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左傳·俗公二十六年》
春秋時,中原霸主齊桓公死后,他的兒子齊孝公繼承了王位。魯僖公二十六年(公元前634年)夏天,魯國遭到了嚴重的災荒,齊孝公乘人之危,親率大軍,浩浩蕩蕩地向東進發(fā),去討伐魯國。魯僖公得知消息,知道魯軍無法和齊軍對抗,便派大夫展喜帶著牛羊、酒食去稿勞齊軍。這時,齊孝公的軍隊還沒有進入魯國國境,展喜日夜兼程,在齊魯邊界上遇到了齊孝公。展喜對齊孝公說;“我們魯國的君王聽說大王親自到我國,特地派我前來慰勞貴軍?!薄澳銈凈攪烁械胶Σ藛?”齊孝公傲慢他說。展喜是個能言善辯的人,他不卑不亢地回答說:“那些沒有見識的人可能有些害伯,但我們魯國的國君和大臣們卻一點也不害怕。”’齊孝公聽了,輕蔑他說:“你們魯國國庫空虛,老百姓家中缺糧,地里沒有莊稼,連青草也看不到,你們憑什么不感到害怕呢?”展喜胸有成竹,不慌不忙他說:“我們依仗的是周成王的遺命。當初,我們魯國的祖先周公和齊國的祖先姜太公,忠心耿耿、同心協(xié)力地輔助成王,廢寢忘食地治理國事,終于使天下大治。成王對他倆十分感激,讓他倆立下盟誓,告誡后代的子子孫孫,要世代友好,不互相侵害,這都是有案可稽的:我們的祖先是這樣友好,大王您怎么會貿(mào)然廢棄祖先盟約,進攻我們魯國呢?我們正是依仗著這一點,才不害怕。”齊孝公聽了,感到展喜的活很有道理,就打消了討伐的念頭,班師回國了。
有恃無恐的意思是:恃:倚仗,依靠;恐:害怕。因為有所依杖而毫不害怕,或毫無顧忌。
李鬼
特指故意冒充他人、混淆視聽的人。也可以指假冒商品等。
來源:古典名著《水滸傳》第四十三回,有個人物李鬼,拉大旗作虎皮,冒用“江湖上有名目,提起好漢大名,神鬼也怕”的黑旋風李逵名號,剪徑劫單人。他臉上搽墨,手持兩把板斧打劫,一般客人扔了行李,望風而逃,李鬼劫點不義之財。無巧不成書。這天,假李逵遇到真李逵,露出李鬼原形。他謊稱“家中有九十歲的老母,無人贍養(yǎng),”被李逵放走,并贈十兩銀子,讓他改業(yè)自新。但李鬼不思悔改,又欲用麻藥加害李逵,結(jié)果壞了自家性命。
在當今商品經(jīng)濟的戰(zhàn)場上,已衍生出大大小小的“李鬼”。并經(jīng)過千錘百煉,其千變?nèi)f化的伎倆已不容李逵等閑視之了。不是嗎?李鬼就是被抓獲了,但在李逵面前卻能面不改色心不跳,甚至還慷慨陳詞,有恃無恐,往往弄得李逵束手無策。瞧,李逵和李鬼的PK可謂驚心動魄啊!
如今的“李鬼”又是何等猖獗、何等橫行霸道!他們炮制的盜版圖書,盜版教輔,盜版字畫,盜版字畫,盜版軟件……簡直鋪天蓋地,席卷四方。如果你一個猝不及防,就會乖乖地自投羅網(wǎng)。
市場經(jīng)濟是法制經(jīng)濟。犯法者如能悔過自新,有錯者如能迷途知返,尚對人民、對社會有可用之處。但千萬不可學李鬼,一條歪道走到黑。重蹈李鬼覆轍,遲早會壞了自家“性命”。
魯迅早在70年前曾對警戒世人:“搗鬼有術,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來無有”。我相信,盡管李鬼們拿出全身解數(shù)跳梁不已,最終還是會應驗中國那句老話:“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眴韬?!豈不悲哉!
