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到過天津薊縣。杜甫寫薊縣的詩《后出寨》為證:
漁陽豪俠地,擊鼓吹笙竽;
云帆轉(zhuǎn)遼海,粳稻來東吳。
越羅與楚練,照耀輿臺軀;
主將位益崇,氣驕凌上都。
邊人不敢議,議者死路衢!
這首詩所說的漁陽,是唐朝的郡名,管幾個縣,治所就設(shè)在現(xiàn)在的薊縣。當時駐扎有很多安祿山的軍隊。供應(yīng)軍需和軍閥頭目享用的大米和綾羅綢緞等物,經(jīng)過海上運輸,再進入天津海口,經(jīng)寧河、寶坻水路輸往薊州,那時候薊縣河渠縱橫。天津東麗區(qū)有個軍糧城,傳說就是唐朝存放糧食的大倉庫。而且,薊州城里的獨樂寺,據(jù)說也是公元775年唐玄宗時,發(fā)動安史之亂的安祿山誓師出兵的地方。
詩歌大意是說,河北薊州一帶是豪強之地,天天打鼓敲鑼、歌聲不斷;帆船經(jīng)渤海運來江南的大米,供給軍官們食用。廣東、湖北的綾羅綢緞,穿在一些卑小的軍官和奴仆身上;他們的主子高級軍官更不得了啦,連京城的話都不聽??墒牵呥h地區(qū)的人民不敢談?wù)撨@些,因為誰一說就要殺頭!杜甫已經(jīng)強烈的感覺到安祿山的反意。
杜甫還寫過一首薊縣的詩,名為《漁陽》。
唐朝,安祿山在這里(漁陽)駐扎其精銳部隊,雄武軍。大詩人杜甫在《漁陽》詩中寫道:
“漁陽突騎猶精銳,赫赫雍王都節(jié)制。
猛將飄然恐后時,本朝不入非高計。
祿山北筑雄武城,舊防敗走歸其營。
系書請問燕耆舊,今日何須十萬兵。”
詩里的雄武城,就是黃崖關(guān),揭露安祿山早有異志?!斗捷浖o要》載:“雄武城在州東北,唐天寶六載(747年)安祿山筑。”
這首詩是唐寶應(yīng)元年冬晚在梓州作。趙傁曰:公在梓州,聞雍王授鉞,作此詩以諷諸將也。上四,諷賊黨之歸順。下四,慰燕人之向化。
官軍精銳,節(jié)制得人,彼河北諸將,翻然而來,猶恐后時,若不入本朝,真失計矣。又為慰論燕人之詞曰:當時祿山猖獗,尚筑壘以防退走,今王師破竹,思明旦夕奔竄,諸耆老當亦知之否耶。
可惜唐玄宗沒有及時領(lǐng)悟杜甫的用意,以致誤國。
杜甫生平
--------------------------------------------------------------------------------
“詩圣”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鞏縣一個沒落的官僚地主家庭。杜甫是我國文學(xué)史上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一生寫了一千四百多首詩,博得后人廣泛的稱贊。他的詩不僅具有豐富的社會內(nèi)容,鮮明的時代色彩和強烈的政治傾向,而且充溢著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崇高精神。他的詩歌反映了唐代由盛轉(zhuǎn)衰時期的社會面貌,成為那個時期階級斗爭、民族斗爭和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斗爭的一面鏡子,他的這類膾炙人口的詩歌很多?!侗囆小贩从沉顺U邊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的苦難;《麗人行》反映了統(tǒng)治集團的奢侈荒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深刻地指出當時社會貧富懸殊的現(xiàn)實:“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也是對整個封建社會階級對立的概括。再如《春望》等詩表現(xiàn)了詩人對戰(zhàn)亂的嫉恨和對家破人亡的悲痛?!叭簟薄ⅰ叭齽e”等詩反映了安史之亂對廣大農(nóng)村的禍害。
杜甫大量的詩篇除了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外,還具有高度的藝術(shù)性。杜甫善于從豐富的社會生活中提煉主題,從普遍現(xiàn)象中概括出本質(zhì),塑造出許多具有時代特征的典型形象,并寄寓了自己的愛憎感情。在他的筆下,京城、山村、戰(zhàn)場、旅途等等環(huán)境無不逼真如畫,他善于運用細節(jié)描寫、氣氛渲染及對話等表現(xiàn)手法,并將敘述、描寫、議論、抒情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詩人的語言運用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典雅的文學(xué)語言、質(zhì)樸的民間口語都被加以恰當?shù)剡\用。在詩歌體裁方面,他各體兼善,尤擅律詩。總之,杜甫的詩歌創(chuàng)作不僅表現(xiàn)了明顯的進步傾向,而且在藝術(shù)上也是我國古代現(xiàn)實主義詩歌的集大成,對后代文學(xué)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人們稱杜甫的詩為“詩史”,是“千古絕唱”,稱譽杜甫是“詩學(xué)宗師”,“詩圣”,對于這些高度的稱譽,杜甫是當之無愧的。
苦難人生的寫照—“三吏”、“三別”
“三吏”、“三別”是指杜甫的現(xiàn)實主義杰作《新安吏》、《石壕吏》、《潼關(guān)吏》和《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天寶十四年(755),“安史之亂”暴發(fā),安祿山帶兵反叛朝廷,從范陽長驅(qū)南下,攻陷洛陽。次年在洛陽稱帝,不久又攻占長安。天寶十六年唐軍收復(fù)了長安和洛陽。在與潰敗的叛軍作戰(zhàn)中,唐軍也受到重大損失。為了與叛軍繼續(xù)作戰(zhàn),軍隊到處拉丁補充兵源,臨近前線的新安、石壕一帶受害最深。杜甫當時因諫言觸怒肅宗,從左拾遺貶為華州司功。他由洛陽回華州任所,經(jīng)過新安、石壕、潼關(guān)等地,將一路見聞寫成了“三吏”、“三別”。
