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斫鹦诘墓适?,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金宣宗遷都汴京的歷史事件,史稱“貞祐南遷”。金朝經過金章宗短暫的盛世之后,經衛(wèi)紹王,至金宣宗時,國勢日趨衰弱,且在統(tǒng)治階級內部矛盾激化的情況下,成吉思汗統(tǒng)率的蒙古大軍又發(fā)動了對金國的戰(zhàn)爭。金宣宗不思抵抗,先是遣使向蒙古大軍求和,并不顧群臣的反對,南遷汴京,使金朝國失重心,禍亂紛起,開啟了金朝的滅亡之路。
金宣宗完顏珣(1163—1224年) ,女真名吾睹補,又名從嘉,是金世宗之孫,宣孝太子完顏允恭庶長子。金章宗完顏璟異母兄,金朝的第八位皇帝。
完顏珣自幼受漢族儒家教育,讀儒家經史,喜作詩文。完顏珣性格“寬仁大度” ,好學又善談論,經常和文學之士交游,賦詩飲酒。
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晉爵豐王,隨后歷任開府儀同三司等要職。又改封為翼王、邢王、豐王。
至寧元年(1213年),權臣胡沙虎發(fā)動政變,毒殺衛(wèi)紹王完顏永濟后,擁立50歲的完顏珣至中都為帝,是為金宣宗,并改元“貞祐”。
金宣宗的性格和南唐后主李煜有頗多相似之處,都是一個“合格的文人”,而非一個稱職的君主。
金宣宗即位時,朝中權臣柄政,成吉思汗麾下的蒙古鐵騎在北方虎視眈眈,他本人懦弱而無力整頓朝綱。
面對弒君亂國的權臣胡沙虎,不但不能果斷處置,反而信任有加,拜為太師,尚書令兼都元帥,封為澤王,國政大事完全操縱在這位權臣手中。
貞佑元年(1213年)十月,蒙古大軍兵臨中都(今北京)城下,元帥右監(jiān)軍術虎高琪率軍迎戰(zhàn),兩次戰(zhàn)敗。在出戰(zhàn)前,胡沙虎就曾警告過術虎高琪,作戰(zhàn)失敗將拿他問罪。
術虎高琪自知罪責難逃,于是鋌而走險,率亂軍入中都,圍胡沙虎于宅第,并殺死胡沙虎。對此畏罪犯上的奸臣,金宣宗卻不辨是非,不但赦免了他的罪責,還任為左副元帥,拜平章政事,后來還升官至尚書右丞相。
術虎高琪為相后,把持朝政,作威作福,依附自己的人就大加任用,與自己不和的就棄之不用,甚至加以謀害。如此擅權,卻深得金宣宗信任。
面對蒙古大軍的強大攻勢,金宣宗放棄積極抵抗的主張,而是執(zhí)行投降、逃跑的路線。他即位后,馬上遣使向蒙古厚賄求和。
貞祐二年(1214年)三月,金宣宗接受蒙古的條件:獻納童男女各500名,繡衣3000件、御馬3000匹,大批金銀珠寶,并以完顏永濟之女為岐國公主歸蒙古主。
城下之盟的和議達成后,蒙古大軍感到金國尚有較強防御能力,遂暫時退兵,中都之圍乃解。
雖然解圍,但金宣宗認為中都離蒙古軍太近,隨時可能繼續(xù)遭受攻擊而深感不安,于是以國都破舊,資金和資源都太緊張,中都沒法長期駐守為由,決定遷都于昔日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
朝中的官員和太學生都力陳不可遷都,認為中都乃是金國的根本,放棄而南遷,北方諸城必將缺乏援助,兵力不足,同時士氣大跌,都將無法抵御蒙古大軍的進攻。
即使要遷都,遼東和關中都比開封強,可以憑借險要的形勢,做好防御的準備,然后再徐圖進取。然而,金宣宗卻一意孤行,認為大計已定,不可中止。
