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準(zhǔn)備了:朱三太子案的文章,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快來看看吧!
朱三太子案始末
朱三太子,清代一神秘人物,其人亞賽幽靈一般,實實在在困擾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雖然多次有官員奏報捉拿或已正法這位朱三太子,但是這些人物哪個是真哪個是假,到最后也沒有說出個子丑寅卯。自此后,著名的“朱三太子案”也成了一個謎。
“朱三太子案”’緣于明思宗第三子朱慈炯封定王,明亡后不知所終,漢人為反清復(fù)明,常有詐稱朱三太子,藉以發(fā)動群眾反清復(fù)明??滴跏甓?1674年1月),京城有個叫楊起隆自稱朱三太子,組織旗下奴仆、佃戶密謀起事。楊起隆并沒有興起什么大風(fēng)浪,很快就以失敗而告終,其人逃脫,不知所蹤。
康熙十九年(1680年),陜西漢中捕獲自稱朱三太子慈滿的反清者,此人自稱叫做楊起隆,但押送京城之后,經(jīng)確認(rèn)此人不是楊起隆,并在京將其磔死。
三藩之亂時福建漳州有個叫做蘩寊的人也稱自己朱三太子,并且他聚伙數(shù)萬,聲勢浩大,康熙震怒,下令不惜代價將其殲滅。最終,蘩寊生死不明,數(shù)萬弟兄也幾乎全數(shù)被殲。
康熙四十八年(1708年),浙江大嵐山有個念一和尚(俗名張念一),自稱是朱三太子手下元帥,奉朱三太子起事,但也以失敗而告終,清兵將其抓獲后,大刑伺候,念一和尚供出朱三太子。
清廷根據(jù)念一和尚口供,在山東汶上縣捉獲張姓父子,押解至浙江審問。張供認(rèn)本名朱慈煥,是前朝崇禎皇帝第四子,封永王。曾與三哥定王朱慈炯隨從李自成出征吳三桂,戰(zhàn)敗后失散,朱慈煥長期流落河南、浙江等地,先后改姓王、張、以教書糊口。但不論如何審訊,張姓父子稱自己與江南、浙江等處反清力量并無半點關(guān)系。清廷指其偽冒明裔,以“通賊”之罪將父子二人解京處死。
朱三太子案起伏多年,直到張姓父子被殺后,便再無自稱朱三太子者。然至康熙六十年(1721年),福建遷至臺灣的朱一貴,再次打出朱明后裔朱三太子的旗號,自稱中興王,年號永和,后遭清軍鎮(zhèn)壓被俘過害。
雍正七年(1729年),朱一貴之子又稱自己為朱三太子,活動于交趾小西天(即今越南境內(nèi)),雍正皇帝派遣使者抵達交趾,要求協(xié)助清兵繳獲朱三太子。交趾國不敢與大清作對,便出兵征討,朱三太子再次下落不明。
而后,每隔幾年,便有朱三太子再次出現(xiàn),直到乾隆年間,仍有自稱朱三太子者興兵作亂。但到了乾隆朝中后期,突然這個名字從人們耳朵中消失,直到大清朝覆滅的那一天,再沒朱三太子出現(xiàn)。
朱三太子是真是假?
關(guān)于朱三太子的真實身份,說法頗多,但沒有一樣經(jīng)得住考究。崇禎帝朱由檢自縊之后,太子(皇長子)朱慈烺被外戚周奎(太子的外祖父)獻給多爾袞,多爾袞見過之后,硬說是假太子將其處死。崇禎帝二子早殤,三子、四子曾在大明滅亡后加入了大順軍,后來流落民間,生死不明。而后許多人借用崇禎三子、四子之名起兵反抗清廷。
清廷為此深感不安,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有自稱明朝后裔者,不論真假,一概捉拿捕殺,寧可錯殺,不可放過。但殺了許多之后,發(fā)現(xiàn)都于大明皇族沒有任何關(guān)系。直到康熙末年,才發(fā)現(xiàn)一個真正的大明皇子,康熙立即下旨,以假冒明裔為罪,將其一家老小全部連根鏟除,連同鄰居都沒有放過。
后是文人孟森將其寫成《朱三太子事跡》,后將其改編為《明烈皇殉國后記》,其中詳細(xì)介紹了崇禎后人的下落,并指出清初時期的北太子為真,而南太子為假,多爾袞為掩人耳目,以假冒之名將北太子殺害。六十幾年后,康熙一朝抓獲七十幾歲的老者,此人自稱自己是崇禎帝皇四子朱慈煥,康熙遂下令以假冒罪將其一家全部殺掉,凡是親近者一概不留。自此后,崇禎子弟全部被鏟除。
也許這世上并無朱三太子,只不過是借用其名,壯壯聲威而已。至于實力,真的沒有什么實力,無非是這個名字唬人罷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939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