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靖(公元239—303年),晉代書家,中國書法史上成就卓著的書法家。字幼宇,敦煌(今屬甘肅?。┤?。官征西司馬、尚書郎,封安樂亭侯,謚日莊。善章草書,峻險堅勁,自名日“銀鉤蠆尾”。著有《草書狀》一篇。
他出生在一個累世官宦之家。父親索湛,擔任過北地太守。索靖年輕時就有“逸群之量”,與同鄉(xiāng)汜哀、索永等五人均在太學讀書,才藝絕人,馳名海內(nèi),被人們稱為“敦煌五龍”??上?,其他四人,相繼早亡,獨索靖一人“博經(jīng)史,兼通內(nèi)緯”,在文學和書法藝術(shù)上造詣很深。當時的顯官名士如傅玄、張華等人,對索靖非常賞識,都樂意和他交朋友。
索靖在中國文化史上是位有重要影響的人。他是東漢著名書法家張芝姊之孫,書法上受張芝影響很深。以善寫草書知名于世,尤精章草(章草是隸書草化后的書體)。晉武帝時,他和另一大書法家衛(wèi)瓘?fù)谏袝_供職。衛(wèi)瓘為尚書令,索靖為尚書郎。由于二人在書法藝術(shù)上獨具風格,當時被人們譽為“一臺二妙”。說他二人的書法與張芝有很深的師承關(guān)系。后人評價道:“瓘得伯英(張芝字)筋,靖得伯英肉”。
索靖的書法,濃淺得度,內(nèi)涵樸厚,古樸如漢隸,轉(zhuǎn)折似今草,氣勢是相當雄厚的,歷來被書法家稱為上乘。梁武帝蕭衍稱譽他的字“遒勁而峻險。遒勁處如飄風忽舉,鷙鳥乍飛;峻險處如雪嶺孤松,冰河危石”。黃山谷也稱道他書法為“箋短意長,誠不可及”。有人把索靖的字與張芝的字作了比較,認為:“精熟至極,索不及張芝;妙有余姿,張不及索靖”。兩位大師的書法是各見所長。
索靖流傳后世的書法作品有《出師表》、《月儀帖》、《急就章》等。宋代著名的《淳化閣帖》也收集了索靖的墨跡。他的書法對后世影響很大。唐代書法家歐陽詢平生最重法度,不肯輕易推許古人。一次,他路見索靖書寫的碑石后,竟臥于碑下,朝夕摩掌,不忍離去。
索靖平生著述頗豐,著有《草書狀》一篇,對書法演變、風格、氣韻、用筆及章法等作了全面精避的論述,有些基本觀點,至今仍有一定的指導(dǎo)意義。他還著有《五行三統(tǒng)正驗論》一書,此外還有《索子》、《晉詩》各20卷,現(xiàn)已失傳。
索靖一生擔任過西晉的重要官吏。初舉賢良方正,拜駙馬部尉而出守西域,酒泉太守、尚書郎、大將軍、散騎常侍等職。公元303年,河間王司馬顆等舉兵侵犯洛陽。索靖被任命力游擊將軍,率關(guān)隴義兵參加保衛(wèi)洛陽之戰(zhàn),不幸在戰(zhàn)斗中受傷而死,卒年六十五歲。死后被追贈“司空”,封安樂亭侯。
時人云:精熟至極,索不及張:妙有余姿,張不及素。
﹡作品賞析﹡
《出師頌》,史孝山作,傳為索靖書。書體為章草,此帖字體渾厚,與其《月儀》帖不同。
清 包世臣:北碑畫勢甚長,雖短如黍米,細如纖毫,而出入收放、俯仰向背、避就朝揖之法備具。起筆處順入者無缺鋒,逆入者無漲墨,每折必潔凈,作點尤精深,是以雍容寬綽,無畫不長。后人著意留筆,則駐鋒折穎之處墨多外溢,未及備法而已成。故舉止匆遽,界恒苦促,畫恒苦短,雖以平原雄杰,未免斯病。至于作勢裹鋒,斂墨入內(nèi),以求條鬯手足,則一畫既不完善,數(shù)畫更不變化,意恒傷淺,勢恒傷薄,得此失彼,殆非自主。山谷謂征西《出師頌》筆短意長,同此妙悟。(《藝舟雙楫》)
清康有為:若欲復(fù)古,當寫章草,史孝山《出師頌》致足學也。(《廣藝舟雙楫》)
以十二月令制為尺牘, 故稱。有三種:1 西晉索靖章草書, 僅見刻本,計一百零四行,書法淳厚, 古樸而又峭拔,有多種版本流行于世。2 隋代智永草書,《宣和書譜》有錄,今不見傳。3 唐人草書,墨跡,又名《唐人十二月友朋相聞書》。原藏清宮,《石渠寶笈三編》有錄。黃麻紙本,高七寸八分,前及中有殘缺,存字五十三行,書勢流美,每字旁有釋文小行書極精工,草書如錢,釋文如豆,皆唐人手書。有影印本行世。
樓主你好。
譯文:
