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贊華
李贊華(898—936)
,契丹人
,遼代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長子,封東丹王
,投后唐明宗
,賜姓名李贊華(原契丹名為耶律倍)
,后被明宗養(yǎng)子遣人殺害
。通陰陽,知音律
,工遼、漢文章
,擅畫契丹人物。
◇作品賞析◇

遼國哪個皇帝說的“愿我生生世世永為中國人”的?
耶律緒隆
遼朝第六代皇帝
。字文殊奴
,遼景宗長子
。他精射法,曉音律
,好繪畫,崇信佛教和道教
。他推崇詩人白居易
,以契丹文翻譯《白居易諷諫集》
。所作曲達百余首,說明他的漢文化修養(yǎng)頗高
。正是因為他愛好漢文化
,所以才說出了這樣一句話
。
不良人是哪個朝代的
不良人是哪個朝代的?
這部動畫巨制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描述了交織著戰(zhàn)亂與黑暗的五代十國時期,黃巢起義
、朱溫篡位、李氏族誅
、友珪弒父、沙陀爭霸等著名的歷史事件和民間傳說貫穿于其中
。
畫江湖之不良人歷史背景
五代十國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中最后一次大規(guī)模分裂割據(jù)時期
,也是幾千年中國歷史中最黑暗的時期。統(tǒng)治集團除個別成員如周世宗尚能勵精圖治
、艱苦創(chuàng)業(yè),唐莊宗軍事上有些作為外
,其他人都集中表現(xiàn)了歷代統(tǒng)治階級沒落時期的昏庸、殘忍
、嗜殺
、重斂等特點。有些特點是歷代衰落時期統(tǒng)治者所沒有的
,有些比歷代表現(xiàn)得更突出
。
五代十國時期第一個突出的特征是篡弒極為頻繁
。
歐陽修有過統(tǒng)計: “五十三年之間,易五姓十三君
,而亡國被弒者八,長者不過十余歲
,甚者三
、四歲而亡”
。如果加上朱溫弒唐哀帝和未成功的篡弒,次數(shù)就更多了
。
梁太祖朱溫性格剛暴
,重病后喜怒難測。他欲傳位博王友文
,其庶子友圭說動統(tǒng)軍韓 ,以牙兵五百并部分控鶴衛(wèi)士半夜斬關(guān)入萬春門
,“至寢中,侍疾者皆走
。太祖惶駭起呼曰: ‘我疑此賊久矣,恨不早殺之
,逆賊忍殺爾父乎
?’友圭親吏馮廷諤以劍犯太祖
,太祖旋柱而走,劍擊柱者三
,太祖憊,仆于床
,廷諤以劍中之,洞其腹
,腸胃皆流” 。一代梟雄朱溫死于親兒子之手
,而朱溫也曾 殺過唐昭宗和唐哀帝。友圭篡位后沒有兩年
,朱溫外孫袁象先與末帝朱友貞以禁兵入宮
,友圭讓殺死朱溫的馮廷諤殺死自己和妻子
,馮殺了友圭夫婦后亦自殺。
以力戰(zhàn)得天下的后唐莊宗
,也是死于政變。從馬直指揮使郭從謙率領(lǐng)土兵
,“抽戈露刃,至興教門大呼
,與黃甲兩軍引弓射興教門。帝聞其變
,自宮中率諸王近衛(wèi)御之
,逐亂兵出門
。既而焚興教門,緣城而入,登宮墻歡噪
