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漢匈之戰(zhàn)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眾所周知,漢武帝發(fā)起的漢匈之戰(zhàn),一掃白登山之圍與以女人求和平的恥辱,打出了漢武威風,其中衛(wèi)青霍去病屢戰(zhàn)屢勝,無一敗績,然而鮮為人知的是,當衛(wèi)霍去世之后,漢匈之戰(zhàn)中漢朝卻屢戰(zhàn)屢敗,沒有一場完勝,甚至一度敗的非常屈辱,令人難以置信。
武帝時代,衛(wèi)霍之后屢戰(zhàn)屢敗
衛(wèi)霍最后一戰(zhàn)是漠北之戰(zhàn),發(fā)生于公元前119年,此后霍去病英年早逝,衛(wèi)青至死再未踏上戰(zhàn)場。衛(wèi)霍去世之后,漢武帝主要策劃過三場對匈作戰(zhàn),卻是屢戰(zhàn)屢敗。
公元前103年,漢武帝派遣浞野侯趙破奴出擊匈奴,遭受匈奴八萬騎兵圍困而大敗,趙破奴被俘,兩萬余騎全軍覆沒。
公元前99年,漢武帝派貳師將軍李廣利率三萬騎兵出擊右賢王,斬首萬余而歸。但是,騎都尉李陵5000步兵遭受匈奴圍困,血戰(zhàn)后無力突圍,投降匈奴。李陵之敗,給這一戰(zhàn)畫上了不完美的句號。
公元前90年,漢武帝派遣李廣利率七萬人出五原,先在?;脚c匈奴交戰(zhàn),多斬首。但此后李廣利急于求成而兵敗,李廣利投降匈奴,7萬精銳毀于一旦。此后,漢武帝中止了與匈奴的戰(zhàn)爭,不復出兵。
衛(wèi)霍死后屢戰(zhàn)屢敗的三個原因
衛(wèi)霍時代,漢軍屢戰(zhàn)屢勝,將匈奴打的潰不成軍,為何衛(wèi)霍之后卻突然屢戰(zhàn)屢敗了?
一,所謂一將無能累死三軍,名將的作用非常顯著,衛(wèi)青、霍去病每次出戰(zhàn)都有斬獲,這不能只用運氣來說明,應該更是他們能力的體現。相反,此后趙破奴和李廣利,軍事指揮能力上至少要略遜一籌。
二,多年勝利讓漢朝內部懈怠了,比如趙破奴2萬出擊,卻遭遇8萬圍困,要么說明情報系統出問題,要么說明過于自信;李陵5000人死戰(zhàn)多日,卻沒有一支接應部隊,按照漢軍作戰(zhàn)規(guī)則,李陵應該有接應部隊;李廣利7萬在外作戰(zhàn),漢武帝卻在后方將他妻子抓了起來,導致李廣利為了求勝而匆忙進攻,最終全軍覆沒,這一戰(zhàn)失敗漢武帝責任很大。
關于公元前90年李廣利出征失敗,因為李廣利出征之前與宰相劉屈牦合謀立昌邑王劉髆為太子,事情敗露之后,劉屈牦被腰斬,李廣利妻被下獄,當時李廣利正在燕然山乘勝追擊,接到消息之后,恐遭禍,想要取得一次大勝,以期漢武帝饒其不死,由此才匆忙進攻。顯然,漢武帝決策太過自信了。
三,漢匈之戰(zhàn)初期,匈奴對漢軍戰(zhàn)法、風格等都不了解,瞬間就被打蒙了,但多年交戰(zhàn)對漢軍逐漸了解適應,尤其大量俘虜漢軍之后,匈奴實際戰(zhàn)斗力在增強。
李陵投降匈奴一年之后,漢武帝將李陵母親、兄弟和妻子都誅殺了,為什么?后來,出使匈奴的使者對李陵說,“陛下聽說李少卿在為匈奴練兵,所以才誅殺你家人”,李陵說“那是李緒,不是我?!笨梢?,在漢軍俘虜幫助之下,匈奴對漢軍打法更了解,同時也會提升自身戰(zhàn)斗力。
