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古代打更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我們在看古裝劇的時候會看到,晚上有打更人巡夜,他們會每隔一段時間,就打著鑼鼓喊道“天干物燥小心火燭”之類的話,這樣的方式有什么用呢?不會在夜間打擾到熟睡的人嗎?而沒有人打更又會發(fā)生什么呢?
打更的起源
在很早以前,打更是為了驅(qū)鬼,它源于巫術。而且還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打更,還必須是巫師才可以,后期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打更就變成了判斷時間的方式。
古代是沒有鐘表的,古人會依靠太陽的位置來確定大概時間,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一旦到了晚上,沒有了太陽,人們對于時間就沒有辦法知曉了,盡管古時候的人們發(fā)明了燃香,沙漏以及看星象等計時方法,但像平民百姓大多是用不起的,因此就出現(xiàn)了打更這個職業(yè)。
打更人的職能
1.防火
古人主要的光照都是依靠蠟燭和煤油之類的,是很容易引起火災的。而以前的房子基本上都是木頭做的,一旦有一個小火苗就可能演變成大火災,再加上水源的限制很難撲滅,這樣打更人如果有提醒,人們也會更加的注意和防范。
2.防盜
另外打更不僅僅是為了報時,也是為了防盜。古代曾存在過宵禁,就是到了規(guī)定時間,人們是不允許上街的。古代的治安并不像現(xiàn)在那么完善,房屋也比較矮,使得偷盜更加容易。小偷一般都會利用晚上的時間來偷盜,而打工人的出現(xiàn)不僅對這些小偷有震懾作用,在發(fā)現(xiàn)這類情況也可以及時報官,就類似于保安的存在,在古代,打更人也算是高危職業(yè)了。
除了"天干物燥小心火燭"這類我們比較熟悉的話,其實還有一些口號是關于關門關窗防偷防盜的。但口號也不能亂喊,一般只會到了具體的時間才能喊,民間的打更一般是兩人一組,相互照應配合。打更人是每天都必須工作的,所以為了克服下雨,刮風,大雪這類惡劣天氣,打更人都會配有蓑衣,斗笠,雨鞋等。
打更人如何計算時間
那打更人是怎么計算時間的呢?古代人的智慧絲毫不輸于現(xiàn)代,他們會借助外物,如燃香,滴水,流沙等方法來計量時間,除了依靠外物,還有一些比較有技術含量的方法,如依靠天上的星辰,由此可見,打更也是一門技術活。
打更人基本上是間隔兩個小時打一次更,一個晚上大概會敲打五次左右就是所說的"五更",他們的手里會拿著鑼和梆子走街串巷的給人們報時。第一次敲,一快一慢的節(jié)奏,表示一更天了,也就是我們說的晚上七點鐘。緊接著先打一次再來一次,喊著"關門關窗,防偷防盜",表明是二更天了,也就是晚上九點。
之后的,一慢兩快的節(jié)奏,是三更天,喊"平安無事"。一慢四快是四更天,喊"天寒地凍",也就是凌晨一點。同樣是一慢四快,如果喊的是"早睡早起",那便是五更天,也就是凌晨三點。人們會根據(jù)這個打更來判斷時間,然后做這個時間該做的事情。但一晚上打五次鑼,每兩個小時一次,在現(xiàn)在我們看來是很影響睡眠的,可是對于古人來說,打更是生活的一部分,時間久了便習慣了,有打更的聲音他們也會更加的心安,因為有人在他們附近巡邏,也不用怕小偷小盜,若沒有打更的聲音,他們還可能睡不著覺。
打更的人要求眼神要好,而且要能熬夜不會打瞌睡,嗓門兒還要大。因為古代的人多迷信,許多人都怕鬼,更夫就必須膽子大,畢竟半夜在街頭走來走去,忽然竄出來一只貓都會嚇人一跳。如果天實在黑,更夫也看不清前面是否有人,他們就會裝腔作勢的說:嘿,前面那個,大晚上不要亂跑,別以為我看不到你,小心我報官。這些話一方面是給自己壯壯膽子,另一方面,如果真的有盜賊也可以震懾到他們。
