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樸(1226--?)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樸,字太素,號蘭谷。漢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縣),晚歲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終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學家、曲作家、雜劇家,與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合稱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墻頭馬上》《董月英花月東墻記》等。
白樸生平
章培恒《中國文學史》第六編第一章第四節(jié):
白樸(1226—1306以后)字太素,號蘭谷;原名恒,字仁甫,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后遷居真定(今河北正定)。與關漢卿、鄭光祖、馬致遠并稱為“元曲四大家。白樸出身官僚士大夫家庭,他的父親白華為金宣宗三年(1215年)進士,官至樞密院判;仲父白賁為金章宗泰和間進土,曾做過縣令,叔父早卒,卻有詩名。白家與元好問父子為世交,過從甚密。兩家子弟,常以詩文相往來。
白樸出身于這樣的家庭,本應優(yōu)游閑適,讀書問學,以便將來博取功名。然而,他的幼年卻偏偏遭逢兵荒馬亂的歲月,他只得同家人在驚恐惶惑中苦熬光陰。他出生后不久,金朝的南京汴梁已在蒙古軍的包圍之下,位居中樞的白華,整日為金朝的存亡而奔忙,無暇顧及妻兒家室。金哀宗天興元年(1232年),蒙古軍樹炮攻城,哀宗決計棄城北走歸德,白華只得留家人于汴京,只身隨哀宗渡河而上。次年三月,汴京城破,蒙古軍縱兵大掠,城內(nèi)士庶殘遭殺戮,財富遭到空前洗劫。戰(zhàn)爭中,白樸母子相失,幸好當時元好問也在城中,才把他和他的姐姐收留起來,在亂兵和饑荒中救了他的性命。四月底,元好問攜帶白樸姐弟渡河北上,流寓聊城,后寄居于冠氏(今山東冠縣)縣令趙天錫幕府。元好問雖也是亡國奔命之臣,生活至為艱辛,但他視白樸姊弟猶如親生,關懷備至。白樸為瘟疫所襲,生命垂危,元好問晝夜將他抱在懷中,竟于得疫后第六日出汗而愈。白樸聰明穎悟,從小喜好讀書,元好問對他悉心培養(yǎng),教他讀書問學之經(jīng),處世為人之理,使他幼年時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白樸的父親白華于金朝滅亡后先投南宋,做了均州提魯。然不久,南宋均州守將也投降元朝,白華遂北投元朝。蒙古太宗九年(1237年),白樸12歲時,白華偕金朝一些亡命大臣來到真定,依附在世守真定的蒙古將領史天澤門下。同年秋,元好問由冠氏返太原,路經(jīng)真定,遂將白樸姊弟送歸白華,使失散數(shù)年的父子得以團聚。父子相見,白華感到極大的快慰,他有一首《滿庭芳·示列子新》詞,表述當時的心情:“光祿他臺,將軍樓閣,十年一夢中間。短衣匹馬,重見鎮(zhèn)州山。內(nèi)翰當年醉墨,紗籠支高闊依然。今何日,燈前兒女,飄蕩喜生還”。他也十分感激元好問代為撫育兒女之恩,曾有詩謝之曰:“顧我真成喪家犬,賴君曾護落窠兒?!?/p>
隨著北方的安定,白樸父子也就在真定定居下來。從此,他按照父親的要求,寫作詩賦,學習科場考試的課業(yè)。他對律賦之學頗為上進,很快即以能詩善賦而知名。其時,元好問為修撰金朝歷史書籍,也常出入大都,從而往來于真定,關心著他的學業(yè),每至其家,都要指導他治學門徑,曾有詩夸贊白樸說:“元白通家舊,諸郎獨汝賢。”勉勵他刻苦用功,成就一番事業(yè)。然而,蒙古統(tǒng)治者的殘暴掠奪,使白樸心靈上的傷痕難以平復,他對蒙古統(tǒng)治者充滿了厭惡的情緒,兵荒馬亂中母子相失,使他常有山川滿目之嘆,更感到為統(tǒng)治者效勞的可悲。因此,他放棄了官場名利的爭逐,而以亡國遺民自適,以詞賦為專門之業(yè),用歌聲宣泄自己胸中的郁積。