描寫人物外貌的成語:
一表人才、風度翩翩,大腹便便,膀大腰園、披頭散發(fā)、虎背熊腰、衣冠楚楚、相貌堂堂 、眉清目秀 、容光煥發(fā) 、美如冠玉 、冰清玉潔 明眸皓齒 沉魚落雁 道貌岸然 秀色可餐 國色天香 粉白黛黑 靡顏膩理 傅粉施朱 婀娜多姿 衣冠楚楚 亭亭玉立 霧鬢風鬟 鶴發(fā)童顏 鶴發(fā)雞皮 短小精悍 面黃肌瘦 面如土色 面紅耳赤 面有菜色 蓬頭垢面 囚首垢面 蓬頭歷齒 鳩形鵠面 銅筋鐵骨 腸肥腦滿 骨瘦如柴 藥店飛龍 大腹便便、健步如飛描寫外貌的成語:閉月羞花 沉魚落雁 出水芙蓉 明眸皓齒 美如冠玉 傾國傾城 國色天香 鶴發(fā)童顏 眉清目秀 和藹可親 心慈面善 張牙舞爪 愁眉苦臉 冰清玉潔 雍容華貴 文質(zhì)彬彬 威風凜凜 老態(tài)龍鐘 虎背熊腰 如花似玉 容光煥發(fā)
落落大方 骨瘦如柴 大腹便便 面黃肌瘦 其貌不揚 蓬頭垢面 弱不禁風 閉月羞花 沉魚落雁 出水芙蓉 明眸皓齒 美如冠玉 傾國傾城 國色天香 鶴發(fā)童顏 眉清目秀 和藹可親 心慈面善 張牙舞爪 愁眉苦臉 冰清玉潔 雍容華貴 文質(zhì)彬彬 威風凜凜 老態(tài)龍鐘 虎背熊腰 如花似玉 容光煥發(fā) 落落大方 骨瘦如柴 大腹便便 面黃肌瘦 其貌不揚 蓬頭垢面 弱不禁風 眉清目秀 容光煥發(fā) 美如冠玉 出水芙蓉 冰肌玉骨 冰清玉潔 明眸皓齒 靡顏膩理 閉月羞花 沉魚落雁 道貌岸然 秀色可餐 國色天香 粉白黛黑 傅粉施朱 婀娜多姿 衣冠楚楚 亭亭玉立 霧鬢風鬟 鶴發(fā)童顏 鶴發(fā)雞皮 短小精悍 面黃肌瘦 面如土色 面紅耳赤 面有菜色 蓬頭垢面 蓬頭歷齒 鳩形鵠面 銅筋鐵骨 腸肥腦滿 瘦骨如柴 大腹便便 儀表堂堂 玉樹臨風 鶴發(fā)童顏 閉月羞花 冰肌玉骨 才子佳人 沉魚落雁 城北徐公 齒白紅 愁眉啼妝 出水芙蓉 綽約多姿 淡妝濃抹 二八佳人 傅粉何郎 姑射神人 國色天香 國色天姿 花容月貌 環(huán)肥燕瘦 嬌小玲瓏 絕代佳人 梨花帶雨 林下風氣 眉目如畫 眉清目秀 美如冠玉 靡顏膩理 明眸皓齒 千嬌百媚 傾城傾國 螓首蛾眉 如花似玉 雙瞳剪水 亭亭玉立 我見猶憐 仙姿佚貌 小家碧玉 秀外惠中 夭桃秾李 一表非凡 一表人才 一笑千金 儀態(tài)萬方 月里嫦娥 稚齒婑媠 擲果潘安 朱唇皓齒
腸肥腦滿 丑態(tài)百出 怪模怪樣 尖嘴猴腮 面目可憎 蓬頭歷齒 漆身吞炭 其貌不揚 窮形盡相 三分像人,七分像鬼 頭童齒豁 獐頭鼠目 鴟目虎吻 蜂目豺聲 兇相畢露 張牙舞爪
描寫人物精神面貌的成語:
溫文爾雅 相貌堂堂 神采奕奕 眉開眼笑 滿面紅光 容光煥發(fā) 精神抖擻
意氣風發(fā) 春風得意 笑容滿面 滿面春光 和藹可親
描寫人物品德的成語:
⑴高尚
高尚
暗室不欺 不同流俗 不欺暗室 不忘溝壑 赤子之心 德厚流光 高情遠致 高山景行 功德無量 厚德載物 懷瑾握瑜 蕙心紈質(zhì) 見危授命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精金良玉 敬老慈幼 良金美玉 明德惟馨 年高德劭 前人栽樹,后人乘涼 青天白日 山高水長 拾金不昧 玉潔松貞 沅茝灃蘭 云中白鶴 志士仁人
杰出
補天浴日 風流人物 風華正茂 伏龍鳳雛 蓋世英雄 蓋世無雙 桂林一枝 鶴立雞群 鶴鳴之士 加人一等 矯矯不群 金榜題名 舉世無雙 絕世超倫 昆山片玉 人中之龍 首屈一指 鐵中錚錚 頭角崢嶸 無出其右 裒然舉首 一代風流 一世龍門 庸中佼佼
尊貴
不虞之譽 不言而信 不惡而嚴 榮華富貴 山中宰相 師道尊嚴
著名
草木知威 馳名中外 大名鼎鼎 德高望重 風云人物 功成名遂 功標青史 赫赫有名 舉世聞名 如雷貫耳 聲振寰宇 威望素著
寬容
海闊天空 含垢納污 呼牛呼馬 豁達大度 既往不咎 寬大為懷 寬宏大量 網(wǎng)開一面 網(wǎng)開三面 息事寧人 下不為例 下車泣罪 胸懷祖國,放眼世界 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以直報怨 以德報怨 宰相肚里能撐船 知情達理 中庸之道
助人
將伯之助 解衣推食 救死扶傷 絕甘分少 普度眾生 起死人,肉白骨 輕財好施 設身處地 疏財仗義 為民除害 為民請命 雪中送炭 與人為善 云行雨施 仗義疏財 助人為樂
