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贊華(898—936),契丹人,遼代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長子,封東丹王,投后唐明宗,賜姓名李贊華(原契丹名為耶律倍),后被明宗養(yǎng)子遣人殺害。通陰陽,知音律,工遼、漢文章,擅畫契丹人物。
◇作品賞析◇
耶律緒隆
遼朝第六代皇帝。字文殊奴,遼景宗長子。他精射法,曉音律,好繪畫,崇信佛教和道教。他推崇詩人白居易,以契丹文翻譯《白居易諷諫集》。所作曲達百余首,說明他的漢文化修養(yǎng)頗高。正是因為他愛好漢文化,所以才說出了這樣一句話。
不良人是哪個朝代的?
這部動畫巨制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描述了交織著戰(zhàn)亂與黑暗的五代十國時期,黃巢起義、朱溫篡位、李氏族誅、友珪弒父、沙陀爭霸等著名的歷史事件和民間傳說貫穿于其中。
畫江湖之不良人歷史背景
五代十國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中最后一次大規(guī)模分裂割據(jù)時期,也是幾千年中國歷史中最黑暗的時期。統(tǒng)治集團除個別成員如周世宗尚能勵精圖治、艱苦創(chuàng)業(yè),唐莊宗軍事上有些作為外,其他人都集中表現(xiàn)了歷代統(tǒng)治階級沒落時期的昏庸、殘忍、嗜殺、重斂等特點。有些特點是歷代衰落時期統(tǒng)治者所沒有的,有些比歷代表現(xiàn)得更突出。
五代十國時期第一個突出的特征是篡弒極為頻繁。
歐陽修有過統(tǒng)計: “五十三年之間,易五姓十三君,而亡國被弒者八,長者不過十余歲,甚者三、四歲而亡” 。如果加上朱溫弒唐哀帝和未成功的篡弒,次數(shù)就更多了。
梁太祖朱溫性格剛暴,重病后喜怒難測。他欲傳位博王友文,其庶子友圭說動統(tǒng)軍韓 ,以牙兵五百并部分控鶴衛(wèi)士半夜斬關(guān)入萬春門,“至寢中,侍疾者皆走。太祖惶駭起呼曰: ‘我疑此賊久矣,恨不早殺之,逆賊忍殺爾父乎?’友圭親吏馮廷諤以劍犯太祖,太祖旋柱而走,劍擊柱者三,太祖憊,仆于床,廷諤以劍中之,洞其腹,腸胃皆流” 。一代梟雄朱溫死于親兒子之手,而朱溫也曾 殺過唐昭宗和唐哀帝。友圭篡位后沒有兩年,朱溫外孫袁象先與末帝朱友貞以禁兵入宮,友圭讓殺死朱溫的馮廷諤殺死自己和妻子,馮殺了友圭夫婦后亦自殺。
以力戰(zhàn)得天下的后唐莊宗,也是死于政變。從馬直指揮使郭從謙率領(lǐng)土兵,“抽戈露刃,至興教門大呼,與黃甲兩軍引弓射興教門。帝聞其變,自宮中率諸王近衛(wèi)御之,逐亂兵出門。既而焚興教門,緣城而入,登宮墻歡噪,帝御親軍格斗,殺亂兵數(shù)百。俄而帝為流矢所中”,不久即亡。軍事上頗為不凡的一代帝王死后僅有一個伶人用樂器焚其尸骨。石敬瑭與后唐閔帝是郎舅關(guān)系,石先盡誅閔帝從騎,然后勾結(jié)唐末帝派人縊殺了閔帝、皇后及其 4 個兒子。
未成功的'政變,也比比皆是。貞明二年四月十九日夜,汴州捉生都將李霸作亂,攻建國門,梁末帝登樓拒戰(zhàn)。后得大將晏球奮力血戰(zhàn),擊退叛軍。天成四年十一月,后唐明宗病重,秦王重榮以為明宗已崩,懼怕不能繼位,于是率兵入興圣宮求立,事敗被誅。