隨著年歲的增長,社會閱歷的擴大,白樸的學問更見長進。元世祖中統(tǒng)二年(1261年),白樸36歲。這年四月,元世祖命各路宣撫使舉文學才識可以從考者,以聽擢用,時以河南路宣撫使入中樞的史天澤推薦白樸出仕,被他謝絕了。他既拂逆史天澤薦辟之意,自覺不便在真定久留,便于這年棄家南游,更以此表示他遁世消沉,永絕仕宦之途的決心。然而,眷妻戀子的情腸終不能割斷,他也經(jīng)常為自己矛盾的心情所煎逼,感到十分痛楚。
盡管如此,他還是要遠離那車馬紅塵之地。他先到漢口,再入九江,41歲時曾北返真定,路經(jīng)汴京。此后,再度南下,往來于九江與洞庭之間,到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在金陵定居下來。這前后,可能因為他的真定原配去世,他曾為妻喪而回到過真定,逢著這個機會,又有人建議他去朝中做官,卻被他謝絕了。此后不久,他即返金陵。從此,主要在江南的杭州、揚州一帶游歷,直到81歲時,還重游揚州。而后,他的行蹤就無從尋覓了。
白樸放浪形骸,寄情于山水之間,但他卻并不可能真正遁跡世外,對現(xiàn)實熟視無睹。加之,他的足跡所至,恰恰是曾經(jīng)繁華一時,而今被兵火洗劫變?yōu)榈幕臎鼍车亍G昂缶跋蟮膶Ρ?,更激起他對蒙古統(tǒng)治者的怨恨。他以詩詞來宣泄這種怨恨,控訴蒙古統(tǒng)治者的罪惡行徑。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白樸游至九江,再入巴陵。九江昔日的繁華,卻被一掃而光,留在他眼底的是蕭條冷落,他不禁無限傷感地嘆息道:“纂罷不知人換世,兵余獨見川流血,嘆昔時歌舞岳陽樓,繁華歇”。至于金陵懷古,杭城“臨平六朝禾黍、南宋池苑諸作,”處處抒發(fā)遺民的心情,“傷時紀亂,盡見于字里行間?!逼涓形飩閺墓P下款款道出。
白樸畢竟是封建時代的知識分子,盡管他為江山異代,田園荒蕪而感傷、而悲戚,但他更多地是為自己一生九患的身世傷懷。一部《天籟集》,可以說處處傾訴著他對愴涼人生的感慨。他除了用詞曲表達他的意志情懷外,還寫下了不少雜劇,為元代雜劇的繁榮貢獻了自己的才華。
在元代雜劇的創(chuàng)作中,白樸更具有重要的地位。歷來評論元代雜劇,都稱他與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為元雜劇四大家。據(jù)元人鐘嗣成《錄鬼簿》著錄,白樸寫過15種劇本,這15種是:《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董秀英花月東墻記》、《唐明皇游月宮》、《韓翠顰御水流紅葉》、《薛瓊夕月夜銀箏怨》、《漢高祖斬白蛇》、《蘇小小月夜錢塘夢》、《祝英臺死嫁梁山伯》、《楚莊王夜宴絕纓會》、《崔護謁漿》、《高祖歸莊》、《鴛鴦間墻頭馬上》、《秋江風月鳳凰船》、《蕭翼智賺蘭亭記》、《閻師道趕江江》。加上《盛世新聲》著錄的《李克用箭射雙雕》殘折,共16本?,F(xiàn)在僅存《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董秀英花月東墻記》、《裴少俊墻頭馬上》三種,以及《韓翠顰御水流紅葉》、《李克用箭射雙雕》的殘折,均收入王文才《白樸戲曲集校注》一書中。
白樸劇作
在元代雜劇的創(chuàng)作中,白樸更具有重要的地位。歷來評論元代雜劇,都稱他與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為元雜劇四大家。據(jù)元人鐘嗣成《錄鬼簿》著錄,白樸寫過15種劇本,這15種是:《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董秀英花月東墻記》、《唐明皇游月宮》、《韓翠顰御水流紅葉》、《薛瓊夕月夜銀箏怨》、《漢高祖斬白蛇》、《蘇小小月夜錢塘夢》、《祝英臺死嫁梁山伯》、《楚莊王夜宴絕纓會》、《
崔護謁漿》、《高祖歸莊》、《鴛鴦間墻頭馬上》、《秋江風月鳳凰船》、《蕭翼智賺蘭亭記》、《閻師道趕江江》。加上《盛世新聲》著錄的《李克用箭射雙雕》殘折,共16本?,F(xiàn)在僅存《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董秀英花月東墻記》、《裴少俊墻頭馬上》三種,以及《韓翠顰御水流紅葉》、《李克用箭射雙雕》的殘折,均收入王文才《白樸戲曲集校注》一書中。