榮耀
生榮死哀 死得其所 萬古千秋 萬古流芳 為國捐軀
⑵志氣
有志
不恥最后 乘風破浪 頂天立地 鴻鵠之志 九天攬月 夸父追日 老驟伏櫪 老當益壯 力爭上游 陵云之志 猛志常在 磨杵成針 窮而后工 三戶亡秦 十載寒窗 鐵杵成針 韋編三絕 心小志大 胸懷大志 雄飛雌伏 雄心壯志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移山倒海 迎頭趕上 有志者事竟成 愚公移山 爭強好勝 知難而進 治國安民 志在四方 中流擊楫 壯志凌云 自力更生 自強不息 自求多福 自食其力
有為
大顯神通 大顯身手 大有作為 大器至大師兄 非池中物 奮發(fā)有為 公才公望 后生可畏 龍躍鳳鳴 鵬程萬里 前程萬里 如日方升
奮發(fā)
發(fā)憤圖強 奮發(fā)圖強 奮發(fā)蹈厲 披荊斬棘 聞雞起舞 我武惟揚
其他
八仙過海 不務空名 負重致遠 掞藻飛聲
⑶忠貞
忠誠
碧血丹心 不避斧鉞 成仁取義 赤膽忠心 赤心相待 赤心報國 大節(jié)不奪 大法小廉 蹈節(jié)死義 斷頭將軍 肝腦涂地 故舊不棄 故劍情深 寒花晚節(jié) 久要不忘 捫心無愧 倩女離魂 舍身求法 田父獻曝 先驅(qū)螻蟻 心虔志誠 以身殉職 以身許國 憂國奉公 孝子順孫 忠孝節(jié)義 忠心耿耿 忠肝義膽
堅定
從容就義 富貴不能淫 ??菔癄€ 堅持不渝 堅韌不拔 堅定不移 雷打不動 木人石心 破釜沉舟 鍥而不舍 誓死不二 心堅石穿 心如鐵石 言必信,行必果 一不做,二不休 一口咬定 真金不怕火煉 之死靡它 指天誓日 志堅行苦 至死不變 忠貞不渝
堅強
堅苦卓絕 姜桂之性 寧死不屈 鐵石心腸 威武不屈
節(jié)操
冰魂雪魄 冰清玉潤 冰清玉潔 冰壺秋月 高風亮節(jié) 古井無波 黃花晚節(jié) 堅貞不屈 儉可養(yǎng)廉 見利思義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屈節(jié)辱命 三貞九烈 喪身失節(jié) 歲寒松柏 守身如玉 投梭折齒 心如古井 一片冰心
⑷真誠
真誠
抱誠守真 誠心誠意 講信修睦 金石為開 開心見誠 悃愊無華 披心相付 披肝瀝膽 璞玉渾金 拳拳服膺 全心全意 推誠相信 推誠相見 推心置腹 推襟送抱 信及豚魚 信誓旦旦 一寸丹心 允執(zhí)其中 真心實意
誠實
表里如一 開誠相見 恪守不渝 傾心吐膽 殺彘教子 實心實意 拭面容言 天人共鑒 閉邪存誠 心口如一 胸無宿物 胸無城府 言而有信 言行一致 坐言起行 肝膽相照
⑸謙虛
虛心
不恥下問 不驕不躁 不矜不伐 不露圭角 辭尊居卑 功成不居 功薄蟬翼 好問則裕 戒驕戒操 禮賢下士 滿招損,謙受益 拋磚引玉 謙讓末遑 謙虛謹慎 犬馬之勞 深藏若虛 損之又損 聞過則喜 洗耳恭聽 虛懷若谷 遜志時敏 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移樽就教 以莛叩鐘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載酒問字 擇善而從 知之為知之 自知之明
律已
防意如城 非異人任 修心養(yǎng)性 引咎自責 知過必改 自愧弗如 自怨自艾
謹慎
愛惜羽毛 剛毅木訥 畫地為牢 斤斤自守 謹言慎行 慎終追遠 守口如瓶 臨事而懼 臨深履薄 如臨探淵 如履薄冰 奉命唯謹 三思而行 小心謹慎 小心翼翼 瞻前顧后
其他
見賢思齊 名列前茅 平步青云 棄暗投明 棄舊圖新 青云直上 繩愆糾謬 水漲船高 痛改前非 突飛猛進 脫胎換骨 惡居下流 再接再厲
⑹廉潔
廉潔
不忮不求 澹泊寡欲 奉公守法 富貴浮云 廉潔奉公 兩袖清風 先公后私 纖塵不染 洗手奉職 枵腹從公 一塵不染 一介不取 一琴一鶴 飲馬投錢 澡身浴德
無私
大公無私 公事公辦 公正無私 公而忘私 顧全大局 國爾忘家 毫不利已,專門利人 涓滴歸公 開誠布公 克己奉公 嫠不恤緯 摩頂放踵 舍己為人 舍已救人 舍己從人 先人后己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修身潔行 一秉至公 衣被群生 以義割恩
正直
