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里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陳瑛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陳瑛是安徽滁州人,洪武年間因為才學出眾被推薦到太學院學習,畢業(yè)后出任都察院御史,被派到山東任按察使,建文元年調任北平僉事,在此期間接受燕王朱棣的賄賂,投靠了燕王,事發(fā)后被建文帝謫貶廣西,燕王稱帝后,陳瑛又被召回,擔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代理都察院事務,從此陳瑛開始了自己“反腐斗士”的人生。
陳瑛剛剛上任左副都御史,就上書成祖朱棣,說雖然您已經得了天下,但還有很多人心中不服,不愿效忠您,本質上他們和叛逆并無區(qū)別,應該追究罪責處死他們,朱棣聽后沒有同意,說當初起兵靖難清君側,奸臣榜中的二十九人,除了首惡齊泰、黃子澄、方孝孺等,其他人比如鄭賜、黃福等認罪后都得到了寬恕,何況不在榜單中的人呢,就不要怪罪他們了。
后來,陳瑛整理方孝孺的罪案資料,還是把黃觀、王叔英等人牽扯了進去,他們的妻妾女兒被發(fā)配給功臣之家為奴,而宗室外親也都被株連問罪。判決胡閏案時,家族被連坐處死二百一十七人,行刑當日,號哭喊冤之聲徹天,御史們聞之而泣,連陳瑛也臉色慘白,但他卻狠心說道:“不對這些人處以極刑,我們都察院便無法立名。”最終這些人全被處死。
永樂元年,陳瑛升任左都御史,正式掌管都察院,從此攻擊揭發(fā)他人更加賣力。八月,陳瑛彈劾歷城侯盛庸怨恨誹謗,論罪當誅,盛庸心懼自殺。永樂二年,他彈劾曹國公李景隆圖謀不軌,大逆不道,李景隆后來被削爵軟禁。又彈劾長興侯耿炳文衣服、器皿上有龍鳳的圖飾,僭越制度,耿炳文自殺。彈劾駙馬都尉梅殷秘密培養(yǎng)死士,還和女秀才劉氏勾結有邪謀,最終梅殷遇害。永樂三年,彈劾雒僉貪婪兇暴,雒僉被誅死。彈劾駙馬都尉胡觀強娶民女,娶娼妓為妾,參預李景隆的逆謀,皇上罷免胡觀的朝請,又彈劾胡觀心懷怨恨,不知悔改,最終被逮入獄。
陳瑛非常受朱棣寵信,所以百官都特別害怕陳瑛,生怕被他抓到小辮子,但皇上也知道他苛刻嚴酷,所以對他的彈劾奏請并沒有完全批準,曾說:“陳瑛太刻薄,不是助朕為善的人?!碧右矊﹃愮f“:卿用心刻薄,不明政體,很不符大臣之道?!焙軈拹核愮ゾ煺?,連太子也奈何不得他。
直到忠于建文帝舊臣被清理一空,天下大定,不宜再施行嚴酷的政治手段,陳瑛也被逐漸朱棣疏遠,最終在永樂九年陳瑛被關進監(jiān)獄,死在獄中。在陳瑛掌管都察院的十年中,彈劾扳倒了包括國公、駙馬在內的勛戚大臣37人,不過關于陳瑛此人是忠是奸卻意見不一,明史說他“以刻酷濟其奸私”,是個大奸臣,也有人認為彈劾百官本就是都察院的職責所在,而被他彈劾的人有些是卻有其事,有些恐怕是奉皇帝密令,進行的政治清理,只是被當槍使罷了。
