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靈運
謝靈運(385~433)東晉和南朝宋時代的詩人
,漢族。是南北朝時代與陸機齊名的詩人
。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出生于會稽始寧(今浙江上虞)
。因從小寄養(yǎng)在錢塘杜家,故乳名為客兒
,世稱謝客。又因他是謝玄之孫
,晉時襲封康樂公,故又稱謝康樂
,墓葬于今江西省萬載縣。
首位山水詩人謝靈運的人生悲劇:不知收斂而被殺
南北朝時期的謝靈運(385年—433年)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杰出的山水詩人
。他留下的野曠沙岸凈,天高秋月明等名句
,刻畫生動
,貼切自然,處處顯示著這位先驅不朽的文學功業(yè)
。但謝靈運給后人留下同樣深刻記憶的,還有他的傲慢與偏激
,以及悲劇的人生。
站錯了隊伍
東晉孝武帝太元十年(385年)
,謝靈運出生于會稽郡(今浙江紹興)。他所在的謝氏家族
,是東晉南朝的第一流士族。在東晉百余年的歷史上
,謝氏與瑯邪王氏、譙國桓氏
、潁川庾氏四大家族一起,輔佐皇族司馬氏
,左右著這個偏安江南的政權。謝靈運的重叔祖謝安
、祖父謝玄曾于淝水之戰(zhàn)中打敗來犯的北方軍隊,使南北對峙的局面得以維持。
出生在這樣一個地位顯赫的家族
,謝靈運自然具有不同于常人的光環(huán)。他博覽群書
,文筆之優(yōu)美在江南一帶沒有人能超越。祖父
、父親都去世后,謝靈運的叔叔
、謝氏家族的大家長謝混特別照顧他
。18歲,謝靈運就承襲了家族爵位
,被封為康樂公。
這位才氣過人的世家子弟在當時可是流行的風向標:他喜歡騎在名貴的馬上
,穿著華麗的衣服招搖過市,而且他對衣服的款式非常在意
,往往琢磨之后進行改進,衣著打扮總是讓一批貴族子弟瘋狂模仿
。
謝靈運出生的年代,正好是東晉國勢衰微的末年
,外敵強大,國內將領也不安分
,想爭天下?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靵y中,下級軍官出身的劉裕越來越強大
,以謝混為代表的謝氏家族卻站在了劉裕的敵人、北府軍將領劉毅一邊
。
東晉安帝義熙八年(412年)9月,謝混被劉裕殺害
。次月,劉毅兵敗自殺
。隨后,謝靈運的仕途生活便充滿了厄運
。先是家中生變,以致謝靈運擅殺門生
。據說這個所謂的門生
,是謝靈運的家奴桂興
。謝靈運心愛的小妾和桂興不知怎么走到了一起
,心高氣傲的謝靈運一忿之下
,就把桂興殺了。本來在那個門閥至上的年代
,殺一個家奴算不上什么,但寒門出身的劉裕存心想折名門世家的威風
,直接以此為由
,把謝靈運罷免了。
接著
,劉裕提拔了一批新貴。作為曾經的敵對勢力
,謝氏家族當然不會得到重用,謝靈運的封爵由康樂公降為康樂侯
。從情理上來說,此時的謝靈運應該謹小慎微
,但實際情況恰恰相反,他是一個自視甚高又性格偏激的人
,認為自己沒有受到重視,心理不免嚴重失衡
,常常大發(fā)牢騷。
因為政治上不得志
,謝靈運索性游山玩水
,他被排擠到永嘉(今浙江溫州)當太守時,肆意游遨
,遍歷諸縣
。秀麗的永嘉山水,激發(fā)了謝靈運巨大的創(chuàng)作熱情
,他寫下《登池上樓》、《登江中孤嶼》等諸多名作
。但即使生活如此瀟灑,謝靈運還是覺得牽絆太多
,第二年秋天,他干脆回故鄉(xiāng)會稽郡始寧縣過起了隱居生活
。
開創(chuàng)一個詩歌流派
東漢魏晉以來,社會上隱逸風氣大盛
,與此同時,山水也成為人們重要的審美對象
。在這樣的時代風氣下,謝靈運對山水和隱逸生活情有獨鐘
,當然,這也與謝氏家族隱逸傳統(tǒng)的影響有關
。謝靈運的重叔祖謝安曾高臥東山,隱居10年
,直到世人發(fā)出謝安不肯出,將如蒼生何