不愧屋漏 大義凜然 大事不糊涂 風骨峭峻 剛腸嫉惡 光風霽月 光明正大 光明磊落 浩然之氣 襟懷坦白 明鏡高懸 事無不可對人言 守正不阿 守經(jīng)達權(quán) 堂堂正正 危言危行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行不由徑 嚴氣正性 正大光明 仗義執(zhí)言
慷慨
高義薄云 慷慨解囊 樂善好施
勇為
見義勇為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清高
不為五斗米折腰 超然物外 超塵拔俗 寵辱不驚 孤芳自賞 潔身自好 狷介之士 落落難合 特立獨行 與世無爭
其他
目不邪視 相忍為國 修橋補路 眼里揉不下沙子 仰不愧天 一視同仁 一碗水端平 正義凜然 直道而行 坐懷不亂
⑺勤奮
勤奮
發(fā)憤忘食 廢寢忘食 分秒必爭 焚膏繼晷 雞鳴而起 磨穿鐵硯 勤學苦練 夙夜匪懈 夙興夜寐 無冬無夏 宵衣旰食 學而不厭 圓木警枕 幼學壯行 朝乾夕惕 只爭朝夕 孜孜不倦 坐以待旦 爭分奪秒 手不釋卷
刻苦
攻苦食淡 苦心孤詣 囊螢照讀 任勞任怨 埋頭苦干 臥薪嘗膽 懸梁刺股 仰屋著書 映月讀書 映雪讀書 勇猛精進 引錐刺股 鑿壁偷光 折節(jié)讀書 坐薪懸膽
專心
不敢旁鶩 不知肉味 目不窺園 傾耳而聽 傾耳注目 一心一意 屏氣凝神 全神貫注 專心致志
有恒
持之以恒 堅持不懈 精衛(wèi)填海 始終如一 始終不渝 水滴石穿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死不瞑目
其他
不遠千里 不敢告勞 兢兢業(yè)業(yè) 默默無聞 默默無言 駑馬十駕 勤勤懇懇 身體力行 事必躬親 手足胼胝 手足重繭
⑻勇敢
勇敢
出生入死 奮不顧身 赴湯蹈火 渾身是膽 臨危不懼 履險如夷 能征慣戰(zhàn) 排除萬難 前仆后繼 群威群膽 殺敵致果 舍死忘生 舍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視死如歸 所向無前 天不怕,地不怕 挺身而出 銅頭鐵額 萬死不辭 萬夫不當 無所畏懼 降龍伏虎 一往無前 一身都是膽 一以當十 以一當十 義無反顧 勇者不懼 勇往直前 勇猛果敢 勇冠三軍 浴血奮戰(zhàn) 斬將搴旗 豬突豨勇
奮勇
身先士卒 一鼓作氣 一馬當先 縱橫馳騁
堅強
不屈不撓 百折不撓 百煉成鋼 死不足惜 死而無悔 至大至剛
其他
沉潛剛克 膽大如斗 膽大包天 威風凜凜 余勇可賈
⑼公正
公正
不偏不倚 不愧不作 大義滅親 秦鏡高懸 替天行道 天公地道 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 無偏無黨 先自隗始
嚴明
秋毫無犯 鐵面無私 鐵面御史
明辨
愛憎分明 褒善貶惡 火眼金睛 信賞必罰 羞與為伍 彰善癉惡
⑽節(jié)儉
儉樸
布衣蔬食 粗衣糲食 粗衣淡飯 粗茶淡飯 惡衣惡食 飯糗茹草 荊釵布裙 克勤克儉 牽蘿補屋 輕車簡從 食不重味 因陋就簡 飲冰茹檗
節(jié)約
節(jié)衣縮食 精打細算 開源節(jié)流 寬打窄用 厲行節(jié)約 勤儉持家 省吃儉用 細水長流 修舊利廢
⑾善良
善良
設身處地 于心何忍
安分
規(guī)行矩步 渾俗和光 既來之,則安之 樂天知命 繩趨尺步 束身自好 隨遇而安
厚道
情怨理遣 溫柔敦厚
仁慈
仁至義盡 仁言利博 仁心仁聞 萬家生佛
和善
和顏悅色 和藹可親 菩薩低眉 善氣迎人
溫潤
平易近人 軟玉溫香 溫良恭儉讓 溫潤而澤
忍耐
忍氣吞聲 忍辱含羞 忍辱負重 唾面自干 委曲求全
其他
人棄我取 山高水長 知書達禮
⑿團結(jié)
團結(jié)
打成一片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堅如磐石 精誠團結(jié) 磐石之固 銅墻鐵壁 同心同德 同心合意 萬眾一心 眾志成城 眾人拾柴火焰高
齊心
和衷共濟 戮力同心 齊心協(xié)力 群策群力 通力合作 同心協(xié)力 一體同心 一德一心 一心一德 眾擎易舉
幫助
博施濟眾 打抱不平 濟困扶危 濟弱扶傾 解囊相助 救困扶危 相濡以沫 夏雨雨人 燮理陰陽 抑強扶弱 以沫相濡 治病救人 助我張目 左提右挈