解縉 解縉(xie jin)(公元1369一1415年)字大紳,又字縉紳,號春雨,又號喜易,明朝第一位內閣首輔。洪武二年十一月初七日(公元1369年12月6日)出生在吉水鑒湖(今吉水縣文峰鎮(zhèn))的一個書香門第之家。洪武進士,官至翰林學士。祖父解子元,元至正五年(公元1345年)進士,授安福州判宮,遷太史院校書郎,除承務部、東莞縣尹,在元末戰(zhàn)亂中死于亂兵;父親解開,二魁胃監(jiān),五知貢舉,以父死節(jié)贈官參知政事不拜,明初授以官又不受,一心從事著述、辦學,培養(yǎng)人才;母親高妙瑩,不但賢良淑慧,而且通書史、善小楷、曉音律。解縉生長在這樣的家庭,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傳說他自幼穎敏絕倫,其母畫地為字,于褪概中教之,一見不忘5歲時,父教之書,應口成誦;7歲能屬文,賦詩有老成語;10歲,日涌數千言,終身不忘;12歲,盡讀《四書》、《五經》,貫穿其義理。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參加江西鄉(xiāng)試,名列榜首(解元);次年,會試第七,廷試與兄綸、妹夫黃金華同登進士第。選為庶吉士,讀中秘書。明成祖時,入直文淵閣,進翰林學士,參與機務,后又兼右春坊大學士,一時詔令制作,皆出其手。
解縉有治國安邦之才。初入仕時,甚受朱元璋寵愛,常侍奉左右。一日,太祖在大庖西室對縉說:“與爾義則君臣,恩猶父子,當知無不言?!比丈先f言書,剖切陳詞。他建議:政令要穩(wěn)定,刑罰要簡省,要整理經史,制定禮樂,表彰賢士,崇祀先哲,禁絕娼優(yōu),易置寺閹,薄賦斂,減德役,焚經咒,絕鬼巫,裁冗員,節(jié)流開源,以蘇民困。他又指出朝廷用人當擇賢者,授職當最德才;應改革時弊,鼓勵農耕,實施授田均田之法,兼行常平義倉之舉,免去苛捐雜稅,使民休養(yǎng)生息;要尚武以固邊防,崇文以延人才;治罪不株連妻子,捶楚不加于屬官。奏疏呈上,太祖連連稱贊解縉有安邦濟世之奇才,治國平天下之大略。不久,縉又獻《太平十策》,再次陳述自己的政治見解。
[編輯本段]解縉生平故事
解縉這個人從小就是神童,生而秀異,穎敏絕倫,在明史上是個集詩文和書法大成之人。其文雅勁奇古,詩豪放羊瞻,書小楷精絕,行、草皆佳。狂草名一時,然縱蕩無法。 但凡這類年幼就名噪全國的人,骨子里的才氣放逸,桀驁不遜,是后天名就者無法接近和比肩的。但有一點不好,這樣的品性,不加自修,很容易木秀于林,風必摧之,所以他的下場就很凄慘。雖然他主持撰修《永樂大典》名流千古,但最終還是被錦衣衛(wèi)活埋雪中而死,年僅四十七歲。
別看只有四十七歲,解縉卻歷經明太祖、建文帝、成祖三朝。朱元璋的時候,因才氣過人被重用,后來因抗旨敢言被收拾罷官,朱允炆的時候從新啟用。到了朱棣的時候更慘,就因為進京奏事的時候,皇上不在家而見了太子,自以為沒有什么了不起的回去了,好家伙,一個“無人臣禮”之罪,就被下旨入獄,酷刑伺候,然后雪中活埋。
胳膊擰不過大腿兒,這是真理,但這個“小胳膊”非要和“大腿”較量,那就是他的不識時務。得罪了誰別得罪小人,小人之人只認自己,不認道理,而解縉的嘲弄又是毫不留情的詩文伺候,當時的權臣對他既恨又怕,所以,陷害而死不足為奇----得罪人的買賣,花了身家性命的血本賠了給人家。
“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边@個對子說給哪個文人,哪個文人都不愿意聽。人家怎么也是文人,有沒有真才實學,關你何事?你是才子又能怎么樣哪?給你來點兒干凈的埋法----雪埋行不?讓你看別人都黑,看不見自己黑,好好讓你干凈干凈!