半個多世紀之后,喊出“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陳湯說過,“夫胡兵五而當漢兵一,何者?兵刃樸鈍,弓弩不利。今聞頗得漢巧,然猶三而當一”。漢軍能夠一漢敵五胡,一個關鍵在于有利器,但隨著胡人冶金能力提升,此后只能一漢敵三胡。陳湯說的是西域諸胡,而匈奴更強、俘虜漢軍更多,改變可想而知了?,F代考古證實,匈奴男性墓葬中,以銅、鐵、骨、木質地為主,主要有弓、箭鏃、弩機、刀、劍、戈、矛、斧、流星錘等,無論武器種類,還是鐵器較大規(guī)模出現,都說明匈奴實力大大增強了。
《孫子兵法》有云,“兵者,國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但衛(wèi)霍之后,漢朝顯然忘掉了這一點,以至釀成苦果,差點將此前數十年的勝利化為烏有,幸好漢武帝按下了暫停鍵。
漢匈之戰(zhàn)暫停10多年中,漢匈之間沒有爆發(fā)過大戰(zhàn),直到公元前71年,漢匈戰(zhàn)火再起,漢宣帝派遣五將軍率16萬騎兵,烏孫發(fā)兵5萬騎兵,共擊匈奴,取得了對匈戰(zhàn)爭的最后勝利,基本完成了漢武帝未竟之業(yè)。公元前36年,陳湯出使西域斬殺北匈奴郅支單于,當時南匈奴已經臣服漢朝,于是曾經強大的匈奴終于全部臣服。
衛(wèi)青其人,出身寒微,卻成就了一番大業(yè),一直以來都被人們所敬仰。然而,后世之人卻常常對他被"滅族"一事而感到頗為憤懣。其實所謂的"滅族"是受《漢書》中的四個字所影響,"衛(wèi)氏悉滅"指的并非是衛(wèi)氏被滅族,而是說衛(wèi)氏在朝中的勢力盡數被滅。那么堂堂衛(wèi)氏,何至于此?原因有三,分別是:其一,衛(wèi)氏勢力太大,導致樹大招風;其二,卷入了巫蠱之禍,導致衛(wèi)青長子被牽連致死;其三,卷入酎金奪爵,導致衛(wèi)青次子和三子被削奪爵位。
衛(wèi)青原本是平陽侯府的一名騎奴,只因其姐姐衛(wèi)子夫意外被漢武帝所看中,方才有了親近漢武帝的機會。他處事謹慎,加上又好學,很快就在漢武帝的調教下成長為一名優(yōu)秀的軍事將領。在漢武帝看來,漢朝要想在軍事上打敗匈奴,不僅得有新戰(zhàn)法,還得有一批能夠靈活運用新戰(zhàn)法的統兵將領,這對于衛(wèi)青來說,可謂是正逢其時。
衛(wèi)青在戰(zhàn)場上的表現既實現了他的人生價值,也讓漢武帝感到所托非人。君臣相得之下,衛(wèi)青可謂是步步高升,他的姐姐也從一介妃嬪升為母儀天下的皇后,他的外甥成為了漢武帝的太子。不僅如此,他還成為了漢武帝的姐夫,正是"親上加親"。
衛(wèi)青除了和漢武帝之間構成了"親密無間"的親戚關系,他還有眾多的老部下,其中光是被封侯爵的就多達二十多人,甚至連衛(wèi)青的三個兒子也都貴為侯爵。值得一提的是,封狼居胥的霍去病也是衛(wèi)青的外甥。故而,衛(wèi)氏家族在漢武帝時期絕對稱得上是第一豪門。
俗話說,木秀于林,風必吹之。衛(wèi)氏家族的強盛必然會讓很多人感到"不舒服",畢竟蛋糕只有那么大,衛(wèi)家吃得多了,別人家就吃得少了。衛(wèi)青和霍去病還在世的時候,有心圖謀衛(wèi)家的人只能敢想,卻萬萬不敢做,可是當衛(wèi)、霍去世后,這些人就開始打各種算盤了,再加上漢武帝本人就親身體驗過外戚勢大的感覺,內心里對于外戚勢力并不能完全信任。由此,衛(wèi)氏家族的危機就來了。