同甘苦
風雨同舟 患難與共 同甘共苦 同舟共濟 同生死,共存亡 同呼吸,共命運 休戚相關 休戚與共 有福同享
其他
和而不同 如左右手 天下一家 息息相關 相視而笑,莫逆于心 心照神交 血肉相連 意氣相投 與人方便,自己方便 志同道合 周而不比
描寫自然風光的成語:
一瀉千里 一望無際 千山萬水 千巖萬壑 山明水秀 山重水復 山高水長
大雨滂沱 萬紫千紅 天昏地暗 五彩繽紛 五顏六色 風平浪靜 風吹雨打
風雨交加 風和日麗 氣象萬千 鳥語花香 花團錦簇 花紅柳綠 花枝招展
蒼翠欲滴 汪洋大海 含苑欲放 沃野千里 洶涌澎湃 彤云密布 窮鄉(xiāng)僻壤
層巒疊嶂 春光明媚 春華秋實 春和景明 春寒料峭 春暖花開 春意盎然
春意闌珊 荊棘叢生 草長鶯飛 荒無人煙 柳暗花明 姹紫嫣紅 鶯歌燕舞
曉風殘月 傾盆大雨 倒海翻江 煙波浩渺 凄風苦雨 浩如煙海 浩浩蕩蕩
海闊天空 浮云蔽日 浮光掠影 清風明月 落英繽紛 落花流水 晴空萬里
湖光山色 渺無人煙 雷電交加 數(shù)九寒天 遮天蔽日 漫無邊際 滴水成冰
繁花似錦 暴風驟雨
寓言故事成語:
開卷有益 博而不精 百發(fā)百中 捕風捉影 必恭必敬 百感交集 兵貴神速
杯弓蛇影 不寒而栗 不合時宜 不自量力 不拘一格 不可多得 不堪回首
不可救藥 別開生面 不可同日而語 不倫不類 伯樂相馬 班門弄斧
白面書生 八面威風 不名一錢 拔苗助長 不屈不撓 不求甚解 髀肉復生
病入膏肓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拔山舉鼎 博士買驢 冰山難靠 背水一戰(zhàn)
半途而廢 不貪為寶 白頭如新 百聞不如一見 不為五斗米折腰 抱薪救火
標新立異 不學無術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不遠千里 不因人熱
別有天地 不遺余力 百折不撓 百丈竿頭 不自量力 不知所云 賓至如歸
拔幟易幟 殘杯冷炙 寸草春暉 草船借箭 乘風破浪 才高八斗 城狐社鼠
滄海桑田 草菅人命
草木皆兵 程門立雪 長驅(qū)直入 車水馬龍
乘興而來 沉魚落雁 乘人之危 車載斗量
大筆如椽 打草驚蛇 雕蟲小技 大材小用
多多益善 大腹便便 大公無私 當局者迷
大逆不道 大器至大師兄當務之急 開誠布公 不得要領 拋磚引玉 二桃殺三士
爾虞我詐 罰不當罪 · 奮不顧身 · 分崩離析 · 風吹草動
· 覆巢無完卵 · 分道揚鑣 · 奉公守法 · 負荊請罪
· 發(fā)奸擿伏 · 返老還童 · 發(fā)蒙振落 · 風聲鶴唳
· 覆水難收 · 赴湯蹈火 · 分庭抗禮 · 防微杜漸
· 負隅頑抗 · 負重致遠 · 管鮑之交 · 各得其所
· 感恩圖報 · 過河拆橋 · 刮目相看 · 瓜田李下
· 高枕無憂 · 各自為政 · 華而不實 · 好好先生
· 狐假虎威 · 汗流浹背 · 后來居上 · 合浦珠還
· 后起之秀 · 后生可畏 · 火樹銀花 · 堅壁清野
· 間不容發(fā) · 井底之蛙 · 雞口牛后 · 江郎才盡
· 見獵心喜 · 雞鳴狗盜 · 九牛一毛 · 膠漆相投
· 舉一反三 · 開誠布公 · 空洞無物 · 沆瀣—氣
· 克己奉公 · 開卷有益 · 侃侃而談 · 口蜜腹劍
· 開門揖盜 · 空前絕后 · 克勤克儉 · 曠日持久
· 困獸猶斗 · 開天辟地 · 口若懸河 · 空中樓閣
· 刻舟求劍 · 膾炙人口 · 狼狽不堪 · 力不從心
· 兩敗俱傷 · 樂不思蜀 · 老當益壯 · 勞而無功
· 論功行賞 · 老馬識途 · 老牛舐犢 · 老嫗能解
· 老生常談 · 梁上君子 · 藍田生玉 · 濫竽充數(shù)
· 狼子野心 · 芒刺在背 · 買櫝還珠 · 馬革裹尸
· 門可羅雀 · 名落孫山 · 孟母三遷 · 馬首是瞻
· 毛遂自薦 · 門庭若市 · 木人石心 · 牛鼎烹雞
· 怒發(fā)沖冠 · 鳥盡弓藏 · 南柯一夢 · 弄巧成拙
· 窮兵黷武 ·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 難兄難弟 · 南轅北轍
· 天真料漫 · 千變?nèi)f化 · 七步之才 ·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