《新安吏》寫安新安縣吏奉命征兵,因為壯丁早已征完,只好用“中男”(未受過訓(xùn)練的未成年男子)來充數(shù)。詩中描寫了征夫離別的凄涼場面?!妒纠簟穼懝倮粢估锏绞敬遄饺水敱粋€老婦人的三個兒子全都當了兵,這次老婦人又被拉去服役應(yīng)急。《潼關(guān)吏》寫潼關(guān)士卒筑城御敵的場景?!缎禄閯e》寫一對新婚夫婦由于征兵,不得不“暮婚晨告別”。新娘痛苦地說:“嫁女與征夫,不如棄路旁?!彼腚S夫出征而不能,只得勉勵丈夫“勿為新婚念,努力事戍行”?!洞估蟿e》寫一個子孫陣亡的老翁應(yīng)征別妻的慘景?!稛o家別》寫敗陣的戰(zhàn)士回到一片荒涼的家鄉(xiāng),而家人已死絕,正當他想務(wù)農(nóng)安生之時,縣吏又來要他應(yīng)征,這回已是無家可別了。
“三吏”、“三別”是杜甫現(xiàn)實主義詩歌的杰作。它真實地描寫了特定環(huán)境下的縣吏、關(guān)吏、老婦、老翁、新娘、征夫等人的思想、感情、行動、語言,生動地反映了那個時期的社會現(xiàn)實和廣大勞動人民深重的災(zāi)難和痛苦,展示給人們一幕幕凄慘的人生悲劇。在這些人生苦難的描述中,一方面,詩人對飽受苦難的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對官吏給于人民的奴役和迫害深惡痛絕;另一方面,他又擁護王朝的平亂戰(zhàn)爭,希望人民忍受苦難,與王朝合作平定叛亂。這種復(fù)雜、矛盾的思想是符合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面貌的。
杜甫是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其經(jīng)歷和詩歌創(chuàng)作可以分為四期。
一,讀書和漫游時期(三十五歲以前)
這一時期曾先后游歷吳、越(今江浙一帶)和齊、趙(今山東北部、河北南部),其間曾赴洛陽應(yīng)舉,不第。以后在洛陽遇李白,二人結(jié)下深厚友誼,繼而又遇高適,三人同游梁、宋(今開封、商丘)。后來李杜又到齊州,分手后又遇于東魯,再次分別,就沒有機會再見面了。
二、困居長安時期(三十五至四十四歲)
這一時期,杜甫先在長安應(yīng)試,落第。后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過著“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衛(wèi)率府胄曹參軍的小官。這期間他寫了《兵車行》、《麗人行》等批評時政、諷刺權(quán)貴的詩篇。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尤為著名,標志著他經(jīng)歷十年長安困苦生活后對朝廷政治、社會現(xiàn)實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
三、陷賊和為官時期(四十五至四十八歲)。
安史之亂爆發(fā),潼關(guān)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獨自去投肅宗,中途為安史叛軍俘獲,押到長安。他面對混亂的長安,聽到官軍一再敗退的消息,寫成《月夜》、《春望》、《哀江頭》、《悲陳陶》等詩。后來他潛逃到鳳翔行在,做左拾遺。由于忠言直諫,上疏為宰相房琯事被貶華州司功參軍。其后,他用詩的形式把他的見聞?wù)鎸嵉赜涗浵聛?,成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別”。
四、西南飄泊時期(四十八至五十八歲)。
隨著九節(jié)度官軍在相州大敗和關(guān)輔饑荒,杜甫棄官,攜家隨人民逃難,經(jīng)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過了一段比較安定的生活。嚴武入朝,蜀中軍閥作亂,他漂流到梓州、閬州。后返成都。嚴武死,他再度飄泊,在夔州住兩年,繼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帶,病死在湘江上。這時期,其作品有《水檻遣心》、《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病橘》、《登樓》、《蜀相》、《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又呈吳郎》、《登高》、《秋興》、《三絕句》、《歲晏行》等大量名作。
綜觀杜甫一生思想是“窮年憂黎元”,“致君堯舜上”,所以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始終貫穿著憂國憂民這條主線,由此可見杜甫的偉大。他的詩具有豐富的社會內(nèi)容、強烈的時代色彩和鮮明的政治傾向,真實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后一個歷史時代政治時事和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因而被稱為一代“詩史”。杜詩風(fēng)格,基本上是“沉郁頓挫”,語言和篇章結(jié)構(gòu)又富于變化,講求煉字煉句。同時,其詩兼?zhèn)浔婓w,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還寫了不少排律,拗體。藝術(shù)手法也多種多樣,是唐詩思想藝術(shù)的集大成者。杜甫還繼承了漢魏樂府“感于哀樂,緣事而發(fā)”的精神,擺脫樂府古題的束傅,創(chuàng)作了不少“即事名篇,無復(fù)依傍”的新題樂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別”等。死后受到樊晃、韓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揚。杜詩對元白的“新樂府運動”的文藝思想及李商隱的近體諷喻時事詩影響甚深。但杜詩受到廣泛重視,是在宋以后。王禹、王安石、蘇軾、黃庭堅、陸游等人對杜甫推崇倍至,文天祥則更以杜詩為堅守民族氣節(jié)的精神力量。杜詩的影響,從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藝的范圍。生平詳見《舊唐書》卷一九○。有《杜工部集》。