更夫也屬于政府工作人員,但工薪相對較少?;蕦m中也有打更的人,與民間打更不同的是,民間打更是敲鑼,而在皇宮里是打更人提著燈籠憑著嗓子喊。在富裕一些的地方,更夫會挑選兩個身強力壯的男子,而在窮些的地方,一般都是一些老頭子甚至女子。打更的作用兼報時,防災,防盜集一身,在科技和治安不發(fā)達的古代,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在古裝劇中,夜晚總是能看到有人提著一盞燈,或敲鑼或打梆口中念念有詞的為人們報述著時辰。打更是目前已經(jīng)失傳了的職業(yè),這是一種專在夜晚進行巡邏的報時制度。在每個漫漫長夜里,因為一夜作五更,打更人要出來五次為人們報時。打更人俗稱“更夫”,古時候不像現(xiàn)在沒有手表這樣的計時工具,夜晚又不像白天可根據(jù)日向判斷時辰。所以更夫就顯得尤為重要,人們根據(jù)其報時來斷定時間,做該做的事情。
一、 不容小覷的打更人在古代時計時方法多是日晷計時或者是焚香計時。但是夜晚沒有陽光,而且也不能在夜里守著根香睡覺。所以打更是一門技術活,他需要在夜晚孤獨的坐在滴漏旁邊(計時工具)或者一個人看著香慢慢燃燒殆盡。這需要超忍受脫常人的孤獨,而且他們也沒有節(jié)假日。就連春節(jié)過年也不能在三十晚上和家人吃頓團圓飯,一人看盡春風暖,一人受盡刺骨寒。
1. 更夫歷史由來已久
看過林正英僵尸片的可能會對打更人這一形象有著很深的印象,因為往往他們的下場都是很慘的,容易在半夜僵尸纏身。而打更人這個職業(yè)可以說歷史悠久,而且最早出現(xiàn)也是與邪祟有關。
打更人其歷史淵源與我國的原始巫術密切相關,這個角色最早是由部落里受人尊敬德高望重的巫師擔任。巫師就常常在半夜出來向大家通報時間,而且驅(qū)逐鬼魅。這一現(xiàn)象在曹雪芹的《紅樓夢》中葉有所記載。吳貴橫死家中床上,大家都認為其婦人為山精鬼魅,所以他的母親還專門雇請了打更人在門外巡邏。
由此可以看出打更人這個職業(yè)在人們心中的重要性,他不僅僅是為大家提供時間信號更重要的是自古流傳打更人可以驅(qū)邪避諱。更夫的歷史淵源流傳,在歷史上也有許多關于他們的傳說。甚至還有人將更夫,賒刀人還有散仙歸為“神秘人”一類。
他們不過是晝伏夜出的普通人罷了,只不過是可以耐得住寂寞,而且有一個更夫其子為中國實現(xiàn)近代化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國父孫文——孫中山先生的父親就是其家鄉(xiāng)的打更人。從小受父親盡忠報國之教育,長大了才有如此之成就。他曾經(jīng)多次說過,他的成就與父親身上耳濡目染的更夫精神是密不可分的。
據(jù)考證更夫最早出現(xiàn)在兩千多年以前,當時還是巫師擔任這一職位。但是歷史的車輪總是不斷的向前發(fā)展,這個辛苦而又崇高的職業(yè)也早已不復存在。如今的打更人,只存在于老一輩的記憶中還有作為文化遺產(chǎn)出現(xiàn)在景區(qū)的大街小巷中招徠游客。
2.打更有考究
現(xiàn)代化的社會,先進的計時報時方式早已取代打更這種傳統(tǒng)而又古老的職業(yè)。雖然他們在歷史長河中被后浪拍盡,但是可不能小瞧他們。因為打更門道很多,有很多講究,一般人很難學會。
打更人在晚上七點上班,這一更也就叫做“打落更”,這個時候打的方式相對舒緩一下慢一下快,連著三次。兩小時一更,到了九點第二次打更,即“打而更”。這個時候聲音就相對急促了,打完一下接著再打,連著好幾次。仿佛是在催還沒睡覺的趕緊睡。
