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起《史記》,就想起司馬遷;一說起司馬遷,就想到他被漢武帝弄了個腐刑。于是,咱讀書時,教材中還有司馬遷的《報任安書》,記述司馬遷受辱之后,發(fā)憤著書,寫作《史記》的故事。老師總結的中心思想是,逆境中更要不服輸才能成大業(yè)啊?!妒酚洝返淖髡?,真是司馬遷嗎?要說,真是的也不錯。要說全是的,又有點錯。司馬遷的出生年代,約西元前145年-前90年;漢武帝呢?前156年-前87年。也就是說,司馬遷死的時候,漢武帝還活著呢。再看《史記》第十二,名為孝武本紀。咱們漢武漢武叫慣了,覺得沒啥,其實這皇帝的謚號,那得駕崩之后,才會上的。也就是說,劉徹活著的時候,可不是叫漢武帝——不由得想起在哪里看過一篇文章,評論清宮戲《孝莊秘史》的,他說,戲中孝莊太后總是自稱我孝莊如何如何,那都是亂搞。你死后才叫孝莊,你活著時,真不能叫孝莊。在孝武本紀中,第一句就是“孝武皇帝者”——也就是前面說的,叫的是劉徹的謚號;而文中又多對漢武帝信神糗事的描繪。對當朝天子那般臧否,難道切了那個之后,還想掉腦袋不成?正如《紅樓夢》后四十回乃他人所續(xù)?!妒酚洝分杏行┱鹿?jié),也并非全是司馬遷所寫。《孝武本紀》,便是到了漢元帝、成帝時的博士褚少孫補寫的。
西漢時期,李陵戰(zhàn)敗投降匈奴,司馬遷因向漢武帝辯護事情原委而被捕入獄,并處以宮刑,在形體和精神上給了他巨大的創(chuàng)傷。但在獄中,司馬遷忍受著宮刑和牢獄之災,繼承父親遺志,完成了《史記》的著作。
《史記》最初沒有固定書名,稱“太史公書”,或“太史公記”,也省稱“太史公”。據現(xiàn)知材料考證,最早稱司馬遷這部史著為《史記》的,是東漢桓帝時寫的《東海廟碑》,此前“史記”是古代史書的通稱。從三國開始,“史記”由通稱逐漸成為“太史公書”的專名。
擴展資料:
《史記》的史學影響:
1、建立杰出的通史體裁:《史記》是中國史學史上第一部貫通古今,網羅百代的通史名著。正因為《史記》能夠會通古今撰成一書,開啟先例,樹立榜樣,仿效這種體裁修史相繼而起。通史家風,一直影響著近現(xiàn)代的史學研究與寫作。
2、建立了史學獨立地位:中國古代,史學包含在經學范圍之內,沒有自己的獨立地位。史部之書在劉歆的《七略》里,附在《春秋》之后。自司馬遷修成《史記》以后,后世作者繼起,專門的史學著作越來越多,西晉的荀勖適應新的要求,
將歷代的典籍分為四部:甲部記六藝小學,乙部記諸子兵術,丙部記史記皇覽,丁部記詩賦圖贊。從而,史學一門,在中國學術領域里才取得了獨立地位。飲水思源,這一功績應該歸于司馬遷和他的《史記》。
3、建立了史傳文學傳統(tǒng):司馬遷的文學修養(yǎng)深厚,其藝術手段特別高妙。往往某種極其復雜的事實,他都措置的非常妥貼,秩序井然,再加以視線遠,見識高,文字生動,筆力洗煉,感情充沛,信手寫來,莫不詞氣縱橫,形象明快,使人“驚呼擊節(jié),不自知其所以然”。
—史記
—司馬遷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0035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仁慈的漢文帝因何事下令誅滅此人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