· 曲高和寡 · 曲盡其妙 · 千金市骨 · 千鈞一發(fā)
· 千里鵝毛 · 黔驢技窮 · 千慮一得 · 巧取豪奪
· 七擒七縱 · 杞人憂天 · 曲突徙薪 · 千萬買鄰
· 犬牙交錯 · 千人所指 · 千載難逢 · 氣壯山河
· 日不暇給 ·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 · 人給家足 · 如火如荼
· 人杰地靈 · 日暮途窮 · 入木三分 · 人琴俱亡
· 人棄我取 · 忍辱負重 · 任人為賢 · 人人自危
· 如釋重負 · 入吾彀中 · 人心如面 · 如魚得水
· 人言可畏 · 孺子可教 · 手不釋卷 · 士別三日
· 死不旋踵 · 師出無名 · 三寸之舌 · 水滴石穿
· 死而不朽 · 傷風敗俗 · 三顧茅廬 · 雙管齊下
· 死灰復燃 · 十行俱下 · 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 · 尸居余氣
· 司空見慣 · 水落石出 · 三令五申 · 四面楚歌
· 三遷之教 · 三人成虎 · 殺身成仁 · 水深火熱
· 識時務者為俊杰 · 三生有幸 · 尸位素餐 · 塞翁失馬
· 上下其手 · 上行下效 · 隨月讀書 · 守株待兔
· 三折其肱 · 土崩瓦解 · 同仇敵愾 · 同仇敵愾
· 太公釣魚愿者上鉤 · 同甘共苦 · 同工異曲 · 天經(jīng)地義
· 天下無雙 · 天涯海角 · 天衣無縫 · 一夔已足
· 窮兵黷武 · 莊周夢蝶 · 曾參殺人 · 以強凌弱
· 完壁歸趙 · 韋編三絕 · 無出其右 · 為虎作倀
· 刎頸之交 · 無可奈何 · 望梅止渴 · 五日京兆
· 危如累卵 · 萬死不辭 ·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 五色無主
· 亡羊補牢 · 未雨綢繆 · 妄自尊大 · 下筆成章
· 下車泣罪 · 先發(fā)制人 · 興高采烈 · 心曠神怡
· 朽木不雕 · 休戚相關 · 先聲奪人 · 小巫見大巫
· 小時了了 · 小心翼翼 · 一敗涂地 · 有備無患
· 一不做、二不休 · 一傅眾咻 · 一傅眾咻 · 以強凌弱
· 飲醇自醉 · 一代楷模 · 一發(fā)千鈞 · 約法三章
· 以古非今 · 葉公好龍 · 以管窺天 · 言過其實
· 一國三公 · 以規(guī)為滇 · 愚公移山 · 一鼓作氣
· 一揮而就 · 與虎謀皮 · 異軍突起 · 有腳陽春
· 以卵擊石 · 以鄰為壑 · 夜郎自大 · 一毛不拔
· 一鳴驚人 · 一木難支 · 以貌取人 · 羽毛未豐
· 有名無實 · 一諾千金 · 一暴十寒 · 一竅不通
· 一錢不值 · 予取予求 · 一丘之貉 · 一日千里
· 一日三秋 · 一絲不拘 · 一身是膽 · 以身試法
· 一事無成 · 一網(wǎng)打盡 · 義無反顧 · 一問三不知
· 一誤再誤 · 月下老人 · 憂心如焚 · 一衣帶水
· 一意孤行 · 一葉障目 · 有志竟成 · 一字千金
· 有恃無恐 · 飲鴆止渴 · 自慚形穢 · 專橫跋扈
《水滸傳》中最值得爭議的人物,就是宋江。
宋江有著不少值得表揚的優(yōu)點,他對老太公很孝敬,對朋友很仁義,對國家很忠誠,等等,所有的這些,都符合我們所理解和信奉的人生美德。也正是這個原因,在梁山泊,幾乎所有的人都能夠接受他,以至于當天王晁蓋過世之后,他比較順利地成為眾好漢的頭領。這既是歷史給予他的機遇,也是他一直以來積德和努力的結(jié)果。說得好聽一點,叫做“順乎民意”。
但是宋江也有很多局限,從前對宋江的批判,曾經(jīng)把問題歸結(jié)到他的“投降”。這個觀點,我不太同意。就政權(quán)關系來說,他的行為是一種“投降”。因為他屬于農(nóng)民軍的陣營,而皇帝所代表的陣營,是屬于貴族地主階級的。特別是他率領眾兄弟攻打方臘,以一個農(nóng)民軍的力量,剿滅另一個農(nóng)民軍的力量,這確實也涉及到階級立場的問題。但是,就宋江一貫的思想特點來說,他好象并沒有把自己作為“農(nóng)民階級”,他始終關注“替天行道”,其中的“天”代表著一種“血統(tǒng)”的延續(xù),說得具體一點,他關心的是“國家”而不是“政權(quán)”。按說,以他的軍事實力,殺到開封“奪了鳥位”是有可能的,但是最終這個“血統(tǒng)”的觀念約束著他,使他做出最后的決策。這里的這個“血統(tǒng)”,其實就是他眼中和心中的“國家”。
