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釋重負
出處《毅梁傳·昭公二十九年》
昭公出奔,民如釋重負。
釋義比喻人在解除某種負擔后輕松愉快。
故事公元542年,魯襄公病死,公子調(diào)繼位,史稱魯昭公。當時,魯國的實際權(quán)力,掌握在季孫宿、叔孫豹和孟孫三個卿手里,其中以季孫宿的權(quán)力最大,昭公不過是個傀儡。昭公這個國君也不爭氣,只知游樂,不理國政。生母去世后,他在喪葬期間面無愁容,談笑自若,還外出打獵取樂。這樣,就使他更在國內(nèi)失去民心。大夫子;家羈見昭公越來越不像樣,非常擔心,幾次當面向昭公進諫,希望他鞏固王室的力量,免得被外人奪了政權(quán)。但是,昭公不聽他的勸告,照樣我行我素。日子久了,昭公終于覺察到,季孫宿等三卿在不斷壯大勢力,對自己已經(jīng)構(gòu)成了嚴重的威脅。于是,他在大臣中暗暗物色反對三卿的大臣,尋找機會打擊三卿。不久,季孫宿死去,他的孫子意如繼續(xù)執(zhí)政。大夫公若、邱孫、藏孫與季孫意如有矛盾,打算除掉季孫氏,便約昭公的長子公為密談這件事。公為當然贊成。公為回宮和兩個弟弟商量后,認為父親昭公肯定怨恨季孫氏專權(quán),因此勸說昭公除掉季孫氏。昭公聽說鄖孫、藏孫等大夫與季孫氏有矛盾,心里很高興,就秘密把他們兩人召進宮內(nèi),要他們一起來誅滅季孫氏。接著,又把子家屬召來,告訴了他這一密謀。不料,子家羈反對說:“這可千萬使不得!如果這是進讒者利用大王去僥幸行事,萬一事情失敗,大王就要留下無法洗刷的罪名?!闭压娝麍詻Q反對,喝令他離去。但子家羈表示,現(xiàn)在他已經(jīng)知道了這件事的內(nèi)幕,就不能高官了,否則泄露出去,就不能擺脫責任。于是,他就在宮中住了下來。這年的秋天,三卿之一的叔孫豹因故離開都城,把府里的事情托給家臣翩戾掌管。昭公覺得這是個好機會,沒有人會去支援季孫氏,便使孫、藏孫率軍包圍了季孫氏的府第。季孫意如來不及調(diào)集軍隊反擊,又不能得到叔孫豹的救援,只好固守府第。他向昭公請求,愿意辭去卿的職務回封地去,或者流亡到國外去。子羈勇建議昭公答應季孫意如的請求,但是,后孫堅持非把他殺掉不可。昭公覺得后孫的意見對,就聽從他的。再說叔孫豹的家臣翩戾得知季孫氏被圍的消息,和部下商量后認為,如果季孫氏被消滅,那末接下來會輪到叔孫氏,所以馬上調(diào)集軍隊救援季孫氏。昭公的軍隊沒有什么戰(zhàn)斗力,見叔孫氏的軍隊沖過來,馬上四散逃走。三卿中還有一家孟孫,見叔孫氏家已經(jīng)出兵救援季孫氏,也馬上派兵前往。路上,正好遇到逃退過來的后孫,便把他抓住殺死。昭公見三卿的軍隊已經(jīng)聯(lián)合起來,知道大勢己去,只好和藏孫一起出奔齊國避難。由于昭公早就失去了民眾,所以百姓對他的出奔并不表示同情;倒反覺得減輕了他們身上的重擔。
如釋重負的意思是:釋:放下;重負:重擔子。象放下重擔那樣輕松。形容緊張心情過去以后的的輕松愉快。
錢偉長 國家利益重于一切的科學泰斗
錢偉長(1912-2010),江蘇無錫人,中國近代力學之父,著名的科學家、教育家。
錢偉長早年攻物理學,留學加拿大期間已經(jīng)顯露出非凡才華。28歲時,他的一篇論文已經(jīng)讓愛因斯坦大受震動,并迅速成為國際物理學的明星。