題材多出歷史傳說,劇情多為才人韻事?,F(xiàn)存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寫得是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鴛鴦間墻頭馬上》,描寫的是一個“志量過人”的女性李千金沖破名教,自擇配偶的故事。前者是悲劇,寫得悲哀怛側(cè),雄渾悲壯;后者是喜劇,寫得起伏跌宕,熱情奔放。這兩部作品,歷來被認為是愛情劇中的成功之作,具有極強的藝術生命力,對后代戲曲的發(fā)展具有深遠的影響。
在我國戲曲史上,宋、金兩代已有了純粹演故事的戲曲,但沒有劇本流傳下來,我們無從說清楚這些戲曲的情況。元代的雜劇,在故事情節(jié)、人物塑造方面,都發(fā)展到相當嫻熟的地步,為我國的戲曲藝術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從保留下來的劇作中,可知其情節(jié)曲折,主題突出,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劇中人物,無論是因享樂而壞江山的唐明皇,冰肌玉骨、一身嬌嬈之氣的楊貴妃,還是爽朗果敢的閨秀李千金,都塑造得各具個性,栩栩如生。以至于現(xiàn)在戲劇舞臺上的唐明皇,還可見到白樸塑造的這一形象的遺風。
與關漢卿相比,白樸的生活圈子比較局限,因此,他不可能從社會下層提煉素材,寫出象關漢卿那感天動地的《竇娥冤》。然而,他善于利用歷史題材,敷演故事,因舊題,創(chuàng)新意,詞采優(yōu)美,情意深切綿長,又是關漢卿所不及的。他在文學史和戲曲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他的劇作的藝術成就,早已成為文學藝術上的重要研究課題。
白樸的詞作,在他生前就已編訂成集,名曰《天籟集》。到明代已經(jīng)殘佚,字句脫誤。清朝中葉,朱彝尊、洪升始為整理刊行。全集收詞二百余首,除了一些應酬贈答、歌樓妓席之作外,多為傷時感懷的作品。賴有這部作品,我們才可以了解白樸的生涯。他的詞作,承襲元好問長短句的格調(diào),跌宕沉詳,天然古樸。
1. 關于白樸的詩詞 天凈沙 春——白樸
春山暖日和風,闌干樓閣簾櫳,
楊柳秋千院中。啼鶯舞燕,小橋流水飛紅。
2、天凈沙 夏——白樸
云收雨過波添,樓高水冷瓜甜,
綠樹陰垂畫檐。紗廚藤簟,玉人羅扇輕縑。
3、天凈沙 秋——白樸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
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4、天凈沙 冬——白樸
一聲畫角譙門,半庭新月黃昏,
雪里山前水濱。竹籬茅舍,淡煙衰草孤村。
5、大石調(diào)青杏子 詠雪——白樸
空外六花翻,被大風灑落千山。
窮冬節(jié)物偏宜晚。凍凝沼址,寒侵帳幕,冷濕闌干。
6、歸塞北——白樸
貂裘客,嘉慶卷簾看。
好景畫圖收不盡,好題詩句詠尤難。疑在玉壺間。
7、好觀音——白樸
富貴人家應須慣,紅爐暖不畏初寒。
開宴邀賓列翠鬟,拼酡顏,暢飲休辭憚。
8、幺——白樸
勸酒佳人擎金盞,當歌者款撒香檀。
歌罷喧喧笑語繁,夜將闌,畫燭銀光燦。
2. 關于白樸的詩 白樸,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樸,字太素,號蘭谷。
生于金哀宗正大三年(1226年),至元成宗大德十年(1306年)在世,此后行蹤不詳。祖籍(阝奧)州(今山西河曲縣),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縣),晚歲寓居金陵(今南京市)。
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學家、雜劇家。 白樸出身官僚士大夫家庭,他的父親白華為金宣宗三年(1215年)進士,官至樞密院判;仲父白賁為金章宗泰和間進土,曾做過縣令,叔父早卒,卻有詩名。
白家與元好問父子為世交,過從甚密。兩家子弟,常以詩文相往來。
白樸出身于這樣的家庭,本應優(yōu)游閑適,讀書問學,以便將來博取功名。然而,他的幼年卻偏偏遭逢兵荒馬亂的歲月,他只得同家人在驚恐惶惑中苦熬光陰。
他出生后不久,金朝的南京汴梁已在蒙古軍的包圍之下,位居中樞的白華,整日為金朝的存亡而奔忙,無暇顧及妻兒家室。金哀宗天興元年(1232年),蒙古軍樹炮攻城,哀宗決計棄城北走歸德,白華只得留家人于汴京,只身隨哀宗渡河而上。
