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紹彭,北宋書法家。長安(今陜西西安)人。生卒年月不詳。宋神宗時人。字道祖,號翠微居士。恭敬公薛向之子,以翰墨名世。自謂河東三鳳后人。官至秘閣修撰,出為梓桐槽。家藏晉、唐法書,名畫甚多,與米芾每以鑒賞相高,得以計較。工正、行、草書,筆致清潤遒麗,具晉、唐人法度。與米芾齊名,人稱“米薛”。宋危素贊其書:“超越唐人,獨得二王筆意者,莫紹彭也?!贝媸罆E有《詩卷》、《蘭亭臨寫本》及《昨日帖》、《隨事吟帖》、《晴和帖》等?!蹲蛉仗罚埍?,行書??v 26.9厘米,橫29. 5厘 米。《珊瑚綱》、《式古堂書畫匯考》、《石渠寶笈續(xù)編》著錄。曾刻入《三希堂法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此帖又名《得米老書帖》。此信札草書極守法規(guī),運筆藏鋒,鋒正而不顯露;結體平正,雖流動而不浮急,字距疏松,格局清朗,與五代楊凝式的《韭花帖》格局相似。章法近古,字字斷開,不作連綿之勢,如王羲之《十七帖》,似孫過庭《書譜》。從此可窺見到薛昭彭師法晉唐。所以可以這樣說,薛氏的書法淵源,不妨可追溯到王羲之的書跡,如《十六帖》。宋危素《薛臨》跋:“宋之名書者有蔡君謨、米南宮、蘇長公、黃太史、吳練塘最著,然超越唐人,獨得二王筆意者,莫紹彭若也?!?/p>
◇作品賞析◇
宋.薛紹彭傳世作品
宋.薛紹彭傳世作品
宋.薛紹彭傳世作品
周秦時期
1崇侯虎:商代末期諸侯,崇國國君。封地在今西安西郊灃河西。與周文王同時期。曾對殷紂王進讒言使殷紂王將周文王囚禁于幽里。后被周滅。
2姬旦:既周公,武王之弟。因采邑在周,也就是今天的岐山縣,故稱周公。武王死后輔佐成王。制禮作樂,為西周制定官制和其他各種典章制度。
3姬發(fā):既周武王,西周開國君主。周文王之子。滅殷商建西周。
4姬鮮:管叔姬鮮,周武王弟。為周初三監(jiān)之一。初封于管,即現在的鄭州。成王繼位后周公旦攝政。管叔不服,發(fā)動叛亂。周公東征殺管叔。
5伯禽:周公單張子。周公被封于魯,因輔佐成王,故由伯禽代為治理魯地。
6尹喜:周大夫。函谷關令。愛好天文星象之術。在終南山結草為樓,觀星望氣,其地遂得名為樓觀,既今樓觀臺。
7贏渠梁:既秦孝公,戰(zhàn)國時秦國國君。頒布法定的度量衡器,統一度量衡。
8贏駟:秦惠文王。孝公之子。繼位之初殺商鞅,但未能廢除商鞅之法。
9贏政:秦莊襄王之子。公元前247年十三歲時繼秦王位。后免呂不韋相國職,開始親政。重用李斯,王翦等人。滅六國,于公元前221年統一全國并建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帝國,秦。
10蒙恬:秦名將。祖先為齊國人,祖父,父親皆為秦將。秦統一后率30萬人北擊匈奴,筑長城,修直道。后胡亥與趙高矯詔殺扶蘇,并逼蒙恬自殺。相傳蒙恬發(fā)明了毛筆,但可能應為毛筆的改良者。
11扶蘇:秦始皇長子。因不同意焚書坑儒,被始皇派往蒙恬部去監(jiān)軍。后被胡亥等人設計害死。葬于今綏德縣。
兩晉南北朝時期
1杜預:西晉將領,學者。他認為忘戰(zhàn)必危,勤于講武,又博學多能。當時被稱為“杜武庫”。
2僧肇:俗姓張,京兆人。既今西安。東晉佛學哲學家。鳩摩羅什弟子之一。
3智猛:新豐人。既今臨潼區(qū)新豐鎮(zhèn)。后秦時期曾到天竺取經。