,帝御親軍格斗
,殺亂兵數(shù)百。俄而帝為流矢所中”
,不久即亡。軍事上頗為不凡的一代帝王死后僅有一個伶人用樂器焚其尸骨
。石敬瑭與后唐閔帝是郎舅關(guān)系,石先盡誅閔帝從騎
,然后勾結(jié)唐末帝派人縊殺了閔帝、皇后及其 4 個兒子
。
未成功的'政變,也比比皆是
。貞明二年四月十九日夜
,汴州捉生都將李霸作亂
,攻建國門,梁末帝登樓拒戰(zhàn)
。后得大將晏球奮力血戰(zhàn)
,擊退叛軍
。天成四年十一月,后唐明宗病重
,秦王重榮以為明宗已崩
,懼怕不能繼位,于是率兵入興圣宮求立
,事敗被誅。
為了奪取皇位
,篡軾者常常采取秘喪陰謀來清除反對派
。朱友圭殺了父親朱溫后
,秘喪4 日。先出國庫錢財
,大賞群臣及諸軍。再遣丁昭浦矯詔去東都誅原擬繼承王位的朱友文
,再矯詔封自己“權(quán)主軍國”大事,然后才發(fā)喪
。天成四年,后唐明宗崩
,秘喪 6 日,待第 5 個兒子李從厚從外地趕回京城后才發(fā)喪
。后漢高祖臨死前召來蘇逢吉等 4 個顧命大臣,要他們善防杜重威
。漢高祖死后,蘇逢吉秘不發(fā)喪
,先下詔殺了杜重威及其三子
,然后發(fā)喪
。
五代統(tǒng)治集團第二個特點是比歷代統(tǒng)治集團成員更殘暴、嗜殺。
朱溫為了篡唐
,于天 元年矯詔殺了宰相崔胤
、京兆尹鄭元規(guī)
。兩個月以后又殺昭宗打供奉的內(nèi)園小兒二百余人。殺這二百人時朱溫耍了陰謀
,“先是選二百余人,形貌大小一如內(nèi)園人物之狀
,至是使一人擒二人
,縊于坑所
,即蒙其衣及戎具自飾
。昭宗初不能辨
,入而方察。自是昭宗左右前后皆梁人矣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碧?三年
,朱溫殺魏牙軍七千余人,泊于嬰孺
,亦無留者,開平初年
,朱溫殺掉王師范家二百口?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跋染蚩佑诘趥?cè),乃告之
,其弟師誨,兄師悅及兒侄二百口
,咸盡戮焉”。
《五代史補》記載朱溫御兵殘暴
,“太祖之用兵也
,法令嚴峻
,每戰(zhàn),逐隊主帥或有沒而不反者
,其余皆斬之,謂之‘跋隊斬’
。自是戰(zhàn)無不勝。然健兒且多竄匿州郡
,疲于追捕
,因下令文面
,健兒文面自此始也”。在這種殘暴統(tǒng)治下
,后梁兵士除了在戰(zhàn)場拼命,還有什么出路呢
?北宋初年張齊賢著的《洛陽縉紳舊聞記》卷一載: “梁祖之初兼四鎮(zhèn)也,英武剛狠
,視之若乳虎,左右少忤其旨
,立殺之
。梁之職吏
,每日先與家人辭訣而入,歸必相賀”
。
同光四年,朱友謙舊將史武
、薛敬容
、周唐殷
、楊師太、王景
、來仁、白奉國等七個刺史
,都以無罪而被后唐莊宗族誅。
后唐明宗侄兒李從 官拜大內(nèi)皇城使
,應(yīng)明宗邀一起喝酒
,喝多了戲登御榻
,為明宗賜死
。
天成三年
,有二幼童以竹竿為戲,被石敬瑭斬首
。
后漢時期
