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古代開國功臣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劉邦和朱元璋兩人都是從布衣起家,最后“誤打誤撞”當了皇帝的。
兩人在打江山的時候,雖然也經(jīng)常被揍得四處逃竄,心里經(jīng)??裉灰?。但是由于所有將士同心協(xié)力,肝膽相照,而且不斷取得成功。因而,無論是朱元璋,還是劉邦,兩人都是快樂的,其幸福指數(shù)是很高的。
但是,當了皇帝以后,兩人的麻煩卻來了,反而很不快樂了。這是因為,由于他們的布衣出身,因而他們當了皇帝以后,那些跟著他們打江山的部下就有些不服氣了。之前還不知道當皇帝有多威風,有多享受?,F(xiàn)在看見皇帝尊貴的樣子,心里自然就嘀咕上了。江山是大家出生入死打下來的,憑什么你當皇帝享受,而我們只能給你磕頭跪拜?
(劉邦劇照)
劉邦和朱元璋看著大臣大將們不服氣,嘀嘀咕咕,心里面自然也很不舒服,害怕這些大臣們造反,把自己這個皇帝從寶座上拉下來。同時,就算那些大臣們并沒有造反的想法和行動,劉邦和朱元璋心里也疑神疑鬼,覺得部下們可能造反,于是就會不斷地找他們的不是,想要處罰他們。
而這種處罰打擊,又讓部下們很不高興。本來嘛,你當皇帝我們給你磕頭,本來就讓人不高興了,現(xiàn)在還對我們進行吹毛求疵。因此,大臣們心中的不滿更大。不想造反的,也動了造反的心思,也有了造反的行動。
而這樣一來,劉邦朱元璋這樣的皇帝,就要下重手了,唯有把這些人殺掉,才能一了百了,自己才會安心當皇帝,后代才能確保繼續(xù)坐穩(wěn)江山。
由此,悲劇就發(fā)生了,劉邦和朱元璋的君臣之間,成了一個解不開的死結。劉邦和朱元璋,除了用暴力殺人外,他們似乎沒有更多的辦法來解開這個結。
那么,這里就出現(xiàn)了一個問題,如果大臣們主動放棄手中的權力,是不是就可以免除被皇帝殺掉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先來看看,大臣大將們,有沒有可能主動放棄權力。
從歷史上我們可以看出,主動放棄權力的,幾乎沒有。
(張良劇照)
有人說,不對,張良、劉伯溫不是主動放棄了權力嗎?還有李善長后來也主動放棄了權力啊。
其實不對。張良之所以放棄權力,主要原因是他的身體不好,他想通過修仙訪道,讓自己的身體好起來。畢竟如果身體不好,就算有富貴,其實也沒有意義。再說了,張良雖然放棄權力去修仙訪道了,不過他的兒子們都在朝中為官呢。
劉伯溫也不是主動放棄權力的,他是由于胡惟庸和李善長都不容他,包括朱元璋也猜忌他,他才想歸隱的。
而李善長更是被朱元璋逼得無路可走的時候,才提出告老還鄉(xiāng)的。
而且,我們還要特別注意的一點是,這三個人都是文臣,沒有一個是武將,沒有一個是掌控兵權的人。掌控兵權的人,沒有一個主動放棄權力。
那么,為何這些大臣大將們,不愿意主動放棄權力呢?
(朱元璋劇照)
首先,權力是大將大臣們的事業(yè)線。這些大將大臣們,奮斗了一生,究竟為了什么?自然是掌控權力。有了權力,就有一切。當他們出生入死,在刀口上舔血,終于獲得權力的時候,他們怎么可能主動放棄呢?
文官們可能這種感受還沒這么強烈,武官們的感受顯然就非常強烈了,因為只有他們是從死人堆里爬過來的。所以武官們怎么舍得丟掉權力呢。
其次,權力是大將大臣們的生命線。如果大將大臣們放棄權力,那么,他們就只能任人宰割,等著皇帝殺他們。就像當年韓信是楚王的時候,劉邦甚至不敢?guī)П退才?。但當韓信被抓進京城,當了淮陰侯,被拘禁起來的時候,連一個婦人呂后,就輕輕松松把他給殺掉了。
所以,大將大臣們因為恐懼,他們是怎么也不愿意放棄權力的。
最后,我們再來看看,那些迫不得已放掉權力的人,結局如何。
張良雖然想修仙訪道,但是最終他還是沒能置身事外。劉邦立儲的問題,他不得不參與進去。后來呂后當權以后,又強迫他回宮,逼令他放棄修仙訪道。
劉伯溫退隱以后,最后是吃了御醫(yī)的藥,被毒死的。究竟是胡惟庸毒死了他,還是朱元璋毒死他的,還成了一個歷史之謎。
李善長放棄權力后,就算是70多歲了,還是被朱元璋追加處罰,殺了他全家70多口人。
由此可見,大臣大將們主動放棄權力,又有什么用呢?
