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文中華歷史故事三國
#三國諸侯#三國戰(zhàn)役
官渡之戰(zhàn),是漢末三國時期的著名戰(zhàn)役。和赤壁之戰(zhàn)、夷陵之戰(zhàn)一樣,官渡之戰(zhàn)也對漢末三國的歷史走向產(chǎn)生重要的影響。公元200年,曹操和袁紹這兩大勢力,在官渡一帶爆發(fā)了決戰(zhàn)。雖然袁紹一方擁有兵力上的優(yōu)勢,但是,曹操偷襲了袁紹烏巢的糧倉(今河南封丘西),這導致袁紹大軍遭到了潰敗。
在以少勝多的基礎(chǔ)上,曹操逐漸成為東漢末年最強大的諸侯。在官渡之戰(zhàn)爆發(fā)的時候,孫策曾有偷襲許昌的打算。當然,在孫策出發(fā)之前,正好遭到了刺客的刺殺,所以沒能執(zhí)行自己的計劃。與此相對應(yīng)的是,劉表作為袁紹的盟友,完全應(yīng)該趁機偷襲曹操的后方。
劉表(142年-208年),字景升,山陽郡高平縣(今山東微山)人。東漢末年宗室、名士,漢末群雄之一,西漢魯恭王劉余之后。公元200年,袁紹遣人求助于劉表,劉表向來使許諾,卻又不正式派遣大軍助戰(zhàn),亦不肯協(xié)援曹操,只希望自保于江漢(長江、漢水)之間,以觀天下之變。對此,在筆者看來,劉表表面上答應(yīng)和袁紹結(jié)盟,實際上卻沒有真的派兵攻打曹操,原因主要分為以下幾點。
一、荊州后方出現(xiàn)了叛亂
《魏書二十二 桓階》中記載:后太祖與袁紹相拒于官渡,表舉州以應(yīng)紹。階說其太守張羨曰:“夫舉事而不本于義,未有不敗者也。故齊桓率諸候以尊周,晉文逐叔帶以納王。今袁氏反此,而劉牧應(yīng)之,取禍之道也。明府必欲立功明義,全福遠禍,不宜與之同也。”羨曰:“然則何向而可?”階曰:“曹公雖弱,仗義而起,救朝廷之危,奉王命而討有罪,孰敢不服?今若舉四郡保三江以待其來,而為之內(nèi)應(yīng),不亦可乎!”羨曰:“善?!蹦伺e長沙及旁三郡以拒表,遣使詣(魏)太祖。
張羨,南陽人。東漢末年劉表部將。在官渡之戰(zhàn)爆發(fā)的時候,張羨擔任了長沙郡的太守,深受當?shù)匕傩盏闹С?。彼時,桓階游說張羨支持曹操,張羨于是以長沙郡和鄰近三郡(桂陽郡、零陵郡、武陵郡)反抗劉表,并派使節(jié)面見曹操,曹操知道后十分高興,但因為要專注于在官渡抵抗袁紹,未能派兵南下長沙。得知荊州后方出現(xiàn)叛亂的消息后,劉表立即派遣大軍進攻張羨。公元200年,張羨病逝,他的兒子張懌繼續(xù)抵抗劉表。雖然劉表成功平定了長沙郡、桂陽郡、零陵郡、武陵郡這四個郡。但是,這也導致劉表錯過了出兵中原的機會。畢竟,曹操擊敗袁紹后,單靠劉表自己的力量,是無法讓曹操受到什么損失的。
二、交州的張津同樣對劉表形成了牽制
張津(?-?),字子云,東漢末年荊州南陽郡人,官至交州牧。漢靈帝駕崩之后,張津成為促成何進和袁紹聯(lián)手討論謀殺宦官的關(guān)鍵人物。之后,張津先后擔任交阯刺史和交州牧。
《三國志·卷五十三·吳書八·張嚴程闞薛傳第八》:呂岱從交州召出,綜懼繼岱者非其人,上疏曰:……次得南陽張津,與荊州牧劉表為隙,兵弱敵強,歲歲興軍,諸將厭患,去留自在。津小檢攝,威武不足,為所陵侮,遂至殺沒。
