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頌槭裁磩㈢龝督挡懿?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劉表的兒子劉琮,在歷史上的評價并不是太好。在“濡須之戰(zhàn)”中,曹操小小地抬了孫權一句:“生子當如孫仲謀”,同時也不忘貶低一下劉表的兒子:“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主流觀點中,這里的“豚犬”指的就是劉琮,還有一些人認為是劉琦??傊c孫權相比,無論是劉琮還是劉琦都是失敗者了,這一點毫無疑問。劉琮受到劉表以及蔡夫人的偏愛,繼承了荊州。荊州在劉表的長期經營之下,經濟文化事業(yè)發(fā)達,軍事力量也很強大,“地方數(shù)千里,帶甲十余萬。”然而在曹操率軍南下的時候,劉琮沒有做任何抵抗就投降,還瞞著劉備,導致劉備陷入險境。首先小編承認劉琮的表現(xiàn)確實不是一個合格的統(tǒng)治者,但是他向曹操投降也是迫不得已的結果,不至于有如此不堪的評價。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這件事。
劉表單騎入荊州,統(tǒng)治基礎是荊州士人的支持
劉表雖然也被曹操集團的謀士視為“坐談客”,不過劉表進入荊州的過程,還是體現(xiàn)出一些手腕和魄力的。劉表被任命為荊州刺史,而荊州北部的南陽郡正被袁術、孫堅所占領,上一個荊州刺史王睿就是被孫堅所殺。另外荊州內部缺乏一種強有力的統(tǒng)治,導致豪強、宗族橫行,環(huán)境十分復雜。
東漢朝廷的權威已經喪失,除了一個荊州刺史的頭銜,沒有任何實際的幫助。而東漢末年的州牧、刺史往往會遇到這種情況。有的人會選擇暫時退縮,比如揚州刺史劉繇,因為袁術在淮南(這個時候袁術已經轉移陣地)不敢到州治,是袁術的部下吳景、孫賁等人接劉繇渡江到吳郡,給劉繇發(fā)展勢力、對抗袁術的機會;益州牧劉焉到益州的時候,正遇到黃巾余黨馬相等人在益州活動,州從事賈龍等人擊敗馬相,劉焉才能夠到任。劉表面臨的情況比益州更為惡劣,他瞞過南陽的袁術,單人匹馬來到宜城,拉攏襄陽世家望族出身的蒯良、蒯越、蔡瑁等人,誘殺、勸降荊州豪帥十七人(一說五十七人),初步控制了荊州(除袁術所占南陽郡)。
之后劉表與袁紹、曹操等人結盟,逼迫袁術轉移陣地;在防守戰(zhàn)中擊殺董卓余黨張濟,吸收張繡及其部曲;后來平定張羨叛亂,加強對荊州南部的控制。通過這些戰(zhàn)爭手段,劉表基本上控制了荊州,并且加強文化事業(yè)的建設,吸收了很多人才。但是有一點,劉表對荊州的統(tǒng)治基礎,是來源于荊州世家望族的支持。由于東漢時期地方監(jiān)臨官的回避制度,加上劉表單人匹馬空降而來,他在荊州的基礎非常有限。劉表的妻子蔡氏、劉琮的妻子蔡氏,以及最早支持劉表的蔡瑁,都出自“諸蔡最盛”的襄陽蔡氏。而蔡氏的勢力甚至能夠左右荊州繼承人的問題。除此之外還有蒯越、蒯良、蒯祺、韓嵩、向朗、劉先等人見用,都是活躍于荊州的名士。換而言之,劉表雖然把荊州治理得不錯,但是對自己的部下,這些盤根錯節(jié)、同氣連枝的名士望族的控制,并不是很徹底。
劉琮投降曹操,是荊州士人的意愿
其實在劉表統(tǒng)治荊州時期,就已經出現(xiàn)投降曹操的風向。在“官渡之戰(zhàn)”的時候,曹操和袁紹處于相持階段。劉表本意是持中立的態(tài)度,坐山觀虎斗。然而韓嵩、劉先、蒯越等人都勸說劉表歸附曹操。劉表派韓嵩觀察曹操,韓嵩回到荊州盛贊曹操,劉表大怒要處死韓嵩,結果被妻子蔡氏阻攔。從這件事上可以看出,荊州士人的心已經向代表漢天子,并且具有一定軍事實力的曹操靠攏,只不過被劉表所壓制。