為了奪取皇位,篡軾者常常采取秘喪陰謀來清除反對派。朱友圭殺了父親朱溫后,秘喪4 日。先出國庫錢財,大賞群臣及諸軍。再遣丁昭浦矯詔去東都誅原擬繼承王位的朱友文,再矯詔封自己“權(quán)主軍國”大事,然后才發(fā)喪。天成四年,后唐明宗崩,秘喪 6 日,待第 5 個兒子李從厚從外地趕回京城后才發(fā)喪。后漢高祖臨死前召來蘇逢吉等 4 個顧命大臣,要他們善防杜重威。漢高祖死后,蘇逢吉秘不發(fā)喪,先下詔殺了杜重威及其三子,然后發(fā)喪。
五代統(tǒng)治集團第二個特點是比歷代統(tǒng)治集團成員更殘暴、嗜殺。
朱溫為了篡唐,于天 元年矯詔殺了宰相崔胤、京兆尹鄭元規(guī)。兩個月以后又殺昭宗打供奉的內(nèi)園小兒二百余人。殺這二百人時朱溫耍了陰謀,“先是選二百余人,形貌大小一如內(nèi)園人物之狀,至是使一人擒二人,縊于坑所,即蒙其衣及戎具自飾。昭宗初不能辨,入而方察。自是昭宗左右前后皆梁人矣?!碧?三年,朱溫殺魏牙軍七千余人,泊于嬰孺,亦無留者,開平初年,朱溫殺掉王師范家二百口。“先掘坑于第側(cè),乃告之,其弟師誨,兄師悅及兒侄二百口,咸盡戮焉”。
《五代史補》記載朱溫御兵殘暴,“太祖之用兵也,法令嚴峻,每戰(zhàn),逐隊主帥或有沒而不反者,其余皆斬之,謂之‘跋隊斬’。自是戰(zhàn)無不勝。然健兒且多竄匿州郡,疲于追捕,因下令文面,健兒文面自此始也”。在這種殘暴統(tǒng)治下,后梁兵士除了在戰(zhàn)場拼命,還有什么出路呢?北宋初年張齊賢著的《洛陽縉紳舊聞記》卷一載: “梁祖之初兼四鎮(zhèn)也,英武剛狠,視之若乳虎,左右少忤其旨,立殺之。梁之職吏,每日先與家人辭訣而入,歸必相賀”。
同光四年,朱友謙舊將史武、薛敬容、周唐殷、楊師太、王景、來仁、白奉國等七個刺史,都以無罪而被后唐莊宗族誅。
后唐明宗侄兒李從 官拜大內(nèi)皇城使,應(yīng)明宗邀一起喝酒,喝多了戲登御榻,為明宗賜死。
天成三年,有二幼童以竹竿為戲,被石敬瑭斬首。
后漢時期,太白星晝見,“民有仰觀者,為坊正所拘,立斷其腰領(lǐng)。又有醉民抵忤一軍士,則誣以訛言棄市。其他斷舌、決口、抽筋、折足者,僅無虛日”。
朱友謙為李克用父子出生入死,屢建大功,被封為守太師、尚書令、進食邑萬八千戶,并賜以鐵券,恕其死罪。但同光元年,莊宗仍以謀反罪殺了友謙。并誅其家二百口。冤酷之聲,行路流涕。
后晉萇從簡,“性忌克而多疑,歷州鎮(zhèn)凡十余,所在豎棘于公署,才通人行,左右稍違忤,即加鞭苔,或者殺害,其意不可測,吏人皆側(cè)足而行。其煩苛暴虐,為武臣之最?!焙髸x大將張彥澤,把部下張式,決口割心,斷手足而死之。有軍士擒獲人到張彥澤前,彥澤不問所犯,“但目出一手豎三指而已,軍士承其意,即出外斷其腰領(lǐng)焉” 。
后唐天成元年,安重誨殺殿直馬延于御史臺門口。御史臺是糾察百官不法的機關(guān),竟敢于御史臺門口殺人,可見惡極滔天了。
后漢時蘇逢吉任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朝廷大事皆由他決斷。蘇“隨事裁決出其意見,是故漢世尤無法度”。晉高祖“嘗以生日遣逢吉疏理獄囚以祈福,謂之‘靜獄’。逢吉入獄中閱囚,無輕重曲直悉殺之,以報曰:獄靜矣。”