而從二更之后到三、四、五更則是一慢兩快,一慢三塊一直到三點時的一慢四快。夜半三更,也就是說的半夜十一點。古代人精神娛樂貧乏,所以十一點對他們來說已經(jīng)是深夜了。不像現(xiàn)在,這個時候?qū)Υ蠖鄶?shù)年輕人來說也就是夜晚剛剛開始。越往后越悠揚,這是為了防止吵醒深夜酣睡百姓,他們忙碌了一天需要充足的睡眠。
古代做一個更夫是十分煎熬的,但是卻又能提供很大的社會幫助,是一個比較高尚的職業(yè)。人們常說“打更人睡覺——做事不當事”。從這句話就能看出,打更人這個職業(yè)在人們心中還是十分重要的,而他也必須保持著高尚的職業(yè)操守。不然就會被世人所詬病。
雖然老話說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可是聰明人都知道,這只是安慰人的手段罷了。表面上看,不同職業(yè)之間確實有著高低貴賤,但是從奉獻的角度來看,任何工作內(nèi)部,其實都凝結(jié)了無差別的人類勞動,所有參與勞動的人都會發(fā)展社會,推動社會進步做出了應有的貢獻,互相之間都應該相互包容,相互諒解。
在中國古代,存在著一個已經(jīng)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的特殊職業(yè)更夫。更夫的工作主要是打更,打更是中國古代民間的一種夜間報時制度,他們通過打梆子或敲鑼巡夜報時?!毒牌分ヂ楣佟分?,?常威打來福?的經(jīng)典橋段就是出自更夫之口。不過,相信很多人心里會對打更制度發(fā)出疑問,如果古代的人們?nèi)鄙倬珳实膱髸r手段,那么為什么白天卻能準確知道時辰呢?更夫的作用會不會雞肋了一點?
其實這種想法是完全錯誤的,古人雖然可以使用燃香、滴漏等確定時間的工具,但是除此之外,他們還可以根據(jù)太陽的位置判斷時辰,而古人的生活節(jié)奏緩慢,每天都過得極為規(guī)律,經(jīng)常隨著工作?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晚上也很少有文化娛樂活動,除了逢年過節(jié)可以看到煙火表演外,人們往往在一更天或二更天的時候便會上床睡覺。
古人把一夜分作5更,每更時間約為2小時,從晚上19點開始,19點到21點為戌時一更;21點到23點為亥時二更;23點至次日1點為子時三更;1點到3點則是丑時四更;3點到5點為寅時五更。此五更構成更夫的全部工作內(nèi)容,只要遺漏了任何一更,更夫都會受到嚴懲,不但工錢會被扣去一半,甚至還會被辭退。
更夫的工作看似簡單,實則煎熬無比。更夫是由民間自發(fā)組織雇傭的,一般兩人為一個小組,等到每晚的更鼓過后,兩人便要上街巡更,一人執(zhí)鑼,一人敲梆子,二人互相配合,以一定的節(jié)奏走街串巷,徹夜不得休息。而更夫的工作,除了要向人們通報時辰外,負有?警惕燭火?、?提防偷盜?的職責,類似于我們現(xiàn)代社會中的保安。
作為古代最苦的職業(yè)之一,更夫不僅要熬夜工作,還要全年無休,無論春夏秋冬,還是刮風下雨,更夫們都要十年如一日地工作。那些毫不起眼,夜夜行走于大街小巷之中的更夫,拿著微薄的收入,做著辛苦的工作,實在是苦不堪言。元代之前的更夫,都是市井里正出面雇傭的平民百姓;明代的更夫則是由丐幫人員出任,大多都是些老弱病殘;可是到了清代,朝廷為了加強管理,更夫便由官差替代。
因為社會的長期不穩(wěn)定,所以清代的更夫常常由身體強壯之人擔任,相應的薪酬待遇也提高了一些。到了民國時期,鐘表等計時物件逐漸流入社會,人們再也不需要更夫報時,而這一行業(yè)也慢慢沒落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052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