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御寇,名寇,又名御寇(又稱“圄寇”“國寇”),相傳是戰(zhàn)國前期的道家,鄭國人,與鄭繆公同時。其學(xué)本于黃帝老子,主張清靜無為。后漢班固《藝文志》“道家”部分錄有《列子》八卷,早已散失。今本《列子》八篇,內(nèi)容多為民間故事、寓言和神話傳說。從思想內(nèi)容和語言使用上來看,可能是晉人所作,是東晉人搜集有關(guān)的古代資料編成的,晉張湛注釋并作序。東周威烈王時期鄭國圃田人(今河南省鄭州市)。戰(zhàn)國早期,著名的思想家.寓言家和文學(xué)家。道家著名代表。那時,由于人們習(xí)慣在有學(xué)問的人姓氏后面加一個“子”字,表示尊敬,所以列御寇又稱為“列子”。唐玄宗于天寶年間詔封列子為“沖虛真人”。
莊子在其書第一篇《逍遙游》中,就提到過列子可以“御風(fēng)而行,泠然善也”,似乎練就了一身卓絕的輕功。因?yàn)榍f子書中常常虛構(gòu)一些子虛烏有的人物,如“無名人”、“天根”,故有人懷疑列子也是“假人”。不過《戰(zhàn)國策》、《尸子》、《呂氏春秋》等諸多文獻(xiàn)中也都提及列子,而這些書可都是正兒八經(jīng)的書,不像《莊子》那樣喜歡亂編故事。所以列子應(yīng)該實(shí)有其人。
投筆從戎,翻譯為放下文場從軍,也可以理解為放棄文學(xué)事業(yè)投身軍旅。
這是一個古代典故,出自《莊子·列御寇》一篇。故事講述了一個叫做離騷的人最初身為一位文人墨客,但因國家危急而改變初衷,棄文從戎,為國盡忠,最終功成名就。
注釋:《莊子》為中國古代的一本哲學(xué)文學(xué)雜著,分為內(nèi)篇、外篇、雜篇。其中《列御寇》是雜篇之一,主要講述了列國之間的戰(zhàn)爭和政治爭斗,通過不同的故事和寓言來透析人性和社會問題。故事《投筆從戎》是其中的一篇,被廣泛認(rèn)為是一種對士人退隱體現(xiàn)的批判,同時也是對奮斗和犧牲精神的贊美。
列子·說符原文及翻譯如下:
子列子窮,容貌有饑色。客有言之鄭子陽者曰:“列御寇蓋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國而窮。君無乃為不好士乎?”鄭子陽即令官遺之粟。子列子出見使者再拜而辭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①心曰:“妾聞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樂②,今有饑色,君過而遺先生食。先生不受,豈不命也哉?”子列子笑謂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遺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逼渥洌窆麟y,而殺子陽。
翻譯如下:
列子窮困,容貌有饑餓之色。有人對鄭子陽說:“列御寇是個有道德學(xué)問的人,住在您的國家里而受到窮困,您難道不喜歡有道之士嗎?”鄭子陽立即命令官吏給列子送去糧食。列子出來接見使者,兩次拜謝并拒絕接受,使者只好走了。
列子進(jìn)屋后,他的妻子拍著胸脯埋怨說:“我聽說做有道德學(xué)問的人的妻子都能得到安佚快樂?,F(xiàn)在我們挨餓,君王派人來給你送糧食,你卻不接受,難道不是我們的命嗎?”