,太白星晝見
,“民有仰觀者,為坊正所拘
,立斷其腰領(lǐng)。又有醉民抵忤一軍士
,則誣以訛言棄市。其他斷舌
、決口、抽筋
、折足者,僅無虛日”
。
朱友謙為李克用父子出生入死
,屢建大功,被封為守太師
、尚書令
、進食邑萬八千戶
,并賜以鐵券
,恕其死罪
。但同光元年
,莊宗仍以謀反罪殺了友謙。并誅其家二百口
。冤酷之聲
,行路流涕。
后晉萇從簡
,“性忌克而多疑,歷州鎮(zhèn)凡十余
,所在豎棘于公署
,才通人行
,左右稍違忤,即加鞭苔
,或者殺害,其意不可測
,吏人皆側(cè)足而行。其煩苛暴虐
,為武臣之最?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焙髸x大將張彥澤
,把部下張式
,決口割心
,斷手足而死之
。有軍士擒獲人到張彥澤前,彥澤不問所犯
,“但目出一手豎三指而已,軍士承其意
,即出外斷其腰領(lǐng)焉”
。
后唐天成元年,安重誨殺殿直馬延于御史臺門口
。御史臺是糾察百官不法的機關(guān)
,竟敢于御史臺門口殺人
,可見惡極滔天了。
后漢時蘇逢吉任中書侍郎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朝廷大事皆由他決斷
。蘇“隨事裁決出其意見
,是故漢世尤無法度”
。晉高祖“嘗以生日遣逢吉疏理獄囚以祈福
,謂之‘靜獄’。逢吉入獄中閱囚
,無輕重曲直悉殺之,以報曰:獄靜矣
。”
后唐烏震討伐叛將張文禮
,張捕烏震母親、妻子
、兒子十余人以招降烏震?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罢鸩活櫍亩Y乃自斷其手鼻”
,然后放出,烏震軍士,皆不忍正視
。這是多么殘暴的獸行
。
湖州刺史高灃性格兇殘嗜殺“嘗召集州吏議曰: ‘吾欲盡殺百姓可乎
?’吏曰: ‘如此,租賦何從出
? 當(dāng)擇可殺者殺之耳?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焙髞砀哓S閉城搜索,殺了幾千人
。有的統(tǒng)治者殘忍到變態(tài)的程度。
后漢蔡王劉信
,喜行酷法,“掌禁軍時
,左右有犯罪者
,召其妻子
,對之臠割,令自食其肉
;或從足支解至首,血流盈前
,而命樂對酒
,無仁愍之色
。”
劉守光要稱帝,部下孫鶴勸阻
,“守光大怒
,推之斧
,令軍士割其肉生啖之 ……守光命窒其口
,寸斬之,有識為之嗟惋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眲⑹毓?“每刑人必以鐵籠盛之
,薪火四逼,又為鐵刷 剔人面
。”
后漢劉銖用法刻深
,“民有過者
,問其年幾何
,對曰若干,即隨其數(shù)杖之
,謂之‘隨年杖’
。每杖一人
,必兩杖具下,謂之‘合歡杖’”
。
南漢高祖用刑慘酷,有灌鼻
、割舌、支解
、刳剔
、炮炙
、烹蒸之法;或聚毒蛇水中
,以罪人投之
,謂之水獄
。這些做法,哪里是心智正常的人所能干出來的事
!