宋江的局限,其實很昭然。他接受招安,完全是主動的自覺的行為。他的出發(fā)點正象他一直念叨的那樣,要給眾兄弟找一個光明的出路。事實上,他的眾兄弟有多少人“稀罕”這樣的“光明的出路”呢?林沖嗎?柴進嗎?盧俊義嗎?花榮嗎?還有本來就生活在底層的阮氏兄弟、李逵等人嗎?可以說,幾乎沒有人稀罕著這所謂的“光明的出路”,而真正需要這“光明的出路”的人,最典型的只有宋江一個人??墒撬慕Y(jié)局怎樣呢?從早年的一個押司,到后來的被封為州官,也就那么一回事兒,還不如他做梁山頭領的地位高。而作為一個押司出身的宋江來說,從押司到州官,也許已經(jīng)就是一個“光明的出路”啦。按說,宋江很心安理得啦。
宋江的感受,暫且不評。就說宋江為了這個所謂的“光明的出路”,究竟付出了多大的代價。108將損失大半,害死了這么多的自家弟兄,這是其一;剿滅了階級兄弟,偏離了作為“階級”的感情,這是其二。也許還有其三、其四。從綜合績效來看,宋江的行為是得不償失的虧本行為。也許,他這樣做,維護了他內(nèi)心深處的“國家”和“血統(tǒng)”,但是這樣的一種信念,是不是純粹的高尚,或是純粹的自私,在那個特定的故事中,還真的值得討論。
宋江有他好的一面,也有他不好的一面。評價一個人,就是要全面地看。我也歌頌宋江的不少美德,但是,在歌頌和表揚他的同時,我說,他在一些事情上,其實也是自私的。而且,這種自私,是建立在損人的前提下的,這種行為,有點令人不齒。
宋江這個人,用他自己的話來說:“貌黑身矮,出身小吏,文不能安邦,武不能服眾,手無縛雞之力,身無寸箭之功……”但就是這么一個被人側(cè)目的“孬種”,怎么會從一個國家機器底層的刀筆小吏,成長為統(tǒng)領群雄,嘯聚一方、天下震恐的“大盜”,使梁山從“竊鉤”的狀態(tài)發(fā)展壯大到“竊國”的潛在實力呢?其實這一切都是和宋江的領袖風范和個人魅力分不開的。
宋江為人城府森嚴、善于權(quán)謀、胸襟廣闊,禮賢下士。又不喜女色、仗義疏財,急他人之所急、難他人之所難。只此兩條,便具備了大英雄大領袖的風范。只可惜忠孝節(jié)義思想濃重,與當時的國家形勢和他所受的正統(tǒng)儒家教育有關,他并沒有發(fā)展到割據(jù)天下,進而改朝換代的地步,真是有點埋沒了他。
“及時雨”,急他人所急,難他人所難,很重要的是錢財。宋江憑借他的雄厚的資財使個人魅力如虎添翼,買斷山東英雄,也在意料之中。
宋江使錢有個特點,不唯對英雄豪杰樂善好施,對于一般的平頭百姓,諸如公人、歌妓、幫閑無賴、販夫走卒、鰥寡孤獨等……也無一不慷慨解囊。真是銀子擲處,鐵樹開花、頑石點頭,買得社會各階層的一致贊揚。可見、有錢能使鬼推磨。何況人乎!
錢、只要有,誰都知道怎么花。但是宋江不同,他高于常人的地方是:“能花錢、并且善于花錢。好鋼使在刀刃上。”
宋江使錢,從來不錦上添花,只送雪中送炭。這樣一來,即使是一點小錢,也顯得萬分金貴,“一文錢難倒英雄漢”嘛,宋江就善于在這“一文錢”上作足功夫。而且只在一個“情”字用心思。使受惠人有柳暗花明、絕處逢生之感,怎會不感激涕零,終生難忘呢?宋江很會作人情生意。他只用十兩紋銀就收買了武松;同樣也是十兩紋銀,宋江便買得李逵一輩子的忠誠。最后喝毒酒為宋江殉葬也二話不說、慨然追隨。金圣嘆評曰:“十兩銀子買一鐵牛,宋江一生得意之筆!”宋江使錢還極善于借花獻佛。以財買財、使社會資源和有形無形資產(chǎn)逐漸擴大化,真正做到了“以戰(zhàn)養(yǎng)戰(zhàn)”,使他財源茂盛,滾雪球般地一路加大收買下去。
誠然、即使你再會使錢,仗義疏財。若無人格魅力和領袖氣質(zhì),也是不能統(tǒng)領群雄,坐鎮(zhèn)一方的。宋江除了善于使錢以外,還有一更重要的一條令人刮目相看。那就是他極具人格魅力和領袖氣質(zhì)。明代天都外臣在《水滸傳》序中說:“吳軍師善運籌,公孫道人明占卜,柴王孫廣結(jié)納,三婦能擐甲作娘子軍,盧俊義以俱鷙發(fā)梟雄,跳 喊 扈。而宋江以一人主之,始終如一。夫以一人而能主眾人,此一人必非庸眾人也?!笔沁@樣的,宋江當然決非一個庸人!