后唐烏震討伐叛將張文禮,張捕烏震母親、妻子、兒子十余人以招降烏震?!罢鸩活?,文禮乃自斷其手鼻”,然后放出,烏震軍士,皆不忍正視。這是多么殘暴的獸行。
湖州刺史高灃性格兇殘嗜殺“嘗召集州吏議曰: ‘吾欲盡殺百姓可乎?’吏曰: ‘如此,租賦何從出? 當擇可殺者殺之耳?!焙髞砀哓S閉城搜索,殺了幾千人。有的統(tǒng)治者殘忍到變態(tài)的程度。
后漢蔡王劉信,喜行酷法,“掌禁軍時,左右有犯罪者,召其妻子,對之臠割,令自食其肉;或從足支解至首,血流盈前,而命樂對酒,無仁愍之色?!?/p>
劉守光要稱帝,部下孫鶴勸阻,“守光大怒,推之斧 ,令軍士割其肉生啖之 ……守光命窒其口,寸斬之,有識為之嗟惋。”劉守光 “每刑人必以鐵籠盛之,薪火四逼,又為鐵刷 剔人面?!?/p>
后漢劉銖用法刻深,“民有過者,問其年幾何,對曰若干,即隨其數(shù)杖之,謂之‘隨年杖’。每杖一人,必兩杖具下,謂之‘合歡杖’”。
南漢高祖用刑慘酷,有灌鼻、割舌、支解、刳剔、炮炙、烹蒸之法;或聚毒蛇水中,以罪人投之,謂之水獄。這些做法,哪里是心智正常的人所能干出來的事!
后唐義成節(jié)度使李贊華好飲人血,他的姬妾多“刺臂以吮之,婢仆小過,或抉目,或刀火灼”。吳越的順化節(jié)度使錢元 ,“嘗怒一吏,置鐵床炙之,臭滿城郭”。
南漢王劉晟恐諸弟與其子爭國,殺了齊王弘弼等八王,并盡殺其男,納其女充后宮。作離宮千余間,飾以珠寶,設(shè)鑊湯、鐵床、刳剔等刑,號‘生地獄’。嘗醉,戲以瓜置樂工之頸試劍,遂斷其頭?!锻ㄨb》評他: “殘同氣而瀆天倫,桀紂之虐,不如是之甚也。”
五代十國 時期,中原有5 個政權(quán),中原以外有10 個政權(quán),是中國歷史上最亂的時期,誰也不能統(tǒng)一。每個政權(quán)管轄下的州鎮(zhèn),也常反叛不已。由于15 個割據(jù)政權(quán)首領(lǐng)都是擁兵自重的軍閥,其屬下的州鎮(zhèn)首領(lǐng)都是小軍閥,當這些小軍閥擁有一定武力時,也時常稱王,不服調(diào)動。
吳道子
個人簡介
吳道子(680-759年),漢族人,玄宗賜名道玄。是中國唐代第一大畫家,被后世(唐宣宗847年)尊稱為“畫圣”,被民間畫工尊為祖師。畫史尊稱吳生。河南陽翟(今河南省禹州)人,大約生于唐高宗朝(約685年左右),卒于唐肅宗朝(約758年左右)。少孤,相傳曾學(xué)書于張旭、賀知章,未成,乃改習(xí)繪畫。曾在韋嗣立幕中當大吏,做過兗州暇丘(今山東兗州)縣尉。漫游洛陽時,唐玄宗聞其名,任以內(nèi)教博士官,并官至寧王府友,改名道玄,在宮廷作畫。開元年間,玄宗知其名,召入宮中,讓其教內(nèi)宮子弟學(xué)畫,因封內(nèi)教博士;后又教玄宗的哥哥寧王學(xué)畫,遂晉升為寧王友,從五品。道教中人更呼之為“吳道真君”、“吳真人”。蘇東坡在《書吳道子畫后》一文中說:“詩至于杜子美(杜甫),文之于韓退之(韓愈),書至于顏魯公(顏真卿),畫至于吳道子,而古今之變,天下能事畢矣!”一代宗師,千古流傳。