抗戰(zhàn)結(jié)束后,錢偉長堅持回到祖國,在艱苦的條件下,拒絕美國科學界的誘惑,忠于祖國,堅持實現(xiàn)"科學救國"的抱負。為新中國開創(chuàng)了力學科學教育體系。他學貫中外,對中國科學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1957年,錢偉長被錯劃為右派,受到不公正待遇,但是錢仍然沒有放棄科研和對祖國的忠誠。1977年以后,他不辭辛勞,去祖國各地做了數(shù)百次講座和報告,提倡科學和教育,宣傳現(xiàn)代化,為富民強國出謀劃策。1990年以后,他為香港、澳門回歸祖國及和平統(tǒng)一祖國的大業(yè)奔走。
有人說,錢偉長太全面了,他在科學、政治、教育每個領(lǐng)域取得的成就都是常人無法企及的。錢偉長說: "我沒有專業(yè),國家需要就是我的專業(yè);我從不考慮自己的得與失,祖國和人民的憂就是我的憂,祖國和人民的樂就是我的樂。"他用六十多年的報國路詮釋了自己一直堅持的專業(yè):愛國。
頒獎辭:從義理到物理,從固體到流體,順逆交替,委屈不曲,榮辱數(shù)變,老而彌堅,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學!無名無力無悔,有情有義有祖國。
孫水林 孫東林 信義兄弟
孫水林,男, 1960年生。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qū)泡桐鎮(zhèn)人,建筑商。
孫東林,男,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qū)泡桐鎮(zhèn)人,孫水林弟弟。
2010年2月9日,臘月廿六。在北京做建筑工程的孫水林回到天津,原定與暫住在天津的家人和弟弟孫東林聚一天再回武漢,但他查看天氣預報了解到,此后幾天,天津至武漢沿線的高速公路,部分地區(qū)可能因雨雪封路。他決定趕在封路前,趕回武漢,給先期回漢的民工發(fā)放工錢。春節(jié)前發(fā)放工錢,是他對民工的承諾。
當晚,孫水林提取26萬元現(xiàn)金,帶著妻子和三個兒女出發(fā)了。次日凌晨,他駕車駛至南蘭高速開封縣隴海鐵路橋段時,由于路面結(jié)冰,發(fā)生重大車禍,20多輛車連環(huán)追尾,孫水林一家五口全部遇難。
弟弟孫東林為了完成哥哥的遺愿,在大年三十前一天,來不及安慰年邁的父母,將工錢送到了農(nóng)民工的手中。因為哥哥離世后,賬單多已不在,孫東林讓民工們憑著良心領(lǐng)工錢,大家說多少錢,就給多少錢。錢不夠,孫東林就貼上了自己的6.6萬元和母親的1萬元。就這樣,在新年來臨之前,60多名民工都如愿領(lǐng)到工錢,孫東林如釋重負。
"新年不欠舊年賬,今生不欠來生債"。孫水林、孫東林兄弟20年堅守承諾,被人們贊為"信義兄弟"。2010年9月,孫水林、孫東林兄弟入選"中國好人榜"。
頒獎辭:言忠信,行篤敬,古老相傳的信條,演繹出現(xiàn)代傳奇。他們?yōu)樽饑莱兄Z,為良心奔波,大地上一場悲情接力。雪夜里的好兄弟,只剩下孤獨一個。雪落無聲,但情義打在地上鏗鏘有力。
才哇,男,青海省玉樹州結(jié)古鎮(zhèn)扎西達通村第三社社長。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樹縣發(fā)生7.1級地震,住玉樹州糧油公司的才哇在一陣山搖地動中懵了,回過神來以后他立即沖出了家門,開車趕往扎西達通村,他要去救自己的村民。在路上,他看著四處坍塌的房屋和被困的受傷群眾,馬上停下來投入到救人當中。"才哇,你們家的房屋全塌了,人被壓了,你快去看看吧!"一名村干部帶來的這一噩耗如晴天霹靂。然而,才哇繼續(xù)在廢墟里刨挖的雙手卻一直沒有停歇下來......