曾經一個當時的權臣本來依仗自己的權勢,想給你個小解縉一個教訓:“二猿斷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對鋸(句)?”這“小胳膊”一點兒也沒給人家個面子,上去就來:“一馬陷足污泥內,老畜生怎能出蹄(題)!”別人是看了“老畜生”的笑話了,“老畜生”卻要恨你一輩子,不陷害你陷害誰?你的對句高妙,那就來個高妙的辦法要你的命,還是雪埋!
要說解縉不懂溫柔也不是實事求是,他的對子:“蒲葉桃葉葡萄葉,草本木本;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敝C音、立意、意境完美無暇,但可是你這種溫柔怎么就不能對那些世俗小人溫柔溫柔哪?對著那些花花草草溫柔有誰回報你嗎?死到臨頭,讓你吝嗇對世俗小人的溫柔,給你找個沒花沒草的季節(jié),冬天咋樣?還就是雪埋!
文人、權勢和世俗,口誅筆伐的可畏,冤枉死你個大才子,后人記住了《永樂大典》,后人記住了你解縉的豐功偉績,后人也面對你的才氣逼人暗自悲嘆,但是,后人之中有多少贊揚你的剛直不阿,而紛紛剛直不阿?表面贊揚你一下可以,但后人不想被雪埋,即使那樣很干凈、很另類、很溫柔。說不定沒準兒埋你的時候,后人看見了還要說:“該埋!識時務者為俊杰,雖然我不如你,但至少我還活著?!北е盎钪辈环诺娜水斨?,不乏那種看似與你隔世神交而高呼“敬佩解縉”之人。
解縉不喜歡建文帝統(tǒng)治下的明朝,因為建文帝生性懦弱,不像朱元璋那樣有心計,所以”靖難軍”欲攻在德州時,幫了朱棣一回,使其改道進攻淮北的李景隆。
解縉不僅學識淵博,才華橫溢,而且為人耿直,剛正不阿,不畏權貴。他屢次上疏,針泛弊政,彈勸奸佞小人,由此導致他一生坎坷,時而得寵,時而失寵,時而升遷,時而貶謫,直至被人迫害致死。
還是初人仕時,解縉曾指責兵部僚屬玩忽職守,尚書沈潛對此極為惱怒,上疏誣告解縉。太祖由此也責備解縉“散自怒”并貶他為江西道監(jiān)察御史。韓國公李善長因罪被太祖處死,縉代郎中王國用上疏為李善長辯冤;他又代御史夏長文革疏《論袁泰奸黠狀》,歷陳御史袁泰蔑視朝綱,貪贓枉法,陷害忠良之罪。袁泰受到處罰,對此懷恨在心。太祖認為解縉還缺乏涵養(yǎng),必須修身養(yǎng)性,閉門思過,否則會成為眾臣攻擊的對象。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太祖召解縉父親進京,對他直說:“大器晚成,若以爾子歸,益令進,后十年來,大用未晚也?!笨N只好隨父回歸吉水。在老家8年,他閉門著述,校改《元史》,補寫《宋書》,刪定《禮記》。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太祖病逝,縉進京吊喪。時惠帝臨朝,袁泰乘機進誨言,攻擊解縉“詔旨,且母喪未葬,父年90,不當舍以行?!钡勐犘耪d言,貶縉為河州(今甘肅蘭州附近〉衛(wèi)吏。當時的禮部侍郎董倫為惠帝所信任,在惠帝面前為解縉說了不少好話,這樣,解縉才在建文四年被召回京師復職,任翰林待詔。