他小時候就失去雙親,生活貧困,為了生計向民間畫工和雕匠學(xué)習(xí),由于他刻苦好學(xué),才華出眾,20歲時,就已經(jīng)很有名氣。唐代皇帝把他召入宮中擔任宮廷畫師,為他改名道玄。成了御用畫家的他,沒有皇帝的命令,不能擅自作畫。這樣,一方面對他這樣一個平民意識很強的藝術(shù)家是一種約束和限制,另一方面,他得到了最優(yōu)厚的生活條件,不再到處流浪,可以施展自己的藝術(shù)才華。 吳道子性格豪爽,喜歡在酒醉時作畫。傳說他在描繪壁畫中佛頭頂上的圓光時,不用尺規(guī),揮筆而成。在龍興寺作畫的時候,觀看者圍得水泄不通。他畫畫時速度很快,像一陣旋風(fēng),一氣呵成。當時的都城長安是中國的文化中心,匯集了許多著名的文人和書畫家。吳道子經(jīng)常和這些人在一起,相互促進、提高技藝。
[編輯本段]相關(guān)內(nèi)容
在中國古代藝術(shù)史上,有三位藝術(shù)家被稱作"圣"人:一位是晉代(公元265--公元420年)王羲之,被稱為書圣;一位是唐代(公元618--公元907年)杜甫,被稱為詩圣;還有一位被譽為畫圣,那就是唐代的吳道子。
吳道子一生主要活動在唐朝開元、天寶年間(公元713--公元755年)。吳道子出生在陽翟(今河南禹州市),
[編輯本段]藝術(shù)生涯
天王送子圖 局部吳道子的一生,主要是從事宗教壁畫的創(chuàng)作,題付很豐富,有宣傳教義的,有《梁武帝》、《郗后》等人物。他在千福寺西搭院北廊的壁畫里,把菩薩像畫成自己的樣子,這同以后的韓干在宗教壁畫《妓小小寫貞》和《一行大師》一樣,對于神的世界,不受宗教教義的約束,自由地加工。他不愿意以神的“供養(yǎng)人”的地位,站在佛國的一角,而樂于以普通畫工的形象去主宰神土。他可以把達官貴人拉入《地獄》中來,可見他對宗教神權(quán)是蔑視的。吳道子的山水畫也很成功。玄宗派他去四川考察蜀山蜀水,要求他打下草稿,回來作畫。但他從蜀地考察歸來,連一張草稿也沒有。玄宗責怪之,他從容不迫,在大同殿上,畫蜀山蜀水,怪石崩灘,揮筆如暴風(fēng)驟雨,嘉陵山水,縱橫三百里,一日而成,博得贊賞。其“疏體”畫法,為后代之宗。
[編輯本段]個人評價
吳道子是一位全能畫家,人物、鬼神、山水、樓閣、花木、鳥獸無所不能,無所不精。開元.天寶年間正是吳道子繪畫創(chuàng)作的極盛時期。這時他僅在洛陽,長安兩京寺廟就留下壁畫三百多壁,此外還來有大量卷軸畫。據(jù)宋徽宗趙佶親自主持編纂的《宣和畫譜》載,時間過了幾百年,到宋代宣和年間(1119--1125年),宮廷中還收藏有吳道子的卷軸畫93件。目前所懼到的畫跡、碑刻、畫目以及關(guān)乎吳道子的畫詩畫跋、口傳畫跡、海外存跡等還有391件。公認的吳畫代表作品是《天王送子圖》、《八十七神仙卷》、《孔子行教像》、《菩薩》、《鬼伯》等?,F(xiàn)存壁畫真跡有《云行雨施》、《維摩詰像》、《萬國咸寧》等?,F(xiàn)在臺灣的《寶積賓伽羅佛像》、《關(guān)公像》、《百子圖》等。還有一些真跡摹制品,如《吳道子貝葉如來畫》(七幅)、《少林觀音》、《大雄真圣像》等。海外存跡有流入德國的《道子墨寶》50幅,流入日本的《溪谷圖》等6幅。吳道子一生雖然創(chuàng)作了許多作品,但真跡流傳下來的很少。