4王子直:南北朝時西魏著名將領。任車騎將軍,平涼州叛亂。廢帝元年拜使持節(jié)大都督行瓜州事。
5韋孝寬:南北朝時京兆杜陵人。今西安市東南。西魏及北周著名將領。
6宇文沂:本為朔方人,后徒京兆。北周及隋著名將領。因隋文帝多疑罷其官,隨心懷不滿,圖謀反隋,事泄被殺。
7王述:京兆霸城人。今西安市東郊。北周時任廣州刺史。隋開皇初,獻平陳之計,修造戰(zhàn)艦,為上流之師。后以行軍總管擊南寧,未至而卒。
兩漢時期
1田何:西漢經學大使??鬃邮赱易],五傳至田何。始皇焚書,[易]賴田何口授,始得傳于后世。漢代[易]學宗師,漢初因年事已高,惠帝曾至其家授業(yè)。
2宣曲任氏:長安宣曲人,西漢大富商。其祖原為秦督道糧倉的管理人員。秦亡時,人們爭搶金銀珠寶。只有任氏儲存大量糧食。后因此起家。但家風優(yōu)良。
3劉徹:西漢武帝,景帝之子。實行推恩制。分全國為十三州。禁止私人鑄錢,統一幣制,制五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設五經博士。放棄和親政策,和匈奴之間連年作戰(zhàn),擊潰匈奴主力。派張褰出使西域。興修水利。推行代田法。創(chuàng)建太學。為史上一代明君。
4竇嬰:西漢大臣,文帝竇皇后從兄子。因與武帝丞相田汾爭地等原因被殺。
5蘇建:西漢將軍,蘇武之父。建朔方。因與趙信共率部三千多騎與匈奴數萬騎相遇,激戰(zhàn)一天多,趙信投敵,蘇建逃回,按律當斬,武帝赦其死罪但貶為庶人。后又代郡太守,死于任所。
6張湯:西漢杜縣{今西安東南}人。審理陳皇后巫蠱案和淮南王,衡山王謀反案,羅織株連,處死數萬人。建一武帝改革幣制,鑄五銖錢。后被迫自殺。死后家產不過五百金,且都是俸祿和皇帝賞賜所得,足見其廉潔。
隋時期
1虞慶則:隋京兆人。隋代大臣。封魯國公,后任右武侯大將軍。討平嶺南人李賢反叛回程途中被誣謀反而被殺。
2于仲文:北周至隋時期京兆人。北周及隋代大臣。著有[漢書刊繁]等書。
3韋師:隋京兆杜陵人。隋代任吏部侍郎,山東河南十八州安撫大使。一生為官清廉。
4史萬歲:京兆杜陵人。隋朝名將。突厥可汗入侵,但聞其名后不戰(zhàn)而退。史追擊百余里,殺敵數千。后因遭楊素妒嫉被誣陷而死。
5張定和:萬年人,今西安東。隋朝著名將領。后從煬帝征伐吐谷渾,挺身登山,被亂箭射死。
6宇文愷:原籍朔方夏州,今陜西靖邊人。主持修建宗廟,宮殿,陵墓,廣通渠等,并策劃修建隋新都大興城。后又奉命修建東都洛陽城。其設計理念對當時及后世周邊國家都城的設計都有相當大的影響。
7李密:京兆長安人。隋末瓦崗軍領袖。后投唐,公元618年被以謀反罪擊殺。
8王世充:隋新豐縣,今臨潼區(qū)人。隋代將領。唐武德四年,兵敗降唐,后被仇人獨孤修德所殺。
唐時期1
1李世民:公元559年生649年卒,公元626年至649年在位。唐高祖李淵次子。隋末,李源為太原留守,李世民勸其反隋。李淵稱帝將李世民封為秦王。武德九年即公元626年李世民發(fā)動玄武門事變,殺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不久即皇帝位。為史上一代明君。
2殷開山:京兆府,今戶縣人。唐初大將。從征王世充,病死于途中。
3杜如晦:京兆杜陵人。史有[房謀杜斷]之美稱。世稱唐之賢相。貞觀四年病逝。
4韋仁壽:京兆萬年人。為官廉潔能干。
5長孫皇后:唐太宗皇后。長安人。遺命不厚葬不起山陵。與太宗合葬于今禮泉縣之昭陵。