后唐義成節(jié)度使李贊華好飲人血
,他的姬妾多“刺臂以吮之
,婢仆小過,或抉目
,或刀火灼”
。吳越的順化節(jié)度使錢元 ,“嘗怒一吏
,置鐵床炙之,臭滿城郭”
。
南漢王劉晟恐諸弟與其子爭國,殺了齊王弘弼等八王
,并盡殺其男,納其女充后宮
。作離宮千余間
,飾以珠寶
,設(shè)鑊湯、鐵床
、刳剔等刑
,號‘生地獄’
。嘗醉
,戲以瓜置樂工之頸試劍,遂斷其頭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锻ㄨb》評他: “殘同氣而瀆天倫
,桀紂之虐
,不如是之甚也?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p>
五代十國 時期,中原有5 個政權(quán)
,中原以外有10 個政權(quán)
,是中國歷史上最亂的時期
,誰也不能統(tǒng)一。每個政權(quán)管轄下的州鎮(zhèn)
,也常反叛不已
。由于15 個割據(jù)政權(quán)首領(lǐng)都是擁兵自重的軍閥
,其屬下的州鎮(zhèn)首領(lǐng)都是小軍閥,當(dāng)這些小軍閥擁有一定武力時
,也時常稱王,不服調(diào)動
。
唐朝的畫家 要簡介
吳道子
個人簡介
吳道子(680-759年),漢族人
,玄宗賜名道玄。是中國唐代第一大畫家
,被后世(唐宣宗847年)尊稱為“畫圣”
,被民間畫工尊為祖師。畫史尊稱吳生
。河南陽翟(今河南省禹州)人
,大約生于唐高宗朝(約685年左右),卒于唐肅宗朝(約758年左右)
。少孤
,相傳曾學(xué)書于張旭
、賀知章,未成
,乃改習(xí)繪畫
。曾在韋嗣立幕中當(dāng)大吏
,做過兗州暇丘(今山東兗州)縣尉。漫游洛陽時,唐玄宗聞其名
,任以內(nèi)教博士官
,并官至寧王府友
,改名道玄
,在宮廷作畫
。開元年間
,玄宗知其名
,召入宮中
,讓其教內(nèi)宮子弟學(xué)畫,因封內(nèi)教博士
;后又教玄宗的哥哥寧王學(xué)畫
,遂晉升為寧王友
,從五品
。道教中人更呼之為“吳道真君”、“吳真人”
。蘇東坡在《書吳道子畫后》一文中說:“詩至于杜子美(杜甫)
,文之于韓退之(韓愈)
,書至于顏魯公(顏真卿)
,畫至于吳道子,而古今之變
,天下能事畢矣!”一代宗師
,千古流傳
。
他小時候就失去雙親
,生活貧困,為了生計向民間畫工和雕匠學(xué)習(xí)
,由于他刻苦好學(xué)
,才華出眾
,20歲時,就已經(jīng)很有名氣
。唐代皇帝把他召入宮中擔(dān)任宮廷畫師,為他改名道玄
。成了御用畫家的他,沒有皇帝的命令
,不能擅自作畫。這樣
,一方面對他這樣一個平民意識很強的藝術(shù)家是一種約束和限制,另一方面
,他得到了最優(yōu)厚的生活條件
,不再到處流浪,可以施展自己的藝術(shù)才華
。 吳道子性格豪爽
,喜歡在酒醉時作畫
。傳說他在描繪壁畫中佛頭頂上的圓光時,不用尺規(guī)
,揮筆而成
。在龍興寺作畫的時候
,觀看者圍得水泄不通
。他畫畫時速度很快
,像一陣旋風(fēng)
,一氣呵成。當(dāng)時的都城長安是中國的文化中心
,匯集了許多著名的文人和書畫家
。吳道子經(jīng)常和這些人在一起
,相互促進、提高技藝
。
[編輯本段]相關(guān)內(nèi)容
在中國古代藝術(shù)史上,有三位藝術(shù)家被稱作"圣"人:一位是晉代(公元265--公元420年)王羲之
,被稱為書圣
;一位是唐代(公元618--公元907年)杜甫,被稱為詩圣
;還有一位被譽為畫圣,那就是唐代的吳道子
。
吳道子一生主要活動在唐朝開元
、天寶年間(公元713--公元755年)。吳道子出生在陽翟(今河南禹州市)
,