在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曹操解決了袁尚、袁譚、袁熙、高干等袁氏余黨,又干翻了三郡烏桓,除了關中和涼州地區(qū),北方基本已經平定,接下來曹操決定直接消滅劉表,侵占荊州,迅速掃平南方,最后統(tǒng)一天下。結果在這個節(jié)骨眼上,劉表去世了。在蔡瑁、張允等人的支持下,劉琮成為荊州牧,劉琦被徹底排擠出權力中心。劉琦這個“內憂”暫時被壓制了,還有曹操這個巨大的外患。在曹操的軍事威脅下,蒯越、韓嵩、傅巽等人要求劉琮歸附曹操。
根據《三國志·魏書·劉表傳》中的記載,劉琮其實并不想投降曹操,是被這些荊州士人(包括客居)的勸說下才做出的決定。而荊州士人的勸說,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對劉琮的威脅。劉表在荊州沒有根基,但畢竟還有一定的威望,能夠彈壓歸附曹操的聲音。劉琮連這一點威望也沒有??梢哉f劉琮就是一個吉祥物的形象,荊州士人做出的表態(tài),基本上可以左右荊州的走向。于是劉琮順應這個走向,投降曹操保存性命,那些荊州士人也獲得了回報,可謂皆大歡喜。
劉琮不具備割據一方的條件
小編認為,劉琮投降曹操是一個正確的選擇,他實在不具備割據一方的條件。在東漢末年的時候,州牧割據一方似乎成為一種常態(tài),但是也存在例外,比如說將徐州讓給劉備的陶謙。有一種說法是陶謙的遺命被糜竺等人篡改。但歸根結底,徐州牧沒有世襲到陶謙的兩個兒子陶商和陶應身上。最根本的原因應該就是實力強弱的問題。徐州實力弱小的問題在于與曹操兩次戰(zhàn)役中損失過重,以及豪強叢生,資源無法統(tǒng)合起來;而荊州的問題就在于它的地理環(huán)境太過糟糕。
《隆中對》中將荊州評價為用武之國,因為其交通的便利,但反過來也可以說是四戰(zhàn)之地。劉表統(tǒng)治荊州時期,對益州有地利的優(yōu)勢(對于益州也一樣),防守壓力較小;對交州有實力上的優(yōu)勢,畢竟交州開發(fā)程度不足,而且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聲音;對曹操和江東都是處于下風。這還是在曹操沒有統(tǒng)一北方、江東同時討伐山越的情況下。而在建安十三年,曹操終于將戰(zhàn)略重心放在南方,孫權也擊敗并殺死江夏太守黃祖,荊州可以說是陷入四面楚歌的情況,沒有辦法繼續(xù)偏安下去。
另外一個原因小編剛剛也說了,就是荊州內部根本沒有抵抗曹操的意向。荊州士人包括當初支持劉表的蒯越都選擇歸附曹操,蔡瑁等人雖然沒有明確表態(tài),但從他和曹操的關系上來說,也很有可能傾向于曹操。除了這些人以外,確實有一些人不愿意投靠曹操,但是他們是否支持劉琮還是一個未知數(shù)。畢竟除了劉琮以外,荊州還有一個出外鎮(zhèn)守江夏的劉琦,一個在荊州北部扎根的劉備。劉琦有嫡長子的身份,劉備有甚至超過劉表的個人魅力,劉琮無法和他們,尤其是劉備競爭。所以綜合荊州的實力、劉琮個人實力以及荊州的風向來看,劉琮選擇投降是正確的,也是迫不得已的事情。
曹操大軍南下荊州,此時劉表剛剛病逝,劉琮繼位后,未發(fā)一兵一卒抵抗,直接投降。
很多人認為,這是劉琮懦弱的表現(xiàn),葬送父親基業(yè)。但僅僅十四歲的劉琮,實在不該背這個鍋,他的投降,實在是不得已,至少以下三點,他是無能為力的。
有名無實劉表的遺命是讓長子劉琦繼位,劉琮,他只是被蔡氏硬推到這個位置上的。
曹兵壓境,劉琮本人應該是不愿意投降的,傅巽提議投降時,劉琮呵斥道:“是何言耶!孤受先君之基業(yè),坐尚未穩(wěn),何一旦受制于他人?吾必不為也!”