說起巫盅之禍,就不得不說到漢昭帝劉弗陵,劉弗陵是典型的晚產兒,在娘胎里整整待了十四個月,和傳說中堯帝的情況如出一轍,漢武帝為此將其母鉤戈夫人的寢宮改名為堯母宮。結果卻讓一些投機者和小人以為他們的進身之階來了,想方設法地給太子和衛(wèi)皇后下眼藥。除了漢昭帝之外,還有昌邑王,昌邑王的舅舅李廣利是衛(wèi)、霍之后最"紅"的將軍,而他們李家心心念念的就是讓昌邑王能夠頂替太子。
這兩股勢力和衛(wèi)氏的利益沖突是最大的,也是最想衛(wèi)氏垮臺的。恰逢漢武帝身體不適,常常產生幻覺,宮中就傳說漢武帝得的不是病,而是被人用施加了巫術(很可能是某些人布的局)。偏偏這個時候,宰相公孫賀(衛(wèi)青的姐夫)的兒子被人誣告與公主私通,還說他們以巫術詛咒皇帝。結果相關人等全部被逮捕,在有心人的操作下,衛(wèi)青的長子衛(wèi)伉也被牽連致死。
公孫賀一倒,太子在朝中就沒什么勢力了,第二波針對太子的陰謀因此很快來臨。漢武帝因為身體一直不見好轉,就下令讓江充等人繼續(xù)徹查巫盅之事,而江充因為行事不規(guī)矩,和太子曾經發(fā)生過矛盾。最后的結局就是在太子宮中搜出了很多巫術用的木偶,太子感覺自己難保太平,就算是有人陷害和栽贓,這種事也是難證清白。
太子不想成為第二個扶蘇,他決定先下手為強,通過假傳圣旨把江充等人給收拾了,但是卻讓一個叫蘇文的小黃門(江充同伙)給逃了,進而讓漢武帝收獲到"太子反"的信息。漢武帝驚怒之下,下令讓劉屈髦(李廣利的兒女親家)平亂。太子拿的圣旨是假的,劉屈髦拿的圣旨是真的,焦灼一段時間后,太子的失敗也就理所當然了。此禍讓衛(wèi)皇后和太子都選擇了自盡而亡,給后世之人一種頗為悲涼的感覺。
看到這里,很多人會想衛(wèi)青另外兩個兒子(衛(wèi)不疑和衛(wèi)登)去哪兒了?另外兩個兒子倒是沒有被牽連進巫盅之禍,主要是因為他們早就沒什么威脅了。公元前112年,漢武帝借列侯們在 "酎金"一事上玩套路,一下子罷免了一百零六位列侯的爵位,并剝奪了他們的封地和特權,
何為"酎金"?漢朝時期,皇帝每年都需要祭祀宗廟里供奉的祖先,這個時候各地的諸侯王和列侯們就得根據自己封地的戶數上交一定的金子,金子的成色和大小都有嚴格的規(guī)定。漢初,諸侯王們權勢極大,他們在"酎金"上面并不愿意花太多心思,有數量不對的,有成色不好的等等。與此同時,朝廷因為忌憚諸侯國的,也不敢隨便拿這種小事來處罰他們。時間一長,諸侯王和列侯們就習慣了這種"潛規(guī)則"。
待到漢武帝繼位之后,他有感諸侯國實力太強,不利于天下的長治久安,就頒行了《推恩令》。各諸侯國因此被拆分成眾多的侯國,使得諸侯國再難集中力量反抗朝廷。隨著漢匈之間的戰(zhàn)爭不斷加劇,漢朝的經濟壓力也越來越大,眾多的侯國雖然管轄權在朝廷手上,但是食邑的稅收加起來卻是一筆龐大的數字,如此,漢武帝很難不在侯國方面動心思。
漢武帝原本還只是想想,結果淮南王劉安的事情卻讓漢武帝堅定了繼續(xù)打壓諸侯的想法。在他看來,《推恩令》一出,諸侯王和列侯都還算比較好對付,但是一旦列侯和諸侯王團結在一起,還是挺棘手的。他最終決定用"酎金"這種莫須有的名義來削奪一批列侯的爵位和封地,因為"酎金"直接和祖先掛鉤,而漢朝標榜的就是以孝治天下,屆時怎么都說的過去。
不僅是衛(wèi)青的衛(wèi)氏家族,歷代王朝的外戚家族其實都比較尷尬,外戚家族因為和皇帝之間有特殊的關系,很容易贏得皇帝的信任,皇帝可以用外戚家族的勢力來壓制他想壓制的任何勢力,但是一旦皇帝的目標達成后,外戚家族對于皇帝而言又成了新的威脅。
身處權力漩渦中的衛(wèi)氏家族還算比較幸運的,只是說丟掉了顯赫的權勢,家族并未"滅",后來漢宣帝繼位,還專門下旨,給衛(wèi)青的孫子進行了一番封賞。