在緊張運送了近30多名受傷的各族群眾后,他安排好下一步工作,急急忙忙趕回家去??赡莻€時候,呈現(xiàn)在他眼前的卻是親戚們幫助他料理親人后事的場面,看著剛從廢墟中挖出的3位親人的遺體,撕心裂肺的巨大痛苦迅速穿透了才哇的身心。當他在中央電視臺舉辦的救災晚會上接受采訪時,他最大的愿望依然是能以最快的速度回到玉樹,回到他的村民身邊。
郭明義 "雷鋒傳人"
郭明義,男,1958年12月生,遼寧鞍山人,1982年復員到齊大山鐵礦工作。1996年至今,任齊大山鐵礦生產(chǎn)技術(shù)室采場公路管理員。
入黨30年來,他時時處處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在每個工作崗位上都取得了突出的業(yè)績。從1996年開始擔任采場公路管理員以來,他每天都提前2個小時上班,15年中,累計獻工15000多小時,相當于多干了五年的工作量。工友們稱他是"郭菩薩"、"活雷鋒",礦業(yè)公司領(lǐng)導則稱因郭明義使整個"礦山人"的精神得到了升華。
他20年獻血6萬毫升,是其自身血液的10倍多。2002年,郭明義加入中華骨髓庫,成為鞍山市第一批捐獻造血干細胞志愿者。2006年,郭明義成為鞍山市第一批遺體和眼角膜自愿捐獻者。
1994年以來,他為希望工程、身邊工友和災區(qū)群眾捐款12萬元,先后資助了180多名特困生,而自己的家中卻幾乎一貧如洗。一家3口人至今還住在鞍山市千山區(qū)齊大山鎮(zhèn),一個80年代中期所建的、不到40平方米的單室里。
郭明義曾先后獲部隊學雷鋒標兵、鞍鋼勞動模范、鞍山市特等勞動模范、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中央企業(yè)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是鞍山市無償獻血形象代言人。
頒獎辭:他總看別人,還需要什么;他總問自己,還能多做些什么。他舍出的每一枚硬幣、每一滴血都滾燙火熱。他越平凡,越不平凡;越簡單,越彰顯簡單的偉大。
王偉 大荔軍人 舟曲之子
王偉,27歲,陜西省大荔縣埝橋鄉(xiāng)游斜村人,武警甘肅總隊甘南藏族自治州支隊舟曲縣中隊副中隊長。
2010年8月7日晚11時20分,雷電、暴雨籠罩著舟曲縣城,27歲的王偉正在單位值班,不敢一個人住在家的妻子當晚睡在娘家。屋外的雨越下越大,王偉立即向中隊領(lǐng)導匯報雨情,準備應對突發(fā)事件。集合哨響起,73名武警戰(zhàn)士帶上雨披和應急燈開始清點人數(shù)。集合完畢不久,營房開始晃動......
11時48分,王偉帶領(lǐng)25名官兵冒雨沖入泥石流現(xiàn)場。天像裂開了口子,雨水砸在王偉臉上,周圍一片漆黑,即使打開應急燈,能見度也不足5米。扶著倒塌的碎石,憑借著記憶與呼救聲,王偉與救援隊戰(zhàn)士搜尋著生還者。沒有任何工具,王偉和救援官兵徒手掀開瓦礫,他與戰(zhàn)友營救20多個小時,讓23條生命逃離了死神的威脅,而自己懷孕2個月的妻子和岳父母一家四口人卻遇難,被渾濁的泥石流無情吞噬。
救災的那幾天,王偉總會習慣性地掏電話、看妻子的未接來電。"不知道她最后會說什么……"王偉拭去眼淚又說:"我現(xiàn)在就想多救人,多救出一個人,心里才能好受一些!"
