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鑒,1598年生,1677年逝世,太倉(今屬江蘇)人。字玄照,后改字元照、園照,號湘碧、染香庵主。明代著名文人王世貞曾孫。他曾任明末廉州太守,所以也有“王廉州”之稱。從小遍臨五代、宋、無名家墨跡,傳統(tǒng)功力深厚。入清后不仕,以書畫自娛。他工畫山水,受董其昌影響,多擬仿宋、元,長于青綠設色,擅長烘染,風格華潤,但較平實。后人把他與王敏時、王翚、王原祁合稱“四王”,加上吳歷、惲壽平,亦稱“清六家”。并為清初“婁東派”首領之一。代表作有《長松仙館圖》、《仿巨然山水》、《仿王蒙秋山圖》等。著有《染香庵集》、《染香庵畫跋》等。傳世畫跡有《虞山十景圖》、《夢境圖》等。《虞山十景圖》紙本設色畫。全圖共10頁,分別畫了虞山的十處風景:“云護龍祠”、“昭明書臺”、“桃源春澗”、“西域樓閣”、“拂水層巒”、“吾谷丹楓”、“大?;貫憽?、“維摩寶樹”、“藤溪積雪”和“湖橋夜月”。虞山即在江蘇常熟境內(nèi),風光秀麗。此地跑王鑒的家鄉(xiāng)太倉很近。這10頁圖運用了傳統(tǒng)的筆墨描繪虞山的風景人情,每幅畫面作者善于抓住景致中的某個特征,著意描繪。從這10頁畫幅中可以窺見到王鑒是一位有著深厚傳統(tǒng)技術功力的畫家,作品散發(fā)著恬靜淡雅的文人氣息,是他的杰作之一。
◇ 藝術特色 ◇
王鑒出生于書香門第,豐富的家藏,為王鑒學習臨摹歷代名畫真跡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王鑒早年曾經(jīng)得到過董其昌的親自傳授,他一生的畫業(yè)就是沿著董其昌注重摹古的方向發(fā)展,繼續(xù)揣摩董源、巨然、吳鎮(zhèn)、黃公望等諸多前輩大家的筆意,仿古吸收并轉(zhuǎn)化古人的筆墨結構,形成了自己豐富的山水畫語言。王鑒畫的坡石取法黃公望,點苔學吳鎮(zhèn),用墨學倪瓚。尤其是他的青綠設色山水畫,縝密秀潤,嫵媚明朗,綜合了沈周、文征明清潤明潔的畫風,清雅的書卷氣躍然紙上,歷來為后人所稱道。
◇ 作品賞析 ◇
《長松仙館圖》
《仿王蒙秋山圖》
《夢境圖》
清初文學四公子:方以智、陳貞慧、冒襄、侯方域 “清四王”指清朝初期的四位著名畫家:王時敏、王鑒、王原祁和王翚。他們在藝術思想上的共同特點是仿古,把宋元名家的筆法視為最高標準,這種思想因受到皇帝的認可和提倡,因此被尊為“正宗”?!八耐酢币陨剿嫗橹鳎髯援嬶L略有區(qū)別,又以師承關系,分為“婁東”與“虞山”兩派,影響了后代三百余年。 王時敏(1592-1680)太倉人。在山水方面刻意追摹元代黃公望,達到精美而酷似的程度?!断纳斤w瀑圖》為王時敏78歲時的精心作品。用全景式構圖,峰巒層疊,瀑布高懸,樹木蔽蔭,小徑蜿蜒,其間點綴茅舍草亭,畫面虛實相間,云霧繚繞,表現(xiàn)了茂密山林郁郁蔥蔥的夏景。 王鑒(1598-1677)太倉人,自小刻意摹習名家畫跡,功力深厚,《仿黃公望山水圖》是他的得意之作。該作全景構圖,主峰下山巒林立,村莊、水口、小橋在山澗邊隱現(xiàn),以樹林與房舍做近景。筆法與黃公望肖似。在清朝所謂正宗的畫系中,他與王時敏二人有“開繼之功”,直接影響著清代畫壇。 王原祁 (1642-1715)是王時敏之孫,從小摹習宋元名家真跡,一生拜倒在古人腳下,是當時公認的摹古高手?!稛煾∵h岫圖》是他的代表作。峰巒布局,山石樹木用筆,無不出于黃公望,內(nèi)容空泛,缺少生意。但筆墨純熟,有一種瀟灑之美。 王翚 (1632-1717)常熟人。一生過著優(yōu)裕的生活,得到康熙皇帝的賞識 ,進京主繪宮廷《南巡圖》 ,被賜書“山水清暉”,便稱“清暉老人”。他與其他“三王”不同的地方,是既集古人諸家之長,又有自己的風格?!镀搅稚⒛翀D》用筆嚴謹,一絲不茍,造型優(yōu)美自然,全畫樹石參差,變化無窮,疏密布置適度。畫面上湖光山色,耕牛漁舟及農(nóng)舍映輝,具有一定的生活氣息。
議者或以當今暑夏,非出軍之時。鑒謂今宜嚴戒,須秋而動。高風啟途,龍舟電舉,曾不十日,可到豫章。豫章去賊尚有千里之限,但臨之以威靈,則百勝之理濟矣。既掃清湘野,滌蕩楚郢,然后班爵序功,酬將士之勞;卷甲韜旗,廣農(nóng)桑之務,播愷悌之惠,除煩苛之賦。比及數(shù)年,國富兵強,龍驤虎步,以威天下,何思而不服,何往而不濟,桓文之功不難懋也。今惜一舉之勞,而緩垂死之寇,誠國家之大恥,臣子之深憂也。
鑒以凡瑣,謬蒙獎育,思竭遇忠以補萬一。芻蕘之言,圣王不棄,戍卒之謀,先后采之。乞留神鑒,思其所陳。
疏奏,帝深納之,即命中外戒嚴,將自征弢。會弢已平,故止。
中興建,拜駙馬都尉、奉朝請,出補永興令。大將軍王敦請為記室參軍,未就而卒,時年四十一。文集傳于世。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renwu/520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髡殘
下一篇: 黃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