次年三月,汴京城破,蒙古軍縱兵大掠,城內(nèi)士庶殘遭殺戮,財富遭到空前洗劫。戰(zhàn)爭中,白樸母子相失,幸好當時元好問也在城中,才把他和他的姐姐收留起來,在亂兵和饑荒中救了他的性命。
四月底,元好問攜帶白樸姐弟渡河北上,流寓聊城,后寄居于冠氏(今山東冠縣)縣令趙天錫幕府。元好問雖也是亡國奔命之臣,生活至為艱辛,但他視白樸姊弟猶如親生,關懷備至。
白樸為瘟疫所襲,生命垂危,元好問晝夜將他抱在懷中,竟于得疫后第六日出汗而愈。白樸聰明穎悟,從小喜好讀書,元好問對他悉心培養(yǎng),教他讀書問學之經(jīng),處世為人之理,使他幼年時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白樸的父親白華于金朝滅亡后先投南宋,做了均州提魯。然不久,南宋均州守將也投降元朝,白華遂北投元朝。
蒙古太宗九年(1237年),白樸12歲時,白華偕金朝一些亡命大臣來到真定,依附在世守真定的蒙古將領史天澤門下。同年秋,元好問由冠氏返太原,路經(jīng)真定,遂將白樸姊弟送歸白華,使失散數(shù)年的父子得以團聚。
父子相見,白華感到極大的快慰,他有一首《滿庭芳·示列子新》詞,表述當時的心情:“光祿他臺,將軍樓閣,十年一夢中間。短衣匹馬,重見鎮(zhèn)州山。
內(nèi)翰當年醉墨,紗籠支高闊依然。今何日,燈前兒女,飄蕩喜生還”。
他也十分感激元好問代為撫育兒女之恩,曾有詩謝之曰:“顧我真成喪家犬,賴君曾護落窠兒?!?隨著北方的安定,白樸父子也就在真定定居下來。
從此,他按照父親的要求,寫作詩賦,學習科場考試的課業(yè)。他對律賦之學頗為上進,很快即以能詩善賦而知名。
其時,元好問為修撰金朝歷史書籍,也常出入大都,從而往來于真定,關心著他的學業(yè),每至其家,都要指導他治學門徑,曾有詩夸贊白樸說:“元白通家舊,諸郎獨汝賢?!泵銊钏炭嘤霉Γ删鸵环聵I(yè)。
然而,蒙古統(tǒng)治者的殘暴掠奪,使白樸心靈上的傷痕難以平復,他對蒙古統(tǒng)治者充滿了厭惡的情緒,兵荒馬亂中母子相失,使他常有山川滿目之嘆,更感到為統(tǒng)治者效勞的可悲。因此,他放棄了官場名利的爭逐,而以亡國遺民自適,以詞賦為專門之業(yè),用歌聲宣泄自己胸中的郁積。
隨著年歲的增長,社會閱歷的擴大,白樸的學問更見長進。元世祖中統(tǒng)二年(1261年),白樸36歲。
這年四月,元世祖命各路宣撫使舉文學才識可以從考者,以聽擢用,時以河南路宣撫使入中樞的史天澤推薦白樸出仕,被他謝絕了。他既拂逆史天澤薦辟之意,自覺不便在真定久留,便于這年棄家南游,更以此表示他遁世消沉,永絕仕宦之途的決心。
然而,眷妻戀子的情腸終不能割斷,他也經(jīng)常為自己矛盾的心情所煎逼,感到十分痛楚。 盡管如此,他還是要遠離那車馬紅塵之地。
他先到漢口,再入九江,41歲時曾北返真定,路經(jīng)汴京。此后,再度南下,往來于九江與洞庭之間,到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在金陵定居下來。
這前后,可能因為他的真定原配去世,他曾為妻喪而回到過真定,逢著這個機會,又有人建議他去朝中做官,卻被他謝絕了。此后不久,他即返金陵。
從此,主要在江南的杭州、揚州一帶游歷,直到81歲時,還重游揚州。而后,他的行蹤就無從尋覓了。
白樸放浪形骸,寄情于山水之間,但他卻并不可能真正遁跡世外,對現(xiàn)實熟視無睹。加之,他的足跡所至,恰恰是曾經(jīng)繁華一時,而今被兵火洗劫變?yōu)榈幕臎鼍车亍?/p>
前后景象的對比,更激起他對蒙古統(tǒng)治者的怨恨。他以詩詞來宣泄這種怨恨,控訴蒙古統(tǒng)治者的罪惡行徑。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白樸游至九江,再入巴陵。九江昔日的繁華,卻被一掃而光,留在他眼底的是蕭條冷落,他不禁無限傷感地嘆息道:“纂罷不知人換世,兵余獨見川流血,嘆昔時歌舞岳陽樓,繁華歇”。
至于金陵懷古,杭城“臨平六朝禾黍、南宋池苑諸作,”處處抒發(fā)遺民的心情,“傷時紀亂,盡見于字里行間?!逼涓形飩閺墓P下款款道出。
白樸畢竟是封建時代的知識分子,盡管他為江山異代,田園荒蕪而感傷、而悲戚,但他更多地是為自己一生九患的身世傷懷。一部《天籟集》,可以說處處傾訴著他對愴涼人生的感慨。
他除了用詞曲表達他的意志情懷外,還。
3. 關于白樸的古詩大全 《天凈沙 春》
年代: 元 作者: 白樸
春山暖日和風,闌干樓閣簾櫳,
楊柳秋千院中。啼鶯舞燕,小橋流水飛紅。