但是傅巽、蒯越、王粲都要投降,并且說起投降理由來,一個個長篇大論,感覺好有道理的樣子,連自己的母親蔡夫人都主降,劉琮無奈,只得同意投降。
這個投降,并不是劉琮自己的意志,而是荊州世家大族的意志。
說白了,這些世家大族壓根不在乎荊州歸屬誰,他們只是把劉琮當個名正言順的代言人。投降,對劉琮而言沒有任何好處——直接被殺了,但是這些世家大族一個個封侯升官的,不亦樂乎,他們只在乎自己的利益,劉琮就是拿來賣的。
這一點,魯肅看得是最清楚的,后來魯肅勸孫權堅決抵抗,不要聽信張昭等人胡扯,那些人根本不管主公的死活,只是看重自己家族的利益。
在曹操接受投降以后,荊州舊將王威曾經向劉琮提議,在險要之處埋伏精兵,趁曹操大意,可以一擊必殺。這個主意不錯,但是無法施行,因為軍權都在蔡瑁手里,劉琮無法調動人馬??蓱z了忠心耿耿的王威,最終死于非命。
荊州軍的戰(zhàn)斗力荊州是天下第一大州,富饒之地,并且沒有受到中原戰(zhàn)亂的波及,積累了深厚的家底。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荊州軍沒有經歷戰(zhàn)火的洗禮,戰(zhàn)斗力很成問題。劉表在世的時候,一直是拿別人頂在前邊,比如張繡、劉備這種依附荊州的勢力,劉表支持這些人和曹操對抗,但他自己很少出力。
從后來赤壁之戰(zhàn)中荊州軍的表現(xiàn)也可以看出來,大戰(zhàn)在即,竟然還要重新訓練,不是那種來則能戰(zhàn)、戰(zhàn)則能勝的精兵。
可能也就江夏的黃祖和孫氏交鋒,麾下兵馬還算精良,其他部隊都貪圖安逸,疏于操練,就算是日后很有威名的文聘,在此之前也沒聽說有什么表現(xiàn),拿這樣的軍隊去和曹操的虎狼之師爭鋒,如果沒有良謀,正面戰(zhàn)場恐怕很難抵擋。
內憂外患孫權能夠抗擊曹操,那是因為雖然江東內部也有主和派、主戰(zhàn)派的分歧,但是孫權可以號令全軍,集中力量作戰(zhàn)。但目前的荊州明顯不是這么回事。
劉琮很聰明的,剛一繼位,就來了一句話:
“吾乃漢室宗親,有荊州之地。今父辭世,吾兄見在江夏,更有叔父劉玄德在新野。汝等立我為主,倘兄與叔興兵問罪,如何解釋?”
也就是說,整個荊州其實有三股勢力:劉琦、劉琮、劉備。外表強大的荊州,內部四分五裂,情況似乎比當年的袁尚還要糟糕。
就算劉琮想戰(zhàn)斗,劉備、劉琦能聽從他的調遣嗎?退一萬步說,就算劉琮讓位給劉琦,劉備當然和劉琦并肩作戰(zhàn),那蔡氏家族的軍隊又會聽從劉琦的調遣嗎?
這似乎是一個死結,所以荊州是外有強敵,內部不穩(wěn),這種情況下開戰(zhàn),自瘸一條腿,絕對沒有勝算??!
荊州落得今天這個局面,主要還是劉表造成的,對內沒有早日立下儲君,沒能很好制衡蔡家的勢力;對外沒有做好足夠的防御手段,對即將到來的大戰(zhàn)缺乏準備。自己撒手人寰不管了,劉琮面對這個爛攤子基本上是無解。
劉琮最終只能寄希望于曹操仁慈,留他一條性命,但是并沒有,曹操違背了當初的承諾,封劉琮為青州刺史,在劉琮赴任的路上,曹操派人殺了他們母子。
劉琮拋棄劉備有兩方面的考量:
首先,劉表病逝之后,劉琮在舅舅蔡瑁和表哥的支持下,繼任荊州牧。原本他想守護父親的基業(yè),舉荊州之兵,以抗曹操。在這個百舸爭流的時代,在這個英雄輩出的時代,誰能把握機會,就能出人頭地,就可以成就一方霸主。有這個心,就不會讓劉備再沾染荊州。
其次,當曹操南征荊州的時候,剻越、韓嵩等與劉琮有過一段對話,使其放棄了對抗曹操的想法,反而直接領兵歸降曹操。但是劉琮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舉兵與荊州,觀天下大勢,待有變,就可以一爭雌雄。
但是韓嵩等均認為,此為下下策。理由有三點:
第一,如今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發(fā)展很強大。如果與曹操對抗,就是以臣下對抗朝廷,是叛逆之道。
第二,以新建的荊州,對抗強大的中原,此是危險之措。
第三,以劉備抵抗曹操,是不適當?shù)?。綜合這三點,會招致滅頂之災。況且以劉備之才,都不足以對抗曹操,而劉琮的能力,遠遠不如劉備,那么對抗曹操,根本就無勝算,必是死路一條。
況且,如果與劉備合作抵抗曹操,如果抵抗不了,那么荊州就會被占領;如果劉備能抵抗住曹操,那么荊州肯定會逐漸被劉備占據。現(xiàn)在與劉備合作,不如直接投向曹操。
在這樣的考量下,劉琮直接拋棄了劉備,投降了曹操。被曹操認為是豬狗不如的蠢蛋!