在平定荊南之后,劉表與交州牧張津之間漸生仇隙。在建安四年至八年間(199年—203年),張津?qū)⒈磉B年用兵。然而交州兵微將寡,這促使交州牧張津不是劉表的對手。不過,雖然不能擊敗劉表,但是,張津的長期襲擾,自然讓劉表無法全力北上中原。此外,在張津去世之后,劉表搶先朝廷一步,派遣零陵郡出身的賴恭就任交州牧,暗示要把交州納入他的勢力范圍之下。接著,曹操也得知劉表因張津去世而派人治理交州的消息,而授予士燮擔任綏南中郎將的詔書。最終,士燮成功執(zhí)掌了交州,這促使劉表圖謀交州的計劃落空。
三、張繡歸降了曹操,這導致劉表不能直接偷襲許昌了
張繡(?—207年),武威郡祖厲(今甘肅省靖遠縣)人也。驃騎將軍張濟的從子。東漢末年割據(jù)宛城的諸侯。建安元年(196年),張濟因軍中缺糧,自關(guān)中引兵入荊州界,與劉表交戰(zhàn),攻穰城,中流矢而死。張繡接管了他的部隊,劉表于是安排張繡屯兵于宛城,也即張繡成為劉表防御中原諸侯的屏障。
建安四年(199年),官渡之戰(zhàn)爆發(fā)的前夕,張繡聽從賈詡這位謀士的建議,再次向曹操投降。張繡到達后,曹操牽著張繡的手,一起參加宴會,為自己的兒子曹均娶了張繡的女兒,并封張繡為揚武將軍。建安五年(200年),張繡參加了官渡之戰(zhàn),力戰(zhàn)有功,升為破羌將軍。在張繡歸降曹操后,南陽郡自然被納入到曹操的勢力范圍內(nèi)了。南陽郡正好位于劉表和曹操兩大勢力之間,這促使劉表必須擊敗張繡,才能威脅到曹操的后方。因此,這顯然增加了劉表進攻曹操的難度了。
四、荊州內(nèi)部錯綜復雜,甚至有人主張歸降曹操
最后,官渡之戰(zhàn)爆發(fā)前,從事中郎韓嵩、別駕劉先向劉表說:“豪杰并爭,兩雄相持,天下之所重,只在于將軍。以曹公之明哲,天下賢俊皆向而歸之,其勢必能滅袁紹,然后必定帶兵南向以擊江漢,恐怕將軍也不能抵御其大軍。所以我為將軍計算了,不如舉州依附曹公,曹公必然會重待將軍;如此便可以長享福祚,子孫晏然,這才是真正的萬全之策。”
同時,蒯越亦以此勸劉表,可是劉表狐疑不決,便派遣韓嵩前往見曹操,以觀虛實。韓嵩從許都回來后,指出曹操威德并立,是英明的主公,便勸劉表遣子入質(zhì)。劉表卻因而懷疑韓嵩反為曹操做事,大為憤怒,要殺韓嵩,然而當問及韓嵩之隨行者時,得知韓嵩只是說出肺腑之言,并無他意,方才沒殺韓嵩,但仍將他囚禁起來。眾所周知,劉表不是荊州本地人士,而蒯氏、蔡氏則是荊州的豪強,現(xiàn)在他們已經(jīng)有歸降曹操的傾向,這促使劉表更不敢偷襲荊州了,萬一自己出兵之后,他們和曹操里應(yīng)外合,荊州顯然就不保了。
進一步來說,正是為了遏制這些想要歸降曹操的士族豪強,劉表才在公元201年收留了劉備。對于劉備來說,和曹操可謂勢不兩立。在劉備來到荊州后,自然可以平衡荊州的各方勢力,促使劉表繼續(xù)坐穩(wěn)荊州牧的寶座。于是,官渡之戰(zhàn)后,劉表雖然錯失了良機,卻也沒有丟掉地盤。直到公元208年,劉表病逝之后,曹操這才南下奪取了荊州。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1670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