!的感慨,才在40歲時出仕
。謝安晚年退出政壇以后,又去過自己的隱居生活
,謝靈運在《述祖德詩》其二中這樣稱贊道:賢相謝世運,遠圖因事止
。高揖七州外
,拂衣五湖里。
謝靈運的父祖都葬在會稽始寧縣
,故鄉(xiāng)有田宅園林。謝靈運回去以后
,進一步擴充土地,并興造石壁精舍等新的建筑
,與當?shù)氐碾[士王弘之、孔淳之等縱放為娛
,有終焉之志。
最讓謝靈運高興的是
,他在隱居生活中創(chuàng)作的詩文一傳到都城建康(今江蘇南京),就有洛陽紙貴的影響力
,文人無論貴賤,莫不抄寫
,遠近欽慕,名動京師
。謝靈運的主要成就在山水詩,從他開始
,山水詩才真正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個流派。
值得一提的是
,謝靈運山水詩所取得的成就,與佛教的影響密不可分
。自后漢以來,佛教傳播甚廣
,興造寺塔,翻譯經卷
,在南北分裂的動亂年代里,佛教迅速占據了中國人的思想空間
。而佛經廣闊的想象力與深邃的思辨性,也一下子吸引了當時的一批著名學者和文人
,謝靈運就是其中之一。他撰寫《金剛經注》
,與僧人竺道生一起修訂北涼僧人曇無讖所譯的40卷本《大般涅經》,而且與佛教中的名流如廬山慧遠禪師等保持密切的關系
。此外,謝靈運很可能還是中國最早學習梵文的學者
,他寫過一部專門的梵文研究著述《十四音訓敘》。
文帝劉義隆即位后
,很欣賞謝靈運的才華,征他為秘書監(jiān)
。但謝靈運的境遇并沒有根本轉變,文帝對他仍然是以文義見接
,每侍上宴,談賞而已
。而名氣遠不如謝靈運的人,都得到了提拔和重用
,謝靈運更加不平,干脆稱病不朝
。他的性格缺陷,在早年擅殺門生一事就已顯露端倪
,此時更無所顧忌
,常常私自出游,十數(shù)日不歸
,既不報告,也不請假
。但文帝對謝靈運還是很寬容的,讓他自己上表
,賜假回鄉(xiāng)。但回到會稽的謝靈運依然故我
,游樂無度,夜以繼日
,被御史中丞傅隆所奏,終于遭到徹底罷免
。
以為是山賊
免官之后的謝靈運,生活愈加放縱
,常常率領家奴門生數(shù)百人登山游玩。他甚至專門發(fā)明了一種登山時穿的鞋子
,鞋底安有兩個木齒,可根據路況拆卸
,后世稱之為謝公屐。
如果僅僅是結伴出游
,搞點小發(fā)明,也就罷了
,可謝靈運并不是一個普通的游客,他處處喜歡講排場
,所到之處
,總是鑿山挖湖
,大興土木
,造成的社會影響很不好,對地方 *** 而言更是一種驚擾
。有一次,他率領著隨從幾百人
,從始寧縣的南山伐木開道,直至臨海
。臨海太守王聽到報告
,大吃一驚,以為是山賊來襲
,嚴陣以待,后來知道是謝靈運在率隊游玩
,才松下一口氣。
與那些權貴相比
,謝靈運是政治上的弱勢群體,但是當他對待老百姓這樣一群真正的弱勢群體時
,卻很少有同情心
,甚至還侵害百姓利益
。會稽城的東面有一個回踵湖,水草豐茂
、魚蝦眾多,老百姓都賴以為生
,謝靈運卻上表要求將湖水放掉,變?yōu)樽约旱乃教?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文帝命令州郡履行,但會稽的孟太守顧及百姓利益
,堅決不給
。謝靈運既然得不到回踵湖,又求始寧縣的(音同批黃)湖
,孟太守同樣沒有給他。謝靈運于是逢人便說孟太守的壞話
。
考慮到他與孟太守之間的矛盾,文帝將謝靈運調到了江西
。但換了地方的謝靈運根本沒有悔改之意,所作所為和之前如出一轍
。種種不端被人檢舉揭發(fā)后,臨川司徒劉義康派人前去收押謝靈運
。面對緊張的形勢,謝靈運先下手為強
,不但武裝拒捕,還發(fā)兵叛逃
。他作詩曰:韓亡子房奮,秦帝魯連恥
。本自江海人,忠義感君子
。這首詩里,謝靈運將自己與反抗暴秦的張良
、魯仲連相比,具有很強的造反色彩
。這本是殺頭的重罪
,但謝靈運被捕獲后
,在文帝的堅持下免于一死,被發(fā)配廣州