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成祖朱棣登基,摧解縉為翰林待讀,與黃淮、楊士奇、胡廣、金幼孜、楊榮、胡儼等進文淵閣參預機務,不久,又遷為翰林侍讀學士,奉命總裁《太祖實錄》、《列女傳》。這時,成祖對解縉很信任,曾對大臣們說;“天下不可一日無我,我則不可一日少解縉。”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解縉被摧升為翰林學士兼右春坊大學士。這是他仕途最得意之時。
皇帝的寵愛改變不了解縉剛正不阿、堅持正義的氣節(jié),對不合禮儀之事,他還是要反對的。永樂三年(公元1405年),朱棣召解縉入宮,磋商立太子之事。當時成祖的意思是想立次子高煦為太子,但解縉仍直言說:“為長,古來如此?;侍尤市?天下歸附,若棄之立次,必興爭端。先例一開,怕難有寧日,歷代事可為前車之鑒?!敝扉β牶竺嬗胁粣?對此議猶豫不決。解縉為說服皇上,只說了一句話:“好圣孫!”兩人相視而笑。最后同意立長子高熾為太子,次子高煦為漢王,并令解縉撰寫立儲詔書,以告天下。從此,高煦深恨解縉。高煦自以為有戰(zhàn)功,又深得朱棣寵愛,常存奪嫡之心。見此情形,解縉上疏勸阻說:“啟爭也,不可。”朱棣認為這是離間他們的父子關系,對縉很有意見。永樂四年,成祖賜黃淮等人二品紗羅衣,而獨不給解縉。漠國公邱福將朝廷機密"傳達延外",高照卻嫁禍解縉“禁中語”五年,解縉又被誣為“試閱卷不公”貶為廣西布政司參議。臨行前,禮部郎中李至剛因與解縉有宿怨,又誣縉,故即改貶交趾(今越南),命督餉化州。
永樂八年(公元1410年),解縉人京奏事,正遇成祖北征未歸,故只好覲謁太子高熾而返。于是朱高煦又乘機進誨言說:“伺上出,私現(xiàn)太子,徑歸,無人臣禮!”祖為此震怒。當時解縉已同檢討王到廣東去了,一路上,他倆看到贛江兩岸旱情嚴重,便上疏請鑿贛江通南北,引水灌田。疏上,成祖愈怒,詔令將解縉逮捕入獄??N在獄中受盡嚴刑拷打,并株連多人。永樂十三年正月十三日(公元1415年2月22日),錦衣衛(wèi)帥紀綱上囚籍,成祖看到有解縉的名字問了一句很有水平的話:“縉猶在耶?”綱一貫草營人命,深為解縉憎恨。因此,他怕成祖赦免和啟用解縉,便趕回獄中,假意置酒祝賀,將縉灌醉,活埋于雪中而死。那時,解縉才47歲。解縉被害后,家中財產被抄沒,妻子、兒女、宗族都流放到遼東。
解縉在朝時,以賢德論主切好就說好,壞就說壞,毫不掩飾自己的觀點。成祖曾把朝廷大臣的名單給他,命他“疏其短長”解縉一一寫出:“天資厚重,中無定見。夏原吉有德量,不遠小人。劉情有才干,不知顧義。鄭賜可謂君子,頗短于才。李至剛誕而附勢,雖才不端。黃福秉心易直,頗有執(zhí)守。陳瑛刻于用法,尚能持廉。宋禮直憨而苛,人怨不恤。陳洽疏通警敏,亦不失正。方賓薄書之才,理償之心?!弊鎸⒆嗍杞唤o太子朱高熾,朱高熾又詢問尹昌隆、王汝玉兩人情況,解縉即刻回答說:“君子,而量不宏;汝玉文翰不易得,惜有市心耳?!比首诩次?拿出解縉的奏疏給首輔楊士奇說:“言縉狂,觀所論列,皆有定見,不狂也!”稱贊解縉的文章雄勁奇古,新意疊出,可與司馬迂、韓愈等人媲美。因此,下詔把解縉的妻子、兒女、宗族赦歸吉水。正統(tǒng)元年(公元1436年)八月,赦還所抄家產。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為解縉平反昭雪,恢復官職,贈朝議大夫,溢文毅。