(參考資料:《史記》《明史》等)
開國皇帝不殺功臣會怎么樣?咱們先來看看中國歷史上兩位不殺功臣的開國皇帝的情況。
第一位不殺功臣的開國皇帝是趙匡胤。趙匡胤沒有殺功臣,但他也沒有對功臣放任不管。他是采用“杯酒釋兵權”的方式,解除了功臣手里的權力?!氨漆尡鴻唷钡淖龇?,說白了,就是用金錢買權力。而且趙匡胤之所以做這件事能成功,除了趙匡胤給這些功臣們的待遇不菲外,還在于趙匡胤其實和這些掌兵權的功臣們是結義兄弟。而且他采用開誠布公說話的方式。
那些兄弟們雖然不舍,但卻也無可奈何。不過,趙匡胤奪了大將們的權力,采用文官掌兵同時限制武將的行動,其實也造成了災難性的后果。此后,宋朝和其他國家打了好幾場戰(zhàn)爭,都是因為文官掌兵及武官權力受限打了敗仗。
比如趙光義發(fā)動的對遼戰(zhàn)爭,如果趙光義不是搞遙控指揮,讓將軍們必須按照他事前安排的路線來打,宋軍也不會敗給遼國敗得那么慘,從而永遠失去收回“燕云十六州”的機會。南宋時期,宋孝宗和韓侂胄發(fā)動了兩次北伐戰(zhàn)爭,如果不是因為對武將限制得太厲害,讓武將那么弱,也不會敗得那么窩囊。由此可見,趙匡胤雖然解決了當時的問題,但因此所產(chǎn)生的后遺癥是嚴重的。
第二位不殺功臣的開國皇帝是李世民。當然了,也不能說李世民一個功臣都不殺,他其實也殺了包括侯君集、張亮等功臣。但相對來說,他對功臣還是不錯的。給他們建立了凌煙閣,頌揚他們的豐功偉績,很多功臣還在朝廷中任重職,或者派到地方上去當官。
看起來,好像唐初功臣們的功臣們沒有被殺,也沒有出現(xiàn)什么麻煩。其實不對,唐初功臣們所產(chǎn)生的麻煩,被另一樁事情給掩蓋了。是哪樁事情呢?就是唐初皇親國戚之間的反復爭斗廝殺。實際上,功臣們是加入到了皇親國戚的爭斗廝殺中了的。也就是說,功臣們其實并不是自己承頭造反,而是參與皇室的造反。這其實也是變相的功臣們在造反。
唐初皇室之間的這種爭斗廝殺,所產(chǎn)生的后遺癥也是非常嚴重的。它使得整個唐朝受到了極大的挑戰(zhàn)。從武則天開始,這種挑戰(zhàn)就在逐漸增加。先是后宮奪權,接著是宦官干政,接著是藩鎮(zhèn)割據(jù),接著是朋黨之爭。因為皇權的衰落,整個大唐輝煌盛世,就在這種不斷爭斗中,黯然收場。由此可見,開國皇帝要是不殺功臣的話,其后果確實是比較嚴重的。
那么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一種情況呢?很多人覺得這主要是人性惡的原因。因為人性是自私的,貪婪的。不過我認為,從人性的角度去討論,其實沒有任何意義。之所以會出現(xiàn)開國皇帝一定要殺功臣這樣一種悲劇,根本的原因,就是古代的皇權政治?;蕶嗾问且环N極權政治,國家的權力,都高度集中在皇帝身上。
整個江山,也只能在皇室中傳遞,這就是原罪。皇帝正是因為害怕功臣們會搶奪他的江山,才一定要采取毒辣的手段。而功臣們呢,也是認識到,皇帝其實沒什么了不起,“皇帝輪流做,明日到我家”。只要自己的武力足夠強大,把別人打下去了,就可以獲得江山。再說了,在建國之前,無論是皇帝還是功臣,其實大家在地位上都是差不多的,為什么建國以后,皇帝就必須要高高在上,而功臣們只能跪在皇帝面前,向他三呼萬歲呢?
這是功臣們怎么也想不通的事情。因此,要解決開國皇帝一定要殺功臣的難題,唯一的辦法,就是取消皇權政治,取消集權統(tǒng)治,建立一種國家大事由大家來討論決定的模式。但是,顯然這在古代的社會里是做不到的,因此開國皇帝殺功臣的悲劇,也是無法避免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535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