參考文獻:
《史記》
《漢書》
《資治通鑒》
衛(wèi)青(?~公元前105年),漢族。字仲卿,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河東平陽,身高八尺有余。(今中國中西部山西臨汾西南)人,是漢武帝時期抗擊匈奴的主要將領,霍去病的舅舅。衛(wèi)青父親鄭季,是一個縣吏,在平陽公主家做事時,和婢女衛(wèi)媼私通,生下衛(wèi)青。后來,衛(wèi)青的同母異父姐姐衛(wèi)子夫入宮得到漢武帝寵愛。
顏師古在《漢書》的注解中寫明“媼者,后年老之號,非當時所呼也。衛(wèi)者,舉其夫家姓也?!币詽h高祖劉邦之母被稱為“劉媼”為例,衛(wèi)青衛(wèi)子夫的生母“衛(wèi)媼”是以夫姓尊稱,及衛(wèi)老夫人之意。衛(wèi)媼的兒女們并非父不詳,“冒姓”為衛(wèi)的只有衛(wèi)青、衛(wèi)步、衛(wèi)廣三人(《史記》云:后子夫男弟步、廣皆冒衛(wèi)氏)。
在姐姐懷孕之后,當時的皇后陳阿嬌嫉妒,派人抓到衛(wèi)青,想殺死他。衛(wèi)青被好友公孫敖救出,漢武帝聽說后,召見了衛(wèi)青,并封他為建章宮監(jiān)加侍中官銜。后來姐姐做了皇后,衛(wèi)青也升為大中大夫。
漢武帝改變了西漢初期和匈奴和親的政策,靠“文景之治”積累的財富和兵力,對匈奴發(fā)動了大規(guī)模的反擊。衛(wèi)青從公元前129年被封車騎將軍開始,共有七次領兵打擊匈奴,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
衛(wèi)青率軍與匈奴作戰(zhàn),屢立戰(zhàn)功,按《史記》記載其所得封邑總共有一萬六千七百戶,《漢書》為二萬二百戶。雖然戰(zhàn)功顯赫,權傾朝野,但從不結黨干預政事。他和霍去病不同,對士卒體恤較多,能與將士同甘苦,威信很高。最后衛(wèi)青病死于公元前106年。
衛(wèi)青生平
衛(wèi)青(?~前105),字仲卿,河東平陽(今山西省臨汾市西南)人,漢武帝時期重臣,軍事家,姐姐是皇后衛(wèi)子夫。衛(wèi)青功成名就之后娶平陽公主為妻。平陽公主死后,與衛(wèi)青合葬,兩人陪葬茂陵。
衛(wèi)青的母親在平陽公主的夫家做女仆,因丈夫姓衛(wèi),她就被稱為衛(wèi)媼。 衛(wèi)媼生有一男三女,即兒子衛(wèi)長君,長女衛(wèi)君孺、次女衛(wèi)少兒、三女衛(wèi)子夫。丈夫死后,她仍在平陽侯家中幫傭,與同在平陽侯家中做事的縣吏鄭季私通,生了衛(wèi)青。。后來,他的母親感覺供養(yǎng)他非常艱苦,就把他送到了親生父親鄭季的家里。但鄭季的夫人根本看不起衛(wèi)青這個私生子,讓他到山上放羊,鄭家的幾個兒子也不把衛(wèi)青看成手足兄弟,隨意苛責。衛(wèi)青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生活,受盡了苦難,在他的性格形成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有一次,衛(wèi)青跟隨別人來到甘泉宮,一位囚徒看到他的相貌后說:“你現在窮困,將來定為貴人,官至封侯?!毙l(wèi)青笑道:“我身為人奴,只求免遭笞罵,已是萬幸,哪里談得上立功封侯呢?”
