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洪(1071—?)字覺范,俗姓喻,筠州新昌(今江西宜豐)人?;蛑^其為“德洪”,俗姓彭。少時嘗為縣小吏,后得祠部牒為僧。以醫(yī)識張商英,又往來郭天信之門。政和元年(1111),張、郭得罪,惠洪決配崖州。工詩能文,時作綺語,有“浪子和尚”之稱(《能改齋漫錄》卷一一)。與蘇軾、黃庭堅等為方外交。著有《石門文字禪》三十卷。集中《寂音自序》一文,述其生平甚詳。又有《冷齋夜話》十卷,《天廚禁臠》三卷。周泳先輯其詞為《石門長短句》一卷。
石曼卿,擅長開玩笑。有一次他從報慈寺出來的時候,駕車的人突然失控,馬受驚而把曼卿摔到了地上。隨從很驚慌,連忙去攙扶他。
把著馬鞍。街市上的人紛紛過來圍觀,猜想他必然會大聲怒罵,石曼卿卻輕輕地抽打一下馬,對駕車的人說:“幸虧我是‘石學(xué)士’,如果是‘瓦學(xué)士’,可不就摔碎了么?”
原文:
惠洪石曼卿隱于酒,謫仙之流也,善戲謔。嘗出報慈寺,馭者失控,馬驚,曼卿墮地。
從者驚,扶掖據(jù)鞍,市人聚觀,意其必大詬怒。曼卿徐著一鞭,謂馭者曰:“賴我石學(xué)士也,若瓦學(xué)士,顧不破碎乎?”
此文出自北宋·惠洪所著的《冷齋夜話》
擴展資料 寫作背景:
約成書于政和三年(1113年)自崖州赦還之后。《郡齋讀書志》、《直齋書錄解題》、《宋史·藝文志》均著錄于小說家類,《四庫全書》收于子部雜家類。但卷一至卷五主要記詩及詩壇事,《四庫提要》謂:“是書雜記見聞而論詩者居十之八。
論詩之中,稱引元祐諸人又十之八,而黃庭堅語尤多。”卷六至卷十則多述佛門逸事奇聞。此書保存了不少文學(xué)批評史上的寶貴資料,被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多所引用。但記事有夸誕偽造之跡,陳善《捫虱新話》、許頡《彥周詩話》等皆有非議。
此書也提出了關(guān)于詩歌的重要見解,如所記黃庭堅的“奪胎換骨”法,對宋以后詩壇影響頗大?!拔恼乱詺鉃橹?,氣以誠為主”。
作詩當(dāng)“沛然從肺腑中流出”,應(yīng)“不見斧鑿痕”;“古之人意有所至,則見于情,詩句蓋其寓也”,“當(dāng)論其意,不當(dāng)泥其句”,“詩者妙觀逸想之所寓也,豈可限于繩墨哉!”這些論述,體現(xiàn)了貴真、貴情、貴意的觀點。
此書尤主含蓄,提出了詩之含蓄有“句含蓄”、“意含蓄”和“句意俱含蓄”三種形態(tài),稱賞王維和王安石“五言四句詩得于天趣”,認(rèn)為含蓄是“用事琢句妙在言其用而不言其名”。惠洪之詩自然而有文采,獨立于江西詩派之外,其所論頗可與創(chuàng)作相印證。
久行于世,然自宋晁公武、陳善,迄今人郭紹虞,均對其多所非議。認(rèn)為書中有假托,“多夸誕”,既有“偽造之病”,亦有“剽竊之弊”。《天廚禁臠》為宋人所不取,郭紹虞亦“以其體例不同詩話,故不述”。
然而,此二書畢竟能代表惠洪的詩論,作為宋詩話之一家,仍有不可忽視的理論價值。至于惠洪在書中所表現(xiàn)的因急于求名而交結(jié)公卿,附庸風(fēng)雅,竟至不惜偽造假托,借人言以為重等弊端,則應(yīng)當(dāng)分析對待。
浣溪沙(送因覺先)
南澗茶香笑語新。西州春漲小舟橫。困頓人歸爛熳晴。