1962年,杜甫誕生1250周年時,世界和平理事會把杜甫列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杜甫年譜
712壬子睿宗太極一(玄宗先天一),杜甫生于河南鞏縣。
717丁巳玄宗開元五,杜甫六歲。嘗至郾城,觀公孫大娘舞「劍器」、「渾脫」。
718戊午玄宗開元六,杜甫七歲。始作詩文。
720庚申玄宗開元八,杜甫九歲。始習(xí)大字。
725乙丑玄宗開元一三,杜甫十四歲。壯游詩曰:「習(xí)年十四五,出游翰墨場,斯文崔魏從,以我似班揚?!乖ⅲ捍捺嵵萆校涸ブ輪⑿摹?br>
726丙寅玄宗開元一四,杜甫十五歲。百憂集行曰:「憶昔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黃犢走復(fù)來。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br>
730庚午玄宗開元一八,杜甫十九歲。游晉,至郇瑕(今山西猗氏縣),從韋之晉、寇錫游。
731辛未玄宗開元一九,杜甫二十歲。游吳越。
732壬申玄宗開元二0,杜甫二十一歲。游吳越。
733癸酉玄宗開元二一閏三月,杜甫二十二歲。游吳越。
734甲戌玄宗開元二二,杜甫二十三歲。游吳越。
735乙亥玄宗開元二三閏十一月,杜甫二十四歲。自吳越歸東都,舉進士,不第。
736丙子玄宗開元二四,杜甫二十五歲。游齊趙。交蘇源明。
737丁丑玄宗開元二五,杜甫二十六歲。游齊趙。
738戊寅玄宗開元二六,杜甫二十七歲。游齊趙。
739己卯玄宗開元二七,杜甫二十八歲。游齊趙。
740庚辰玄宗開元二八,杜甫二十九歲。游齊趙。
741辛巳玄宗開元二九,杜甫三十歲。歸東都。筑陸渾莊,于寒食日祭遠祖當陽君。
742壬午玄宗天寶一,杜甫三十一歲。在東都。姑萬年縣君卒于東京仁風(fēng)里。六月,還殯于河南縣,公作墓志。
743癸未玄宗天寶二,杜甫三十二歲。在東都。
744甲申玄宗天寶三,杜甫三十三歲。在東都。五日,祖母范陽太君卒于陳留之私第。八月,歸葬偃師,公作墓志。是年夏,初遇李白于東都。秋,游梁、宋,與李白、高適登吹臺、琴臺。嘗渡河游王屋山,謁道士華蓋君,而其人已亡。
745乙酉玄宗天寶四,杜甫三十四歲。再游齊、魯。是時李之芳為齊州司馬。夏日,李邕自北??睚R州,公嘗從游,陪宴歷下亭及鶴山湖亭。旋暫如臨邑(屬齊州)。秋后至兗州,時李白避歸東魯。公與同游,情好益密。公贈白詩所云「余亦東蒙客,憐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者是也。俄而工將西去,白亦有江東之游,城東石門一別遂無復(fù)相見之日矣。
746丙戌玄宗天寶五閏十月,杜甫三十五歲。自齊、魯歸長安。從汝陽王琎、駙馬鄭潛耀游。
747丁亥玄宗天寶六,杜甫三十六歲。在長安。
748戊子玄宗天寶七,杜甫三十七歲。在長安。屢上詩韋濟,求汲引。與書家顧誡奢訂交,約當此時。
749己丑玄宗天寶八,杜甫三十八歲。在長安。冬日,歸東都,因謁玄元皇帝廟,觀吳道子所畫壁。
750庚寅玄宗天寶九,杜甫三十九歲。來長安。初遇鄭虔。
751辛卯玄宗天寶一0,杜甫四十歲。在長安。進三大禮賦。玄宗奇之,命待制集賢院。秋,病瘧。友人魏君冒雨見訪,因作秋述貽之。病后過王倚,王餉以酒饌,感激作歌贈之。是年,在杜位宅守歲。
752壬辰玄宗天寶一一,杜甫四十一歲。在長安。召試文章,送隸有司參列選序。暮春,暫歸東都。冬,高適隨歌舒翰入朝,與公暫集,俄復(fù)別去,公有詩送之。
753癸巳玄宗天寶一二,杜甫四十二歲。在長安。首夏,同鄭虔游何將軍山林。次子宗武約生于此年秋。
754甲午玄宗天寶一三閏十一月,杜甫四十三歲。在長安。進封西岳賦。自東都移家至長安,居南城之下杜城。因田梁丘投詩河西節(jié)度使歌舒翰。歲中,張?自盧溪召還,再遷為太常卿,公復(fù)上詩求助。又進雕賦,表中詞益哀激。秋后,淫雨害稼,物價暴貴,公生計益艱,遂攜家往奉先,館于廨舍。
755乙未玄宗天寶一四,安祿山反。杜甫四十四歲。在長安。歲中往白水縣,省舅氏崔十九翁。九月,同崔至奉先。十月,歸長安,授河西尉(河西縣故城在今云南河西縣境),不拜,改右衛(wèi)率府胄曹參軍。十一月,又赴奉先探妻子,作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歲暮,喪幼子。
756丙申肅宗至德一(玄宗天寶一五)七月改元,安祿山稱大燕皇帝。玄宗奔蜀。殺王國忠、楊貴妃。杜甫四十五歲。歲初,在長安。五月,至奉先壁難,攜眷來往白水,寄居舅氏崔少府高齋。六月,又自白水取道華原,赴鄜州(今陜西鄜縣)。至三川縣同家洼,寓故人孫宰家。聞肅宗及位靈武,即留妻子于三川,孓身從蘆子關(guān)奔行在所。途中為賊所得,遂至長安。九月,于長安路隅遇宗室子弟,乞舍身為奴,感慟作哀王孫。
757丁酉肅宗至德二閏八月,安慶緒殺祿山。張巡、許遠戰(zhàn)死。郭子儀復(fù)東京。史思明等降。杜甫四十六歲。春,陷賊中。在長安時從贊公蘇端游。四月,自金光門出,間道竄歸鳳翔。五月十六日,拜左拾遺。是月,房管得罪,公抗述救之。肅宗怒,詔三司推問,張鎬、韋陟等救之,仍放就列。六月,同裴薦等四人薦岑參。閏八月,墨制放還鄜州省家。于是徒步出鳳翔,至邠州,始從李嗣業(yè)借得乘馬。歸家臥病數(shù)日。作北征。十一月,自鄜州至京師。