解縉一生最大的功績是他親自主持了《永樂大典》的編纂工作。明成祖即位不久,命解縉編纂《文獻大成》,企圖把歷代文獻分門別類地搜集起來,但由于人手少,時間倉促,一年成書,成祖閱后,認為所纂尚多未備,過于簡略,不符合他的原意,于是決定增派太子少師姚廣孝、禮部尚書鄭賜等協(xié)同解縉為監(jiān)修官,又征召二千多人參加編專毒、較訂、錄寫、繪圖、圈點等工作,重新進行編寨。經過三年多的艱苦努力,這部大類書終于編成,取名為《永樂大典》。全書共有22877卷,凡例、目錄60卷,裝訂成11095冊,共3億7千萬字左右,“括宇宙之廣大,統(tǒng)會古今之異同。”成祖《永樂大典》序言)輯入經、史、子、集、釋藏、道經、北劇、南戲、平話、醫(yī)學、工技、農藝、志乘等各類著作七八千種,按《洪武正韻》的韻目排列次序。這是我國最大的一部類書。在世界文化史上,《永樂大典》被譽為編纂最早、規(guī)模最大、內容最廣的百科全書。
解縉不僅在學術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且在詩歌、書法、散文等方面也很有成就。他才氣橫溢,下筆不能自休。尤工五言詩,現(xiàn)存詩五百余首。他的古體歌行,氣勢奔放,想象豐富,逼似李白,而律詩絕句,亦近唐人。他又擅長書法,小楷精絕,行草皆佳,用筆之精妙,出人意表。他的著作有《白云稿》、《東山集》、《太平奏疏》等?,F(xiàn)在留存下來的有《解文毅公集》十六卷及《春雨雜述》一卷、《古今烈女傳》三卷。后人對他一生的評價是:“節(jié)千秋壯,文章百代尊?!编u元標《解春雨學士舊墓》。
[編輯本段]忠諫直言的江南才子——解縉
“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边@副流傳了500多年的著名楹聯(lián),出自明代翰林學士、《永樂大典》的總編纂解縉筆下。要論根底,解縉侍奉過三代皇上,朱元璋曾經親口對解說:“朕與你義如君臣,恩猶父子,你對我有什么諫言應當言無不盡才是啊!”要論經綸,解縉曾經領導3千多文人以3年時間,完成了3億7千多萬字,卷帙達2萬多(大部分于1900年被八國聯(lián)軍入侵北京時焚毀,現(xiàn)在全世界各大圖書館存書加起來只有八百卷)的宏大類書《永樂大典》。然而這位既有最強大靠山,又有滿腹長才的廟堂偉器卻沒得好死,只活了47歲。
朱元璋叫他提意見,解縉果然大冒傻氣上萬言書,歷數朱元璋政令多變,一發(fā)火就除根剪蔓進行濫殺,小人趨媚,賢者遠避,貪婪者得計,廉潔者受刑,吏部無賢否之分,刑部無枉直之判……《孟子》里早有“知識分子不是東西論”:“士,誠小人也?!钡腥藢χ煸敖忉屵@句經典論斷時卻說:“士誠,小人也!”(《閑中古今錄》)以此嘲笑政治對手張士誠。解縉還向朱元璋上書《太平十策》,切中要害,惹得明太祖老大不高興,解終于被罷官。8年之后建文帝時又出仕;等朱棣奪了侄兒的皇位,遷都到北京時,解縉又得到重用。