天迥游絲長百尺,日高飛絮滿重城。一番花信近清明。
浣溪沙(妙高墨梅)
日暮江空船自流。誰家院落近滄洲。一枝閑暇出墻頭。
數(shù)朵幽香和月暗,十分歸意為春留。風(fēng)撩片片是閑愁。
漁父詞(萬回)
玉帶云袍重頂露。一生笑傲知何故。萬里歸來方旦暮。休疑慮。大千捏在豪端聚。
不解犁田分畝步。卻能對客鳴花鼓。忽共老安相耳語。還推去。莫來攔我球門路。
漁父詞(丹霞)
不怕石頭行路滑。歸來那愛駒兒踏。言下百骸俱撥撒。無剩法。靈然晝夜光通繞。
古寺天寒還惡發(fā)。夜將木佛齊燒殺。炙背橫眠真快活。憨抹撻。從教院主無須發(fā)。
漁父詞(寶公)
來往獨龍岡畔路。杖頭落索間家具。后事前觀如目睹。非讖語。須知一念無今古。
長笑老蕭多病苦。笑中與藥皆狼虎。蠟炬一枝非囑付。聊戲汝。熱來脫卻娘生袴。
漁父詞(香嚴(yán))
畫餅充饑人笑汝。一庵歸掃南陽塢。擊竹作聲方省悟。徐回顧。本來面目無藏處。
卻望溈山敷坐具。老師頭角渾呈露。珍重此恩逾父母。須薦取。堂堂密密聲前句。
漁父詞(藥山)
野鶴精神云格調(diào)。逼人氣韻霜天曉。松下殘經(jīng)看未了。當(dāng)斜照。蒼煙風(fēng)撼流泉繞。
閨閣珍奇徒照耀。光無滲漏方靈妙?;钣嫭F(xiàn)成誰管紹。孤峰表。一聲月下聞清嘯。
漁父詞(亮公)
講虎天華隨玉塵。波心月在那能取。旁舍老僧偷指注?;仡^覷。虛空特地能言語。
歸對學(xué)徒重自訴。從前見解都欺汝。隔岸有山橫暮雨。翻然去。千巖萬壑無尋處。
漁父詞(靈云)
急雨顛風(fēng)花信早。枝枝葉葉春俱到。何待小桃方悟道。休迷倒。出門無限青青草。
根不覆藏塵亦掃。見精明樹唯心造。試借疑情看白皂?;仡^討。靈云笑殺玄沙老。
漁父詞(船子)
萬疊空青春杳杳。一蓑煙雨吳江曉。醉眼忽醒驚白鳥。拍手笑。清波不犯魚吞釣。
津渡有僧求法要。一橈為汝除玄妙。已去回頭知不峭。猶迷照。漁舟性■都翻了。
鳳棲梧
碧瓦籠晴煙霧繞。水殿西偏,小立聞啼鳥。風(fēng)度女墻吹語笑。南枝破臘應(yīng)開了。
道骨不凡江瘴曉。春色通靈,醫(yī)得花重少。爆暖釀寒空杳杳。江城畫角催殘照。
千秋歲
半身屏外。睡覺唇紅退。春思亂,芳心碎??这鹏Ⅶ儆?,不見流蘇帶。試與問,今人秀整誰宜對。湘浦曾同會。手搴輕羅蓋。疑是夢,今猶在。十分春易盡,一點情難改。多少事,卻隨恨遠(yuǎn)連云海。
青玉案
綠槐煙柳長亭路。恨取次、分離去。日永如年愁難度。高城回首,暮云遮盡,目斷人何處。
解鞍旅舍天將暮。暗憶丁寧千萬句。一寸柔腸情幾許。薄衾孤枕,夢回人靜,徹曉瀟瀟雨。
西江月
十指嫩抽春筍,纖纖玉軟紅柔。人前欲展強嬌羞。微露云衣霓袖。
最好洞天春晚,黃庭卷罷清幽。凡心無計奈閑愁。試捻花枝頻嗅。
西江月
大廈吞風(fēng)吐月,小舟坐水眠空。霧窗春曉翠如蔥。睡起云濤正涌。
往事回頭笑處,此生彈指聲中。玉箋佳句敏驚鴻。聞道衡陽價重。
鷓鴣天
蜜燭花光清夜闌。粉衣香翅繞團(tuán)團(tuán)。人猶認(rèn)假為真實,蛾豈將燈作火看。
方嘆息,為遮攔。也知愛處實難拼。忽然性命隨煙焰,始覺從前被眼瞞。
清商怨
一段文章種性。更謫仙風(fēng)韻。畫戟叢中,清香凝宴寢。
落日清寒勒花信。愁似海、洗光詞錦。后夜歸舟,云濤喧醉枕。
青玉案
凝祥宴罷聞歌吹。畫轂走,香塵起。冠壓花枝馳萬騎。馬行燈鬧,鳳樓簾卷,陸海鰲山對。
