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賞梅游覽后
,創(chuàng)制了《暗香》、《疏影》兩曲獻(xiàn)給范
。范令其婢-歌女小紅“肄習(xí)之”。音節(jié)清婉美妙
,范贊賞不已
,后來就將小紅贈給了姜夔。夔詩《過垂虹》云:“自琢新詞韻最嬌
,小紅低唱我吹簫;曲終過盡松陵路
,回首煙波廿四橋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奔丛伌耸?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姜夔在吳興寄居時間較長,后期還寫了《鬲溪梅令》和擬古樂調(diào)的《角招》
、《徵招》等歌曲。這些擬古樂調(diào)對我國古樂歌曲的研究
,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從白石歌曲的《詞引》中,可知姜夔曾對《楚辭》的“九歌”皆注律呂
,琴曲亦注指法,這說明他除對古曲音律有研究外
,古琴的彈奏也是精通的
。他晚年曾參考浙江民間風(fēng)俗歌曲,創(chuàng)作了“越九歌”
;又曾按七弦琴演奏伴唱的風(fēng)格,寫下了騷體《古怨》琴歌
,抒發(fā)他對山河破碎
、身世凄涼、世道坎坷的怨恨和悲嘆
。姜夔以他多方面的才華
,不斷地交游和研究,卓然成家
,贏得了極大的聲譽
。慶元三年(1197)
,姜夔將多年來對音樂的研究和意見寫出了《大樂議》和《琴瑟考古圖》各一卷,呈獻(xiàn)給朝廷
,用以議正樂典。他十分注重琴學(xué)
,在《七弦琴圖說》中闡述了南宋時代的古琴宮調(diào)
,提出了分琴為三準(zhǔn)(自一徽至四徽為上準(zhǔn),四徽至七徽為中準(zhǔn)
,七徽至龍齦為下準(zhǔn)),三準(zhǔn)各具十二律
。各述了轉(zhuǎn)弦合調(diào)圖
,總述了取琴“應(yīng)聲”之法等。這些撰著對我們研究中古音樂和古琴等樂器的演奏是有很高價值的
。兩年后,姜夔又向朝廷呈上了《圣宋饒歌十二章》
,再次希望獲得朝廷采納和提拔任用
,但未成功
。這些樂議和樂章直到姜夔死后十年
,理宗才“詔以夔所進(jìn)樂議
、樂章付太常(掌管宗廟禮儀音樂之官)”。夔為人清高
,犖犖不羈。曾與抗金主戰(zhàn)的大臣名將張浚之孫張鑒結(jié)為至交
,并長期得其資助
。鑒死后
,夔生計日絀
,但仍清貧自守
,不肯屈節(jié)以求官祿。晚年多旅食抗嘉湖之間
。當(dāng)寓居武康時,與白石洞天為鄰
,有潘轉(zhuǎn)翁者號之曰:“白石道人”
。夔答以詩云:“南山仙人何所食,夜夜山中煮白石
,世人喚作白石仙,一生費齒不費錢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庇靡宰越馄淝蹇唷K陲柦?jīng)顛沛轉(zhuǎn)徙的困顧生活后
,病卒于臨安(今杭州)水磨方氏館旅邸。幸得友人捐助
,始獲就近安葬
。姜白石一生困蹇,懷才不遇
,但卻給我們留下了豐富而寶貴的文學(xué)藝術(shù)遺產(chǎn)。對他的詞調(diào)音樂
,我國民族音樂史學(xué)家楊蔭瀏著有《白石道人歌曲研究》一書
,論證澤注極詳
,可資參考
。
白姜案是哪個朝代
姜夔(1155~1221),中國宋代音樂家和詞人
。
字堯章
。別號拈花惹草白石道人
,世稱姜白石
。
他少年孤貧,屢試不第,終生未仕
,一生轉(zhuǎn)徙江湖,靠賣字和朋友接濟(jì)為生
。他多才多藝
,精通音律,能自度曲
,其詞格律嚴(yán)密。其作品素以空靈含蓄著稱
,姜夔對詩詞
、散文、書法
、音樂,無不精善
,是繼蘇軾之后又一難得的藝術(shù)全才。
姜夔詞題材廣泛
,有感時、抒懷
、詠物