五月十一日,金宣宗下詔南遷。留尚書左丞相兼都元帥完顏福興﹑尚書左丞抹捻盡忠輔太子完顏守忠守中都。
金宣宗南逃的怯弱行為,極大地動搖了民心,金朝的投降派將領和在金朝受到壓迫的契丹、漢族軍官,以及地主土豪紛紛叛金降蒙。
更為嚴重的是,成吉思汗聽說金宣宗南逃的消息后,更加看清了金朝的腐敗無能,遂立即派蒙古大軍拔都、金朝降將石抹明安等人率兵南下,一路之上,金軍望風而降。
貞祐三年(1215年)初,蒙軍再次兵臨中都城下。金宣宗聞訊后,恐中都難保,立即詔太子完顏守忠南下汴京。維系人心的太子一離開中都,更加表明金宣宗無心堅守,中都留守的將士人心浮動。貞祐三年(1215年)五月,中都被蒙古軍攻陷。
金宣宗在南遷以避蒙古軍的同時,卻盲目往南方擴張,連續(xù)發(fā)兵攻宋,企圖通過剽掠南宋的領地來彌補蒙古大軍給自己造成的損失。
但令金宣宗沒想到的是,他派出的三路攻宋的金軍到處遇到頑強的抵抗,宋軍與金軍糾纏不停,使金軍騎虎難下,進退維艱。
金宣宗此舉不但分散了北面抵抗蒙古的兵力,而且進一步給南宋人民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完全失去了金宋攜手抗蒙的可能性。金哀宗時,南宋拒絕金朝的和議,最終聯(lián)蒙滅金就證明了這一點。
同時,南遷也加重了山東、河北等地人民的負擔,進一步激化了矛盾,高舉抗蒙抗金大旗的義軍風起云涌,聲勢浩大。以山東楊安兒、李全等的起義軍為中心,很快席卷河北、河南、山西等地。
雖然在宣宗調集兵力的血腥鎮(zhèn)壓下,起義軍屢屢遭受重創(chuàng),但各地起義軍前仆后繼,連綿不斷,使金朝在蒙古的壓力下,僅余的一點較強兵力也消耗殆盡,難以再對蒙古軍做出更有力的抗擊。
元光二年(1224年),救國無門的金宣宗在憂郁中病逝,享年61歲。
《金史》評價金宣宗南遷稱: “再遷遂至失國,豈不重可嘆哉!”
確實如此,此時的金朝北方防線全面崩潰,蒙古鐵騎不斷南下,國內統(tǒng)治階層分裂還在加劇,農民起義不斷削弱金朝的統(tǒng)治基礎,金朝在內外交困下迅速走向衰亡。
9年后,即1233年,蒙古大軍攻破汴京,雖力挽狂瀾卻無力回天的金哀宗完顏守緒在臨時都城蔡州城破之前自縊身亡,享國120年的金國至此滅亡。
完顏宗弼 完顏宗弼(?—1148),金朝名將,開國功臣。本名斡啜,又作兀術、斡出、晃斡出。女真族。姓完顏。太祖完顏阿骨打第四子(《大金國志》作第六子)。宋金對峙時期杰出的軍事家和政治家,有膽略,善射。累官太師,都元帥、領行臺尚書事,江南呼為四太子,屢侵宋。初從完顏宗望追擊遼天祚帝于鴛鴦泊(今河北張北安固里淖)。天會三年(1125),隨軍攻宋,克湯陰(今屬河南),參加圍攻東京(今開封)。六年,率軍攻山東,擊敗宋軍數萬,連克青州、臨朐(今均屬山東)等城。七年,復率軍攻宋,先后在大名(今河北大名南)、和州(今安徽和縣)擊敗宋軍。此后一直是金國主攻派的代表,并領導了多次南侵,戰(zhàn)功赫赫。迫宋稱臣,以功進太傅。七年為太師。。金皇統(tǒng)二年(1142)完顏兀術還朝,獨掌軍政大權。金皇統(tǒng)八年(1148)完顏兀術于上京病亡,卒謚忠烈。 完顏從恪 完顏從恪(?-1233年),中國金朝皇族,金衛(wèi)紹王完顏永濟的長子。大安元年(1209年),完顏從恪被封為胙王、左丞相。第二年八月,完顏永濟立完顏從恪為皇太子。1213年,胡沙虎殺完顏永濟,完顏從恪兄弟被廢居中都。貞祐二年(1214年),金宣宗把他們遷到鄭州。四年(1216年),遷居南京開封府。天興元年(1232年),金哀宗在十二月離開汴京,崔立擁立完顏從恪為梁王,第二年,汴京城被蒙古帝國軍隊攻克,完顏從恪被殺。