頒獎辭:大雨滂沱,沖毀了房屋淹沒了哭喊。妻兒需要你的肩膀,而人民更需要你的脊梁。五百米的距離,這個戰(zhàn)士沒有回家。那個最黑暗的夜晚,他留給自己一個永遠不能接起的電話,留給我們一種力量。
王萬青,男,漢族,66歲,上海人,中共黨員,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瑪曲縣人民醫(yī)院外科主任醫(yī)師。2003年退休。
1968年從上海第一醫(yī)學院畢業(yè)后,自愿到條件極為艱苦的甘南州瑪曲縣工作,在貧窮落后的瑪曲草原一呆就是42年,其間,他放棄了多次回上海的機會,憑著對瑪曲人民、對藏族同胞的深厚感情,艱難地通過了生活關(guān)、語言關(guān),毅然選擇長期留守在高原。40多年來,他視藏鄉(xiāng)為故鄉(xiāng),視牧民為親人,克服重重困難,全心全意為牧民群眾解除病痛,得到了廣泛的尊敬和愛戴,書寫了一段藏漢水乳交融的民族團結(jié)佳話。
王萬青在阿萬倉衛(wèi)生院的20余年時間里,每年接診病人3500余人次(當時阿萬倉鄉(xiāng)總?cè)丝?400余人),20年累計接診7萬余人,累計手術(shù)上萬例,在當時醫(yī)療設(shè)備不足、鄉(xiāng)衛(wèi)生院基礎(chǔ)設(shè)施極其簡陋的條件下,他以精湛的醫(yī)術(shù),以一名醫(yī)生高度的責任心成功救治了無數(shù)個生命垂危的患者。在任阿萬倉鄉(xiāng)衛(wèi)生院院長的10年中,他建立了全鄉(xiāng)3000余人的門診病歷,使全鄉(xiāng)90%的牧民有了健康檔案,為開展牧民發(fā)病情況分析和提高救治質(zhì)量奠定了良好基礎(chǔ)。調(diào)到瑪曲縣人民醫(yī)院后,他開展的許多手術(shù)填補了瑪曲高原外科手術(shù)的空白。
王萬青高度重視高原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為此,他和藏族妻子凱嫪一起起早貪黑,逐一給當?shù)啬撩駥嵤╊A防接種。他曾背著X光機、心電圖機,騎馬去冬窩子(冬季定居點)為牧民進行健康體檢。 1981年他一人獨立完成了全鄉(xiāng)布病普查任務,因阿萬倉鄉(xiāng)地域黃河上沒有橋也無渡船,為了開展計劃免疫,他曾經(jīng)抓著馬尾巴冒險來往黃河兩岸。1985年阿萬倉鄉(xiāng)“四苗”接種率達到85%,成為當時瑪曲縣至甘南州計劃免疫工作的先進典型。
現(xiàn)在他的家人子女全都生活、工作在這片土地上,可以說他把一生都奉獻給了這片草原,奉獻給了瑪曲的衛(wèi)生事業(yè)和這里的人民。如今雖然退休了,但他仍然堅持經(jīng)常指導縣醫(yī)院的外科手術(shù),并經(jīng)常在家里給上門的藏族群眾治病送藥,群眾親切地稱他為“草原曼巴(好醫(yī)生)”。他的這種扎根瑪曲高原,情系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的無私奉獻精神,在瑪曲草原從80年代開始到今天被傳為佳話。
頒獎辭:只身打馬赴草原,他一路向西,千里萬里,不再回頭。風雪行醫(yī)路,情系漢藏緣。四十載似水流年,磨不去他對理想的忠誠。春風今又綠草原,門巴的故事還會有更年輕的版本。
王茂華 譚良才 烈焰之中筑大愛
王茂華,男,1983年11月出生,宜春市袁州區(qū)慈化鎮(zhèn)伯塘中學教師。譚良才,男,1966年4月出生,宜春市袁州區(qū)慈化鎮(zhèn)冷水村村民,系王茂華的岳父。
3月21日14:50許,宜春市袁州區(qū)慈化鎮(zhèn)伯塘村一棟普通民房內(nèi),廳堂里有5名幼童在嬉戲,一個孩子打著了手中的打火機,災難就這樣突然到來。王茂華和譚良才得知火情之后,奮不顧身地數(shù)次沖進火海,成功救出5名孩子,而王茂華與其岳父譚良才卻被嚴重燒傷。
王茂華燒傷面積達98%,經(jīng)多方救治無效,于5月2日凌晨1時19分不幸去世,年僅27歲。譚良才燒傷面積達85%,目前處于良好的恢復調(diào)養(yǎng)期。
滿懷無私無畏的愛,王茂華、譚良才這對普通婿丈在剎那間如化繭成蝶般綻放出了耀眼奪目的生命之光。
王茂華與岳父譚良才火海英勇救人的先進事跡感動全國,江西省人民政府,宜春市委、市政府分別作出向英雄表彰學習的決定,王茂華同志被授予革命烈士、五四青年獎章、優(yōu)秀教師等光榮稱號。
頒獎辭:烈火是一場生死攸關(guān)的測試,生命是一道良知大愛的考驗,你們用果敢應戰(zhàn),用犧牲作答!一對俠義翁婿,火海中三進三出,為人們講述了什么是舍生忘死,人間摯愛!