文字的產(chǎn)生,開始于蒼頡,他描繪那鳥獸蹄迒之跡,用來制定文字。到了后世,典籍越來越多;時世有許多不常見的事,政治有許多權(quán)變;官事荒疏了,因為要抄寫文章;有很多輔佐書寫的隸人,刪簡舊文字。草書的法則,大概還要簡略;順應(yīng)時勢表明意思,用于倉促緊迫之中;功效加快,與篆隸同樣地使用,愛惜時間節(jié)省了精力;這純粹是簡略方面的變化。為什么一定堅守古老的體式呢?觀看它的形象,低昂都有它特有儀態(tài)形勢;方呢不合量方形的曲尺,圓呢不合量圓形的圓規(guī)。抑左揚右,看去象是傾斜的。像獸踮起腳鳥聳起身子,想在飛走離去;像狡兔突然受驚,將奔馳還未奔馳。有的(黑知)(黑主)點(黑南)地下點筆勢,形狀像似連珠,筆畫完了而墨跡相連。蓄積壯氣心情悒郁不快,縱放出來就會發(fā)生奇異的情景。有的像迫近深邃而恐懼戰(zhàn)栗,抵據(jù)高處面臨危難;旁點偏斜相附,像螳螂抱著枝條。筆畫完了要回收筆勢,有如將馀剩的線縷纏繞起來。有的如山蜂施放毒氣,沿著那罅隙進行;有的像那騰蛇入穴洞,頭進去了尾還垂在外面。所以遠看它們,那摧崩的氣勢呀像洶涌的波濤傾岸奔涯;湊近去察看它們,畫也不可移。它的要妙之處,就在于當其時其畫采取的適宜的做法。這里略舉大概,仿佛就如此吧!
()中的字打不出來,表示兩字合為一字。(黑知)(黑主)(黑南):均指草書下點筆勢。
中國古代有許多書法家,如王羲之、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quán)、蘇軾、米芾等,每一位都是影響時代的人物。
1、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圣”之稱。
王羲之很喜歡鵝,他認為養(yǎng)鵝不僅能陶冶情操,還能從觀察鵝的動作形態(tài)中悟到一些書法理論。有一次王羲之出外游玩,看到一群很漂亮的白鵝,便想買下,一問之下知道這些鵝是附近一個道士養(yǎng)的,便找到那個道士想與他商量買下那群鵝。
那個道士聽說大名鼎鼎的王羲之要買,便說:只要王右軍能為我抄一部《黃庭經(jīng)》,便將一些鵝送給他,王羲之欣然答應(yīng),這便成就了書成換白鵝的佳話。
2、歐陽詢:(557年一641年),唐朝著名書法家,楷書四大家之一。
有一次,歐陽詢外出游覽,在道路旁看見一塊西晉書法家-索靖所寫的章草石碑,看了幾眼,覺得寫得一般。但轉(zhuǎn)念一想,索靖既然是一代書匠,那么他的書法定會有自己的特色。我何不看個水落石出。
于是他佇立在碑前,反復(fù)地觀看了幾遍,才發(fā)現(xiàn)了其中精深絕妙之處。歐陽詢坐臥于石碑旁摸索比劃竟達三天三夜之久。歐陽詢終于領(lǐng)悟到索靖書法用筆的精神所在,因而書法亦更臻完美觀止
3、柳公權(quán):(778年-865年),唐代著名書法家,創(chuàng)立“柳體”。
唐穆宗荒淫,行政乖僻,他曾向柳公權(quán)問怎樣用筆才能盡善盡美,柳公權(quán)回答說:“用筆的方法,全在于用心,心正則筆法自然盡善盡美?!蹦伦跒橹娜荩靼姿@是借用筆法來進行勸誡。 宋代蘇軾在詩中曾說:“何當火急傳家法,欲見誠懸筆諫時。
4、米芾(1051年-1107年),“宋四家”之一,代表作:《蜀素帖》。
米芾為人癡癲,在皇帝面前也不掩飾。有一次,徽宗和蔡京討論書法,召米芾進宮書寫一張大屏,并指御案上的硯可以使用。米芾看中了這方寶硯,寫完之后,捧著硯跪在皇帝面前,說這方硯經(jīng)他污染后,不能再給皇帝使用了,要求把硯賜給他?;兆诖饝?yīng)了他的請求。米芾高興地抱著硯,手足舞蹈地跳了起來,然后跑出宮中,弄得滿身是墨?;兆趯Σ叹┱f: “癲名不虛傳也。”
5、顏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唐代書法家,創(chuàng)立“顏體”。
顏真卿三歲喪父,一家十幾口靠親友接濟。雖家道中落,但顏家仍禮孝傳家。兒時,顏真卿用黃土摻水后,和成稀泥涂于墻,待黃泥稍干,他用一根短木棍,在墻面上寫字。行人驚訝地問他:“何不以筆墨習字?”他答:“家貧,不忍母親煩憂
索靖月儀貼現(xiàn)存在俄羅斯科學院東方文獻研究所。在俄羅斯科學院東方文獻研究所收藏的敦煌文獻中,和名家書法有關(guān)的法帖臨本受到書法愛好者及研究者的關(guān)注。目前已知的有王羲之十七》臨本服食帖及索靖月儀帖臨本五件殘片。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renwu/551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衛(wèi)協(xié)
下一篇: 衛(wèi)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