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丘福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小編帶來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大明建文元年(1399年)夏,燕王朱棣以“清君側(cè),靖國難”口號發(fā)兵南下,歷時四年之久的靖難之役由此拉開帷幕。朱棣反書至南京后,建文帝朱允炆祭告太廟,削朱棣宗室屬籍,并令長興侯耿炳文為大將率十三萬大軍北上伐燕,同時傳檄山東、河南、山西三省供給軍餉。但不久之后,以逸待勞的燕軍就在滹沱河大敗南軍,耿炳文逃入真定城中,閉門固守。建文帝聽到耿炳文軍敗,根據(jù)黃子澄的推薦,任曹國公李文忠之子李景隆為大將軍,代替耿炳文對燕軍作戰(zhàn)。李景隆本是紈绔子弟,素不知兵,“寡謀而驕,色厲而餒”,統(tǒng)軍之后更每戰(zhàn)皆敗,損失兵力數(shù)十萬眾,致使南北軍力優(yōu)勢發(fā)生逆轉(zhuǎn),而建文帝也缺乏謀略,致使主力不斷被殲。朱棣適時出擊,靈活運用策略,經(jīng)幾次大戰(zhàn)消滅南軍主力,最后于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攻下南京,并于次月稱帝,改元永樂,是為永樂皇帝。朱棣即位之后,開始大封靖難功臣為“公、侯、伯”等爵位,并賜誓書鐵券。在成祖朱棣欽定的靖難功臣中,丘福名列第一,每逢奉命議政也都列于首位。
丘福,今安徽鳳陽人,行伍出身,原為燕山中護衛(wèi)千戶,隸屬燕王朱棣麾下。建文元年(1399年),朱棣起兵靖難,丘福與朱能、張玉一同奪取北平九門,控制北平全城。此后他在攻打真定、夾河、滄州、靈璧等戰(zhàn)役中,一直擔(dān)任燕軍前鋒,其生性樸實戇厚,作戰(zhàn)勇猛,敢戰(zhàn)敢沖,是朱棣帳下一員不可多得的猛將。但丘福為人低調(diào),燕軍每有戰(zhàn)勝,諸將都爭相言功,唯獨丘福落于人后,從不刻意表述自己的功勞, 朱棣常嘆道:“丘將軍功,我自知之?!苯ㄎ乃哪?1402年),丘福與朱能率數(shù)百人西行二十里,自上流偷渡,突襲南軍,擊退盛庸,盡奪戰(zhàn)艦,使燕軍順利渡河。同年六月朱棣攻入南京,繼位稱帝,是為永樂皇帝。朱棣即位后授丘福為奉天靖難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封淇國公,獲賜鐵券,子孫世襲。永樂二年(1404年),成祖立長子朱高熾為皇太子,任命丘福為太子太師,后又受命輔導(dǎo)皇長孫朱瞻基,并加歲祿千石。
永樂七年(1409年)七月,明成祖朱棣因韃靼可汗本雅失里殺死大明使臣為由,任命丘福為總兵官,佩征虜大將軍印,讓他與武城侯王聰、同安侯火真、靖安侯王忠、安平侯李遠率十萬精騎北征韃靼。成祖擔(dān)心丘福輕敵,告誡他道:“兵事須慎重,相機進止,不可固執(zhí)己見!”并且一再叮囑他不要輕敵,不要落入敵人的圈套。就算沒有看到敵人,也要時刻保持警惕,因為敵人在暗處,我們在明處,就算作戰(zhàn)一時沒有取得勝利,也一定要謹(jǐn)慎的尋找時機,不可輕敵冒進。朱棣是十分了解丘福的,知道他雖然作戰(zhàn)十分勇猛,但是卻并沒有多少的計謀,幾次三番的提醒,當(dāng)然也沒有讓自恃勇猛的丘福放在心上。
年老后的丘福,不僅自負勇武,而且莽撞輕敵。在沒有把握戰(zhàn)機的情況下,卻撇下大軍主力,率千余騎兵先行,并不顧眾將反對執(zhí)意疾馳前往,以求一戰(zhàn)而勝,直搗敵營,俘獲韃靼可汗。孤軍深入的丘福在敵軍不斷的示弱引誘之下很快陷入不利的境地,不久即陷入韃靼大軍的包圍之中,寡不敵眾的明軍最終全軍覆沒,王聰戰(zhàn)死,丘福與李遠、王忠、火真盡皆被俘遇害,丘福死時,終年六十七歲。大明十萬精兵在主將陣亡后失去了指揮,人心慌亂,也被韃靼大軍殲滅。成祖聞訊震怒,決定御駕親征,并剝奪丘福的世襲爵位,將其全家流放海南,丘福一生的功勞也全部被抹殺。直到南明弘光帝時,才追贈丘福為舒城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953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