何祥美 兵中之王
頒獎辭:百折不撓,百煉成鋼,能上九天,能下五洋。執(zhí)著手中槍,百步穿楊,胸懷報國志,發(fā)憤圖強。百戰(zhàn)百勝,他是兵中之王!
劉麗 "最美"洗腳妹
劉麗,29歲,來自安徽潁上縣的農(nóng)村姑娘。
劉麗有五個兄弟姐妹,因家境貧寒,14歲那年,還在念初中就輟學了,她要外出打工,掙錢為弟弟妹妹交學費、貼補家用。她先后到湖北、江蘇等地打工,做過服務員,當過保姆。2000年至今,劉麗一直在廈門一家足浴城當"洗腳妹",月薪2000-3000元,曾被老家的人誤會。然而,讓身邊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為了"生計"打拼的劉麗,把辛辛苦苦攢下來的大部分積蓄都捐助給了那些貧困學生,她自己卻仍然過著艱苦樸素的生活。據(jù)廈門同安區(qū)婦聯(lián)透露,從2006年起,劉麗通過廈門市婦聯(lián)在同安一些中小學校展開一對一資助,資助人數(shù)也從最初的7個至10個,到現(xiàn)在固定的37個。
她把賺來的錢幾乎都資助了貧困學生,還號召數(shù)百位好心人加入她的愛心團隊。雖然有人說她"傻",但更多人認為---她是中國最美的洗腳妹。
頒獎辭:為什么是她?一個瘦弱的姑娘,一副疲憊的肩膀。是內(nèi)心的善良,讓她身上有圣潔的光芒。她剪去長發(fā),在風雨里長成南國高大的木棉,紅碩的花朵,不是嘆息,是不滅的火炬。
孫炎明
頒獎辭:重犯監(jiān)室年年平安,而自己的生命還要經(jīng)歷更多風險。他抖擻精神,讓陽光驅(qū)散鐵窗的冰冷,他用微笑詮釋著什么是工作,用堅強提示著什么是生活。人生都有同樣的終點,他比我們有更多坦然。
特別獎:
海地地震遇難8名中國維和人員
北京時間1月13日5時53分,海地發(fā)生里氏7.3級強烈地震,首都太子港及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受災情況嚴重。此次地震共造成近20萬人喪生,其中包括8名中國維和人員遇難:
朱曉平,男,漢族,48歲,公安部裝備財務局局長;
郭寶山,男,滿族,60歲,公安部國際合作局副局長;
王樹林,男,漢族,58歲,公安部裝備財務局調(diào)研員;
李曉明,男,漢族,35歲,公安部國際合作局干部;
趙化宇,男,漢族,38歲,公安部警務保障局副處長,駐海地民事警察隊長;
李 欽, 男,漢族,47歲,云南公安邊防總隊參謀長,駐海地維和警察防暴隊政委;
鐘薦勤,男,漢族,35歲,云南公安邊防總隊宣傳處干事,駐海地維和警察防暴隊宣傳官;
和志虹,女,納西族,35歲,云南公安邊防總隊昆明邊防檢查站教導員,駐海地維和警察防暴隊聯(lián)絡官。
據(jù)了解,此次地震震中位于海地首都太子港西部約15公里處,震源深度約為8公里。而中國第八支赴海地維和警察防暴隊的駐地就在太子港。
海地時間1月12日下午13時40分左右,朱曉平一行降落在海地首都太子港機場。他們一刻也沒有休息,隨即趕去中國維和警察營地,看望維和隊員。然后,又趕赴聯(lián)海樓與聯(lián)合國官員商談。
16時53分,災難降臨。
"維和英雄,浩氣長存"。2010年1月19日,公安部政治部正式批準在海地地震中不幸遇難的8名中國維和警察為烈士。1月20日上午9時,公安部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大禮堂為8位遇難維和人員舉行共和國公安維和英烈遺體告別儀式。
K165次列車乘務組
