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于樞(1246-1302),字伯機,號困學山民,寄直老人,北京人。官太常博士,趙孟頫對他的書法十分推崇,曾說:“余與伯機同學草書,伯機過余遠甚,極力追之而不能及,伯機已矣,世乃稱仆能書,所謂無佛出稱尊爾?!倍藭ó敃r并稱“二妙”。
他的書法成就,主要在于行草。草書學懷素并能自出新意。他的執(zhí)筆方法很有特點,使用獨特的回腕法;喜歡用狼毫,寫字強調骨力。的確,他的行草書骨力勁健,真力飽滿。行筆瀟灑自然。他的功力很扎實,懸腕作字,筆力遒健,同時代的袁褒說:“困學老人善回腕,故其書圓勁,或者議其多用唐法,然與伯機相識凡十五,六年間,見其書日異,勝人間俗書也?!?《書林藻鑒》)而書法家陳繹曾也說:“今代惟鮮于郎中善懸腕書,余問之,嗔目伸臂曰:膽!膽!膽!”可見他敢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他的楷書有《李愿歸盤谷序》,現(xiàn)藏上海博物館,筆法古樸,結體謹嚴,氣魄恢宏。行草有所寫自作詩《大字詩贊》和《唐詩草書卷》,筆法縱肆,欹態(tài)橫發(fā)。
﹡作品賞析﹡
xianyushu。
元代書法家、詩人。字伯機,號困學山民、寄直老人等,大都(今北京)人,一作漁陽(今天津薊縣)人。官太常寺典簿。工詩。擅書,楷、行、草兼長。尤以草書享名,懸腕用中鋒,筆力遒勁。有書跡《透光古鏡歌》等存世。著有《困學齋集》、《困學齋雜錄》。字伯機,號困學山民、直寄老人,晚年營室名"困學之齋",祖籍金代德興府(今張家口涿鹿縣),生于汴梁(今河南開封),漢族,大都(今北京)人,一說漁陽(今津薊州區(qū))人,元代著名書法家,寓居揚州、杭州
《鮮于樞書王安石雜詩》百度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s/1C8ffSzIUWog7Wvv0sFyBqQ
?pwd=elvp 提取碼:elvp
簡介:鮮于樞與趙孟頫,鄧文原一樣都是元代書壇的大家,他與趙孟頫具有共同的審美理想,那就是以古為新,返歸魏晉及隋唐諸家之法,以超越“去古已遠”的宋代書法,所以,趙孟頫對他是十分賞識的,他說:“嘗與伯機同學草書,伯機過余甚遠,極力追之而不能及,伯機已矣,世乃稱仆能書,所謂無佛處稱尊耳?!睉撜f,在草書創(chuàng)作上他的確要勝于趙孟頫一籌。《鮮于樞書王王安石雜詩》是墨跡本,至元辛卯(一二九一)年作。原高五十厘米,長一千零二十五厘米。卷前殘缺。書王安石《示元度》,《奉籌之見招》等四首。方遜志對此作品的評價是“如漁陽健兒姿態(tài)充偉”。原跡現(xiàn)藏于遼寧省博物館,此卷線條流暢奔放,行草相間,結體舒展大方,一股豪放之氣撲人眉宇,他即便在連綿揮灑中依然筆落不茍,點畫所至皆有姿態(tài),絕無散漫之弊,不像有些人寫草書尤如飛蓬蔓草,他的作品轉折是提按清晰可辨的,是對書法藝術極為投入的表現(xiàn)。 ? ?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renwu/532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周朗
下一篇: 沈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