[編輯本段]藝術(shù)生涯
天王送子圖 局部吳道子的一生,主要是從事宗教壁畫的創(chuàng)作
,題付很豐富,有宣傳教義的
,有《梁武帝》
、《郗后》等人物
。他在千福寺西搭院北廊的壁畫里,把菩薩像畫成自己的樣子
,這同以后的韓干在宗教壁畫《妓小小寫貞》和《一行大師》一樣
,對于神的世界
,不受宗教教義的約束,自由地加工
。他不愿意以神的“供養(yǎng)人”的地位
,站在佛國的一角
,而樂于以普通畫工的形象去主宰神土。他可以把達官貴人拉入《地獄》中來
,可見他對宗教神權(quán)是蔑視的
。吳道子的山水畫也很成功
。玄宗派他去四川考察蜀山蜀水,要求他打下草稿
,回來作畫
。但他從蜀地考察歸來
,連一張草稿也沒有。玄宗責(zé)怪之
,他從容不迫
,在大同殿上
,畫蜀山蜀水
,怪石崩灘
,揮筆如暴風(fēng)驟雨
,嘉陵山水
,縱橫三百里,一日而成
,博得贊賞
。其“疏體”畫法
,為后代之宗。
[編輯本段]個人評價
吳道子是一位全能畫家
,人物、鬼神
、山水、樓閣
、花木、鳥獸無所不能
,無所不精
。開元.天寶年間正是吳道子繪畫創(chuàng)作的極盛時期
。這時他僅在洛陽
,長安兩京寺廟就留下壁畫三百多壁,此外還來有大量卷軸畫
。據(jù)宋徽宗趙佶親自主持編纂的《宣和畫譜》載
,時間過了幾百年
,到宋代宣和年間(1119--1125年)
,宮廷中還收藏有吳道子的卷軸畫93件
。目前所懼到的畫跡
、碑刻
、畫目以及關(guān)乎吳道子的畫詩畫跋
、口傳畫跡
、海外存跡等還有391件
。公認的吳畫代表作品是《天王送子圖》、《八十七神仙卷》
、《孔子行教像》
、《菩薩》
、《鬼伯》等?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F(xiàn)存壁畫真跡有《云行雨施》、《維摩詰像》
、《萬國咸寧》等?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F(xiàn)在臺灣的《寶積賓伽羅佛像》
、《關(guān)公像》
、《百子圖》等
。還有一些真跡摹制品
,如《吳道子貝葉如來畫》(七幅)、《少林觀音》
、《大雄真圣像》等
。海外存跡有流入德國的《道子墨寶》50幅
,流入日本的《溪谷圖》等6幅。吳道子一生雖然創(chuàng)作了許多作品
,但真跡流傳下來的很少
。
吳道子活動的時代,正是唐代國勢強盛
,經(jīng)濟繁榮,文化藝術(shù)飛躍發(fā)展的時代
。唐代的東西兩京——洛陽和長安,更是全國文化中心
。畫家們上承閻立本、尉遲乙僧
,如群星璀璨?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稓v代名畫記》說:“圣唐至今二百三十年,奇藝者駢羅
,耳目相接,開元天寶
,其人最多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比鐓堑雷印⑼蹙S
、張璪
、李思訓(xùn)
、曹霸、陳閎
、楊庭光
、盧稜伽、項容
、梁令瓚
、張萱
、楊惠之
、韋無黍
,皇甫軫等人,都是當(dāng)時的大畫家
。這么多的名家和數(shù)以千計的民間畫工
,爭強斗勝
,群芳匯集
,各顯神通
,繪畫之盛
,蔚為大觀
。
吳道子在這種環(huán)境的影響下
,以杰出的天才,迅速成長起來
。吳道子的出現(xiàn)
,是中國人物畫史上的光輝一頁
。他吸收民間和外來畫風(fēng),確立了新的民族風(fēng)格
,即世人所稱的“吳家祥”
。就人物畫來說
,“吳裝”畫體以新的民族風(fēng)格
,照耀于畫壇之上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霸娛ァ倍鸥ΨQ他為“畫圣”