758戊戌肅宗乾元一(至德三)二月改元,復(fù)以載為年,史思明反。杜甫四十七歲。任左拾遺。春,賈至、王維、岑參皆在諫省,時共酬唱。時畢曜亦在京師,居公之鄰舍。四月,玄宗親享九廟,公得陪祀。六月,房管因賀蘭進明譖,貶為邠州刺史。公坐管黨,出為華州司功參軍。是秋,嘗至藍田縣訪崔興宗、王維。冬末,以事歸東都陸渾莊,嘗遇孟云卿于湖城縣城東。
759己亥肅宗干元二,史思明稱燕王。杜甫四十八歲。春,自東都歸華州(陜西華縣),途中作三吏、三別六首。時屬關(guān)輔饑饉。遂以七月棄官西去。度隴,赴秦州(甘肅天水)。是時有夢李白二首,天末懷李白,寄李白二十韻。又有寄高適、岑參、賈至、嚴武、鄭虔、畢曜、薛據(jù)及張彪詩。時贊公亦謫居秦州,嘗為公盛言西枝村之勝,因作計卜居。置草堂,未成,會同谷宰來書言同谷可居,遂以十月,赴同谷。途經(jīng)赤谷、鐵堂峽、鹽井、寒峽、法鏡寺、青陽峽、龍門鎮(zhèn)、石龕、積草嶺、泥功山、鳳凰臺,皆有詩。至同谷,居栗亭。貧益甚,拾橡栗,掘黃獨以自給。居不逾月,又赴成都。以十二月一日就道,經(jīng)木皮嶺、白沙渡、飛仙閣、石柜閣、桔柏渡、劍門、鹿頭山。歲終至成都,寓居浣花溪寺。時高適方刺彭州,公甫到成都,適即寄詩問訊。
760庚子肅宗上元一(干元三年)閏四月改元,杜甫四十九歲。在成都。春,卜居西郭之浣花里。表弟王十五司馬遺貲營造,徐卿(疑即知道)、蕭實、何雍、韋班(應(yīng)物侄)三明府供果木栽,開歲始事,季春落成。時韋偃寓居蜀中,嘗為公畫壁。初秋,暫游新津,晤裴迪。秋晚至蜀州,晤高適。冬,復(fù)在成都。
761辛丑肅宗上元二,史朝義殺史思明。杜甫五十歲。居草堂。開歲,又往新津。二月,歸成都。秋,至青城。旋又歸成都。是時多病,生計艱窘。始有遷地吳楚之念。冬,高適至成都,嘗同王掄過草堂會飲。
762壬寅肅宗寶應(yīng)一四月改元,帝及玄宗崩,太子豫及位。詩人李白死(701-762)。杜甫五十一歲。自春至夏,居草堂。與嚴武唱和甚密。武時有饋贈。七月,送嚴武還朝,以舟至綿州,抵奉濟驛,登陸,遂分手而還。會徐知道反,道阻,乃入梓州。秋末,回成都迎家至梓,然頗有東游之意。十一月,往射洪縣,到金華山玉京觀,尋陳子昂讀書堂遺跡。又訪縣北東武山子昂故宅。旋復(fù)南之通泉縣,訪郭元振故居,于慶善寺觀薛稷書畫壁。又于縣署壁后觀稷所畫鶴。
763癸卯代宗廣德一(寶應(yīng)二)七月改元閏正月,李懷仙殺史朝義。杜甫五十二歲。正月,在梓州,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便欲還都,俄而復(fù)思東下吳楚。間嘗至閬州(四川閬中),因游牛頭、兜率、惠義諸寺。既歸梓,又因送辛員外,至綿州。自綿歸梓。又往漢州。夏,返梓州。初秋,復(fù)別梓赴閬。九月,祭房管。秋盡,得家書,知女病,因急歸梓。十一月,將出峽為吳楚之游,于是命弟占歸成都檢校草堂。
764甲辰代宗廣德二,杜甫五十三歲。春首,自梓州絜家東荍出峽,先至閬州。會朝廷召補京兆功曹參軍,以行程既定,不赴召。二月,離閬東去,聞嚴武將再鎮(zhèn)蜀,大喜,遂改計卻赴成都。三月,歸成都。六月,嚴武表為節(jié)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賜緋魚袋。秋,居幕中,頗不樂,因上詩嚴武述胸臆。遂得乞假暫歸草堂。是時,曹霸在成都,公作丹青引贈之。弟穎往齊州。歲晚,因事寄詩賈至。是年與嚴武唱和最密。
765乙巳代宗永泰一閏十月,杜甫五十四歲。正月三日,辭幕府,歸浣花溪。自春徂夏,居草堂。五月,攜家離草堂南下。至嘉州(四川樂山)。六月,至戎州(四川宜賓)。自戎州至渝州(重慶)。候嚴六侍御,不到,先下峽。入秋,至忠州(四川忠縣),居龍興寺院。九月,至云安縣(四穿白帝城)。因病,遂留居云安,館于嚴明府之水閣。
766丙午代宗大歷一(永泰二年)十一月改元,杜甫五十五歲。春,在云安。時岑參方為嘉州刺史,寄詩贈之。春晚,移居夔州。初寓山中客堂。秋日,移寓西閣。秋后,柏茂琳為夔州都督,公頗蒙資助。是年多追憶舊游之作。
767丁未代宗大歷二,杜甫五十六歲。在夔州。春,自西閣移居赤甲。三月,遷居瀼西草屋。附宅有果園四十畝,蔬圃數(shù)畝,又有稻田若干頃,在江北之東屯。弟觀自京師來。秋,因獲稻暫住東屯。適吳司法自忠州來,音以瀼西草堂借吳居之。是時,始復(fù)動?xùn)|游荊湘之意。十月十九日,于夔州別駕元持宅觀李十二娘舞「劍器」。本年冬,仍復(fù)多病。秋,左耳始聾。
768戊申代宗大歷三閏六月,杜甫五十七歲。正月中旬,去夔出峽。臨去,以瀼西果園贈南卿兄。三月,至江陵。夏日,暫如外邑。留江陵數(shù)月,頗不得意。秋末,移居公安縣。遇顧誡奢、李晉肅(賀父)及僧太易,留憩公安數(shù)月。歲晏,至岳州。
769己酉代宗大歷四,杜甫五十八歲。正月,自岳州至南岳,游道林二寺,觀宋之問題壁。宿青草湖,又宿白沙驛。過湘陰,謁’湘夫人祠。更溯流而上,以二月初抵鑿石浦,宿之。又過津口,次空靈岸。宿花石戌,次晚洲(在湘潭)。三月,抵潭州(湖南長沙)。發(fā)潭州,次白馬潭,入喬口。至銅官渚,阻風(fēng)。發(fā)銅官,宿新康江口。次雙楓浦,遂抵衡州(湖南衡陽)。夏,畏熱,復(fù)回潭州。時蘇渙居江側(cè),忽一日,訪公于舟中,公請渙誦詩,大賞異之,遂訂交焉。終歲在潭州。
770庚戌代宗大歷五,杜甫卒(712-770)。杜甫五十九歲。春,在潭州。正月二十一日,檢故帙,得高適上元二年人日見寄詩,因追酬一首,寄示漢中王瑀及敬超先。暮春,逢李龜年。四月,避亂入衡州。欲往郴州依舅氏崔偉,因至耒陽,時屬江漲,泊方田繹,半旬不得食。聶令馳書為致牛炙白酒。盛夏回棹,秋至潭州,小憩,遂遍別親友,溯湘而下,將出沔鄂,由襄陽轉(zhuǎn)洛陽迻邐歸長安。冬,竟以寓卒于潭岳間,旅殯岳陽。
杜甫主要作品十二首
熟讀唐詩三百首 不會作詩也會吟!