6姚思廉:京兆萬年人。唐代史學家。
7法順:雍州萬年人。隋唐時僧人,俗姓杜,又稱“杜順和尚”。華嚴宗初祖。
8顏師古:京兆萬年人。博覽群書,學識廣博,是著名的訓詁學家。
9唐臨:長安人。歷任大理卿,刑部尚書等職。凡唐臨審理案件犯人無一有異議。
10張儉:京兆新豐人。唐初為右衛(wèi)郎將,代州都督,營州都督,后封皖城郡公。
11李泰:唐太宗第四子。初封宜都王,徒封越旺,魏王。后因謀為太子,貶為順陽王。
12閻立德:京兆萬年生人。唐代著名建筑學家兼工藝家。唐著名離宮別館基本均出自他手。在中國建筑史上有重要地位。
13閻立本:京兆高陵生人。閻立德之弟。主持修訂多種醫(yī)書,對中國醫(yī)藥學有相當影響。
14窺基:京兆長安人。唐右金吾衛(wèi)將軍尉遲敬宗之子,開國將軍鄂國公尉遲敬德之侄。唐代高僧,師從于玄奘法師。為法相宗創(chuàng)始人之一。窺基舍利塔在今長安縣興教寺。
15韋待價:京兆萬年人。官至蘭州刺史。多次同吐蕃作戰(zhàn),升任涼州都督。
16李賢:唐高宗子,武則天所生。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立為太子。后被武則天流放巴州,被迫自殺。
17周興:長安人。唐酷吏。后被來俊臣所逼流放于嶺南,路上被仇家所殺。
18李昭德:京兆長安人。官拜鳳閣侍郎。因來俊臣誣告下獄,后來俊臣也被下獄,兩人同天被殺。
19來俊臣:唐雍州萬年人。酷吏。后被武則天所殺。
20懷素:京兆府人。律宗三派東塔宗創(chuàng)始人。
21王孝杰:京兆新豐人。為唐時大將,后戰(zhàn)死于討伐契丹之作戰(zhàn)中。
22李重潤:中宗李顯長子。因有人誣告其余其妹永泰公主及妹婿武延基議論張易之兄弟與武則天之事,被武則天棒殺。
23韋安石:京兆萬年人。因不茍言笑吏民皆敬畏。官至尚書右仆射。后被太常卿姜皎所陷害,憂郁而死。
24韋皇后:長安人。唐中宗李顯皇后。中宗復位后,聽信上官婉兒誘勸預效法武則天之所作所為。后被李隆基所殺。
25法藏:原籍西域康居,后隨祖父遷來長安。華嚴宗實際創(chuàng)始人,被尊為三祖。
26太平公主;唐高宗李治之女,武則天所生。初嫁薛紹,后嫁武攸暨。
27韓思復:京兆長安人。任吏部侍郎,襄州刺史。一生為官清廉。
28韋景駿:京兆萬年人。任房州刺史。
29李隆基:又稱唐明皇。睿宗之子。他統治時期為中國封建社會的一個鼎盛時期。后因安史之亂,返回長安后被肅宗遷居于西內太極宮最終抑郁而死。
30韓休:京兆長安人。任禮部侍郎虢洲刺史。
31李尚隱:原籍趙郡,徒京兆萬年。曾任桂州都督,廣州都督,五府經略史。
32韓朝宗:京兆長安人。任荊州長史,高平太守。
33王昌齡:京兆人。唐時詩人。
34韓干:京兆藍田人。盛唐時著名畫家。被譽為畫馬神手。
35張萱:京兆人。盛唐時畫家?,F存世的{唐后行從圖}是他的作品。其{搗練圖}現存于美國波士頓博物館。
唐時期2
1韋述:京兆杜陵人。唐代史學家。并著有[高宗實錄][御史臺記][兩京新記]等二百余卷
2于休烈:京兆高陵人。擅寫文章,開元初進士及第。后升至工部尚書。卒年八十一歲。
3懷素:原籍長沙,徒京兆。俗姓錢。擅草書,以“狂草”出名。今西安碑林藏有懷素草書名碑[千字文]及[東陵圣母帖]
4顏真卿:京兆萬年人。開元進士。曾任監(jiān)察御史,次史,刑部尚書等職。為官剛直不阿,直言敢諫。后官至太子太師封魯國公。唐德宗時李西列叛亂,他奉命前去勸諭李西列,后被李殺害。顏真卿以書法聞名。存世碑刻有[顏氏家廟碑][顏勤禮碑]行書有[爭坐位帖]書跡有[自書告身][祭侄季明文稿]等。