《天凈沙 秋》
年代: 元 作者: 白樸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寄生草 飲》
年代: 元 作者: 白樸
飲長醉后方何礙,不醒時有甚思。糟腌兩個功名字,醅淹千古興亡事,曲埋萬丈虹霓志。不達時皆笑屈原非,但知音盡說陶潛是。
4. 【天凈沙,白樸的古詩】 白樸——《天凈沙》 --------------------------------------------------------------------------------發(fā)表日期:2005年8月11日 出處:古詩詞鑒賞 本頁面已被訪問 2177 次 【年代】:元【作者】:白樸——《天凈沙》【內(nèi)容】春春山暖日和風,闌干樓閣簾櫳.楊柳秋千院中.啼鶯舞燕,小橋流水飛紅.夏云收雨過波添,樓高水冷瓜甜.綠樹陰垂畫檐.紗櫥藤簟,玉人羅扇輕縑.秋孤村落日殘霞光,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冬一聲畫角樵門,半庭新月黃昏.雪里山前水濱.竹籬茅舍,淡煙衰草孤村.【作者】: 白樸(1226—1312后),字仁甫,一字太素,號蘭谷,原籍隩州(今山西河曲縣二帶)人,后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縣),故又稱真定人.白樸博覽群書,學問精深,幼年喪亂,倉徨失母,便有滿目山川之嘆,后國亡家難,乃放浪形骸,期于適意,元統(tǒng)一后,移家金陵(今南京市),仍放情山水之間,詩詞篇翰,在在而有.尤工于曲,與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關、馬、白、鄭或稱關王馬白)稱元曲四大家.著雜劇十六種,今存三種:《梧桐雨》、《東墻記》、《墻頭馬上》.詩文有《天籟集》.所作散曲雜劇,風格樸實并兼俊秀,《梧桐雨》一劇,尤為有名.【賞析】: 這一組曲,以四季為題目材,寫得形象逼真,每季有特征,情調(diào)自然.元曲中雖寫四季者不少,但作者在此不易落俗套.寫出新的意境.如寫秋,雋永清麗,可與馬致遠《秋思》一首媲美,而無馬曲的孤寂蕭索之消極感. 白樸——《天凈沙》 --------------------------------------------------------------------------------發(fā)表日期:2005年8月11日 出處:古詩詞鑒賞 本頁面已被訪問 2177 次 【年代】:元【作者】:白樸——《天凈沙》【內(nèi)容】春春山暖日和風,闌干樓閣簾櫳.楊柳秋千院中.啼鶯舞燕,小橋流水飛紅.夏云收雨過波添,樓高水冷瓜甜.綠樹陰垂畫檐.紗櫥藤簟,玉人羅扇輕縑.秋孤村落日殘霞光,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冬一聲畫角樵門,半庭新月黃昏.雪里山前水濱.竹籬茅舍,淡煙衰草孤村.【作者】: 白樸(1226—1312后),字仁甫,一字太素,號蘭谷,原籍隩州(今山西河曲縣二帶)人,后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縣),故又稱真定人.白樸博覽群書,學問精深,幼年喪亂,倉徨失母,便有滿目山川之嘆,后國亡家難,乃放浪形骸,期于適意,元統(tǒng)一后,移家金陵(今南京市),仍放情山水之間,詩詞篇翰,在在而有.尤工于曲,與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關、馬、白、鄭或稱關王馬白)稱元曲四大家.著雜劇十六種,今存三種:《梧桐雨》、《東墻記》、《墻頭馬上》.詩文有《天籟集》.所作散曲雜劇,風格樸實并兼俊秀,《梧桐雨》一劇,尤為有名.【賞析】: 這一組曲,以四季為題目材,寫得形象逼真,每季有特征,情調(diào)自然.元曲中雖寫四季者不少,但作者在此不易落俗套.寫出新的意境.如寫秋,雋永清麗,可與馬致遠《秋思》一首媲美,而無馬曲的孤寂蕭索之消極感. 白樸——《天凈沙》 --------------------------------------------------------------------------------發(fā)表日期:2005年8月11日 出處:古詩詞鑒賞 本頁面已被訪問 2177 次 【年代】:元【作者】:白樸——《天凈沙》【內(nèi)容】春春山暖日和風,闌干樓閣簾櫳.