列子笑著對她說:“君王不是自己知道我的,而是根據(jù)別人的話才送給我糧食的;等到他要加罪于我時,又會根據(jù)別人的話去辦,這就是我所以不接受的原因。”后來,百姓們果然殺掉了子陽。
原文
齊之國氏大富,宋之向氏大貧,自宋之齊請其術(shù),國氏告之曰:"吾善為盜,始吾為盜也,一年而給,二年而足,三年大穰,自此以往,施及州閭。"向氏大喜,喻其為盜之言,而不喻其為盜之道,遂逾垣鑿室,手目所及亡不探也,未及時以贓獲罪,沒其居之財(cái)。向氏以國氏之謬己也,往而怨之。國氏曰:"若為盜若何?"向氏言其狀。國氏曰:"嘻,若失為盜之道至此乎!今將告若矣。吾聞天有時,地有利,吾盜天地之時利、云雨之滂潤、山澤之產(chǎn)育。以生吾禾,殖吾稼,筑吾桓,建吾舍;陸盜禽獸,水盜魚鱉,亡非盜也。夫禾稼、土木、禽獸、魚鱉,皆天之所生,豈吾之所有?然吾盜天而亡殃。夫金玉珍寶、谷帛財(cái)貨,人之所聚,豈天之所與?若盜之而獲罪,孰怨哉? (選自《列子·天瑞》)
譯文
齊國一個姓國的很富有,宋國的一個姓向很貧窮,(姓向的)從宋國到齊國,請教他(致富)的方法,姓國的告訴他說:"我善于盜竊。一年就自給,兩年就自足,三年就大豐收,從此往后,施舍到的(全部的)鄉(xiāng)里鄰居。"姓向的很開心,知道了他做盜賊的話,卻不知道他做盜賊的辦法,于是穿墻破室,手能碰到的、眼睛能看到的,沒有不拿的。沒多久,(就)人贓并獲被判罪,沒收了他祖輩的財(cái)產(chǎn)。姓向的認(rèn)為姓國的在騙自己,就去埋怨他。姓國的說:"你是怎么做盜賊的?"姓向的說了自己(偷盜的)情況。姓國的說道:"哈哈!你偏離做盜賊的方法也太遠(yuǎn)了吧?現(xiàn)在我告訴你吧。我聽說天有時,地有利,我偷盜天地的時利: 云雨滋潤,山川孕育萬物,以使我的禾苗成長,生養(yǎng)我的莊稼,筑我的墻,建我的房屋;陸地上我盜禽獸,水里我盜得 魚鱉,沒有一樣不是盜得的啊。所有莊稼、土地樹木、禽獸、魚鱉都是天地所生,哪有是我所有的啊?但是我偷盜天的 就沒有禍殃;而金玉珍寶、谷物錦緞財(cái)物,是別人聚集的(財(cái)物),哪是天所擁有的啊?你偷盜那些東西被判罪,怎么 能怨恨(我)呢?"
列子湯問
《列子·湯問》是列子所輯注,里面具有許多民間故事、寓言和神話傳說 《列子》這部書的作者,舊本題周列御寇撰?!稘h書·藝文志》道家有《列子》,班固自注曰:"名圄寇,先莊子,莊子稱之。"現(xiàn)存的《莊子》書中二十二次提到列子,分別見于《逍遙游》、《應(yīng)帝王》、《至樂》、《達(dá)生》、《田子方》、《列御寇》、《讓王》諸篇,有時尊稱他為子列子,有時稱他為列子,有時直呼其名,作列御寇,或御寇,{上御下示}、御、圖三字古音全同,當(dāng)可通用,因此,《莊子》中的列御寇,即班固所說的列圄寇。
折疊編輯本段詞語解釋
(1)自宋之齊 之(到)
(2)喻其為盜之言 喻(明白)
(3)亡不探也 探(拿,取)
(4)以國氏之謬己也 謬(欺騙)
(5)若為盜若何 若(你)
(6)生吾禾,殖吾稼 殖 (使…生長)
(7)齊之國氏大富 之(的)
(8)三年大穰?穰(莊稼豐收,富足)
(9)施及州閭?州閭(鄉(xiāng)里鄰居)
(10)然吾盜天而亡殃?殃(禍害)
(11)遂逾垣鑿室(翻越)
重點(diǎn)字詞:
自宋之齊:到。?喻其為盜之言:明白。?亡不探也:通"無"; 拿。 以國氏之謬己也:欺騙。
若為盜若何:你?夫禾稼:句首發(fā)語詞,無義?孰怨哉:誰 生吾禾,殖吾稼:使…生長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renwu/396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李斯
下一篇: 劉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