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長河中,馬超這個人物可以說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嗎?接下來小編為您講解。
公元176年,馬超出生,從他的字孟起可看出其貌似為庶出,這似乎就已經暗示著什么。
伯者,長也,伯者子最長,迫近父也。仲者,中也。叔者,少也。季者,幼也。適長稱伯,伯禽是也。庶長稱孟,以魯大夫孟氏。——班固《白虎通義》
到公元195年,馬超20歲了,此時恰逢三輔動亂,超哥便領兵攻破蘇氏塢,掠奪蘇氏塢的馬匹等充軍資。可見姓馬的果然搶馬是一把好手啊!
馬超破蘇氏塢,塢中有駿馬百余匹,自超以下懼爭取肥好者?!敌冻溯涶R賦》
建安十三年,馬超33歲時,他爹馬騰與他弟弟馬休馬鐵均入朝為官,只剩孤獨的超哥留守西涼。
十三年,征為衛(wèi)尉,騰自見年老,遂入宿衛(wèi)......及騰之入,因詔拜為偏將軍,使領騰營。又拜超弟休奉車都尉,休弟鐵騎都尉,徙其家屬皆詣鄴,惟超獨留?!兜渎浴?/p>
赤壁之戰(zhàn)那一年,馬騰因為與韓遂矛盾太大,便主動來到鄴地,被曹操封為衛(wèi)尉。后來馬騰的兩個兒子馬休、馬鐵帶著馬騰一家來到鄴地,只有馬超、曹操一直在拉攏他,但他就是不來。又過了三年,建安十六年,馬超在關西起兵,曹操便將馬騰一家全部殺掉了。
自其父馬騰入朝被曹操捕殺之后,他親自起兵二十萬向曹操發(fā)難。但為什么進逼長安之時的二十萬大軍在退敗而逃回隴西之后僅僅剩下數十余騎,這結果竟然是如此地凄慘狼狽?一同來看這其中的緣由究竟為何?
戰(zhàn)爭伊始,馬超之部曾與曹操軍隊大戰(zhàn)于潼關,殺得曹阿瞞是"割須棄袍"。曹操最終屯兵于渭北,并密令徐晃、朱靈盡渡河西結營,以企圖前、后夾擊馬超,馬超聞迅之后,便與韓遂商議。韓遂則主張先與曹軍講和,待到春日再說。于是便派使節(jié)前往曹軍營寨呈傳書信,稱甘愿割地請和。
賈詡向曹操獻出計策說:" 兵不厭詐,可先偽許,然后再使用反間計,令韓、馬兩人相疑,則不攻可破。"曹操撫掌稱快而言道:"天下高見,多有相合啊!"
第二天,曹操便率領眾將出帳,傳韓遂前來議談。兩軍陣前,曹操只是敘敘舊,并沒有提及軍事方面的任何問題,相談將近過了一個時辰之后,才調轉馬頭揮手告別,各自回營。
馬超來問韓遂是否有談及軍務,韓遂如實言說:"只訴京師舊事。"馬超甚疑,不語而自行離開。又到了第二天,這曹操還親自提筆寫了一封書信傳送給了韓遂,在緊要之處也多有涂畫的痕跡,送信之時故意多派使從,使馬超輕易得知消息。
有哨探立即將這個情況上報給了馬超,馬超便前去向韓遂索要信物,在他看到信件上有有多處涂改的字樣之后便開始懷疑韓遂與曹操之間存在不可告人的密謀,私下交互更改。韓遂這時也是有口說不清,于是便坦言道:"若侄兒不信我的誠心,他日我于陣前拉曹操答話,你從陣中沖出,把曹操殺了便是!