楊柳秋千院中.啼鶯舞燕,小橋流水飛紅.夏云收雨過波添,樓高水冷瓜甜.綠樹陰垂畫檐.紗櫥藤簟,玉人羅扇輕縑.秋孤村落日殘霞光,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冬一聲畫角樵門,半庭新月黃昏.雪里山前水濱.竹籬茅舍,淡煙衰草孤村.【作者】: 白樸(1226—1312后),字仁甫,一字太素,號蘭谷,原籍隩州(今山西河曲縣二帶)人,后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縣),故又稱真定人.白樸博覽群書,學問精深,幼年喪亂,倉徨失母,便有滿目山川之嘆,后國亡家難,乃放浪形骸,期于適意,元統(tǒng)一后,移家金陵(今南京市),仍放情山水之間,詩詞篇翰,在在而有.尤工于曲,與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關、馬、白、鄭或稱關王馬白)稱元曲四大家.著雜劇十六種,今存三種:《梧桐雨》、《東墻記》、《墻頭馬上》.詩文有《天籟集》.所作散曲雜劇,風格樸實并兼俊秀,《梧桐雨》一劇,尤為有名.【賞析】: 這一組曲,以四季為題目材,寫得形象逼真,每季有特征,情調(diào)自然.元曲中雖寫四季者不少,但作者在此不易落俗套.寫出新的意境.如寫秋,雋永清麗,可與馬致遠《秋思》一首媲美,而無馬曲的孤寂蕭索之消極感.白樸——《天凈沙》 --------------------------------------------------------------------------------發(fā)表日期:2005年8月11日 出處:古詩詞鑒賞 本頁面已被訪問 2177 次 【年代】:元【作者】:白樸——《天凈沙》【內(nèi)容】春春山暖日和風,闌干樓閣簾櫳.楊柳秋千院中.啼鶯舞燕,小橋流水飛紅.夏云收雨過波添,樓高水冷瓜甜.綠樹陰垂畫檐.紗櫥藤簟,玉人羅扇輕縑.秋孤村落日殘霞光,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冬一聲畫角樵門,半庭新月黃昏.雪里山前水濱.竹籬茅舍,淡煙衰草孤村.【作者】: 白樸(1226—1312后),字仁甫,一字太素,號蘭谷,原籍隩州(今山西河曲縣二帶)人,后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縣),故又稱真定人.白樸博覽群書,學問精深。
5. 關于白樸的古詩詞 1、《天凈沙·秋》——元代:白樸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
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譯文:太陽漸漸西沉,已銜著西山了,天邊的晚霞也逐漸開始消散,只殘留有幾分黯淡的色彩,映照著遠處安靜的村莊是多么的孤寂。
輕煙淡淡飄向空中,幾只烏鴉棲息在佝僂的老樹上,遠處的一只大雁飛掠而下,劃過天際。遠處一片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互相夾雜,好一幅色彩絢麗的秋景圖啊。
2、《天凈沙·春》元代:白樸春山暖日和風,闌干樓閣簾櫳,楊柳秋千院中。啼鶯舞燕,小橋流水飛紅。
譯文:桃紅柳綠的春山,煦暖的陽光照耀,和柔的東風吹拂,樓閣上卷起簾攏,憑欄遠望。院中楊柳依依,秋千輕輕搖動。
院外黃鶯啼囀,燕子飛舞,小橋流水旁花瓣飛落。3、《天凈沙·夏》——元代:白樸云收雨過波添,樓高水冷瓜甜,綠樹陰垂畫檐。
紗廚藤簟,玉人羅扇輕縑。譯文:云收雨停,雨過天晴,水面增高并增添了波瀾,遠處高樓顯得比平時更高了,水讓人感覺到比平時更涼爽了,雨后的瓜也似乎顯得比平時更甜了,綠樹的樹陰一直遮到畫檐。
紗帳中的藤席上,有一個芳齡女孩,身著輕絹夏衣,手執(zhí)羅扇,靜靜地享受著宜人的夏日時光。4、《天凈沙·冬》——元代:白樸一聲畫角譙門,半庭新月黃昏,雪里山前水濱。
竹籬茅舍,淡煙衰草孤村。譯文:在一個冬天的黃昏,城門一聲輕響,一輪新月掛在半空,帶著雪的山前水流緩緩。
竹子做的籬笆和籬笆內(nèi)的茅舍,在孤村之中一片安詳?shù)暮椭C。5、《寄生草·飲》——元代:白樸長醉后方何礙,不醒時有甚思。
糟腌兩個功名字,醅渰千古興亡事,曲埋萬丈虹霓志。不達時皆笑屈原非,但知音盡說陶潛是。