“碌碌因人是廢才”,宋江卻不這樣,首先他胸襟廣闊、目光深邃、志向高遠。這一點是那些只知道打家劫舍,坐地分贓的粗豪漢子望塵莫及的。英雄落魄、刺配江州,在潯陽樓上,宋江拓落傷懷,臨江愁酌,酒酣耳熱中慷慨題壁《西江月》一首:“自幼曾攻經(jīng)史,長成亦有權(quán)謀。恰如猛虎臥荒丘,潛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雙頰,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報讎仇,血染潯陽江口!”其胸襟氣度躍然紙上,凜凜生威!那口氣和心態(tài)真可謂上追黃巢下啟朱元璋了。唐末巨寇黃巢有一首婦孺皆知的詠菊詩:“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無獨有偶,朱元璋在元末也寫過這樣一首詠菊詩:“百花發(fā)時我不發(fā),我若發(fā)時都嚇殺。要與西風戰(zhàn)一場,遍身穿就黃金甲。”都是宋江這等口氣,梟雄心境,看來一脈相通。
宋江醉題反詩,可算是的本色之作。他是個有雄才大略的人,雖然胸懷壯志,但宋江為人處事卻很低調(diào)穩(wěn)健,一點都不叫囂跋扈。平時溫良恭儉、謙和謹慎,言必“在下”“小吏”,動輒下拜、揖讓。關鍵時刻還很善于臨場發(fā)揮,“涕淚橫流”一下來邀買人心,很得劉備的真?zhèn)?。只因奸佞橫行,朝廷腐敗,所以他雖懷報國之志卻苦無報國之門。不得已便廣納湖海豪雄,想走一條“功名捷徑無如賊,宰相奇謀只用招?!钡慕K南捷徑?!扒€救國”,始作俑者,其為宋江乎?梁山群雄們唯宋江馬首是瞻絕不是偶然的,他的求賢若渴,禮賢下士。不管是名動天下的英豪奇士還是雞鳴狗盜的潑皮無賴,他都能知人善用,人盡其才,才盡其用。這點類似于戰(zhàn)國時期的孟嘗、信陵、春申諸君。
宋江這個人是很有些政治權(quán)謀和處事手段的。他不僅善于外斗,還是個內(nèi)斗高手,自從宋江上了梁山,改聚義亭為忠義堂,這便改變了梁山泊的政治路線。以晁蓋為首的梁山只一個“義”字,為了執(zhí)行自己的政治理念,宋江不動聲色地架空了晁蓋。掌權(quán)后便立刻把“忠”凌駕于“義”之上,更在山上豎起“替天行道”的杏黃大旗。祭旗的時候他還在壇上慷慨陳辭,以明匡扶社稷、造福社會的心志。畢竟誰也無法超越歷史,深受儒家熏染的宋江也無法超越禮教道統(tǒng)。相反,他一生都把禮教作為為人處事的圭臬,這也正是他可愛而又可恨的地方,這鑄就了他一生的悲劇。
替“天”行道,“天”是什么?是“趙官家”,是“朝廷”。后來他終于在這一指導思想下受了詔安。“自己不做強盜了,替皇帝打別的強盜去了……”他遠不如李逵來得爽利:“皇帝老兒姓宋,我家哥哥也姓宋,他坐得(天下),為何我家哥哥坐不得?!”
不管怎么說,宋江的權(quán)謀韜略,畢竟是君子的權(quán)謀韜略,是有所為有所不為的。這在豺狼橫行、小人結(jié)黨的朝堂之上是要吃大虧的。小人做事,“無原則就是他最大的原則。”只要對自己有利,無所不用其極,絲毫沒有道德良心、責任理念等各方面的束縛,所以、在梁山泊上以恩義撫眾的宋江,在高俅蔡京們的面前迅速敗下陣來,連性命都不保。
這就是《水滸傳》中的宋江,也是施耐庵羅貫中要展現(xiàn)給讀者的宋江。作為一介書生,《水滸傳》的作者是反對梁山初級階段那些偷雞摸狗、殺人放火、濫殺無辜、沒有目的性和使命感的草寇行為的。作者借由宋江之手把他們帶上正途,以期多多少少有利于國家社會。這其實也是千百年來知識分之“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钡睦砟詈拓熑胃械牧髀丁W髡呱顬橥春奚鐣蠈咏ㄖ拇竺娣e腐敗和顢頇,幻想以書生的一腔熱情匡時濟世,因此籍刻畫宋江這個人物來宣泄一下自己的胸襟懷抱,也讓那些飽受欺凌的草根階層出了一口惡氣。這也就是《水滸傳》這部小說的主旨了。由此看來,不論從什么角度看,是從宋江本人也好、當時的社會還是作者自己也罷,宋江都是一個悲劇性的人物。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diangu/1574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羽毛未豐人物故事
下一篇: 有名無實人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