可是,解縉對“皇帝心理學”一竅不通,這是最大最可怕的“腹中空”;對“官場關系學”尚未入門,這更是遭人嫉恨動搖官基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根底淺”。朱元璋叫你直言切諫,你沒想想,不用說老天的兒子——天子,即令是平頭百姓,有幾個是聞過則喜的?你明知朱元璋喜怒無常,濫殺忠良,卻偏要去顯顯愚忠,觸犯逆鱗,你這不是找死嗎?幾經折騰,受到第三個皇帝的重用,讓你當《永樂大典》的總編輯,老老實實編你的書得了,你偏要介入最高層的權力斗爭,終于被二太子構陷,鋃鐺入獄,在錦衣衛(wèi)(皇上的特務機關)被打得體無完膚死去活來,被無辜關押了5年,叫你嘗嘗“言者無罪”是什么味道。
官場如戲場。這一點,解縉連ABC也不懂。對同僚大臣十有八九,他都如實品評。說某人誕而附勢,雖有才而行不端;某人可算君子,卻短于才華;某人是薄書之才,駔儈(牲畜交易經紀人)之心;某人有德望,但不疏遠小人。然而這些被他藐視的人,恰恰都是一二品大員。他們聽到解縉的評論,能不嫉恨么?有一天,朱棣要錦衣衛(wèi)都指揮僉事紀綱把監(jiān)獄的囚犯名單給他看看,一下看到“解縉”二字,說了句:“縉猶在耶?”這無異于死刑判決書。紀綱心領神會,回到獄中,將解縉用酒灌醉,扒光衣裳,扔到雪地里,活活凍死了。
[編輯本段]解縉趣事
其一
明代解縉才調宏達,尤善詼諧。據說某道士對解縉十分敬慕,特意拿了自己的畫像來拜見,恭恭敬敬地請解縉為其題詩。
解縉接過畫像,當即筆走龍蛇般連寫了三個“賊”字。道士一見,又驚又怒,正欲發(fā)作,只見解縉含笑從容續(xù)寫,連同前面所寫的三個“賊”字,成了一首頗有情趣的題畫像詩:
賊、賊、賊,
有影無形拿不得。
只緣偷卻仙丹藥,
而今反作蓬萊客。
“蓬萊”是神話傳說中的海上仙山,道士作了“蓬萊客”,就意味著成了仙,相傳八仙過海就是從蓬萊閣起程的。
此詩先說這位道士是賊,接下來遂將“賊”字妙解為對其修行的稱贊。難怪道士讀罷,由驚怒轉為驚喜,千謝萬謝而去。
其二
朱棣為朱元璋第四子,初封燕王,后起兵自稱“靖難”,奪取帝位,即明成祖,年號永樂。據說朱棣當了皇帝之后,為立太子事一時拿不定主意。這時,解縉正奉旨纂修《永樂大典》,很受永樂皇帝朱棣的賞識。朱棣于是就此事密召解縉,解縉進得宮來,就立太子事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立子為長,古來如此。皇太子仁孝,天下人心歸附,若棄長立次,必興爭端?!币蛑扉ψ约翰皇情L子,對此說不感興趣,心中仍存猶豫。
正在這時,內宮太監(jiān)送來一幅名為《彪虎圖》的畫:一只白額回首望身后幼虎,情狀甚為親呢。解縉見此圖,當即吟詩曰:
虎為百獸尊,誰敢觸其怒?
惟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顧。
朱棣聽了,知道解縉是借著題詩婉轉進諫,頗受啟示,當即決定立長子高熾為皇太子,即后來的仁宗。
其三
相傳,永樂皇帝有一天突然對解縉說:“你知道昨夜宮中有喜事嗎?你就此吟首詩吧!”
