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就給大家?guī)聿懿倨蕉▋贾葜鬄槭裁疵闇蕽}川?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興平元年(194),曹操又去吊打徐州大佬陶謙,然而陶謙命里不該絕,曹操自家后院起火,就是張邈、陳宮兩個沒有義氣的家伙帶頭鬧事,還請來武林高手呂布一起幫忙,除鄄城、范、東阿三城外,兗州全境一大幫“烏合之眾”統(tǒng)統(tǒng)起哄反叛,形勢很嚴峻。
多虧曹操年少時傍了當時“超級網(wǎng)紅”官二代袁紹為朋友,還欠人家人情好不容易打下來兗州,才有了自己大本營,開始施展其十八般武藝,但是天有不測風云,曾經(jīng)親密的戰(zhàn)友們竟然背后捅一刀,無奈,不得不返回兗州。
張邈、陳宮請來的高手呂布,果然名不虛傳,曹操返回之后,立馬到呂布駐扎地濮陽切磋了一下,然而結(jié)果狼狽不堪,不僅墜馬還燒左手掌,幸虧司馬樓異扶上馬,才好不容易撤退下來。之后相互對峙百日也沒決出勝負,加之當時天公不作美,鬧出蝗蟲災,軍糧殆盡,只好兩人蠻有默契地選擇退回各自陣營。之后,還是在盟友袁紹的大力支持下,逐步打敗呂布等一幫人,第二年(195)年底,總算平定了兗州。
攻占陳國、潁川、汝南
曹操返回兗州之后,陶謙或許被曹操弄得嚇破膽,不久病死,由劉備代領(lǐng)徐州牧。曹操名為報殺父之仇征討徐州,實則僅僅是借口而已,垂涎三尺徐州已久,故此,曹操征討徐州跟陶謙死與否沒有一丁點掛鉤。按常理,曹操征討徐州之仗還沒有打完,應該進行到底才行,然而不知什么緣故,曹操沒有征討徐州,而是去攻打豫州陳國、潁川、汝南地區(qū),并大本營設(shè)置在許縣,這是為何呢?
首先了解一下,興平二年(215)年底,曹操重新成為兗州大佬之后,各地軍閥割據(jù)狀況。以兗州為中心,東面有接替陶謙代領(lǐng)徐牧的劉備,還有被曹操打敗東奔到徐州寄寓在劉備處的呂布;西面有原董卓屬下張濟、楊奉(原為白波軍,后跟隨李傕),還有劉辟等率領(lǐng)的黃巾軍殘余部隊;南面有后將軍袁術(shù);北面有泰山賊寇臧霸、東郡太守臧洪、關(guān)東軍盟主袁紹、河內(nèi)太守張揚。
其中,劉備的徐州軍加上呂布軍隊的東部勢力軍事力量,不可小覷,加之曹操屠殺徐州二次而與徐州百姓們結(jié)下不共戴天仇恨,徐州人必誓死抵抗,攻下之后也不容易控制;北面的盟友袁紹正討伐叛將臧洪,臧霸、昌豨、孫觀、吳敦、尹禮等泰山賊寇們,聚合在一起,以臧霸為統(tǒng)帥形成不可忽視的一方獨立勢力,曹操統(tǒng)一北方之后,此集團在青州、徐州一帶還處于半獨立狀態(tài),由此可知,其軍事力量之強盛;西面有強大的涼州兵團下的張濟和楊奉軍隊,還有劉辟等率領(lǐng)的黃巾軍殘余勢力;南面有二年前(193),被曹操連續(xù)暴打數(shù)次而退卻至九江一帶的袁術(shù)。
前討徐州,威罰實行,其子弟念父兄之恥,必人自為守,無降心,就能破之,尚不可有也。>>> 《三國志·荀彧傳》
(初平)四年春,軍鄄城。荊州牧劉表斷術(shù)糧道,術(shù)引軍入陳留,屯封丘,黑山馀賊及於夫羅等佐之。術(shù)使將劉詳屯匡亭。太祖擊詳,術(shù)救之,與戰(zhàn),大破之……走寧陵,又追之,走九江。>>>《三國志·武帝紀》
由此可見,按軍隊的實力來看,其中以非專業(yè)軍人-農(nóng)民為主力的黃巾軍余部作戰(zhàn)能力最差,還有曹操對戰(zhàn)手下敗將袁術(shù),在心理上絕對占據(jù)優(yōu)勢,故此,從軍隊實力、心理上考慮,若曹操攻擊以兗州為中心,處在其西南的潁川、汝南地區(qū)則取勝幾率最大;其次為攻打袁術(shù)所占領(lǐng)的地區(qū)。
不久果然,西南地區(qū)首先受到?jīng)_擊,頭一站為陳國武平城,曹軍一進武平,袁術(shù)所置陳國相袁嗣就馬上投降;之后曹操又進軍相鄰的潁川、汝南郡,攻擊劉辟、何儀、黃邵、何曼等率領(lǐng)的黃巾軍殘余部隊,斬殺劉辟、黃邵等,何儀舉兵投降。攻占之后,曹操把大本營設(shè)置在許縣,為何偏偏是許縣呢?有何特別之處?