吳道子活動的時代,正是唐代國勢強盛,經(jīng)濟繁榮,文化藝術(shù)飛躍發(fā)展的時代。唐代的東西兩京——洛陽和長安,更是全國文化中心。畫家們上承閻立本、尉遲乙僧,如群星璀璨?!稓v代名畫記》說:“圣唐至今二百三十年,奇藝者駢羅,耳目相接,開元天寶,其人最多。”如吳道子、王維、張璪、李思訓(xùn)、曹霸、陳閎、楊庭光、盧稜伽、項容、梁令瓚、張萱、楊惠之、韋無黍,皇甫軫等人,都是當時的大畫家。這么多的名家和數(shù)以千計的民間畫工,爭強斗勝,群芳匯集,各顯神通,繪畫之盛,蔚為大觀。
吳道子在這種環(huán)境的影響下,以杰出的天才,迅速成長起來。吳道子的出現(xiàn),是中國人物畫史上的光輝一頁。他吸收民間和外來畫風(fēng),確立了新的民族風(fēng)格,即世人所稱的“吳家祥”。就人物畫來說,“吳裝”畫體以新的民族風(fēng)格,照耀于畫壇之上?!霸娛ァ倍鸥ΨQ他為“畫圣”。亦尊吳道子為“百代畫圣”。在歷代從事油漆彩繪與塑作專業(yè)的工匠行會中均奉吳道子為祖師。由此可見,他在中國繪畫史上的地位。他曾在長安、洛陽寺觀中作佛教壁畫四百余堵,情狀各不相同;落筆或自臂起,或從足先,都能不失尺度。寫佛像圓光,屋宇柱梁或彎弓挺刃,不用圓規(guī)矩尺,一筆揮就。他用狀如蘭葉,或狀如莼菜的筆法來表現(xiàn)衣褶,有飄動之勢,人稱“吳帶當風(fēng)”。他在長安興善寺當眾表演畫畫,長安市民,扶者攜幼,蜂擁圍觀,當看到吳氏“立筆揮掃,勢若旋風(fēng)”,一揮而就時,無不驚嘆,發(fā)出喧呼。
[編輯本段]代表作品
吳道子的《天王送子圖》,是他的代表作,遺存的是宋人李公麟的臨摹本。這幅畫的內(nèi)容是描寫佛教始祖釋迦牟尼降生以后,他的父親凈飯王和摩耶夫人抱著他(悉達太子)去朝拜大自在天神廟,諸神向他禮拜的故事?!短焱跛妥訄D》這幅畫反映了吳道子的基本畫風(fēng),他打破了長期以來歷代沿襲顧愷之的那種游絲線描法。吳道子開創(chuàng)蘭葉描,用筆講究起伏變化,和內(nèi)在的精神力量。他在創(chuàng)作的時候,處于一種高度興奮與緊張狀態(tài),很有點表現(xiàn)主義的味道。
現(xiàn)存于山東曲阜孔廟的石刻本《孔子行教像》一般認為原作為吳道子所繪,但原作早已遺失??讖R的石刻本《孔子行教像》堪稱孔廟的鎮(zhèn)廟之寶,由復(fù)制的石刻本拓印的《孔子行教像》拓本也成為山東省拓印最多的古跡拓本?!犊鬃有薪滔瘛氛w畫風(fēng)完全符合吳道子的風(fēng)格,畫中孔子雍容大度,身體稍稍前傾,雙手作揖,謙卑有禮??鬃宇^扎儒巾,雙目前視,須發(fā)飄逸,透出圣人的智慧。作品用筆提按流轉(zhuǎn)之間表現(xiàn)了畫家嫻熟的技法,深得“吳帶當風(fēng)”的精髓。畫面上方題寫:先師孔子行教像;右上方題寫:德侔天地,道冠古今,刪述六經(jīng),垂憲萬世;左下方落款:吳道子筆,并加蓋一方印章。
孔子行教像復(fù)原圖(復(fù)原者:天下藏網(wǎng))
[編輯本段]吳道子畫作集評
集評:
唐 張彥遠:自顧陸以降,畫跡鮮存,難悉詳之。唯觀吳道玄之跡,可謂六法俱全,萬象必盡,神人假手,窮極造化也。所以氣韻雄壯,幾不容于縑素;筆跡磊落,遂恣意于墻壁;其細畫又甚稠密,此神異也。(《歷代名畫記》)