5韓晃:京兆長安人。歷任吏部外侍郎,鎮(zhèn)海軍節(jié)度使,后封晉國公。好古琴,喜書法。作品流傳至今的有[文苑圖][五牛圖]今存于故宮博物院。
6第五琦:京兆長安人。著名理財家。封扶風郡公。
7韋皋:京兆萬年人。任隴州刺史,奉義軍節(jié)度使,南康郡王,檢校太尉。多次擊敗吐蕃,使西南少數民族多數內附。
8惠果:京兆萬年人。唐代名僧。后常住青龍寺,向來唐求法的僧侶授密宗教義,日本僧人空海在此學成后歸國創(chuàng)立了日本真言宗。
9杜黃裳:京兆萬年人。唐名臣。封河中節(jié)度使。曾勸憲宗整頓綱紀,削平藩鎮(zhèn)。
10程異:京兆長安人。一生為官清廉,死后家無余錢。
11韋丹:京兆萬年人。顏真卿外孫。任容州刺史。造福一方。死后老幼思之不忘,皇帝刻石記功。
12薛濤:京兆長安人。唐代著名女詩人。
13杜牧:京兆萬年人。唐代著名詩人。歷任黃州,池州,湖州,睦洲等地刺史。與李商隱齊名,合稱“小李杜”。
14韋正貫:京兆萬年人。任太子校書郎,調華原尉。一生為官清廉。
15魚玄機:京兆長安人。唐代著名女詩人。
16韋莊:京兆杜陵人。唐末文學家。寫[秦婦吟]長達1366字,是現存唐代最長的一首七言古詩。但其筆跡傳世少見。
17杜光庭:京兆長安人。唐末五代時期道士。晚年隱居青城山。今存世著作有二十余種。
18衛(wèi)賢:京兆人。五代南唐著名畫家。有[雪宮圖][蜀道圖][盤車水墨圖]等傳于世。今藏于故宮博物院的[高士圖]和上海博物館的[閘口盤車圖卷]也均出自他手,為稀世珍寶。
宋元明清時期[1840年前]
1杜漢徽:京兆長安人。宋初名將。善騎射。后晉,后漢,后周時期戍守邊州,屢破遼兵。任天長軍使,雄武軍使。后因病而卒。
2王意見:京兆萬年人。宋代詩人。任御史中丞,吏部侍郎,刑部尚書等官職。七十九歲無疾而終。
3李成:京兆長安人。宋初畫家。先世為唐宗室。[宣和畫譜]推他的山水畫為古今第一。
4許道寧:京兆長安人。五代,宋初畫家。今存世作品有[松山行旅圖][秋山蕭寺圖]。
5劉謙:京兆長安人。宋史學家兼詩人。曾任榮州刺史,后奉詔修撰[五代史]著有詩集一卷。
6楊礪:京兆戶縣人。官至翰林學士。但一生清苦。死后真宗冒雨致祭。
7李建中:京兆人。宋代大書法家。后居蜀地官至太府寺。自稱崖夫民伯。
8史序:京兆長安人。宋代天文學家。任翰林院主簿,監(jiān)丞。
9種世衡:京兆長安人。宋朝名將。開清澗縣城。深得當地軍民愛戴,死后軍民畫像苦祭。
10石蒼書:京兆人。宋代書法家。曾任承事郎等官職。
11薛紹彭:京兆長安人。宋代書法家。今西安市周至縣樓觀臺藏有薛紹彭題詩石刻。
12呂大鈞:京兆藍田[今西安市藍田縣五里頭村人]人。北宋學者。著有[鄉(xiāng)約][四書注][成德集]等書。
13趙瞻:鳳翔周至[今西安市周至縣]人。任侍御史等官職。著有[春秋論][奏議][文集][西山別錄]等書。
14呂大防:京兆藍田[今西安市藍田縣五里頭村]人。任鹽鐵判官,太長博士,后官至宰相。
15呂大忠:京兆藍田[今西安市藍田縣五里頭村]人。任縣令,知州,河北轉運判官,陜西轉運副使等職。任陜西轉運副使之職時,將[石臺孝經][開成石經]以及當時長安一代遭受破壞的歷代石碑細心收集。移置到府學北邊[今陜西碑林博物館]地址。并選擇干燥堅固地基穩(wěn)固排放,且修建了房屋,廊亭,安排了放置次序,使得這些珍貴文物得以保存至今。為今之碑林博物館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其功流芳千古。