馬超說:"果真如此,方能見叔父的真心。"到了第二天,韓遂便引眾于一邊。馬超藏在面旗里。韓遂讓到曹操寨前,高叫:"韓將軍請丞相敘話。"曹操于是令曹洪引數十輕騎出陣前與韓遂相見。曹洪于馬上欠身,說道:"丞相拜會將軍之言,切莫有誤。"話剛說完便掉馬就回。馬超聽完之后心中極為憤怒,挺槍驟馬,便要刺韓遂。幸好身邊人給攔回去了。
韓遂見馬超已是如此,迫不得已,只得悄悄向曹操投降,相約夜間放火為號,共討馬超。不料馬超探得情報,引兵前來誅殺韓遂,雙方混戰(zhàn),曹操又乘機率領著大軍掩殺而至,馬超最終大敗。也只剩得三十余騎,與龐德、馬岱向隴西逃去。
曹操的離間之計確實是狠毒!如果馬超是心細之人,一驗筆跡便知書信是否是的偽造的,可見馬超還只是個有勇無謀之人,未經思考便草草地斷定韓遂與曹操串通一氣。韓遂降曹操也實乃是由于馬超所迫而造成的。其實韓遂原本還是一心為馬超報仇的。
由于韓遂與馬超之父馬騰曾經結為異性弟兄,馬騰在被曹操所擒殺之后,韓遂也對此而深感憤怒,因而當曹操曾派人遣使者下書讓他摘下馬超首級獻往許都,并允諾封其為西涼侯之時,韓遂并沒有被高官俸祿所驅使,還將這件事情告訴了馬超,并且還當著馬超的面斬殺了曹操的使者。
這件事情也能夠表明韓遂乃是一位忠義之士!而馬超卻因"抹書信"之事而對他產生疑心,以致最后雙方發(fā)生了火并,導師內部分裂,可謂是鷸蚌相爭,而曹阿瞞則于中取利。馬超沒有做到孫伯符的"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那樣胸襟,終究難以立下像孫郎一樣的江東基業(yè)。想到此,空有一番勇猛而無謀略終究難以成就一番霸業(yè),孟起也終究只能歸位于一員猛將的行列!
有人說馬超是有勇無謀之輩,但在《曹瞞傳》還是有不少西涼馬超戰(zhàn)曹魏的驚艷之處。比如在演義和后世傳說中,他驍勇善戰(zhàn),個人武力極強,演義中,曹操說他不減呂布之勇。在一對一的PK中,他數百回合惡戰(zhàn)張飛惡戰(zhàn)許褚,都不落下風,也能二十回合打敗張郃。他的個人武力肯定是演義中最頂尖的幾位。
裴注《三國志》記載他在中箭的情況下,依然殺死了敵人。他的勇武是有史實做鋪墊的。在和曹操對陣時,作為一方主帥,他一度也占了上風。在演義和后世傳說中,他曾追得曹操"割須棄袍于潼關,奪船避箭于渭水",狼狽之極,幾乎就丟了性命。這是馬超最輝煌的時刻,他幾乎就殺掉了曹操這位時代的"公敵"。難怪曹操說"馬兒不死,吾無葬地也。"
一個巨大的事實就是,家族滅門,對馬超后期的打擊應該很大。當他還在漢中張魯處的時候,他的妻弟(此人在馬超之前就已經去了漢中)曾經來賀春節(jié),他搥胸吐血說:"闔門百口,一旦同命,今二人相賀邪?"一家上百口人一天都被殺了,有什么好祝賀的。其內心之痛苦和悔恨,讓人憐憫。去世之前,他上疏給劉備說:"臣門宗二百馀口,為孟德所誅略盡,惟有從弟岱,當為微宗血食之繼,深讬陛下,馀無復言。"一家宗族二百多口人,都被曹操殺光了,只剩下從弟馬岱,當以我卑微的宗族讓他繼承,深深地托付陛下,其他的也沒什么話了。傳承家族始終是他的心病,臨終的時候,他希望能彌補自己的過失。
《山陽公載記》里面記載的一件事更有說服力" 初,曹公軍在蒲阪,欲西渡,超謂韓遂曰:"宜於渭北拒之,不過二十日,河東谷盡,彼必走矣。"遂曰:"可聽令渡,蹙於河中,顧不快耶!"超計不得施。曹公聞之曰:"馬兒不死,吾無葬地也。"
陳壽在《三國志.關張馬黃趙傳》中,最后給了馬超這樣的評語:馬超阻戎負勇,一覆蓋其族,惜哉!
《三國志》最終記載馬超臨沒上疏曰:" 臣門宗二百馀口,為孟德所誅略盡,惟有從弟岱,當為微宗血食之繼,深讬陛下,馀無復言"
這句話說得非常悲壯,甚至有些悲哀??v觀馬超一生,余生的盡頭唯剩下苦難折磨,終日惶惶恐恐戰(zhàn)戰(zhàn)兢兢,直至孤獨終老。章武二年(222)馬超逝,享年四十七,追封曰威侯,世人俗稱馬威侯!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591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李自成為何敗得如此迅速背后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