建安元年春正月,太祖軍臨武平,袁術(shù)所置陳相袁嗣降;汝南、潁川黃巾何儀、劉辟、黃邵、何曼等,眾各數(shù)萬,初應袁術(shù),又附孫堅。二月,太祖進軍討破之,斬辟、邵等,儀及其眾皆降。>>> 《三國志·武帝紀》
許縣地理
了解許縣之前,先了解一下其上一級行政單位潁川郡。《后漢書·郡國志》記載,潁川郡有“十七城,戶二十六萬三千四百四十,口百四十三萬六千五百一十三?!苯^對是當時超一流大郡,其人口超過百萬,與兗州最大的陳留郡“十七城,戶十七萬七千五百二十九,口八十六萬九千四百三十三。”橫向比較更直觀,比陳留整整多出五十多萬人口。
潁川郡管轄內(nèi)十七縣為陽翟、襄城、昆陽、定陵、舞陽、郾縣、臨潁、潁陽、潁陰、許縣、新汲、鄢陵、長社、陽城、父城、輪氏、郟縣。
潁川郡下轄許縣,從秦朝開始設(shè)置縣,西漢初為韓國屬地,黃初二年(221)年,曹丕以“漢亡于許,魏昌于許。”之意改為許昌。根據(jù)史料記載,許縣“西控汝、洛,東引淮、泗;舟車輻集,轉(zhuǎn)輸易通。”交通四通發(fā)達;還位處寬廣的平原上,且“土田沃衍”,最適合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還特別重要一點,處在戰(zhàn)略要地,古今往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
自天下而言,河南為適中之地。自河南而言,許州又適中之地也。北限大河,魯無潰溢之患;西控虎牢,不乏山溪之阻;南通蔡、鄧,實包淮、漢之防。>>>《讀史方輿紀要》
許昌古稱之為“許”,源于堯時,高士許由牧耕此地,洗耳于潁水之濱而得名。如此看來,土地富饒的許縣耕地歷史悠長,怪不得精明的曹操選此地。黃巾軍起義以來,天下大亂,百姓丟棄耕地,四處逃難,各地軍閥涌起,缺糧成了東漢末年的常態(tài),之所以出現(xiàn)軍閥“無敵自破者,不可勝數(shù)。”的獨特風景,其商標權(quán)僅屬于東漢末年。
以致于,大軍閥袁紹的兵卒們在河北“仰食桑椹”,袁術(shù)的士兵們在江淮“取給蒲蠃”維持生活,連飯也吃不飽,還怎能沖陣殺敵,圖謀大業(yè),說實話就是老頭子練劈腿-扯淡。軍隊都如此,何況百姓,簡直無法目睹,太殘忍,經(jīng)常出現(xiàn)“民多相食”慘狀。
之所以,“糧食”成為各個軍閥逐鹿中原,問鼎天下的不可缺的決定勝敗的殺傷力超強的“利器”。曹操選擇許縣的目的在于“耕田積糧”解決糧食問題,光有想法可不行,還好,人才濟濟的曹魏政權(quán),從來不缺各型各色人才,正好羽林監(jiān)棗祗提出,利用擊敗潁川、汝南黃巾軍而奪得的一大批耕牛、農(nóng)具和勞動力,在許縣一帶開墾土地,實行屯田,以解決糧食問題。
被缺糧問題已傷透腦筋的曹操,早已有此想法,之前只是時機未到,于是二話不說就采納棗祗意見,并任命其為屯田都尉,全權(quán)負責屯田事宜,果然效果不錯,當年就“得谷百萬斛”。試驗田取得空前成功之后,馬上推廣到管轄內(nèi)各郡縣,還設(shè)置田官,其結(jié)果也相當然人滿意,以致于出現(xiàn)各地“倉廩皆滿”,還順便減輕戰(zhàn)時糧草運輸負擔,不必四處征調(diào),可以在戰(zhàn)區(qū)附近調(diào)用即可。軍隊糧食充足,成為今后曹操稱霸天下的關(guān)鍵因素。