衛(wèi)青長大后,不愿再受鄭家的奴役,便回到母親身邊。平陽公主看到衛(wèi)青已長成了一個相貌堂堂的彪形大漢,非常喜歡,就讓他做了自己的騎奴。每當公主出行,衛(wèi)青即騎馬相隨。雖然沒有一官半職,但與在鄭家時的情景相比已是天壤之別。衛(wèi)青聰明好學,漸漸學到了一些文化知識,懂得了一些上層階級禮節(jié)。他怨恨鄭家對他沒有一點親情,決定冒姓為衛(wèi),完全與鄭家斷絕關系。
公元前 139年春,衛(wèi)青的姐姐衛(wèi)子夫被漢武帝選入宮中,衛(wèi)青也被召到建章宮當差。這是衛(wèi)青命運的一大轉折點。
衛(wèi)子夫入宮不久,就有了身孕,引起了陳皇后的嫉妒。陳皇后就是漢武帝姑姑劉嫖的女兒,與漢武帝成親后,被立為皇后,但是無子,妒忌衛(wèi)子夫,衛(wèi)子夫懷孕無疑對她的地位無異是一個很大的威脅。但是,眼下衛(wèi)子夫正得漢武帝的寵幸,陳皇后對她不敢加害,就找母親大長公主訴屈。館陶大長公主是漢武帝的姑姑,為了給女兒出氣,意圖謀害衛(wèi)青。她找了一個借口,把衛(wèi)青抓了起來,并準備處死。衛(wèi)青當騎奴時結識的好友公孫敖聽到了消息,馬上召集了幾名壯士,趕往搶救,把衛(wèi)青從死亡的邊緣奪了回來。另一方面,公孫敖還派人給漢武帝送信。漢武帝得知后,大為憤怒,索性召見衛(wèi)青,任命他為建章宮監(jiān)、侍中。不久,漢武帝封衛(wèi)子夫為夫人,提升衛(wèi)青為太中大夫。
公元前 129年,匈奴又一次興兵南下,前鋒直指上谷(今河北省懷來縣)。漢武帝果斷地任命衛(wèi)青為車騎將軍,迎擊匈奴。從此,衛(wèi)青開始了他的戎馬生涯。
這次用兵,漢武帝分派四路出擊。車騎將軍衛(wèi)青直出上谷,騎將軍公孫敖從代郡(治代縣,今山西大同、河北蔚縣一帶)出兵,輕車將軍公孫賀從云中(今內蒙古托克托東北)出兵,驍騎將軍李廣從雁門出兵。四路將領各率一萬騎兵。衛(wèi)青首次出征,但他英勇善戰(zhàn),直搗龍城(匈奴祭掃天地祖先的地方),斬首 700人,取得勝利。另外三路,兩路失敗,一路無功而還。漢武帝看到只有衛(wèi)青勝利凱旋,非常賞識,加封關內侯。
漢朝對匈奴的反擊,使得匈奴的進犯更加猖狂了。公元前 128年的秋天,匈奴騎兵大舉南下,先攻破遼西,殺死了遼西太守,又打敗漁陽守將韓安國,劫掠百姓兩千多人。漢武帝派匈奴人敬畏的飛將軍李廣鎮(zhèn)守右北平(今遼寧省凌源西南),匈奴兵則避開李廣,而從雁門關入塞,進攻漢朝北部邊郡。漢武帝又派衛(wèi)青出征,并派李息從代郡出兵,從背后襲擊匈奴。衛(wèi)青率三萬騎兵,長驅而進,趕往前線。衛(wèi)青本人身先士卒,將士們更是奮勇爭先。斬殺、俘獲敵人數千名,匈奴大敗而逃。
公元前 127年,匈奴貴族集結大量兵力,進攻上谷、漁陽。武帝派衛(wèi)青率大軍進攻久為匈奴盤踞的河南地(黃河河套地區(qū))。這是西漢對匈奴的第一次大戰(zhàn)役。衛(wèi)青率領四萬大軍從云中出發(fā),采用“迂回側擊”的戰(zhàn)術,西繞到匈奴軍的后方,迅速攻占高闕(今內蒙古杭錦后旗),切斷了駐守河南地的匈奴白羊王、樓煩王同單于王庭的聯系。然后,衛(wèi)青又率精騎,飛兵南下,進到隴縣西,形成了對白羊王、樓煩王的包圍。匈奴白羊王、樓煩王見勢不好,倉惶率兵逃走。漢軍活捉敵兵數千人,奪取牲畜一百多萬頭,完全控制了河套地區(qū)。因為這一帶水草肥美,形勢險要,漢武帝在此修筑朔方城(今內蒙古杭錦旗西北),設置朔方郡、五原郡,從內地遷徙十萬人到那里定居,還修復了秦時蒙恬所筑的邊塞和沿河的防御工事。這樣,不但解除了匈奴騎兵對長安的直接威脅,也建立起了進一步反擊匈奴的前方基地。衛(wèi)青立有大功,被封為長平侯,食邑3800戶。