16呂大臨:京兆藍田[今西安市藍田縣五里頭村]人。北宋學者。曾任太學博士,秘書省正字。著有[禮記解][程門問答][易章][論語解][孟子講儀][考古圖]等書。所著[考古圖]為我國最早的較為系統的古器物圖錄。
17種師道:京兆長安人。北宋末年名將。官至侍衛(wèi)親軍馬軍副都指揮使,保靜軍節(jié)度使,京畿兩河宣撫使,統領各路勤王兵。宋軍兵威始振。金兵聞其名而退兵。
18成宗道:京兆長安人。宋代名畫家。工畫人物,兼擅長刻石。
19揚恭懿:京兆高陵人。元代學者。元世祖曾派耶律郎申敬來召,以疾辭。后又數次召用,皆不赴。為元代關學復起的重要人物。
20紅字李二:京兆人。失卻原名,以藝名稱世。元雜劇家,秦腔藝人。與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馬致遠合作編寫雜居[開壇闡教黃粱夢][岳陽樓]等劇。
21王真:陜西咸寧[今西安市]人。明代大將。因屢戰(zhàn)有功,被提升為都指揮使。后在對敵作戰(zhàn)中身受重傷但仍殺敵數十人,環(huán)顧左右說:“我義不死于敵手”。遂自殺。后成祖繼位,追封金鄉(xiāng)侯。
22王通:陜西咸寧[今西安市]人。明代大將軍。金鄉(xiāng)侯王真之子。任武義伯加太子太保。
23李錦:陜西咸寧[今西安市]人。明代學者。當時關中許多學者均出自他門下。
24雍泰:陜西咸寧[今西安市]人。官至戶部尚書。一生為官剛正清廉。
25呂楠:高陵人。理學家。歷任翰林院修撰,吏部考功郎中,太常少卿,禮部右侍郎。畢生著述甚豐,有[四書因向][周易說翼][尚書說要][毛詩說序][春秋說志][禮問內篇外篇][史館獻納][南省奏稿][詩樂圖譜][史約][高陵志][解州志][涇野文集]等。
26王九思:陜西咸寧[今西安市]人。明代著名學者。傳世刻印書籍有[呂氏春秋][國語][左傳][六子全書][太白山人集][玉坡奏議]等。為明代陜西私人刻書中的一位著名人物。
27馮從吾:西安府長安[今西安市]人。明代著名學者。歷任尚寶卿,副都御史,工部尚書,創(chuàng)立關中書院。著有[元儒考略][馮子節(jié)要][關學編][古文集選]等書。
28梁化鳳:長安[今西安市長安縣]人。清代將領。順治三年武進士。因戰(zhàn)功卓越,升江南提督,封三等男。
29張勇:陜西洋縣人后徒居長安。清朝將領。歷任云南提督,加少傅,兼太子太傅,升太子太師一等候。死后贈太師。
30趙宏?。宏兾魃衲救?。清朝將領。因戰(zhàn)功卓越授左都督,在蘇州十二年,盜賊斂跡,官民安寧。死后,郡人祀于名宦寺。
唐宋
青蓮居士——李 白(唐代大詩人) 香山居士——白居易(唐代大詩人) 耐辱居士——司空圖(唐詩人) 烏傷居士——傅 翕(南北朝梁善慧尊者) 蓮峰居士——李 煜(南唐后主) 龍丘居士——陳慥(北宋詩人) 無盡居士——張商英(北宋名相) 姑溪居士——李之儀(北宋文學家) 山谷居士——黃庭堅(北宋文學家) 半山居士——王安石(北宋文學家) 范仲淹居士——范仲淹(北宋政治文學家) 斜川居士——蘇 過(北宋文學家) 翠微居士——薛紹彭(北宋書法家) 一佛居士——鄭 俠(北宋文學家) 鹿門居士——米 芾(北宋書法家) 草堂居士——魏 野(北宋詩人) 六一居士——歐陽修(北宋文學家) 東坡居士——蘇 軾(北宋文學家) 淮海居士——秦 觀(北宋詞人) 后山居士——陳師道(北宋官員、詩人。) 