唐 張彥遠:國朝吳道玄古今獨步,前不見顧陸,后無來者。授筆法于張旭,此又知書畫用筆同矣。張既號書顛,吳宜為畫圣。神假天造,英靈不窮。眾皆密于盼際,我則離披其點畫;眾皆謹于象似,我則脫落其凡俗。彎弧挺刃,植柱構(gòu)梁,不假界筆直尺。虬須云賓,數(shù)尺飛動,毛根出肉,力健有余。當有口訣,人莫得知。數(shù)仞之畫,或自臂起,或從足先。巨狀詭怪,膚脈連結(jié),過于僧繇矣。(《歷代名畫記》)
五代 荊浩:吳道子筆勝于象,骨氣自高,樹不言圖,亦恨無墨。(《筆法記》)
宋 郭若虛:曹吳二體,學(xué)者所宗。按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稱北齊曹仲達者,本曹國人,最推工畫梵像,是為曹,謂唐吳道子曰吳。吳之筆,其勢圓轉(zhuǎn)而衣服飄舉。曹之筆,其體稠疊而衣服緊窄。故后輩稱之曰:“吳帶當風(fēng),曹衣出水?!?《圖畫見聞志敘論》)
宋 蘇軾:道子畫人物,如以燈取影,逆來順往,旁見側(cè)出。橫斜平直,各相乘除,得自然之數(shù),不差毫末。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謂游刃余地,運斤成風(fēng),蓋古今一人而已。(《書吳道子畫后》)
宋 趙希鵠:畫忌如印,吳道子作衣紋或揮霍如莼菜條,正避此耳。由是知李伯時孫太古專作游絲,猶未盡善。李尚時省逸筆,太古則去吳天淵矣。(《洞天清祿集古畫辨》)
元 湯垕:吳道子筆法超妙,為百代畫圣。早年行筆差細,中年行筆磊落揮霍,如莼菜條。人物有八面,生意活動,方圓平正,高下曲直,折算停分,莫不如意。其傅彩于焦墨痕中,略施微染,自然超出縑素,世謂之吳裝。(《畫鑒》)
明 李日華:每見梁楷諸人寫佛道諸像,細入毫發(fā),而樹石點綴則極灑落,若略不住思者;正以像既恭謹,不能不借此助雄逸之氣耳。至吳道子以描筆畫首面肘腕,而衣紋戰(zhàn)掣奇縱,亦此意也。(《紫桃軒又綴》)
明 周履靖:吳之人物,似燈取影,逆來順往,意見疊出,橫斜平直,各相乘除,得自然之數(shù)不差毫末,出新意于法度之把,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謂游刃余地,運斤成風(fēng),蓋古今而來,一人而已。(《天形道貌畫人物論》)
明 何良?。悍虍嫾腋饔袀髋桑幌嗷煜缛宋镔Y流通其白描有二種:趙松雪出于李龍眠,李龍眠出于顧愷之,此所謂鐵線描。馬和之馬遠則出于吳道子,此所謂蘭葉描也。(《四友齋畫論》)
清 方薰:衣褶紋如吳生之蘭葉紋,衛(wèi)洽之顫筆紋,周昉之鐵線紋,李公麟之游絲紋,各極其致。(《山靜居畫論》)
清 沈宗騫:規(guī)矩盡而變化生,一旦機神湊會,發(fā)現(xiàn)于筆酣墨飽之余,非其時弗得也,過其時弗再也。一時之所會即千古之奇跡也。吳道子寫地獄變相,亦因無藉發(fā)意,即借裴將軍之舞劍以觸其機,是殆可以神遇而不可以意求也。(《芥舟學(xué)畫編》)
清 沈宗騫:吳道子應(yīng)詔圖嘉陵山水,他人累月不能就者,乃能一日而成,此又速以取勢之明驗也。山形樹態(tài),受天地之生氣而成,墨滓筆痕讬心腕之靈氣以出,則氣之在是亦即勢之在是也。氣以成勢,勢以御氣,勢可見而氣不可見,故欲得勢必先培養(yǎng)其氣。(《芥舟學(xué)畫編》)