、戀情、寫景
、記游、節(jié)序
、交游
、酬贈等。他在詞中抒發(fā)了自己雖然流落江湖
,但不忘君國的感時傷世的思想,描寫了自己漂泊的羈旅生活
,抒發(fā)自己不得用世及情場失意的苦悶心情
,以及超凡脫俗、飄然不群
,有如孤云野鶴般的個性。
早年經(jīng)歷
公元1154年(南宋紹興二十四年),姜夔出生于一個破落官宦之家
,他父親姜噩
,是紹興三十年進(jìn)士
,先后官任新喻(今江西新余)縣丞
,漢陽(今湖北武漢)知縣,在知縣任上病卒
。
姜夔很小的時候
,就跟隨父親到任職地
,父親死后
,十四歲的姜夔依靠姐姐,在漢川縣山陽村度完少年時光
,直到成年。姜夔曾于公元1174年(淳熙元年)至1183年(淳熙十年)
,四次回家鄉(xiāng)參加科舉考試
,均名落孫山。
仕途不順的姜夔四處流寓
,曾涉足過揚州、江淮一帶
,后來又客居湖南
。大約在1185年(淳熙十二年),認(rèn)識了詩人蕭德藻
,因為情趣相投,兩人結(jié)為忘年之交
。
姜白石的《八歸》
是送別詩沒錯
。
這里也是借啼鴂的鳴聲來表現(xiàn)眾芳蕪穢、山河改容的衰颯景象
,襯托離情,極為沉痛感人
。其中還隱微地寄托了詞人的身世之感
、家國之痛。飄泊江湖的遲暮之感
,山河異色的憂愁之悲
,都體現(xiàn)在這一凄迷闊遠(yuǎn)的境界之中。
八歸·湘中送胡德華
姜夔
芳蓮墜粉
,疏桐吹綠
,庭院暗雨乍歇
。
無端抱影銷魂處
,還見篠墻螢暗,蘚階蛩切
。
送客重尋西去路,問水面琵琶誰撥
?
最可惜
、一片江山,總付與啼鴂.
長恨相從未款
,而今何事,又對西風(fēng)離別
?
渚寒煙淡
,棹移人遠(yuǎn),縹緲行舟如葉
。
想文君望久,倚竹愁生步羅襪
。
歸來后,翠尊雙飲
,下了珠簾
,玲瓏閑看月
。
姜夔詞作鑒賞
這首詞是一首送別詞
,據(jù)夏承燾《姜白石詞編年箋校》考證
,大約寫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以前,詞人客游長沙時
。胡德華
,生平不詳。全詞描述了離別前的憂傷
、臨別時的依依不舍,以及懸想別后友人歸家與親屬團(tuán)聚的情景。前面實寫
,后面虛寫
,多次轉(zhuǎn)移時間和空間,逐層抒發(fā)離情別緒
,在章法和布局方面頗具匠心。
上闋分兩層
。前六句為一層
,以雨后寂寞蕭條的庭院為背景,寫別前的憂傷
。蓮花凋零了粉色的花瓣,桐樹吹動著帶綠的葉子
,是初秋院中之景
。竹籬邊發(fā)光暗淡的螢蟲,苔階下鳴聲凄切的蟋蟀
,是秋夜庭前之物。筱(xiāo)墻
,指竹墻
。這四樣景物,有晝景
,有夜景;有植物
,有動物
;植物又有花、有葉
,動物又有光、有聲
,配置勻整
,而且從目見寫到耳聞,從視覺寫到聽覺
,造成一種冷清凄迷的意境
,無限煩惱盡在其中
。中間“暗雨乍歇”寫天時
,“抱影銷魂”寫人事
。“還見”二字
,更透露出一種無可奈何之感。
何以如此
,是因為即將送別友人
。江淹《別賦》說:“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
!”這種離愁別緒,由于用了許多惹愁的景物層層烘染
,便見得加倍的濃重
。這六句詞,使人儼然進(jìn)入宋玉《九辯》的境界
。
“送客”以下開始轉(zhuǎn)入離別,是第二層
。場景由庭院逐漸移至送別的水邊
。西去,表客行方向
。重尋,表明在此送行已非一回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皢査媾谜l撥”,化用白居易《琵琶行》中“忽聞水上琵琶聲”的詩句
,而改為以“問”字領(lǐng)起的設(shè)問句,語簡意深
,余味悠長。
接著
,“最可惜
、一片江山
,總付與啼鴂”
,則聲情激越,境界闊遠(yuǎn)寄慨遙深
。啼鴂
,或作鵜鴂、鶗鴂