譯文:長醉以后沒有妨礙,不醒的時候有什么可以想的呢?用酒糟腌漬了功名二字,用濁酒淹沒了千年來的興亡史事,用酒曲埋掉了萬丈凌云壯志。不識時務的人都笑話屈原不應輕生自盡,但知己的人都說陶淵明歸隱田園是正確的。
6. 關于白樸的古詩有哪些 1、《天凈沙 春》描寫春天元·白樸春山暖日和風,闌干樓閣簾櫳,楊柳秋千院中。
啼鶯舞燕,小橋流水飛紅。2、《天凈沙 秋》描寫秋天元·白樸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
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3、《寄生草 飲》元·白樸飲長醉后方何礙,不醒時有甚思。
糟腌兩個功名字,醅淹千古興亡事,曲。4、《水調(diào)歌頭 用前韻》元·白樸明月復明月,天宇凈新霜。
霜中養(yǎng)就白兔,未覺玉容蒼。照影來今往古,。
5、《水調(diào)歌頭 諸公見賡前韻,復日和數(shù)章,戲呈》元·白樸樓船萬艘下,鐘阜一龍空。胭脂石井猶在,移出景陽宮。
花草吳時幽徑,。6、《水調(diào)歌頭·朝花幾回謝》元·白樸朝花幾回謝,春草幾回空。
人生何苦奔競,勘破大槐宮。不入麒麟畫里,。
7、《水調(diào)歌頭 予兒時在遺山家,阿姊嘗教誦先叔》元·白樸韓非死孤憤,虞叟坐窮愁。懷沙千古遺恨,郊島兩詩囚。
堪笑并蛙褲虱,。8、《水調(diào)歌頭·北風下庭綠》元·白樸北風下庭綠,客鬢入霜華。
回首北望鄉(xiāng)國,雙淚落清笳。天地悠悠逆旅,。
9、《水龍吟 登岳陽樓,感鄭生龍女事,譜大曲薄》元·白樸洞庭春水如天,岳陽樓上誰開宴。飄零鄭子,危欄倚遍,山長恨遠。
何處。10、《水龍吟 九日同諸公會飲鐘山望草堂有感》元·白樸倚天鐘阜龍蟠,四時青壁云煙潤。
陂陀十里,蒼鬢夾路,清風緩引。蘭若。
11、《水龍吟 遺山先生有醉鄉(xiāng)一詞,仆飲量素慳,》元·白樸醉鄉(xiāng)千古人行,看來直到亡何地。如何物外,華胥境界,升平夢寐。
鸞馭。12、《水龍吟 予始賦睡詞,諸公賡和三十余首。
一》元·白樸園舊游,因感其事,復用前韻。萬金不買青春,老來可惜歡娛地。
有時記。13、《念奴嬌 題闕》元·白樸江湖落魄,鬢成絲、遙憶揚州風物。
十里樓臺,簾半卷、玉女香車鈿壁。
14、《沁園春 保寧佛殿即鳳凰臺,太白留題在焉?!吩ぐ讟憧逃鶗跚G公贈僧詩云,紛紛擾擾十年間,世事何常不強顏,亦欲心如秋。
15、《沁園春 監(jiān)察師巨源將辟予為政,因讀嵇康與》元·白樸自古賢能,壯歲飛騰,老來退閑。念一身九患,天教寂寞,百年孤憤,日。
16、《沁園春 夜枕無夢感子陵太白事,明日賦此。》元·白樸千載尋盟,李白扁舟,嚴陵釣車。
□故人偃蹇,足加帝腹,將軍權幸,手。17、《木蘭花慢 題闕》元·白樸聽鳴騶入谷,怕驚動、北山猿。
且放浪形骸,支持歲月,點檢田園。先生。
18、《木蘭花慢 丙子冬,寄隆興呂道山左丞。》元·白樸憶元龍湖海,樽俎地、笑談間。
盡畫燭寒燒,紅螺細卷,沉醉更闌。西風。
19、《木蘭花慢 為樂府宋生賦。宋字壽香,燕城好》元·白樸展春風圖畫,恍人世、有神仙。
愛手捻茶蘼,香間韻遠,*袖垂肩。東鄰。
20、《木蘭花慢 題闕》元·白樸快人生行樂,卷江海、人瑤觴。對滿眼韶華,東城南陌,日日尋芳。
吟鞭。
7. 白樸的詩6首 [越調(diào)]天凈沙 春
春山暖日和風,闌干樓閣簾櫳,楊柳秋千院中。啼鶯舞燕,小橋流水飛紅。
[越調(diào)]天凈沙 夏
云收雨過波添,樓高水冷瓜甜,綠樹陰垂畫檐。紗廚藤簟,玉人羅扇輕縑。
[越調(diào)]天凈沙 秋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越調(diào)]天凈沙 冬
一聲畫角譙門,半庭新月黃昏,雪里山前水濱。竹籬茅舍,淡煙衰草孤村。
[雙調(diào)]沉醉東風 漁夫
黃蘆岸蘋渡口,綠楊堤紅蓼灘頭。雖無刎頸交,卻有忘機友。
點秋江白鷺沙鷗。傲殺人間萬戶侯,不識字煙波釣叟。
[駐馬聽] 吹
裂石穿云,玉管宜橫清更潔,霜天沙漠,鷓鴣風里欲偏斜。
鳳凰臺上暮云遮,梅花驚作黃昏雪。人靜也,一聲吹落江樓月。
8. 白樸 詩詞 【作者簡介】:
白樸(1226~1306后),初名恒,字仁甫,后改字太素,號蘭谷。祖籍隩州(今山西省河曲縣),入元后徙家建康(今南京),終身不仕,以詩酒自娛。名列「元曲四大家」,其曲以綺麗婉約為風格特征。散曲有楊友敬輯《天籟集摭遺》,現(xiàn)存套數(shù)四套,小令三十七首。
【仙呂·寄生草】
飲
長醉后方何礙,
不醒時有甚思?
