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思想家、文學家、詩人。字同甫,原名汝能,后改名陳亮,號龍川,人稱龍川
先生。婺州永康(今屬浙江)人。年少聰穎,博覽群書,縱論古今,婺州以解頭薦,“因上《中興五論》,奏入不報?!贝疚跷迥?1178)詣闕上書論國事。后曾兩次被誣入獄。光宗紹熙四年(1193)策進士,擢為第一,授建康軍節(jié)度判官廳公事,未到任而卒。著有《龍川文集》、《龍川詞》。存詞70余首。
陳亮力主抗金,曾多次上書孝宗,反對“偏安定命”,痛斥秦檜□邪,倡言恢復,完成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他的政論文、史論,如《上孝宗皇帝書》、《中興五論》、《酌古論》等,提出“任賢使能”、“簡法重令”等革新圖強言論,無不以功利為依歸。其哲學論文,具有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為永康學派的代表。他提倡“實事實功”,有益于國計民生,并對理學家空談“盡心知性”,譏諷為“皆風痹不知痛癢之人”。他還與朱熹多次進行論辯。所作文章,說理透辟,筆力縱橫馳騁,氣勢慷慨激昂,自稱"人中之龍,文中之虎",可謂“推倒一世之智勇,開拓萬古之心胸”(《甲辰答朱元晦書》)。
陳亮有詞74首。他的愛國詞作能結合政治議論,自抒胸臆,曾自言其詞作“平生經(jīng)濟之懷,略已陳矣”(《水心集》卷二十九《書龍川集后》)。如〔水調歌頭〕《送章德茂大卿使虜》:"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應有,一個半個恥臣戎",〔念奴嬌〕《登多景樓》:“憑卻江山管不到,河洛腥膻無際。正好長驅,不須反顧,尋取中流誓”。以及〔賀新郎〕《寄辛幼安和見懷韻》:“父老長安今余幾?后死無仇可雪”等,其愛國憤世之情,慷慨激烈,氣勢磅礴,與辛棄疾詞風相近似。劉熙載《藝概》卷四說"同甫與稼軒為友,其人才相若,詞亦相似"。
陳亮作詞,曾自述:“本之以方言俚語,雜之以街譚巷歌,摶搦義理,劫剝經(jīng)傳,而卒歸之曲子之律,可以奉百世豪英一笑?!?《與鄭景元提□》)所作除愛國豪壯之詞外,亦有艷麗、閑適、應酬和投贈、祝壽之作,其中如〔水龍吟〕“鬧花深處層樓”、〔虞美人〕“東風蕩□輕云縷”等,頗為清幽閑淡,疏宕有致。然而他的應酬、祝壽之詞則大都無甚新意,但“不作一妖語、媚語”(毛晉《龍川詞跋》)。
《直齋書錄解題》著錄《龍川文集》40卷,今不見傳本。有明成化刻本30卷,明萬歷、崇禎刻本,史朝富刻本,均為30卷。通行本有《國學基本叢書》本,《四部備要》排印本。1974年中華書局出版校點本《陳亮集》。
《直齋書錄解題》著錄陳亮《外集》詞4卷,今不傳,現(xiàn)存《龍川詞》,有明《唐宋名賢百家詞》、明毛晉汲古閣本。《四庫全書》、《續(xù)金華叢書》、《四部備要》均用汲古閣本。《全宋詞》用毛刻并據(jù)明鈔校正,又加輯補。
名人名言
自少有驅馳四方之志,常欲求天下豪杰之士,而與之論今日之大計。
一日之茍安,數(shù)百年之大患也。(《上孝宗皇帝第一書》)
陳亮(1143年10月16日-1194年),原名陳汝能,字同甫,號龍川,學者稱為龍川先生。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人。中國南宋時期思想家、文學家。這個人,就是來赴鉛山之會的著名思想家、愛國詞人陳亮。 陳亮(1143—1194),原名汝能,字同甫,二十六歲改名為亮,三十六歲又改名為同,世稱龍川。他們不是一個人。
在《活佛濟公》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有很多人妖相戀的故事,我們今天就來說說其中一對,陳亮和百靈,為什么陳亮會愛上百靈?
百靈本是雪山上的一只雪狐,經(jīng)過了千年的修煉,變化成了人形。但是在百靈還沒有修煉成人形的時候,曾經(jīng)被獵人的夾子夾傷了,是陳亮的前世路過救了百靈,并且把百靈帶在身邊,直到終老,百靈在墓前手里三年之后才進入深山繼續(xù)修煉。
在千年之后,百靈找到了陳亮,日日夜夜的陪伴在陳亮身邊,但是陳亮并不知道,在機緣巧合之下,陳亮和道濟相遇,并且道濟奪走了百靈的內丹,并對其進行開導,好好做妖,不危害其他人。百靈也是對陳亮動了真情,想要再次去找陳亮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進不去大門。
在后面的誤會之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百靈先愛上了陳亮,在陳亮知道百靈是妖怪的時候,想要殺了百靈,但是卻知道作惡的是百靈的姑姑,陳亮誤會了百靈,百靈終于說出來前世的情緣,陳亮也明白了百靈的苦心,在平時的相處之下也愛上了這個日日夜夜陪伴在自己身邊的女人,發(fā)誓自己一生一世都要和百靈在一起,再也不會放開。
其實從這里我們就可以知道,陳亮是被百靈的真心打動之后愛上了百靈,也知道了自己是真的愛上了百靈,在后面的種種磨難,陳亮依舊沒有改變自己的心,依然愛著百靈,在百靈消失的日子里,陳亮甚至入了魔,也是他因為太過思念百靈。
甚至為百靈脫去妖身,只為了變成凡人能和自己一直一直在一起經(jīng)歷生老病死。我們可以知道百靈先動的心,但是陳亮也因為這個執(zhí)著的女人動了心,將她生生世世和自己綁在了一起。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renwu/489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陳景沂
下一篇: 陳東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