望岳 春望 月夜 春宿左省 月夜憶舍弟
天末懷李白 奉濟驛重送嚴公四韻 別房太尉墓 旅夜書懷 登岳陽樓
江南逢李龜年 八陣圖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春宿左省
杜甫
花隱掖垣暮,啾啾棲鳥過。
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
不寢聽金鑰,因風(fēng)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數(shù)問夜如何。
月夜憶舍弟
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天末懷李白
杜甫
涼風(fēng)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
應(yīng)共冤魂語,投詩贈汩羅。
奉濟驛重送嚴公四韻
杜甫
遠送從此別,青山空復(fù)情。
幾時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列郡謳歌惜,三朝出入榮。
江村獨歸處,寂寞養(yǎng)殘生。
別房太尉墓
杜甫
他鄉(xiāng)復(fù)行役,駐馬別孤墳。
近淚無干土,低空有斷云。
對棋陪謝傅,把劍覓徐君。
唯見林花落,鶯啼送客聞。
旅夜書懷
杜甫
細草微風(fēng)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yīng)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登岳陽樓
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guān)山北,憑軒涕泗流。
江南逢李龜年
杜甫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fēng)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
八陣圖
杜甫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zhuǎn),遺恨失吞吳。
接下來帶大家走進杜甫的流亡歲月,流亡歲月的核心是因為安史之亂發(fā)生了,安祿山、史思明發(fā)動了叛亂。公元755年十一月這個時候,安祿山在北京附近起兵。然后到763年正月,史思明的兒子史朝義自殺身亡,安史之亂結(jié)束,時間跨度有七年零三個月。
這就是杜甫之所以那么倒霉的一個最核心的原因,就是時代造成了他的悲劇。他處在安史之亂當中,那個時候安祿山從北京起兵以后,哥舒翰把守著潼關(guān)。潼關(guān)是天險,結(jié)果沒想到哥舒翰大意失潼關(guān),潼關(guān)很快被安祿山攻破了。
杜甫開始“白水流亡”,他那時候在白水,帶著家人就趕緊逃跑。在流落的過程當中,杜甫的表侄騎著馬,帶著他們?nèi)遗?。跑著跑著,突然發(fā)現(xiàn)杜甫不見了,然后就撥馬回頭,在亂軍叢中,杜甫已經(jīng)摔倒在泥潭里,暈得起不來。他的表侄把他拽出來,拿著刀一路帶著他突破重圍。
在難民營里逃命的過程當中,他走到了他的一個老朋友孫宰家。孫宰家不是流民,而是他們在逃難的過程當中路過的田園之家。孫宰給他殺雞烹鴨地做了一頓飯,杜甫在那個地方寫了一首詩,叫作《彭衙行》:“ 憶昔避賊初,北走經(jīng)險艱。夜深彭衙道,月照白水山。盡室久徒步,逢人多厚顏。參差谷鳥吟,不見游子還 ”。
然后到了肅宗李亨登基,開始跟安祿山打游擊戰(zhàn),那一段時間胡人和唐人之間的戰(zhàn)斗是此消彼長的。結(jié)果在逃亡的路上,杜甫很不幸地被胡人俘虜了。胡人俘虜了杜甫之后,直接把他帶回了長安,由于他不是什么達官貴人,也就沒有殺他,他就在長安這個地方自己一直待著。
757年,安祿山被殺。在這個過程當中,杜甫寫過一首非常有名的詩。很多人還因為這首詩批評杜甫,說杜甫寫詩香艷。叫作《月夜》。他在月夜下懷念自己的妻子,因為他和妻子在顛沛流離中跑散了。他說:“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在我看來是這是一首很溫情、美好的愛情詩。
還有一首就更有名了:“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這是他在長安做俘虜?shù)臅r候?qū)懙脑姟?br>
后來,757年安祿山被殺以后,杜甫找到了一次機會。用他自己的話講,叫“竄至鳳翔”。那時候肅宗在鳳翔形成了一個流亡政府,大量的官員都集中在肅宗身邊,搞了一個小政府。鳳翔離長安其實挺遠的,而且一路上充滿了戰(zhàn)亂。
所以杜甫一路跑到肅宗身邊的時候,肅宗相當感動。那時候患難見真情,這人還要過來報效國家,肅宗就特別高興,就給了杜甫一個職位叫左拾遺。這是杜甫人生當中的高光時刻,他終于在皇帝身邊工作了,而且得到了一個左拾遺的崗位,實際上相當于是一個諫官。
結(jié)果他在左拾遺的崗位上只干了三個月時間,那時候的宰相房琯跟杜甫的關(guān)系不錯,后來房琯因為一些事情讓肅宗很不高興,肅宗就要懲治房琯。
結(jié)果杜甫站出來直言進諫,為房琯說好話。肅宗說“查他”,就立刻讓人查杜甫。調(diào)查之后發(fā)現(xiàn)也沒別的什么大事,所以就讓他回家去了。
杜甫只要一走在回家的路上,詩性就大發(fā)了。他在工作的時候,他就寫不出來什么東西。但是他一走到回家的路上,就寫了一首《北征》,描寫當時顛沛流離的戰(zhàn)爭場面。
然后757年,肅宗還京回長安,肅宗把長安收復(fù)了?;亻L安以后,杜甫就回到長安來當官。那段時間可能是杜甫人生中過得最舒服的一段時間。
757年的十一月到758年六月,是杜甫在長安最后一次居留。他仍舊做皇帝的供奉官左拾遺,年才三十二歲的嚴武為京兆少尹兼御史中丞。嚴武這個人對于杜甫是非常重要的,杜甫后來在成都生活,主要是嚴武在接濟。
758年六月,杜甫被貶華州,就是現(xiàn)在華山所在的那個縣,他在那里做文教工作,叫司功參軍,也是一個小官吏。然后杜甫在去華州做司功參軍的時候,他說我回趟家,回洛陽看一趟家人。
然后從洛陽到華州的路上,杜甫寫下了又一首名詩,叫《贈衛(wèi)八處士》:“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今夕復(fù)何夕,共此燈燭光。少壯能幾時,鬢發(fā)各已蒼。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焉知二十載,重上君子堂。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怡然敬父執(zhí),問我來何方。問答乃未已,驅(qū)兒羅酒漿。夜雨翦春韭,新炊間黃粱。主稱會面難,一舉累十觴。十觴亦不醉,感子故意長。明日隔山岳,世事兩茫茫 ”。
