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寧人
。山水取法董
、巨
、黃、王及劉松年
,用筆工細,皴法細密,畫風清雅。傳世代表作品有藏于故宮博物院的《柳村漁樂圖》卷等
。
□ 吳宏,字遠度
,號西江外史
,原籍江西金溪
,客居金陵
。山水宗法宋元
,筆墨勁逸
,氣勢雄闊
,畫風粗放。故宮博物院藏《江山行旅圖》卷等是他的傳世代表作
。
□ 高岑
,字蔚生,杭州人
,居江寧
。繪畫初學同里七處和尚
,后以已意行之
。山水有粗
、細兩種面貌
,粗筆近沈周
,如故宮博物院藏《山水》卷。細筆畫常見
,如故宮博物院藏《青綠山水圖》軸及天津藝術博物館藏《松窗飛瀑圖》軸等
。
□ 鄒喆
,字方魯
,善山水
、花卉
。畫史記載其畫“簡淡超逸”,但傳世作品卻以凝重蒼勁取勝,如南京博物院藏《松林僧話圖》軸
。
□ 葉欣
,字榮木
,華亭人
,寓金陵。山水以布局見長
,用筆輕細,墨色清淡。故宮博物院藏有其《鍾山圖》卷及《山水》冊等
。
□ 胡慥,字石公
,金陵人。工山水
、花鳥。山水蒼茫渾厚
,花鳥則較工整,有宋人意
。傳世作品較少,故宮博物院藏有《草蟲冊頁》
,上海博物館藏有《溪山隱逸圖》扇等
。
□ 謝蓀,字緗西
,溧水人
。工山水
、花卉
。山水多吳門遺意,用筆細秀
,如故宮博物院藏《青綠山水》軸;花卉則受陸治影響,故宮博物院藏《荷花》冊頁為其代表作
。
同時稱譽金陵畫壇的還有以青綠山水和工筆人物見長的陳卓、山水有“云間派”遺意的陸□
、畫山水人物不拘成法的張風等人
,姚允在
、盛丹
、武丹、陳舒等也有時名
。
“樊”字的來源
樊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零二位的姓氏
,人口較多
,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七
。?
尋根溯源 樊姓來源有三:1、出自姬姓
,乃周文王之后 。據《元和姓纂》和《通志·氏族略》等所載
,周文王子虞仲有支孫名仲山甫
,宣王封仲山甫于樊(今河南濟源),后世子孫以邑為氏
。2
、出自子姓
,乃成湯王之后
。據《左傳》和《通志·氏族略》所載
,湯王的后裔子孫,有陶
、施
、樊、繁等七大族
,稱為殷民七族,中有樊姓
。周時,殷民七族歸齊管轄
。3
、出自他族改姓而來
。據《世本》所載
,“巴郡蠻”五姓有樊
;武落山出四姓
,其三為樊
;前秦、隋初時陜西關中氐族大姓有樊姓
;明清時云南黑鹽井(今祿豐西北)巡檢使土巡檢為樊姓,系白族
;今蒙古、滿
、壯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仲山甫
。又名樊穆仲,乃周文王之裔孫
。周宣王時任卿士
,他同召伯虎、申伯
、南仲、尹吉甫等大臣一起
,輔佐周宣王南征北戰(zhàn),使周人統(tǒng)治的疆域擴大
,史稱“宣王中興”
。由于仲山甫功勛卓著
,周宣王封他為樊侯
,他的子孫便以封邑為氏,稱樊姓
。他們尊仲山甫為樊姓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遷 樊姓發(fā)祥于今河南濟源
,春秋戰(zhàn)國時
,樊姓以此為主源,北入山東
、山西
,南遷湖北、江蘇
,西徙陜西
,如春秋時楚國有共王夫人樊姬,魯國有孔子弟子樊須
,戰(zhàn)國有避罪于燕的秦將樊於期
,漢初名將沛人樊噲等
。自戰(zhàn)國至西漢,樊姓在河南繁衍興旺
,如尉氏
、新野、新蔡
、陳留等地皆有樊姓人
。其中有一支遷至今唐河湖陽
,迅速繁衍成為南陽郡大姓
。湖陽樊姓至樊重,在西漢末
、新莽初
,成為全國有數的大莊園主
,嫁女于春舂陵宗室劉欽
,生劉秀
。樊宏
,漢光武帝劉秀之舅父,被拜為光祿大夫
,位至特進,封壽張侯。宏弟樊丹
,封謝陽侯,兄子樊尋
,封玄鄉(xiāng)侯,族兄樊忠
,封更父侯,父樊重
,追封為壽張敬侯
,一門五侯
。后樊宏子封燕侯
,孫樊凡官至大鴻廬
。此支樊姓顯貴于當朝
,又族大人眾,子孫昌盛
,于是形成了樊姓歷史上的第一大郡望——南陽郡。此期北遷入山西的一支樊姓經繁衍昌盛
,形成了樊姓歷史上的另一大郡望——上黨郡
。魏晉南北朝時期,在東漢以外戚聲勢顯赫的湖陽樊姓余威不減
,南朝梁的樊方興,歷散騎常侍
,東益州刺史
,封富川縣侯,其孫樊毅和樊猛亦任高職,皆封公侯
。此支樊姓傳續(xù)六百年
,隋統(tǒng)一后,才湮而不聞。此際上黨郡的一支樊姓入遷北猗氏(今山西臨猗)
,以北周樊進、北齊樊遜為代表
,使北猗氏之樊姓昌盛起來
。唐代時
,樊姓依舊在北方昌盛
,值得一提的是,唐京兆(今陜西西安)人樊淑流落大食(今阿拉伯)
,將中國書畫藝術傳入西方。兩宋時,江南始有樊姓見諸史冊
。明初,樊姓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
,被分遷于河北、天津
、北京、河南
、山東
、江西等地。明代,南方樊姓有大發(fā)展
。清代時
,樊姓已廣布大江南北
,并有渡海赴臺
,進而播遷海外者
。如今
,樊姓在全國分布甚廣
,尤以陜西
、河南
、江西三省多此姓
,上述三省樊姓約占全國漢族樊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
郡望堂號 樊姓在長期的繁衍播遷過程中
,形成的郡望有:1、南陽郡,治所在宛縣(今河南南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