2010年8月19日15時15分,西安開往昆明的K165次旅客列車運行至寶成線德陽至廣漢間,洪水致使石亭江大橋5、6號橋墩倒塌,7號橋墩傾斜,造成列車機后5-17位車輛脫線,1318名旅客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遭受嚴重威脅。危急時刻,K165次列車司機果斷采取緊急制動措施,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將列車停穩(wěn);K165次列車乘務組臨危不亂,迅速組織旅客有序撤離,在15分鐘內(nèi)把所有旅客安全轉(zhuǎn)移,隨后列車15、16號車廂墜入江中。此次事故中,旅客和鐵路職工無一人傷亡,創(chuàng)造了搶險救援的奇跡。
鐵道部授予西安鐵路局西安客運段K165次列車第二乘務組"抗洪搶險勇救旅客英雄列車"榮譽稱號,給予記大功一次,同時授予火車頭獎杯。
中國志愿者
"小白菜"是2010年上海世博會志愿者對自己和同伴的昵稱,由于穿著綠白色相間的志愿者服裝而得名。
2010年5月上海舉辦第四十一屆世博會,一批80后、90后的年輕人幸運地作為志愿者進入了世博園區(qū),為觀展的客人提供服務。他們接受了嚴格的上崗培訓,除了具有過硬的服務技能外,都具有一顆強烈的責任心。
在場館,在車站,在廣場,他們的身影在熙熙攘攘的世博園中顯得十分搶眼。無論是烈日當頭,還是狂風暴雨,不管多么辛苦和忙碌,他們總是面帶微笑,駐守或奔忙在各自的崗位上。他們從措手不及、手忙腳亂,到胸有成竹、沉著面對,贏得了中外游客與世博組織方的一致好評,也為中國完善志愿者工作積累了寶貴的經(jīng)驗。
184個日夜,他們用稚嫩的肩膀擔負起了"世界在你眼前,我們在你身邊"的承諾。他們的微笑不僅成為一道獨特亮麗的世博風景線,同時也成為了全世界了解中國年輕一代的重要窗口。
如釋重負,漢語成語。釋:放下;負:負擔。像放下重擔那樣(輕松、愉快)。出處: 《谷梁傳·昭公二十九年》:“昭公出奔,民如釋重負?!?br>
典故
釋:放下。重負:重擔。像放下重擔那樣輕松。形容人在解除某種負擔后輕松愉快?!稑b梁傳.昭公二十九年》:“昭公出奔,民如釋重負?!薄杜f唐書.隱太子建成傳》:“秦王功蓋天下,率土歸心,若處以元良,委之國務,陛下如釋重負,蒼生自然乂安?!薄秲号⑿蹅鳌芬蝗兀骸敖袢招业梦腋缸酉嗑郏夜偈驴赏?,如釋重負?!币嘧鳌叭翎屩刎摗??!杜f唐書.高祖紀》:“宜依前典,趨上尊號,若釋重負,感泰兼懷?!泵┒堋兜谝浑A段的故事》一一:“除了‘惋惜’以外,還帶點‘何苦來’的意味。不,甚至也還帶著‘麻煩的日子終于也過完了’的若釋重負的意思。”
近義詞
輕裝上陣、輕松自如
反義詞
重任在肩、泰山壓頂、如牛負重
用法搭配
例句
結(jié)束了這一階段的工作,我如釋重負地松了口氣。
用法
形容擺脫了繁重事務或消除緊張心情后感到輕松愉快。一般作謂語、賓語、狀語。
成語示例
1.鄭振鐸《桂公塘》:“那精悍的中年人,嘆了一口氣, 如釋重負似的,不擇地的坐了下去?!?br>2.《谷梁傳·昭公二十九年》:“昭公出奔,民 如釋重負?!?br>3.曲波《林海雪原》一:“姐姐 如釋重負似的松了一口氣?!?br>4.安全需要的滿足最多只產(chǎn)生一種 如釋重負的感覺,無論如何它們不能產(chǎn)生象愛的滿足那樣的幸福的熱狂與心向神往,或?qū)庫o、高尚等效果。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diangu/1579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三顧茅廬人物故事
下一篇: 人言可畏人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