然后從洛陽到華州的路上,因為那時候打仗打得兇,雖然肅宗收復(fù)了長安,但是安史之亂還沒有結(jié)束,還在不斷地打仗。 杜甫寫了“三吏三別”,“三吏”就是《石壕吏》《潼關(guān)吏》《新安吏》,“三別”就是《垂老別》《新婚別》《無家別》 。杜甫能夠被稱作詩史,就是他寫的詩像歷史一樣,跟這幾首詩有著莫大的關(guān)系。
然后接下來就是杜甫到了秦州了,現(xiàn)在的甘肅天水,在那個時候他以為李白死了,然后寫了悼念李白的詩,《夢李白》:“ 魂來楓林青,魂返關(guān)塞黑。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顏色 ”。其實這會李白還沒有死。
這時同谷縣有個人對他說,你來我這這里,比你在秦州好的多,杜甫信了就去了。去了后發(fā)現(xiàn)被忽悠了,生活更糟糕了。沒辦法,他就向成都出發(fā),去成都的路上,杜甫吃了太多的苦。一路上穿山越嶺,帶著妻兒,隨時都有性命之危。
一直到759年歲末,他們終于來到了成都。到了成都以后,他首先寄住在浣花溪的寺廟里。當?shù)氐暮蜕惺樟袅怂?,就住在這個寺廟里待著。浣花溪的景色是非常好的,杜甫在那兒建了杜甫草堂。
在這兒他寫了《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 八月秋高風(fēng)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zhuǎn)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俄頃風(fēng)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fēng)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還有然后《江畔獨步尋花》里說“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杜甫寫《田舍》說“ 楊柳枝枝弱,枇杷對對香 ”,隨口一出來,就覺得很美好。
寫眼前的蟲鳥,說“細雨魚兒出,微風(fēng)燕子斜”。寫春夜的雨,說“隨風(fēng)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講夜晚的幽靜,說 “云掩初弦月,香傳小樹花”。然后他可以細微到寫“嫩蕊商量細細開”,一個大男人,一個經(jīng)歷了安史之亂,看過那么多死人的一個男人,竟然能夠?qū)憽澳廴锷塘考毤氶_”。然后描寫輕盈的時候,說“自在嬌鶯恰恰啼”。我覺得這人的心簡直是細膩、美好,對于生活的那種感知力到了極致。
所以杜甫在成都的這段生活真的是相當安靜,但是生活還是很急迫。其實這會成都政局也不是很安穩(wěn),有一首詩叫《贈花卿》,全詩是:“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fēng)半入云。此曲只應(yīng)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這是寫給一個當時的軍閥叫花敬定,花敬定收復(fù)了綿州,他認為自己很有功,所以他縱使自己的兵士搶劫,看到一個婦女手上戴著鐲子,手砍掉,鐲子拿走,他就是這么殘暴的軍閥。杜甫要生活,不得已與這樣的人混在一起。
這時候關(guān)照他最多的就是嚴武,就是當年跟他一塊兒在朝中為官的嚴武,當時在管成都。后來嚴武被調(diào)回長安,徐知道又在成都發(fā)動叛亂,所以誰手中有兵,誰手中有刀,誰就敢于發(fā)動叛亂。然后杜甫在成都待不下去,就跑到了梓州。
761年三月,史朝義與他的部下合謀殺死了自己的父親史思明。第二年十月,代宗的長子李適為兵馬大元帥,仰仗回紇的兵力克復(fù)了洛陽。763年正月,史朝義自殺,他的將領(lǐng)田承嗣、李懷仙紛紛投降,轟動一時的安史之亂才算勉強告了結(jié)束。所以在他往梓州跑的過程當中,安史之亂結(jié)束了。
這時候?qū)懥恕堵劰佘娛蘸幽虾颖薄罚骸?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他從來沒有這么興奮過。那么多年來,都壓抑著自己的情感。然后最后一句叫“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币驗閼?zhàn)亂跑了這么多年,可以回洛陽了。
雖然洛陽被收腹了,但沿路還有戰(zhàn)亂。他從梓州出發(fā),然后764年帶著妻子到了閬州,三月又回到了成都,在這兒寫了《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
回到成都,嚴武給他安排了一份工作,做幕僚。杜甫的身體也越來越不好。那段時間杜甫寫了很多詩,都是跟嚴武講:“我完了,我身體不行了,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受不了了。”
次年正月,嚴武終于同意杜甫辭職了。辭職后的這段時間里,花果凋零。王維、李白、房琯、鄭虔、蘇源明,這些都是杜甫的好朋友,相繼死去。然后765年的時候,高適也去世了。四月的時候,嚴武去世了。就等于你在成都的唯一的依靠,罩著你的地方官嚴武也去世了。然后這時候杜甫乘舟東下,待不下去了,成都沒法待了。
杜甫從760年春在浣花溪畔建筑草堂,到這時也只有五年半的歲月。再減去梓州和閬州的一年零九個月,他在草堂居留還不滿四年,但他卻使得這一片地方成為中國文學(xué)史上的一塊圣地。
我以前去成都還去過草堂坐一坐,草堂里邊有那種壩壩茶可以喝,坐在那個大樹下邊,一杯茶也不貴,不知道漲價了沒有,可以喝一天,多愜意,體會一下杜甫的生活。
然后杜甫在765年五月沿著樂山、宜賓、重慶、忠縣,然后到龍興寺,這整個就是一路漂泊下去,大概兩個多月的時間,九月份到了夔州。這個過程當中他寫下了另外一首我很喜歡的詩《旅夜書懷》。大家聽說過這首詩嗎?“ 細草微風(fēng)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yīng)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
766年,杜甫在奉節(jié)居住。奉節(jié)這個地方有一個官員叫柏茂琳,在當時那個地方做都督。他給了杜甫四十畝柑林,所以杜甫這段生活過得還挺富的。在這段時間里他寫了大量的詩詞,就是日子好過,寫了很多回憶年輕時候的詩詞,還有《八哀詩》這一系列的詩歌。