清真居士——周邦彥(北宋著名詞人) 至游居士——曾 慥(北宋末、南宋初) 稼軒居士——辛棄疾(南宋詞人) 彝齋居士——趙孟堅(南宋畫家) 簡齋居士——陳與義(南宋詞人) 蘆川居士——張元干(南宋詞人) 石林居士——葉夢得(南宋詞人) 后村居士——劉克莊(南宋文學家) 深寧居士——王應麟(南宋學者) 易安居士——李清照(南宋女詞人) 茶山居士——曾 畿(南宋詩人) 蘆川居士——張元干(南宋詞人) 灌園居士——計有功(南宋文學家) 石湖居士——范成大(南宋詩人) 遂初居士——尤 袤(南宋詩人) 于湖居士——張孝祥(南宋詞人) 幽棲居士——朱淑真(南宋女詞人) 后村居士——劉克莊(南宋文學家) 深寧居士——王應麟(南宋學者)
元明清
無諍居士——劉 迎(金文學家) 云林居士——倪 瓚(元代畫家) 湛然居士——耶律楚材(元政治家、詩人) 瑁湖居士——陸居仁(元書法家) 清容居士——袁 桷(元代著名作家) 衡山居士——文征明(明畫家、文學家)
無相居士——宋 濂(明畫家) 圣華居士——丁云鵬(明畫家) 梅村居士——吳偉業(yè)(明代詩人) 青藤居士——徐 渭(明晚期文學藝術家) 石頭居士——袁宏道(明文學家) 滄溟居士——李攀龍(明文學家) 香光居士——董其昌(明清書法家) 六如居士——唐 寅(明畫家、文學家) 遵巖居士——王慎中(明散文家) 溫陵居士——李 贄(明文學家) 蓮溪居士——薛論道(明散曲家) 慎娛居士——李流芳(明文學家、畫家) 蝶庵居士——張 岱 (明末清初文學家) 梅溪居士——錢 泳(明清文學家) 柳泉居士——蒲松齡(清文學家) 瓠岡居士——史震林(清文學家) 更生居士——洪亮吉(清文學家、經學家) 明珊居士——招子庸(清文學家) 萬松居士——錢 載(清詩人、畫家) 板橋居士——鄭板橋(清書畫家、文學家) 芹溪居士——曹雪芹(清文學家) 隨園居士——袁 枚(清文學家) 破塵居士、圓明居士——雍正皇帝 瓠岡居士——史震林(清文學家) 天瓶居士——張 照(清代書法家) 更生居士——洪亮吉(清文學家、經學家) 葦間居士——邊壽民(清代畫家) 樵山居士、觀白居士——張 崟(清代畫家) 晚學居士——吳熙載(清篆刻家) 瓶庵居士——翁同龢(咸豐六年狀元,近代史頗有影響政治家) 仁山居士——楊文會(清末佛學家) 無競居士——張之洞(清洋務派代表人物之一)
李密:京兆長安人。隋末瓦崗軍領袖。
韋述:京兆杜陵人。唐代史學家。并著有《高宗實錄》、《御史臺記》、《兩京新記》等二百余卷。
杜如晦:京兆杜陵人。史有“房謀杜斷”之美稱。世稱唐之賢相,貞觀四年病逝。
杜甫:唐代著名現實主義詩人,史稱“詩圣”。
韋莊:京兆杜陵人。唐末文學家。寫《秦婦吟》長達1366字,是現存唐代最長的一首七言古詩。但其筆跡傳世少見。
顏師古:京兆萬年人。博覽群書,學識廣博,是著名的訓詁學家。
顏真卿:京兆萬年人。開元進士。曾任監(jiān)察御史、次史、刑部尚書等職。唐代著名書法家。
劉謙:京兆長安人。宋史學家兼詩人。曾任榮州刺史,后奉詔修撰《五代史》,著有詩集一卷。
薛紹彭:京兆長安人。宋代書法家。今西安市周至縣樓觀臺藏有薛紹彭題詩石刻。
馮從吾:西安府長安人。明代著名學者。歷任尚寶卿,副都御史,工部尚書,創(chuàng)立關中書院。著有《元儒考略》、《馮子節(jié)要》、《關學編》、《古文集選》等書。