解縉就“有喜”二字,想到可能是皇后生產,便吟:
君王昨夜降金龍,
把皇子喻為“金龍”,本是吉語。豈料永樂皇帝卻說:“生的是個女孩?!?br> 解縉眼珠一轉,馬上續(xù)道:
化作嫦娥下九重。
通過一個“化”字,將生男改為生女,可謂巧妙自然,天衣無縫。
永樂皇帝本是借此題為難解縉,于是故意嘆口氣說:“可惜剛出生便告夭折?!?br> 解縉早有準備,脫口應道:
料是人間留不住,
永樂皇帝又說:“已將尸體扔到池塘里去了?!?br> 解縉轉口又吟:
翻身跳入水晶宮。
這場君臣對話,充分表現(xiàn)了解縉出口成章,應付自如,正因為如此,才使避諱之語得以巧妙妥帖的解釋。
其四
雞冠花屬莧科一年生直立草花,以其卓然挺立的肉質花序有如雄雞之冠而得名。
有一次解縉與永樂皇帝在花園游玩,皇帝突然命解縉以雞冠花作詩,解縉略一思索,起句道:
雞冠本是胭脂染,
一語剛落,只見皇帝從身后取出所執(zhí)白雞冠花,說:“不是胭脂紅,是白的?!苯饪N隨機應變,當即又吟:
今日為何淡淡妝?
只因五更貪報曉,
至今戴卻滿頭霜。
解縉應對如流,用語不凡,聯(lián)想奇妙,皇帝聽了甚為高興。
其五
解縉自幼好學,出口成章。這年春節(jié),他在后門上貼了一副春聯(lián):
“門對千竿竹,家藏萬卷書?!?br> 對門的員外看了,很不高興,心想,只有像我這樣的人家,才配貼這副對聯(lián),就命仆人把竹子砍了。不一會,家人來報,解縉的春聯(lián)改成了:
“門對千竿竹短,家藏萬卷書長。”
員外聽罷,非常惱火,令人把竹子連根挖出,不料解家的春聯(lián)又改為:
“門對千竿竹短無,家藏萬卷書長有?!?br> 其六
明代才子解縉到一大商賈家收稅款。事前,商賈家調皮的女兒在宅前貼上對聯(lián),心想,看你解稅官怎么進屋。對聯(lián)云:
閑人免進,盜者休來。
解縉看罷一笑,叫人拿來筆往門聯(lián)左右各添三字便挺胸而入。商賈女兒出門一看,不得不佩服這位年輕稅官文思敏捷,巧補天成。原來解給將對聯(lián)補寫為:
閑人免進賢人進,盜者休來道者來。
其七
解縉幼時去河里洗澡,把脫下的衣服掛在河邊的老樹上,這時縣令來了,對解縉說,我出個對子,若對得出來衣服便給你,對不出來我可就拿走了。然后指著老樹說:“千年老樹為衣架?!苯饪N昂首,脫口而出:“萬里長江作浴盆!”縣令大異,遂還衣于縉。
二猿伐木深山中,小猢猻也敢對鋸(句)
一馬失陷淤泥內,老畜生焉能出踢(題)
其八
毛澤東引用過這樣一副對聯(lián):“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边@副對聯(lián)的作者是明初才子解縉。
傳說他有一次上街,時值春雨連綿,不小心跌倒了。路上行人見了失笑。他隨口吟詩回敬:“春雨貴如油,下得滿街流?;菇鈱W士,笑殺一群牛?!泵耖g還流傳著他的許多巧對,例如他19歲考中江西解元后,出游到一道觀,口渴求飲,老道士慕他的大名,出個上聯(lián)試他:“一盞清茶,解解解元之渴”,其中三個“解”字不同音,下聯(lián)也要如此,難度很大。解縉卻不費工夫屬對道:“三弦妙曲,樂樂樂府之音”,這三個“樂”字也不同音。
有關電視劇:《大明奇才》
<<大明奇才>>超鏈接/view/909346.htm
單口相聲“解學士”中主人公。
解縉是明朝有名的才子,他從小聰明好學,但家境貧寒。解縉家對面是一家財主,門對富豪的竹林。除夕,他在門上貼了一副春聯(lián):
門對千根竹, 家藏萬卷書。
富豪見了,叫人把竹砍掉。解縉深解其意,于上下聯(lián)各添一字:
門對千根竹短,家藏萬卷書長。
富豪更加惱火,下令把竹子連根挖掉。解縉暗中發(fā)笑,在上下聯(lián)又添一字:
門對千根竹短無,家藏萬卷書長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037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