。
元嘉十年(433年)冬天
,又有一樁牽涉謝靈運的舊案被揭發(fā)出來。這一次
,文帝沒有再包容謝靈運,命令在廣州處決他
。
生于貴族之家的謝靈運,富貴榮華唾手可得
,對于他個人而言究竟是幸運還是不幸?很難說得清
,要看他自己如何把握?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善x靈運是一個不知足的人
!經濟的富足對他來說不夠
,生活的清閑也不夠
,一定的政治地位和明星般的文學影響力仍然不夠,加上他傲慢
、偏激的性格,最終造成了悲劇
。他學過佛,喜歡游歷山水并擅于刻畫山水
,但這些對謝靈運的心靈似乎沒有太多的滋潤。以文帝為代表的當權者已經對他很寬容
,可是他根本不領情
,依然故我
,最終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謝靈運簡介 謝靈運介紹
1
、謝靈運(385年-433年)
,原名公義,字靈運
,以字行于世,小名客兒
,世稱謝客,陳郡陽夏縣(今河南太康)人
,生于會稽郡始寧縣(今浙江上虞),出身陳郡謝氏
。南北朝時期詩人、佛學家
、旅行家。
2
、晉安帝元興二年(403年),謝靈運繼承了祖父的爵位
,被封為康樂公。義熙元年(405年)
,出任大司馬司馬德文的行參軍。此后任撫軍將軍記室參軍
、太尉參軍等職
。劉宋代晉后
,降封康樂侯,歷任永嘉太守
、秘書監(jiān)、臨川內史
,元嘉十年(433年)
,被宋文帝劉義隆以“叛逆”罪名殺害
,年僅四十九歲
。
3、謝靈運少即好學
,博覽群書,工詩善文
。其詩與顏延之齊名,并稱“顏謝”
,是第一位全力創(chuàng)作山水詩的詩人,他還兼通史學
,擅書法,曾翻譯外來佛經
,并奉詔撰《晉書》。明人輯有《謝康樂集》
。
謝靈運:高門廣戶,芝蘭玉樹,終為塵土
中國人一般把歷史悠久
、聲名顯赫的家族稱為“名門望族”。詩人謝靈運就出身在一個頂級名門望族——陳郡謝氏
。
他的門第究竟有多高峻
、多顯貴呢
?這要從著名的“淝水之戰(zhàn)”說起。
公元383年
,前秦揮師南下欲吞并東晉,兩軍決戰(zhàn)于淝水(今安徽壽縣)
。危急時刻
,宰相謝安坐鎮(zhèn)京師,他的弟弟謝石
、侄兒謝玄、兒子謝琰都在前線領軍作戰(zhàn)
。最終,東晉以八萬兵力
,大破前秦八十萬大軍。
在淝水之戰(zhàn)中
,謝氏一門四人扮演了絕對的主角,因赫赫功勛而同日封公
,一時榮光無限。自此役后
,陳郡謝氏就成為東晉門閥士族的領袖,只有瑯琊王氏堪與比肩
。
“王謝”的名望
,在當時是連皇室都比不上的
。政權更替
,皇族遭戮
,王謝之族卻累朝累世公卿顯貴
,不僅出政治家、軍事家
,而且出文學家、藝術家——人物之多
,影響之巨
,令人欽羨。從東晉到梁朝兩百多年間
,謝氏十二代見于史傳的竟有100多人。
據《世說新語》記載
,有一次,謝安問子侄:“以我們家的門楣
,何需過問政事,那為什么總要把你們培養(yǎng)成優(yōu)秀子弟呢
?”謝玄回答說:“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于庭階耳
。”(就好比芝蘭玉樹
,總想使它們生長在自家的庭院中啊。)而謝靈運
,就是謝家庭院里最俊秀挺拔的那一株
。
他的祖父即謝玄
,東晉車騎將軍。他的父親謝瑍(huàn)26歲英年早逝
,未見有名
。他的母親劉氏則大有來頭
,是書圣王羲之的外孫女
。
謝靈運承繼了王謝兩族的血脈
,因襲了康樂公的爵位
,而且在少年時代就才華橫溢,“文章之美
,江左莫逮”
。因此,謝靈運的驕傲
,也就可以理解了。他曾經說:
這話聽來像是在夸曹植
,實際上是在夸他自己啊。
讀到這兒
,你可能要問了:寫一個詩人,不說他的生平
,也不說他的詩文,卻花了這么多筆墨介紹他的家世背景
、來歷出身,為什么呢
?