柏景偉:(1830~1891)字子俊,號忍庵,晚號灃西老農。清咸豐五年(1855)中舉人。著作有《柏灃西先生遺集》六卷和《灃西草堂集》等。
張靈甫:(1903.08~1947.05)原名張鐘麟,字靈甫,國民革命軍高級將領,中將軍銜,參加過土地革命戰(zhàn)爭、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曾任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整編74師師長。1947年5月16日,于解放戰(zhàn)爭之孟良崮戰(zhàn)役中被擊斃,終年44歲。
薛舉:河東汾陰(今山西萬榮)人,隋大業(yè)三年(公元六一七年)曾與其子仁果舉兵,自稱西秦霸王,據隴西之地,率眾三十萬,不久稱帝,遷都天水。后其子繼位,兵敗降唐。
薛道衡:河東汾陰人,隋代著名詩人,累官至司隸大夫。其詩詞藻華艷,邊塞詩較為雄健。明人輯有《薛司隸集》。
薛稷:蒲州汾陰人,唐朝大臣、書畫家。曾官至太子太保、禮部尚書。善畫人物、鳥獸,畫鶴尤為生動,時稱一絕,他的書法與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并稱“唐初四大家”。
薛大鼎:汾陰人,唐代良吏,曾擔任滄州刺史,開通無棣渠直達大海,被譽為鐺腳刺史。永徽中升任行荊大都督長史。薛濤: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唐代女詩人,父早亡,淪為歌妓。善歌舞、工詩詞,曾創(chuàng)制深紅小箋寫詩,人稱薛濤箋。明人輯有《薛濤詩》。
薛仁貴: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唐朝名將,驍勇善戰(zhàn),善于騎射,他東征“白衣馳敵陣”,大敗高麗;西征“三箭定江山”,鎮(zhèn)住突厥。對鞏固唐王朝的邊疆有很大貢獻。
薛居正:浚儀(今河南開封)人,宋朝史學家,官至兵部侍郎,撰修《舊五代史》畢,晉平章事。著有《文惠集》。
薛紹彭:長安人,宋代書法家,工行草書,筆致精潤遒麗,頗得晉唐人法度。與米芾齊名,世稱“米薛”。
薛王宣:山西河津人,明代著名學者、理學家,官拜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學士,入閣參豫機要。著有《讀書錄》、《從政名言》、《薛文清集》等。薛雪:江蘇蘇州人,清代醫(yī)學家,其醫(yī)術與同郡葉天士齊名,曾選輯《內經》原文,成《醫(yī)經原旨》,又傳他曾著《濕熱篇》。
薛允升:陜西西安人,清時官至山西按察使、刑部尚書等職,著有《讀例存疑》、《唐明律合編》。
薛福成:江蘇無錫人,清外交家、改良主義者,曾作《籌洋芻議》,主張維新變法。歷任浙江寧紹臺道、湖南按察使、駐英、法、比、意四國公使。稱贊西方君主立憲,主張發(fā)展中國工商業(yè),著有《庸 全集十種》。
薛岳:廣東樂昌人,國民黨高級將領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renwu/537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蕭照
下一篇: 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