糟腌兩個功名字,
醅淹千古興亡事,
曲埋萬丈虹霓志。
不達時皆笑屈原非,
但知音盡說陶潛是。
【雙調(diào)·沉醉東風】
漁夫
黃蘆岸白蘋渡口,綠楊堤紅蓼灘頭。
雖無刎頸交,卻有忘機友。
點秋江白鷺沙鷗。
傲釘人間萬戶侯,不識字煙波釣叟。
【越調(diào)·天凈沙】
春
春山暖日和風,
闌干樓閣簾櫳,
楊柳秋千院中。
啼鶯舞燕,
小橋流水飛紅。
【越調(diào)·天凈沙】
秋
孤村落日殘霞,
輕煙老樹寒鴉,
一點飛鴻影下。
青山綠水,
白草紅葉黃花。
【雙調(diào)·駐馬聽】
吹
裂石穿云,玉管宜橫清更潔。
霜天沙漠,鷓鴣風里欲偏斜。
鳳凰臺上暮云遮,梅花驚作黃昏雪。
人靜也,一聲吹落江樓月。
【中呂·陽春曲】
知幾
知榮知辱牢緘口,
誰是誰非暗點頭。
詩書叢里且淹留。
閑袖手,貧煞也風流。
【仙呂·點絳唇】
金鳳釵分,玉京人去,秋瀟灑,晚來閑暇,針線收拾罷。
〔幺〕獨倚危樓,十二珠簾掛。風蕭颯,雨晴云乍,極目山如畫。
〔混江龍〕斷人腸處,天邊殘照水邊霞。枯荷宿鷺,遠樹棲鴉。敗葉紛紛擁砌石,修竹珊珊掃窗紗。黃昏近,愁生砧杵,怨入琵琶。
〔穿窗月〕憶疏狂阻隔天涯,怎知人埋怨他。吟鞭醉裊青驄馬,莫吃秦樓酒,謝家茶。不思量執(zhí)手臨岐話。
〔寄生草〕憑闌久,歸繡幃,下危樓強把金蓮撒。深沉院宇朱扉,立蒼苔冷透凌波襪。數(shù)歸期空畫短瓊簪,啼痕頻濕香羅帕。
〔元和令〕自從絕雁書,幾度結(jié)龜卦。翠眉長是鎖離愁,玉容憔悴煞。自元宵等待過重陽,甚猶然不到家。
〔上馬嬌煞〕歡會少,煩惱多,心亂如麻。偶然行至東籬下,自嗟自呀,冷清清和月對黃花。
P`S希望我找的這些能對你有所幫助。
白樸代表作是:《裴少俊墻頭馬上》。
《裴少俊墻頭馬上》(簡稱《墻頭馬上》)是元代白樸創(chuàng)作雜劇。該劇講述李家小姐千金與裴家少年少俊游園偶遇,互相愛慕,互致情詩。男問:“為誰含笑在墻頭?”女答:“莫負后園今夜約。”二人相約私奔,在裴家花園匿居七年,終被裴父發(fā)現(xiàn)趕出。后幾經(jīng)周折,再得團圓。
該劇具有強烈的反封建意義。裴少俊、李千金的自由結(jié)合反抗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禮教。他們不顧家長的壓迫,堅持不屈,表現(xiàn)了青年要求婚姻自由的堅強意志和對愛情的忠貞。
裴少俊進士及第后,他的父親就改變了對他們的態(tài)度,這就揭露了作為封建禮教的代表者的虛偽和勢利。
白樸主要作品:
據(jù)元人鐘嗣成《錄鬼簿》著錄,白樸寫過15種劇本,這15種是:《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簡稱《梧桐雨》)、《董秀英花月東墻記》、《唐明皇游月宮》、《韓翠顰御水流紅葉》、《薛瓊夕月夜銀箏怨》、《漢高祖斬白蛇》、《蘇小小月夜錢塘夢》、《祝英臺死嫁梁山伯》、《楚莊王夜宴絕纓會》、《崔護謁漿》。
《高祖歸莊》、《鴛鴦簡墻頭馬上》、《秋江風月鳳凰船》、《蕭翼智賺蘭亭記》、《閻師道趕江》。加上《盛世新聲》著錄的《李克用箭射雙雕》殘折,共16本。
現(xiàn)僅存《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董秀英花月東墻記》、《裴少俊墻頭馬上》(簡稱《墻頭馬上》)三部著作全本,以及《韓翠顰御水流紅葉》、《李克用箭射雙雕》的殘折,均收入王文才《白樸戲曲集校注》一書中。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renwu/468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白賁
下一篇: 陳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