描寫大山像什么比喻句
、昆侖山,好像一個飽經(jīng)滄桑的老人,一生沐浴經(jīng)風(fēng),默默地閱盡春秋。
、巍峨聳立的大山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
、遠看大山像一道巨大的綠色屏障,在藍天碧野之間巍然屹立。
、巍峨聳立的大山像屹立的巨人,堅毅穩(wěn)重。
、那座山高聳入云,好似一條騰飛的龍。
、大山像父親的肩,為我們扛起一片天空,又像母親的懷抱,溫暖我們的心靈。
、巍峨聳立的大山像翠綠的屏障,氣勢磅礴。
、大山像一位老師,教會了我樸實、勤勞。
、昆侖山,又好像頂天立地的男兒,錚錚鐵骨,激勵著一批批英雄志士奮勇前行。
、遠望天山,山頂千年積雪,像一位久經(jīng)滄桑的白衣老人安詳?shù)嘏P在那里。
、周圍的大山像一幅五顏六色的花布。
、大山像那高大的巨人,不懼嚴寒,酷暑,始終屹立在哪里。
描寫大山名言詩句
.雷風(fēng)大山岳之響《周五聲調(diào)曲·征調(diào)曲·四》南北朝·庾信
.小山連延大山倨《登上嶺游黃山·朝陽滉漾水朦朧》宋朝·陳天麟
.大山夾長谷《泝行回溪三十里入婺源縣界》元朝·方回
.大山插洪瀾《題零陵石屏·大山插洪瀾》宋朝·舒岳祥
.大山長谷惟其賢《題畫卷寄華光祿》明朝·沈周
.巍巍大山高《詩·其一》明朝·祝允明
.召伯甘棠大山賦《答許待制依韻》宋朝·劉敞
.斫畬大山巔《勞畬耕》宋朝·范成大
.斗大山庵歷幾春《又題霅隴墳庵》宋朝·衛(wèi)宗武
.前面一座大山《雜劇·西游記·第三本》元朝·楊景賢
.富有大山無廣川《戲詠昌化縣土風(fēng)二首·富有大山無廣川》元朝·方回
.大山嵯峨勢千尋《賦運使張大監(jiān)道州石山以張詩平地風(fēng)瀾險于水》宋朝·項安世
.大山半為天《句·小山不能云》宋朝·姜夔
.洪河大山望而悲《寄題臨江徐秘閣儒榮堂》宋朝·樓鑰
.大山小山石玲瓏《游吳山 *** 庵》元朝·薩都剌
.大山長谷可能容《松石齋》明朝·王鏊
.邑居大山底《送何熙載之官鄰山因簡虞并父》宋朝·王灼
.橫截大山伊水流《留題龍門·融結(jié)成來不記秋》宋朝·邵雍
.小山壓大山《立木海上刻詩》唐朝·李贊華
.長江大山交屈蟠《感懷》宋朝·鄭獬
.小山壓大山《海上詩》宋朝·耶律倍
.斗大山中茅屋好《書無悶寮·喧啾百鬼瞰高明》宋朝·艾性夫
.大山半空不成霍《重建峴山羊侯祠歌》宋朝·王洙
.女媧大山塞空虛《送王粹中教授入蜀》宋朝·樓鑰
.大山橫面勢《題雙清堂》宋朝·范浚
.幽曠大山《望海潮·脫俗》元朝·丘處機
.小山搖撼大山?!断那锓e雨歲用大祲長言紀實》宋朝·衛(wèi)宗武
.薄暮大山上《晚步揚子游南塘望沙尾》唐朝·劉禹錫
.大山小山無寸青《云麓漁舟圖》元朝·王冕
.大山如大國《題零陵石屏·大山如大國》宋朝·舒岳祥
.大山何連延《行田至荊山嶺下作》清朝·厲鶚
.大而鼓乎大山喬岳之上《重巽以申命論》宋朝·蘇軾
.大山蒼寒曉霜白《將至都下》宋朝·張耒
.大山拊其頂《小望州》宋朝·范成大
.大山巨澤九土鎮(zhèn)《朱信叔洛陽人往佐長安省幕》宋朝·家鉉翁
.乾坤許大山河舊《賀新郎·一笑君知否》宋朝·方岳
.大山無小草《曉步十韻示山友》宋朝·釋文珦
.大山嵯峨云霧中《王原叔內(nèi)翰宅觀山水園》宋朝·梅堯臣