這里有一個小故事就是,你看他在夔州的時候,身體已經(jīng)開始越來越不好了,所以他寫了一首詩:“ 我多長卿病,日夕思朝廷。肺枯渴太甚,漂泊公孫城 ”。在這個情形下,他在兩年之內(nèi)寫了四百三十余篇詩,占有他全集詩中的七分之二,而且其中有不少長篇詩,有很多可以跟他在同谷的時候?qū)懙摹锻绕吒琛废噫敲馈?br>
比如好多人喜歡的一首《登高》詩:“ 風(fēng)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边@一句“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就足以封神了。
后來他同父異母的弟弟建議他去荊州,這樣可以進河南,然后北歸回洛陽。因為大家都想落葉歸根,他也覺得自己老了,就往荊州走。那段時間里,只要一上路,日子就不好過了。他寫過一句詩叫“苦搖求食尾,常曝報恩鰓”,他把自己形容成搖尾乞憐的狗,和那個張著鰓的魚,就是我一天到晚為了活下去,?!翱鄵u求食尾”,找別人要錢、要飯。
戰(zhàn)亂使得他的路線不斷地更改,他只好選擇從荊州到公安,從公安到岳州,從岳州到衡陽,到湖南這些地方的時候,杜甫的生命快走到盡頭了,他最后死在這個地方。
杜甫這一輩子除了寫詩之外,還有一招就是采點草藥。過去的草藥還能賣上價錢,賣給那些王孫公子,實際上是面子錢。但你到這兒來了以后,沒有人為這個面子買單,他也去采點藥,擺個攤,在那個地方賣,好心酸。
由于長期的水上生活,風(fēng)痹病轉(zhuǎn)劇,他臥倒在船中,寫出了一首三十六韻的長詩,叫作《風(fēng)疾舟中伏枕書懷》,這是他最后一篇作品。
在這首詩中,他寫他從舟中看到的凄慘景物說:“ 故國悲寒望,群云慘歲陰。水鄉(xiāng)霾白屋,楓岸疊青岑。郁郁冬炎瘴,濛濛雨滯淫。鼓迎非祭鬼,彈落似鸮禽。 ”人生的最后一首詩會是什么樣呢?就可能是這樣平平淡淡地寫景,他已經(jīng)沒有力量去抒發(fā)感情,沒有力量去奔走呼號,就是寫了這么一首詩。
然后這首詩寫出不久,他在湘江上的舟中去世了。這是公元770年冬天,這一年杜甫五十九歲。在這之前,他還寫過《登岳陽樓》:“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你看這時候是有生命力的,就雖然他在抱怨這件事,但他還是有力量的。“戎馬關(guān)山北,憑軒涕泗流?!本褪且粋€老頭拖著病體,登上了岳陽樓,還在“憑軒涕泗流”。他五十九歲了,生命走到了盡頭,已經(jīng)回不去了。
死后他的老婆孩子也沒錢,就把他草草地安葬在當?shù)?。然后四十三年以后,杜甫的孫子杜嗣業(yè)才從岳州,把杜甫的尸骨請回了老家河南偃師首陽山下,葬回到他的祖父、父親的身邊,回到了故土。
然后在死后大概四五十年以后,白居易開始推行新樂府運動的時候,杜甫才越來越被大家看重,直到最后被我們封為“詩圣”,說他寫的詩都是“詩史”。
?杜甫出生于唐玄宗登基的先天元年(712),見證了整個大唐開元盛世(713-741),又遭逢八年安史之亂(755-763),人生與唐朝由盛而衰的劇烈轉(zhuǎn)折相重疊。他一生顛沛流離,飽受苦難。喪亂中的國與家、個人與時代、社會與百姓構(gòu)成杜詩的重要題材,其間有興亡治亂的歷史大疼痛,因此被稱為“詩史”。1958年,毛澤東在成都杜甫草堂又稱杜詩為“政治詩”,緣于同一個道理。
?杜甫的家族說來十分榮耀。西晉大將杜預(yù)滅東吳,結(jié)束漢末、三國以來的群雄割據(jù)局面,戰(zhàn)功赫赫。這個杜預(yù)就是杜甫的遠祖,此人還注釋過《左傳》。杜甫的曾祖做過縣令。祖父杜慎言,武則天時代為膳部員外郎,后為修文館直學(xué)士,也是著名詩人。父親杜閑,也做過縣令。一切都很正常,出身士大夫家庭,自幼結(jié)交的也是士大夫,這使杜甫具有傳統(tǒng)的士以天下為己任的儒家抱負。正如他在《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中的詩句:“致君堯舜上,再使風(fēng)俗淳”。堯舜是儒家“仁政”的圣君,他們所處的“大同”世界,天下為公。
?鳳凰是中國文化中的靈鳥。傳說,黃帝游洛水之上,鳳凰銜太平圖置于黃帝面前;傳說,周文王時,有鳳凰鳴于岐山。因此,孔子視鳳凰為國家祥瑞象征。7歲時,杜甫寫下平生第一首詩《詠鳳凰》。日后,鳳凰成了杜詩中一個獨特的意象(就像李白詩中的“大鵬”)。鳳凰也是杜甫為自己的政治理想設(shè)置的圖騰——這種孔子式的“士志于道”的詩歌情懷,也使杜甫贏得了“詩圣”的美名——后來,《鳳凰臺》、《朱鳳行》等詩讓杜甫一再地歌詠鳳凰。只不過,杜甫的鳳凰注定是一只穿越烽火的鳳凰。
?開元23年(735),杜甫第一次應(yīng)試落第。于是漫游齊趙,寫下最初的名篇《望岳》。這首詩的結(jié)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由《孟子》“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化出,落第的郁悶不掩豪情。天寶5年(746),宰相李林甫主持全國招賢大考,杜甫從洛陽赴長安應(yīng)考,結(jié)果與全體舉人一起落選,而忌賢妒能的李林甫反倒上表玄宗稱賀“野無遺賢”。杜甫明確意識到個體命運因衰敗的國運而跌宕。次年,名臣李邕等人被殺,再次透出天寶政治黑暗的消息。此后,玄宗專寵楊貴妃,日夜行樂,“從此君王不早朝”;又任人唯親,讓楊國忠擅權(quán);連年窮兵黷武,征戰(zhàn)吐蕃,放縱安祿山(為貴妃養(yǎng)兒)藩鎮(zhèn)跋扈,國家治理一敗涂地,終于釀成安史之亂大禍。這一時期,生活潦倒的杜甫以《兵車行》、《前出塞》(9首)、《麗人行》等詩前瞻性地暗示了朝政腐爛即將導(dǎo)致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社會危機和時代劇變。
?天寶14年(755)11月上旬某天,午夜時分。上月剛?cè)挝⒛┕俾殻ㄓ倚l(wèi)率府兵曹參軍)的杜甫,懷著某種不祥之兆,從長安出發(fā),前往奉先縣(今陜西蒲城)探望“老妻寄異縣,十口隔風(fēng)雪”的家人。北風(fēng)呼嘯,天寒地凍。黎明時分,杜甫途經(jīng)驪山(今陜西臨潼)腳下,隔墻就是華清宮。但見里面燈火通明,又隱約聽見歡聲笑語、琴瑟和鳴——甚至還能聽見羽林軍兵器相碰的聲音——那首“霓裳羽衣曲”尚未奏完,唐玄宗和楊貴妃正跟一班官僚通宵宴樂。一陣溫泉的熱氣從墻內(nèi)彌漫出來,杜甫被憤慨擊中。到了奉先家里,不料進門就聽見家人號啕大哭,原來他的小兒子被餓死了,真是“所愧為人父,無食致夭折”。杜甫多少也是個小官員,他既不能養(yǎng)活兒子,那么平頭百姓的生活又有多么艱難?他再次被憂傷命中,馬上寫下了百行長詩《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案F年憂黎元”,“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榮枯咫尺異,惆悵難再述?!边@首詩是由救世濟民的信念和沉痛的政治危機感凝成的一聲“離騷”式的浩嘆。在杜甫“介入”(現(xiàn)實主義)的詩篇中,《兵車行》具有風(fēng)向標的意義,這首詩則充分體現(xiàn)了“介入”的思想深度,而藝術(shù)風(fēng)格上也特別吻合杜甫自稱的“沉郁頓挫”。