劉琮的寶座屁股還沒做熱,曹操就帶大兵殺來了。此時的曹操躊躇滿志,一心想拿下荊州。只是他沒有想到劉表的身體這么差,自己大軍還沒到達,劉表就死翹翹了,說實在話,自己真的很不好意思。 想當年,劉表也是亂世英雄,自己單槍匹馬來到荊州,的確很有勇氣也很有能力,創(chuàng)出了一番天下。如今和劉表的兒子對弈,的確,感到不是一個級別的。 曹操來了,曹操帶領六十萬大軍殺來了! 曹操的前鋒一到新野! 有人說他是個惡魔,你看,攻打徐州殺了那么多人,而且據說泗水河為之不流,因為上面堵滿了死尸;有人說曹操就是戰(zhàn)爭狂人,走到哪殺到哪,而且從無對手,你看袁紹多牛,四世三公之后,最后一敗涂地,連兒媳婦也成了曹操的兒媳婦。 大姑娘小媳婦兒更是四處亂躲,聽說曹操喜歡女人,尤其是結過婚的女人,你看張繡的嬸子,何進的兒媳婦,秦宜祿的女人,邊讓的夫人,曹操總是見一個愛一個,愛一個還總是整出那么多故事。有些人大聲哭喊著,曹操來了,就是世界末日。 街上很亂。不過劉琮的荊州府更亂。 這是劉琮的想法,可惜朝中沒有知音。 蔡夫人急得直撓頭,她用眼看看左右的大臣。她首先看看蔡瑁張允,這些人外戰(zhàn)外行,內戰(zhàn)內行,一到關鍵時刻,全都想打敗的雞,耷拉著腦袋,一句話也沒有。 此刻,還是有人站出來說話的,這是荊州府的一批謀士,比如蒯越、韓嵩等,他們來到劉琮面前,拱手施禮:公子,曹丞相威名遠播,挾天子以令諸侯,對抗無用,不如投降。 公子,我們班就是大漢的子民,曹丞相代表的是中央政府,我們應該回到母親的懷抱。 公子識時務者為俊杰,頑固抵抗,死路一條?!?劉琮沉吟道:不可,皇叔劉備上有精兵猛將,定能打敗曹操。 哈哈,蒯越笑道:公子癡人說夢也。劉備與曹操交鋒,未嘗勝算。當年連立錐之地都沒有,依靠劉備,豈不是天方夜譚。 劉琮道:皇叔手下大將關羽張飛都有萬軍不擋之勇,對抗曹操綽綽有余。 韓嵩道:公子,劉備此人野心勃勃,居心叵測。當日令尊在世,劉備尚能委曲求全,今日你沒有令尊的支持,想對付劉備,可是難呀。當日劉備曾讓關張趙子龍把守荊州,先君不讓,今日一旦引劉備入荊州,無異于引狼入室。 劉琮嚇得臉上冒出了冷汗,蔡夫人也哆嗦了一下。 劉琮還想掙扎,小個子王粲上前一步,深施大禮:今天下大亂,豪杰并起,倉卒之際強弱未分,當此時家家欲為帝王,人人欲為公侯。現(xiàn)在我問將軍,你和曹操相比,何如?劉琮嘆息道:我不如也。 王粲道:我也知道將軍不如曹公,曹公天下之偉丈夫也。摧袁紹于官渡、斬呂布于徐州、破烏桓于白登、殺袁術于淮南,因此張繡望風而降,二袁人頭落地。將軍投降,可保劉姓之宗廟,荊州之萬民,自然是可歌可泣的豐功偉業(y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393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