潁川人才
潁川歷來是大郡,長期為除京師之外人口最多,最繁華的地區(qū)。皇帝生于此,夏禹在此建都,其文化底蘊很深厚,人才輩出。如哲學、法家學說集大成者,陽翟人韓非子;戰(zhàn)國末年秦相,陽翟人呂不韋;“漢初三杰”之一,父城人張良等等,都是如雷貫耳的大名鼎鼎人物。
潁川、南陽地區(qū)本屬夏禹之國,起初民風淳樸,到了兩漢時期(除戰(zhàn)亂時期),不僅官府興修學校,聘請名士教化百姓,還私人興辦學館、精廬、精舍等私學,逐漸形成更濃厚的學風,成為名士云集,N多學子不遠千里來求學之地,如鐘皓以詩律教授的門徒就有千余人。
潁川、南陽,本夏禹之國。夏人上忠,其敝鄙樸。>>> 《漢書·地理志》
▲潁川名士
學風盛行熏陶下,至東漢末年,潁川逐步成為人才集中地,“名士搖籃”,曹魏政權(quán)首席謀士,荀彧為潁川人,其推薦的潁川名士有郭嘉、荀攸、戲志才、鍾繇、陳群;當世知名者荀悅、杜襲、辛毗、趙儼均成為卿相;素以“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北皇廊耸熘谋茈y至荊州的大名士司馬徽,諸葛亮好友謀士徐庶,均為潁川人。
故此,東漢末年在世人心目中已形成“汝、潁固多奇士”的觀念,具有“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無所不可?!比瞬诺谝凰枷氲牟懿?,處在創(chuàng)業(yè)初期的他思賢若渴,不必多言,選擇潁川目的肯定在于考慮到采用人才之便。
太祖與荀彧書曰:“自志才亡后,莫可與計事者。汝、潁固多奇士,誰可以繼之?” >>> 《三國志·郭嘉傳》
潁川世家大族
東漢中后期,荀、陳、鐘、李氏四大家族為潁川境內(nèi)超一流世家大族,回看東漢末年情景,若無世家大族的支持,無法在地方站穩(wěn)腳。如曹操誅殺兗州名士邊讓、世家大族子弟河內(nèi)太守王匡,引起兗州世家大族們的公憤,進而東平世家大族張邈等為首的豪族勢力反叛,差點全盤丟失兗州而釀成大禍。
還有,別駕從事糜竺等州吏迎接劉備為徐州牧時,起初劉備不敢接受,但世家大族陳登的規(guī)勸下才領(lǐng)徐州牧,老江湖劉備深知世家大族在地方上的舉足輕重地位,像陳氏家族一樣在地方深根蒂固,關(guān)系盤根錯節(jié)的世家大族們才地方上的真正“大佬”,若得不到他們支持,則竹籃打水一場空-白干,如呂布未能真正得到陳氏家族支持而最終絞死于白門樓。
前車之鑒,歷歷在目,不能重蹈覆轍,曾吃過大虧的曹操,再選擇大本營時,肯定優(yōu)先考慮與地方世家大族之間融洽關(guān)系,正好,潁川具有此種關(guān)系,自然而然成為首先對象。曹操最為倚重的幾位重臣就是潁川世家大族子弟,逐一了解一下。
首席謀士荀彧,出身“潁川荀氏”,荀子之后,其祖父荀淑知名當世,號為神君,當世名賢李固、李膺等都尊崇他為師。荀淑有八子,號稱八龍,荀彧的父親荀緄曾任濟南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不僅荀彧擔任要職,還其他荀氏家族成員族侄荀攸為謀主,兄長荀衍以監(jiān)軍校尉守鄴城,都督河北事,可謂都是曹魏政權(quán)核心層人物。