,又名子規(guī)
、杜鵑,此鳥“春分鳴則眾芳生
,秋分鳴則眾芳歇”(《廣韻》)。屈原《離騷》中有“恐鵜鴂之先鳴兮
,使夫百草為之不芳”之句
。這里也是借啼鴂的鳴聲來表現(xiàn)眾芳蕪穢、山河改容的衰颯景象
,襯托離情,極為沉痛感人
。其中還隱微地寄托了詞人的身世之感
、家國之痛。飄泊江湖的遲暮之感
,山河異色的憂愁之悲
,都體現(xiàn)在這一凄迷闊遠(yuǎn)的境界之中
。正是無限感慨都在虛處
,意愈切而詞愈微。
下闋也有兩層意思
。前六句承上,著重寫惜別之情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伴L恨”三句與柳永《雨霖鈴》過片處“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
、冷落清秋節(jié)”有同工之妙
。柳詞以“更那堪”三字遞進(jìn)一層
,本詞則以“而今何事”的設(shè)問追進(jìn)一步
,以傾吐惜別的深情。然后再以“渚寒”三句景語來代替情語
,這里又與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詩的“孤帆遠(yuǎn)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的藝術(shù)手法相似
,借淡煙寒水之中一葉行舟縹緲遠(yuǎn)去的景象
,來表達(dá)送別者佇立江頭
,凝望著棹移人遠(yuǎn)的那種依依不舍的感情。這與周邦彥《蘭陵王》“愁一箭風(fēng)快
,半篙波暖,回首迨遞便數(shù)驛
,望人在天北”有異曲同工之妙
。周詞是站在離別者回望送別者的角度來寫,姜詞是從送別者眼中離別者遠(yuǎn)處的情景
,雖角度不同而各盡其妙。
最后六句寫別后
,用美好的設(shè)想來排遣雙方的離愁別恨
。文君即卓文君,借指胡的妻室
。“倚竹”句借用杜甫《佳人》詩:“天寒翠袖薄
,日暮倚修竹”和李白《玉階怨》詩:“玉階生白露
,夜久侵羅襪”中的婦女形象,以表現(xiàn)想象中胡妻等待丈夫歸來的情景
。“翠尊”三句亦化用李白同詩的后兩句:“卻下水晶簾
,玲瓏望秋月”
,描繪胡氏夫婦團(tuán)聚的情景。點化前人詩句的藝術(shù)形象為自己所用
,不著痕跡,盡得風(fēng)流
,這也是姜夔詞的藝術(shù)特色之一
。
這首詞以清筆寫濃愁,以健筆寫深哀
,故感情真切而不流于頹表
,符合白石詞中和的特色
。陳延焯《白雨齋詞話》評論說:“聲情激越,筆力精健
,而意味仍是和婉
,哀而不傷
,真詞圣也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奔?xì)膩而有層次的抒情筆法,配合以移步換形的結(jié)構(gòu)形式
,也有助于形成那種清健空靈的藝術(shù)風(fēng)格。
/Article_Show.asp?ArticleID=2989
姜白石的自度曲
姜白石的自度曲《白石道人歌曲》六卷
,其中有《揚州慢》
、《杏花天影》、《暗香》
、《疏影》等詞曲17首
。他的自度曲非常重視技巧
,在旋法
、結(jié)構(gòu)、調(diào)式
、轉(zhuǎn)調(diào)等方面都作過精心的安排
。他提倡用七聲音階
,并經(jīng)常強調(diào)和注重四度音
、七度音,形成一種獨特的抒情風(fēng)格
。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renwu/483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蔣捷
下一篇:
姜特立
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