豆”的過程。
如果說,曹植吟出前四句后,曹丕也許尚不知他在說什么的話,那么,當(dāng)曹植吟畢后兩句,曹丕可能就會臉紅出汗了!天啊,“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當(dāng)曹丕聽到這兩句時,他會想什么呢?曹丕會不會想:這是說誰呀?“萁”與“豆”是“同根生”,難道我曹丕與曹植不也是同父同母所生嗎
曹植(192~232),字子建,是曹操第四個兒子,自小便受到很好的文學(xué)培養(yǎng)。在我國文學(xué)史上,他是被后人公認(rèn)的寫五言詩的高手。其詩善用比興手法,語言精練而文采飛揚。他也擅長寫辭賦和散文,《洛神賦》就是他的杰作之一,這篇賦惹得后人做了不知多少解釋、猜測和辯論。謝靈運曾經(jīng)這樣評價他:?天下的才共有一石(十斗),曹子建一人就占去了八斗,我得了一斗,剩下的一斗其他人去分。?
東漢建安時代的文學(xué)是很活躍的,其中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對后代文學(xué)有著相當(dāng)大的影響,而曹植的名氣又最為響亮。在曹操的培養(yǎng)下,曹植自小就有出眾的才華。他常常在大庭廣眾之下,談起話來滔滔不絕;與人應(yīng)酬,對答如流。他寫起文章來,下筆琳瑯滿目,使得人們都很驚奇,稱賞不已。
有一天,曹操看了曹植的文章之后,滿腹狐疑,就隨口說了一句:?你是不是請人代寫的呀??曹植看到父親不信任自己,感到受了極大的委屈,就跪在地上,大聲說:?我言出為論,下筆成章,為什么要請人代寫呀!請父親親自一試。?曹操點了點頭。
時過不久,曹操在鄴城建造了一個著名的?銅雀臺?。落成那天,曹操率領(lǐng)兒子們登臺觀賞,并且當(dāng)著文武百官的面,曹操說:?你們幾人就在臺上每人寫一篇賦。?只見幾個兒子提筆疾書,不一會兒就一個接一個交卷了。文武百官見這父子幾人,心里油然發(fā)出贊嘆:?果真是?龍生龍,鳳生鳳?啊。?大臣們拿出第一個交卷的曹植的文章,讀后更加吃驚,他們深深被文章的辭采精華所折服了。于是一齊呈給曹操,他讀了之后,不由得眼睛一亮,把小曹植從頭至腳掃視一遍,他相信了兒子的才能確實非同尋常。心中暗自盤算把魏王之位讓給這小家伙。他不由得又回想起小曹植七八歲時候的一件事來: 那年中秋,全家在一起賞月,曹操指著天上一輪明月問曹植:?外國跟月亮相比,哪個遠(yuǎn),哪個近??小曹植一口答道:?月亮近,外國遠(yuǎn)呀!??為什么??全家人都莫名其妙。他說:?月亮抬頭就能望見,所以說它近;外國怎么也望不見,所以說它遠(yuǎn)。?大家信服。
第二年中秋,有幾個外國朋友來拜訪曹操。在宴會上,曹操想起去年賞月的事,就問客人:?月亮跟貴國相比,哪個遠(yuǎn)?哪個近??客人們眾說紛壇,莫衷一是。曹操在一旁含笑不語,等到眾人爭論都停了下來,說道:?這個問題讓我家植兒回答,請諸位多多指教!?
曹植被帶進(jìn)了宴會廳,他很有禮貌地對客人說:?貴國近,月亮遠(yuǎn)呀!?
曹操一聽大惑不解:?去年跟今年的說法截然相反呀。你怎么人長一歲,腦子卻變糊涂啦!?曹植不慌不忙地答道:?月亮雖然抬頭能看見,卻不能來到我們中間,外國雖然看不見,但可以跟我們互相往來,所以說它近哪!?
話說得有理有據(jù),很中外國使者的心意,曹操聽了更是暗自得意。
曹植有如此才能,他的哥哥曹丕便對他恨之入骨。后來他憑借權(quán)術(shù)做了魏王,就想找茬兒害死曹植。
有一天,曹丕把曹植叫了來。心懷叵測地說:?父親在世時,曾經(jīng)說你才華蓋世,今天,你就走七步吟成一首詩。吟成了我佩服,不成你就自己死去吧。?
只見曹植不慌不忙,把手背在后面,如同閑庭信步。他走了七步之后,隨口吟道: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
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明里說煮豆,暗里說的是我們本來是同胞兄弟,何必自相殘殺呢?曹丕聽了滿面羞漸,他只好把曹植分封到外地去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diangu/1550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劉備撤圍誘敵軍
下一篇: 曹植知鹿死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