當時,陳群雖歸附劉備,但不久被曹操辟為西曹掾,他出身“潁川陳氏”,其祖父太丘長陳寔,父親大鴻臚陳紀,叔父司空掾陳諶,均聞名于世。陳寔與長子陳紀、四子陳諶被世人稱之為“三君”,當作道德典范,擁有數(shù)量眾多的粉絲,還形成家里掛陳寔父子三人圖像的潮流,可謂潁川陳氏為號召力極強的當紅偶像家族。
鐘繇出身“潁川鐘氏”,西漢廷尉鐘元之后,父親鐘迪官至潁川郡主簿,后因黨錮而不仕,祖父鐘皓為東漢時期名士、清議領(lǐng)袖,曾祖父鐘寶為河東太守、光祿大夫。鐘氏家族世代研習《春秋》,精通儒學、刑律,還教授于世人,故此有很多門生,并具有很高名望。
另一個大族,潁川李氏家族也非泛泛之輩,東漢末年司隸校尉、“八俊”之首李膺為李氏家族之后,其祖父李修官至太尉,父親李益為趙國相。
《世說新語·德行》篇中記載《陳太丘詣荀郎陵》的內(nèi)容,其中陳太丘指陳寔,荀郎陵指荀淑,從而側(cè)面反映出潁川四大家族之間有走動,而且關(guān)系相當融洽,進而免不了發(fā)生聯(lián)婚等鞏固關(guān)系的事情。
如陳群娶了荀彧之女為妻,李膺之妹嫁給鐘皓侄子鐘瑾,鐘皓的嫂嫂為李膺姑姑等等,存在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錯綜復雜的關(guān)系網(wǎng)。故此,得到荀氏、陳氏、鐘氏家族支持,等于是得到李氏家族支持。落腳潁川之后,得到潁川世家大族的鼎力支持,曹操事業(yè)更加順風順水。
結(jié)語
雄才大略的曹操平定兗州之后,選擇實力最弱的黃巾軍殘余部為打擊對象,逐步攻占潁川、汝南地區(qū),并選擇“天下之中河南的之中”許縣為大本營,許縣地理優(yōu)勢加之潁川人才優(yōu)勢,均成為其稱霸天下的堅實的后盾,故此,曹操當時選擇潁川、許縣為大本營,可謂是神來一筆令人嘆服。
建安元年,也就是公元196年,曹操到洛陽將落難的大漢天子漢獻帝迎接到許都(今河南省許昌市),將許都作為漢獻帝的都城,一直到漢獻帝禪位于曹丕前,這里都是名義上的大漢都城。許昌屬于豫州下轄的潁川郡,當時的曹操還只是個兗州牧,一年前曹操將入侵兗州的呂布趕走,同時控制了豫州及司隸部分地區(qū),其中就有潁川郡的許昌,至于曹操為什么選擇許昌作為漢獻帝的都城,顯然是經(jīng)過深思熟慮與一番討論。
在建安元年前后,曹操的勢力范圍有青州、兗州、豫州及司隸的東部地區(qū),從整個范圍來看,許昌在整個勢力范圍的正中心位置。曹操集團的班底主要是兩部分組成:一部是以譙沛為主的武人集團,一部是以潁川、汝南為主的文官集團,荀彧本人就是潁川郡許昌人,或許曹操定都許昌的原因,也有這方面的考慮。建安九年,也就是公元204年,曹操擊敗袁紹的兒子袁尚,攻破鄴城(今河北臨漳縣西南)后,自封為冀州牧,將自已的大本營從許昌遷到鄴城,政令皆由鄴城發(fā)出,而漢獻帝及一班漢臣仍留在許都。