?其實,杜甫回奉先探家的時候,范陽、平盧、河?xùn)|三鎮(zhèn)節(jié)度使安祿山正好在北邊起事,反叛大唐帝國,圖謀天下,只是長安一時還不能證實消息。11月中旬,安氏偽稱奉密詔誅楊國忠,舉十五萬大兵南下,一路上并未遇到什么抵抗,大部分唐軍不戰(zhàn)而降,所經(jīng)州縣盡皆占領(lǐng),并“長驅(qū)洛河”,在大唐的東都洛陽稱燕帝,大模大樣地設(shè)置百官。當時杜甫的《后出塞》(5首),最早反思了安史之亂的起因,暗示這場兵亂其實與玄宗過度開邊有關(guān):正是過度開邊導(dǎo)致邊塞將軍以功邀寵,并逐漸擁兵坐大,威脅朝廷。
?756年(至德元年)6月,叛軍攻破潼關(guān),守關(guān)將軍、唐軍副元帥哥舒翰被捉后投降了安祿山。大軍壓境,長安已完全失去最后一套屏障。與此同時,玄宗皇帝驚慌逃往西蜀成都。長安轉(zhuǎn)眼淪陷。杜甫在戰(zhàn)亂中逃難,先是5月間帶家人從奉先逃到白水,6月里又從白水逃到鄜州羌村。7月,肅宗在寧夏靈武即位,年號至德。8月,杜甫離家只身投奔肅宗行在靈武,不幸被叛軍捉拿帶往長安,過了8個月的俘虜生活。杜甫出生入死,以個人的苦難親歷國家喪亂,目擊了一個時代倉皇悲慟的真切面容?!皣也恍以娂倚摇?,這句話說起來不那么動聽,但的確是國家喪亂成就了杜甫的“詩史”。這個“詩史”里飽含了史識,具有以詩證史的功效。敘淪亡之事抒悲憤之情的〈哀王孫〉、〈悲陳陶〉、〈悲青坂〉、《哀江頭》等新樂府詩,是長安陷落、詩人被俘時期的“詩史”名篇。同一時段,杜甫還寫了懷念家人、盼望家書的〈月夜〉、〈春望〉,后者的“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千百年來一直盛傳人口。
?757年4月,杜甫有幸逃出長安,直奔肅宗行在鳳翔,腳踏麻鞋,袖露兩肘拜見了新皇帝。5月,杜甫官拜左拾遺,倍感“主恩深厚”。當時,宰相房琯遭人誹謗,被肅宗罷去相職。作為諫官的杜甫,秉公上疏為房琯說情,這就令肅宗非常憤怒,因此被推交三司審問,從此失信于肅宗。758年6月,杜甫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次年棄官而去,結(jié)束了仕途生涯。這一時期最著名的詩篇,莫過于“三吏”、“三別”。詩中描述的兵荒馬亂年代官府征兵、親人別離、共赴國難、共克時艱的慘烈民生力透紙背,催人淚下。更有140行紀行長詩〈北征〉,與〈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成雙峰并峙,黃庭堅稱其“書一代之事,與〈國風(fēng)〉、〈雅〉、〈頌〉相為表里。這些詩同樣是“詩史”,是詩能證史的巨構(gòu)。的確,杜詩深刻見證了安史之亂時期的唐朝政治史和社會史,為后世留下了當年的時代鏡像。
?安史之亂之初,叛軍安祿山南下,叛軍史思明留守范陽。757年10月,洛陽、長安兩京已為唐軍收復(fù),而759年7月,史思明又在范陽稱帝,繼而進犯河北,各地烽火連綿不絕。棄官后的杜甫把家搬到秦州(今甘肅天水),不久又轉(zhuǎn)往同谷(今甘肅成縣),繼續(xù)流離失所窮困潦倒的生活。12月,南下成都。從洛陽到華州,從華州到秦州、同谷,再到成都,杜甫艱難度過這行役復(fù)行役的759年。這一年杜甫47歲,卻儼然白發(fā)蒼蒼的老人。
?762年,玄宗、肅宗相繼去世,代宗即位。也是在這一年,在遙遠的成都西郊浣花溪畔,杜甫草堂落成。依靠故人接濟,詩人稍微安穩(wěn)地過了兩年田園生活。其時,天下尚未安定。763年,安史之亂終于平定,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人卻在梓州避亂,一時還回不了成都。歷時八年的離亂流亡生涯真的結(jié)束了嗎?是的,詩人喜極而泣?!奥碓姇灿?!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做伴好還鄉(xiāng)。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倍鸥@首〈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洋溢的喜悅之情,很容易讓人想起李白〈朝發(fā)白帝城〉中被赦罪的喜悅之情。764年春,返回成都草堂的杜甫,被代宗詔補京兆府功曹,因道路受阻未能就任。這年秋,又因好友劍南節(jié)度使嚴武表奏杜甫為節(jié)度使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詩人因此就地入嚴武幕府。
?還有值得特別一提的:在蜀中所作〈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中,杜甫再次將自己塑造成經(jīng)典的儒家詩人?!鞍驳脧V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風(fēng)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由己及人,詩人胸懷犧牲自我拯救蒼生的偉大愿望。自此,理想之光照徹“詩圣”高邁的思想境界。
?安史之亂的平定,并沒有為唐朝重創(chuàng)太平局面。武將失控、藩鎮(zhèn)之禍頻仍,始終困擾朝廷,直到唐朝滅亡。甚至,五代十國時全國范圍內(nèi)的軍事割據(jù)連綿烽煙,都不過是安史之亂的回聲。在嚴武幕府中,杜甫深陷于對大唐盛世(甚至西漢盛世)的遙遠追憶中:“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宮中圣人奏〈云門〉,天下朋友如膠漆,百余年間未災(zāi)變,叔孫禮樂蕭何律?!薄磺б话俣嗄旰蟮默F(xiàn)代中國,一支樂隊以一種怪異的風(fēng)格,重蹈杜甫的追憶“夢回唐朝”,一時風(fēng)靡天下激進的年輕人。依然是“憶昔開元全盛日”,依然是“天下朋友如膠漆”,不過,這支名為“唐朝”的樂隊,彈唱的是一曲扭曲撕裂的搖滾……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0045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