當(dāng)年曾看天顏醉。御杯舉,歡聲沸。時節(jié)雖同悲樂異。海風(fēng)吹夢,嶺猿啼月,一枕思?xì)w淚。
西江月
入骨風(fēng)流國色,透塵種性真香。為誰風(fēng)鬢涴新妝。半樹入村春暗。
雪壓枝低籬落,月高影動池塘。高情數(shù)筆寄微茫。小寢初開霧帳。
浪淘沙
城里久偷閑。塵浣云衫。此身已是再眠蠶。隔岸有山歸去好,萬壑千巖。
霜曉更憑闌。減盡晴嵐。微云生處是茅庵。試問此生誰作伴,彌勒同龕。
浪淘沙(自南游,多崇岡,陵峻嶺,略見西湖秀色,用和靖語作長短句云)
山徑晚樵還。深壑孱顏。孫山背后泊船看。手把遺編披白帔,剩卻清閑。籬落竹叢寒。漁業(yè)凋殘。水痕無底照秋寬。好在夕陽凝睇處,數(shù)筆秋山。
36計,走為上計“三十六計,走為上計”這句成語的背景,是緣于惠洪和堂叔彭淵材吃白食賴賬的生活故事,本意指為擺脫困境,最好的辦法是一走了之,或溜之大吉為上策。
冷齋夜話》一書載錄了許多重要的北宋文壇逸事,中國成語典故不少始引自于此書。彭淵材,又名彭幾,宜豐彭源人,是惠洪的惠洪堂叔,官至協(xié)律郎,是北宋著名詼諧名士,還以擅音樂稱奇。
惠洪在《冷齋夜話》一書,講述了一個他與彭淵材逛開封興國寺的有趣故事,從而引出了“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千古流傳的成語。《冷齋夜話》載:“(淵材)與余過興國寺河上,食素分茶甚美。將畢,問奴楊照取錢,奴曰“忘持錢來,如何?”淵材色窘。予戲曰“兵計將安出?”淵材以手捋須良久,目予趨自后門出,若將,便旋然。予追逐。淵材以手拿帽搴衣,走如飛。予與奴揚照遂二相公廟,淵材乃敢回顧,喘立面無人色,曰:“編虎頭捋虎須,幾不免于虎口哉!”予又戲曰:“在兵法如何?”淵材曰:“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彭淵材這天與惠洪同去逛汴京(今開封市)的興國寺,兩人吃著寺里的茶點美食,滋滋有味,正要起身時,彭淵材吩咐家仆楊照付錢,楊照一摸口袋空空如也,說:“我忘了帶錢身上,怎么辦呀?”惠洪知堂兄彭淵材平時好侃軍事謀略且頭頭是道,于是當(dāng)即調(diào)笑彭淵材說:“看你現(xiàn)在想出什么兵計來脫困!”。彭淵材故作鎮(zhèn)定地捋了半天的胡須,對惠洪拼命使眼色,示意惠洪設(shè)法從后門開溜,如萬一被人捉住,也就裝著沒事一樣還是回來。使完眼色,彭淵材趁機先從后門跑了,惠洪和楊照也隨后溜了出去。一路上,彭淵材一手拎著帽子一手扯著衣擺,飛也似的逃竄,待后面二人也趕到了二相公廟,他這才敢回頭看一眼,氣喘如牛,面如土色。彭淵材與惠洪都是當(dāng)時京城的名士,特重名節(jié),想想竟然騙吃白食,窘得不自在,只好自嘲地說:“我們真是老虎頭上捋須,差點讓老虎吃了!”惠洪于是故意笑他:“你這溜之大吉,又是什么兵法呢?”淵材于是又耍起了嘴皮子,得意洋洋的說:“這叫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renwu/494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黃宗義
下一篇: 黃庭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