曹操為什么要作這樣的安排?先說一下當時的大環(huán)境。建安九年(204年)時,曹操已經(jīng)擊敗了北方的袁紹集團,但還并沒有拿下整個北方四州,當時曹操的戰(zhàn)略目標,首先是統(tǒng)一河北四州,也就是整個北方,肅清袁氏的力量。這個時候的曹操主要是對北方用兵。這主要是出于軍事方面的考慮,另外還有政治方面的考慮。
公元200年前后,發(fā)生衣帶詔事件,無論衣帶詔是否真的是漢獻帝本人的意見,還是董承自已編造的,無可否認的是,在許昌的朝廷中,仍然有人反對曹操的專權(quán),曹操作為當時朝廷唯一的權(quán)臣,無論是政務還是兵權(quán),都是曹操自已掌控的,雖然曹操是實際的掌權(quán)人,但漢獻帝畢竟是皇帝,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是可以,但天天與皇帝在一起,難免會產(chǎn)生沖突,無論是政見上,還是儀式上,曹操都得避嫌,畢竟?jié)h獻帝還是皇帝,而且還有一幫支持漢室的大臣,如荀彧,荀彧是最早支持曹操的文臣,但同時又是朝廷的尚書令,在名義上,與曹操同為漢官,不存在從屬關(guān)系。在這一系列的錯雜復雜的關(guān)系中,與其苦苦思索如何面對,不如退而求次,反而只要控制皇帝就行。
因此曹操之所以要將大本營從許昌遷到鄴城,有以下原因:1、軍事原因 。首先為了更好的對北方用兵,消滅袁氏殘余勢力,統(tǒng)一整個北方,鄴城在許昌的北方,兩地大概相距250公里,鄴城離北方四州更近,更方便朝廷軍事作戰(zhàn)及部署安排。其次鄴城是當時北方乃至整個黃河流域最大、最繁榮的城池,鄴城所在冀州人口近百萬,是北方大州,無論是從發(fā)展角度,還是控制北方四州的角度來看,鄴城都比許昌要好的多。而且北方四州的富庶程度都要比曹操現(xiàn)有的地盤青州、兗州、豫州及司隸要強的多。
最后,曹操在為將來作準備,曹操已經(jīng)自封了冀州牧,將來拿下北方四州后,包括原來的地盤,從地圖上看,鄴城就又成了曹操控制范圍的中心。2、政治原因。首先避免與漢獻帝產(chǎn)生沖突?;实垭m然是被控制的,當時的許昌所有武裝力量全是曹操的親信,但并不意味著曹操可以為所欲為,曹操不是董卓,至于表面上對漢獻帝是尊重的,而且這個時候的漢獻帝仍有很大的用途,挾天子以令諸候并不是一定要在皇帝身邊控制,曹操在控制皇帝的同時,又不能過早的表露出野心。
其次避免政治斗爭。政治斗爭是很殘酷的,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當年衣帶詔的時候,曹操要是大意,恐怕就沒有曹操了,當然也不排除會有下一個董承或下一個衣帶詔,遠離政治中心,同時又控制政治中心,不失為一種很高明的政治手法。最后培植自已的政治勢力。曹操在當時的官職是司空,三公之一,可以開府治事,有自已的一套政治勢力,曹操這個時候難免意氣風發(fā),雖然在名義上還尊漢獻帝,恐怕實際上已有取而代之的野心,將大本營遷到鄴城,遠離皇帝,培養(yǎng)自已的政治勢力,以方便日后封公稱王,取而代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090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