.昭陵百戰(zhàn)大山河《題明皇醉歸圖》宋朝·艾性夫
.倚浮云大山高占幽僻《月中仙·對松》元朝·丘處機
.大山小山俱好隱《燕文貴山水圖》宋朝·高似孫
.大山小山松樹齊《江上·大山小山松樹齊》明朝·汪廣洋
.斗大山城去山咫《寄題龔國錄見山閣》宋朝·方岳
.大山巖巖如國君《跋范寬秦川圖》宋朝·麻九疇
.大山宮《酬李唐臣贈山水短軸》宋朝·晁補之
.要覓大山藏小史《聞楊君謙致政賦此以致健羨十五首·其七》明朝·沈周
.明朝赤黃裂大山《和趙青田燕坐》宋朝·洪咨夔
.大山如墻缺《燕子坡》宋朝·范成大
.橫截大山伊水流《留題龍門二首·融結(jié)成來不記秋》宋朝·呂公著
.江濱大山也《入蜀記》宋朝·陸游
形容山的名言句子排比句:
愛山上茂盛的樹,招展如畫;
有的像挺著胸的巨人,
欣賞雞公山的山,您會在群峰的巍峨中找到卓然與凝重;
桂林的山真齊啊,象白楊一樣高大挺拔,
春季的雞公山鶯飛草長,幽蘭飄香;
愛山間飄渺的云,輕盈如紗;
夜幕四合,周圍的群山,像高大的山神,像神秘的古堡,像沮喪的巨人,像一條連綿不斷的地毯、駝峰、蛟龍、波濤、臥佛
秋天的雞公山,山嶺溝壑,紅葉片片,銀杏臘黃,金桂飄香,一幅秋色宜人的畫面;
雞公山是一首壯麗的詩篇,博蘊的人文景觀令人贊嘆不已;
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影在水中;
有的像漫空飛舞的銀龍........
桂林的山真險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
愛山谷蜿蜒的溪,叮咚如樂;
夜幕四合,周圍的群山,
雞公山是一幅優(yōu)美的畫卷,旖旎的自然風(fēng)光令人心曠神怡;
冬天的雞公山,銀裝素裹,冰棱高懸,藍天白雪,千樹萬樹梨花開,一片北國颯爽的風(fēng)光。
欣賞雞公山的花,您會在花草的葳蕤中品味清新與怡然。
桂林的山真聳啊,象國旗一樣神圣不可侵犯;
有的像戳破青天的寶劍,
秋季的雞公山紅葉滿山,萬木霜天;
愛山下青翠的田,阡陌如織。
有的像扭著腰的仙女,
雞公山是一曲遠古的歌謠,奇趣的神話傳說令人回味雋永。
夏天的雞公山,滿山蔥籠碧綠,氣候涼爽,云蒸霧繞,一界桃源仙境的奇觀;
我贊美泰山的雄偉;歌頌黃山的浪漫;感嘆恒山的美麗,我對山的感覺無法用言語輕易表達。
夏季的雞公山云霧繚繞,沁涼如水;
冬季的雞公山瑞雪飄飛,銀裝素裹。
春天的雞公山萬木爭翠,百花齊放,姹紫嫣紅,蜂飛蝶舞,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欣賞雞公山的水,您會在溪流的靈動中汲取執(zhí)著與希望;
桂林的山真美啊,象姑娘一樣花容月貌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部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renwu/540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陸廣
下一篇: 馬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