金中都的中心是皇城,基址位于今天廣安門南濱河路一帶。東西窄,南北長,周圍3里,共有城門四:東為宣華門、南宣陽門,西玉華門,北是拱辰門?;食侵杏袑m城,中心則是大安殿,為朝會慶典之所。其基址為今白紙坊立交橋北端之東,距原白紙坊百貨商場頗近。1993年建“西廂道路工程”時被發(fā)現。玉華門外是皇家園林同樂園,有魚藻池等名勝。魚藻池即太液池,遺址即解放后疏挖的青年湖,即今白紙坊立交橋西鴨子橋路西端。皇城外為都城,周圍36里,共13個城門。如果按“面朝背市”的儀制,商業(yè)中心應在北面會城門、通玄門、崇智門、光泰門之內。很可能是會城門內天寧寺一帶。也有可能在金代漕運沿線一帶。
舊渠漕沿襲遼代,還有引黃河、漳河、衡水三條道,但都到達通州,通州至中都50里,不可能成為商業(yè)中心。頗有可能的是“金口引水渠”,即引永定河之水,“金口”即今石景山麻峪村東石景山發(fā)電廠院內。據近人考證:“至京城北入壕”(金中都北護城河),“東至通州之北,入潞水”(即沿今通惠河)。金口引水線上段引永定河水至石景山,設閘。水流經今老山、八寶山北,東至玉淵潭,折向南流入北護城河;再東流折向東北,過今舊簾子胡同、人民大會堂南側、歷史博物館南,沿臺基廠三條、同仁醫(yī)院、北京火車站,出東便門,流經通惠河至通州北入北運河(見《京水名橋》,北京美術攝影出版社2003年版)。金中都東有3個城門:施仁門、宣曜門、陽春門,那么商業(yè)中心也頗有可能在這3個城門附近。但最有可能仍會在靠近北護城河的會城門至光泰門一帶。
五千三百二十八丈(約三十五里余),方形,城門十三座。南面居中為豐宜門,右為景風,左為端禮。東為陽春、宣耀、施仁。西為麗澤、灝華、彰義。北瀕金口河,有通玄、會城、崇智、光泰諸門。宮城在城中而稍偏西南,從豐宜門至通玄門的南北線上,南為宣陽門,北有拱辰門,東、西分別為宣華門、玉華門,前部為官衙,北部為宮殿。正殿為大安殿,北為仁政殿,東北為東宮,共有殿三十六座。此外還有眾多的樓閣和園池名勝。當時人記載金中都“宮闕壯麗”,“工巧無遺力,所謂窮奢極侈者”。城的東北有瓊華島(即今北京北海公園),建有離宮,以供皇帝游幸。
為使中都繁榮,海陵王從張浩之請,凡四方之民,欲居中都者,免役十年。世宗時期,為了便利漕運,又利用金口河引永定河水,開鑿東至通州的運糧河。但因為地勢的落差甚大,無法控制水勢,運河開成后,很快淤塞。不久,又將金口河填塞,以防永定河洪水泛濫,危及京城。金章宗完顏,明昌三年(1192),建成了橫跨永定河的盧溝石橋,以利南北交通。
從貞元元年三月二十六日(1153年4月21日)金海陵王完顏亮遷都于此開始,到貞祐二年五月十八日(1214年6月27日)金宣宗完顏珣離開中都,貞祐二年七月金宣宗南遷到達汴京,中都作為金朝都城共61年,貞祐三年五月初二(1215年5月31日)金中都被蒙古軍隊攻陷,城池遭受毀壞。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016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劉禪投降之后,劉禪的子女又是什么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