因為對謝靈運而言
,他的門第
,就是解碼他曲折命運的鑰匙。
他領受了家族賦予的無上榮耀
,也就注定要在布滿旋渦和暗礁的政治洪流中載浮載沉。他擁有了家族遺傳的過人天賦
,也就養(yǎng)成了狂放倨傲、我行我素的性格
,為后來的悲劇命運早早埋下了伏筆
。
謝靈運出仕之時
,大將劉裕已把持了東晉朝政。劉裕出身低微
,家境貧苦,對謝氏這樣的豪門本就有所忌憚。而謝靈運又是高傲輕狂的名士
,聲名遠播,為人所忌
,更不可能被委以重任。所以
,他空懷一腔抱負,卻只能任參軍、侍郎等虛職。
無奈,謝靈運把精力都放在游山水
、營園林等風雅之事上。他甚至專門設計了一款登山鞋:一種“上山則去前齒
,下山去其后齒”的木屐,人稱“謝公屐”
。
后世的李白是謝靈運的鐵粉,他曾有“腳著謝公屐
,身登青云梯”的詩句,對偶像充滿了仰慕向往之情
。然而,李白只看到了謝公游山玩水的瀟灑
,卻沒有看到謝公游山玩水的無奈。
公元420年
,劉裕代東晉自立,建立劉宋
。謝靈運被降爵為康樂侯
,“朝廷唯以文義處之
,不以應實相許”。不受重用的謝靈運
,心中憤懣不平。他與劉裕的次子劉義真交好
,把輔佐明主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劉義真身上。
然而
,政局變化遠遠出乎他的意料。劉裕死后
,長子劉義符即位
,是為宋少帝
。權臣徐羨之等掌握朝政,將謝靈運排擠出京
。
謝靈運遭遇沉重打擊,出任永嘉(今浙江溫州)太守
,憂愁煩悶
,纏綿病榻
。第二年早春,他登樓臨眺
,寫下了《登池上樓》一詩
,流露出歸隱之意
。
然而,他的出仕或歸隱
,都不單單是個人選擇
,而是牽涉整個家族的命運
。所以,他既不能像虬龍一樣安然潛伏
,又不能像飛鴻一樣聲震四方
,陷于進退兩難之間。
在這首詩里
,謝靈運用寥寥幾筆,描畫了早春的美景:
池塘邊春草新生
,青翠而鮮嫩,柳枝上有剛剛遷徙來的鳥兒在鳴唱
。久病初愈的謝靈運,被這平常的景色觸動了
,自然而然地得了這兩句詩,竟成了千古傳頌的寫景名句
。
到任永嘉不足一年,謝靈運就稱病返鄉(xiāng)
,隱居在會稽始寧
。從永嘉到會稽
,他淡薄政事,寄情山水
,用細膩生動的筆觸描摹各地自然風光
。在《石壁精舍還湖中作》里
,他寫道:
詩句里的輕松曠達只是表象。謝靈運的苦悶無處投遞
,只能把山水清暉當作釋放情緒的出口。
正當謝靈運流連山水間
,政壇上風云驟起
。宋少帝即位后游戲無度
,不理政事。公元424年
,徐羨之等發(fā)動政變廢掉了宋少帝
,處死劉裕次子劉義真,迎立三子劉義隆
,是為宋文帝
。
宋文帝登基后,并沒有對擁立有功的徐羨之等人感恩戴德
,而是大力鏟除這些震主之臣
。在這次風云變幻中
,謝靈運的族弟,仕途順遂的謝晦
,也被處死了
。這令謝靈運大受震動
,愈發(fā)對政治感到灰心失望。
宋文帝看重謝靈運的文才
,任用他為秘書監(jiān),命其修撰《晉書》
。而謝靈運對劉宋朝廷的輕視和不滿
,卻表現(xiàn)得越來越明顯:在京時
,他消極怠工,擅離職守
,縱情冶游
;被放歸后
,他屢次擾民,開山決湖
,激怒會稽太守
;任臨川內史時
,他依然故我
,荒廢政事,遨游山水
。
司徒劉義康(宋文帝的弟弟)派人捉拿他,他竟興兵拒捕
,犯下死罪,還寫出了“韓亡子房奮
,秦帝魯連恥”的反詩,把劉宋比作暴秦
,流露出懷念東晉之意。宋文帝愛其才
,仍然不忍殺他
,判他流放廣州
。
公元433年,謝靈運流徙廣州途中
,密謀使人劫救自己
,終于惹惱了宋文帝
。他因“叛逆”罪名被處死,終年四十九歲
。
謝靈運是個矛盾體
。
他的門第和才華
,使他從一開始就調高了自我期望值。他渴望著像祖輩一樣施展抱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