。亦尊吳道子為“百代畫圣”。在歷代從事油漆彩繪與塑作專業(yè)的工匠行會中均奉吳道子為祖師
。由此可見
,他在中國繪畫史上的地位
。他曾在長安
、洛陽寺觀中作佛教壁畫四百余堵,情狀各不相同
;落筆或自臂起,或從足先
,都能不失尺度。寫佛像圓光
,屋宇柱梁或彎弓挺刃
,不用圓規(guī)矩尺
,一筆揮就。他用狀如蘭葉
,或狀如莼菜的筆法來表現(xiàn)衣褶
,有飄動之勢
,人稱“吳帶當(dāng)風(fēng)”。他在長安興善寺當(dāng)眾表演畫畫
,長安市民,扶者攜幼
,蜂擁圍觀
,當(dāng)看到吳氏“立筆揮掃
,勢若旋風(fēng)”,一揮而就時
,無不驚嘆
,發(fā)出喧呼
。
[編輯本段]代表作品
吳道子的《天王送子圖》,是他的代表作
,遺存的是宋人李公麟的臨摹本
。這幅畫的內(nèi)容是描寫佛教始祖釋迦牟尼降生以后,他的父親凈飯王和摩耶夫人抱著他(悉達太子)去朝拜大自在天神廟
,諸神向他禮拜的故事?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短焱跛妥訄D》這幅畫反映了吳道子的基本畫風(fēng),他打破了長期以來歷代沿襲顧愷之的那種游絲線描法
。吳道子開創(chuàng)蘭葉描,用筆講究起伏變化
,和內(nèi)在的精神力量
。他在創(chuàng)作的時候
,處于一種高度興奮與緊張狀態(tài)
,很有點表現(xiàn)主義的味道
。
現(xiàn)存于山東曲阜孔廟的石刻本《孔子行教像》一般認為原作為吳道子所繪,但原作早已遺失
。孔廟的石刻本《孔子行教像》堪稱孔廟的鎮(zhèn)廟之寶
,由復(fù)制的石刻本拓印的《孔子行教像》拓本也成為山東省拓印最多的古跡拓本?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犊鬃有薪滔瘛氛w畫風(fēng)完全符合吳道子的風(fēng)格,畫中孔子雍容大度
,身體稍稍前傾,雙手作揖
,謙卑有禮
。孔子頭扎儒巾
,雙目前視,須發(fā)飄逸
,透出圣人的智慧。作品用筆提按流轉(zhuǎn)之間表現(xiàn)了畫家嫻熟的技法
,深得“吳帶當(dāng)風(fēng)”的精髓。畫面上方題寫:先師孔子行教像
;右上方題寫:德侔天地,道冠古今
,刪述六經(jīng)
,垂憲萬世
;左下方落款:吳道子筆,并加蓋一方印章
。
孔子行教像復(fù)原圖(復(fù)原者:天下藏網(wǎng))
[編輯本段]吳道子畫作集評
集評:
唐 張彥遠:自顧陸以降,畫跡鮮存
,難悉詳之。唯觀吳道玄之跡
,可謂六法俱全,萬象必盡
,神人假手
,窮極造化也
。所以氣韻雄壯,幾不容于縑素
;筆跡磊落
,遂恣意于墻壁;其細畫又甚稠密
,此神異也。(《歷代名畫記》)
唐 張彥遠:國朝吳道玄古今獨步
,前不見顧陸
,后無來者
。授筆法于張旭,此又知書畫用筆同矣
。張既號書顛,吳宜為畫圣
。神假天造
,英靈不窮
。眾皆密于盼際,我則離披其點畫
;眾皆謹于象似
,我則脫落其凡俗
。彎弧挺刃
,植柱構(gòu)梁
,不假界筆直尺。虬須云賓
,數(shù)尺飛動,毛根出肉
,力健有余。當(dāng)有口訣
,人莫得知。數(shù)仞之畫
,或自臂起
,或從足先
。巨狀詭怪
,膚脈連結(jié),過于僧繇矣
。(《歷代名畫記》)
五代 荊浩:吳道子筆勝于象,骨氣自高
,樹不言圖,亦恨無墨
。(《筆法記》)
宋 郭若虛:曹吳二體,學(xué)者所宗
。按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稱北齊曹仲達者
,本曹國人
,最推工畫梵像,是為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