匈奴貴族不甘心在河南地的失敗,一心想把朔方重新奪回去,所以在幾年內多次出兵,但都被漢軍擋了回去。公元前 124年春,漢武帝命衛(wèi)青率三萬騎兵從高闕出發(fā);蘇建、李沮、公孫賀、李蔡都受衛(wèi)青的節(jié)制,率兵從朔方出發(fā);李息、張次公率兵由右北平出發(fā)。這次總兵力有十幾萬人。匈奴右賢王認為漢軍離得很遠,一時不可能來到,就放松了警惕。衛(wèi)青率大軍急行軍六、七百里,趁著黑夜包圍了右賢王的營帳。這時,右賢王正在帳中擁著美妾,暢飲美酒,已有八九分醉意了。忽聽帳外殺聲震天,火光遍野,右賢王驚慌失措,忙把美妾抱上馬,帶了幾百壯騎,突出重圍,向北逃去。漢軍輕騎校尉郭成等領兵追趕數百里沒有追上,卻俘虜了右賢王的小王十余人,男女一萬五千余人,牲畜有幾百萬頭。漢軍大獲全勝,高奏凱歌,收兵回朝。
漢武帝接到戰(zhàn)報,喜出望外,派特使捧著印信,到軍中拜衛(wèi)青為大將軍,加封食邑8700戶,所有將領歸他指揮。衛(wèi)青的三個兒子都還在襁褓之中,也被漢武帝封為列侯。衛(wèi)青非常謙虛,堅決推辭說:“微臣有幸待罪軍中,仰仗陛下的神靈,使得我軍獲得勝利,這全是將士們拚死奮戰(zhàn)的功勞。陛下已加封了我的食邑,我的兒子年紀尚幼,毫無功勞,陛下卻分割土地,封他們?yōu)楹?。這樣是不能鼓勵將士奮力作戰(zhàn)的。他們三人怎敢接受封賞?!睗h武帝隨后又封賞了隨從衛(wèi)青作戰(zhàn)的公孫敖、韓說、公孫賀、李蔡、李朔、趙不虞、公孫戎奴、李沮、李息、豆如意等。
經過幾次打擊,匈奴依然猖獗。入代地,攻雁門,劫掠定襄(今山西省定襄)、上郡(今陜西綏德縣東南)。公元前 123年二月,漢武帝又命衛(wèi)青攻打匈奴。公孫敖為中將軍,公孫賀為左將軍,趙信為前將軍,蘇建為右將軍,李廣為后將軍,李沮為強弩將軍,分領六路大軍,統歸大將軍衛(wèi)青指揮,浩浩蕩蕩,從定襄出發(fā),北進數百里,殲滅匈奴軍數千名。這次戰(zhàn)役中,衛(wèi)青的外甥霍去病率 800精騎首次參戰(zhàn),取得了殲敵兩千余人的輝煌戰(zhàn)果。戰(zhàn)后全軍返回定襄休整,一個月后再次出塞,斬獲匈奴軍一萬多名。但是,右將軍蘇建和前將軍趙信與匈奴打了一場遭遇戰(zhàn),漢軍死傷慘重,蘇建突圍逃回,趙信本是匈奴降將,兵敗后就又投降了匈奴。
在討論如何處置蘇建棄軍而逃的罪過時,有人建議將他斬首以建立大將軍的威嚴,有人認為蘇建是盡力而戰(zhàn)的,不應斬首。衛(wèi)青認為自己身為皇親國戚,沒有必要再建立威嚴;自己本有權力可以處決部將,卻不敢擅殺。他要做一個人臣不敢專權的榜樣,于是把蘇建用囚車送回長安由皇帝處理。漢武帝赦免了蘇建的死罪,令其交納了贖金后貶為平民。
公元前 121年,西漢對匈奴的第二次大戰(zhàn)役開始,由霍去病指揮,結果使?jié)h朝完全控制了河西地區(qū),切斷了匈奴與羌人的聯系。
為了徹底擊潰匈奴主力,漢武帝集中全國的財力、物力,準備發(fā)動對匈奴的第三次大戰(zhàn)役。公元前 119年春,漢武帝召集諸將開會,商討進軍方略。他說:“匈奴單于采納趙信的建議,遠走沙漠以北,認為我們漢軍不能穿過沙漠,即使穿過,也不敢多作停留。這次我們要發(fā)起強大的攻勢,達到我們的目的?!庇谑翘暨x了十萬匹精壯的戰(zhàn)馬,由大將軍衛(wèi)青、驃騎將軍霍去病各率精銳騎兵五萬人,分作東西兩路,遠征漠北。為解決糧草供應問題,漢武帝又動員了私人馬匹四萬多,步兵十余萬人負責運輸糧草輜重,緊跟在大軍之后。
原計劃遠征大軍從定襄北上,由霍去病率驍勇善戰(zhàn)的將士專力對付匈奴單于。后來從俘獲的匈奴兵口中得知匈奴伊稚斜單于遠在東方,于是漢軍重新調整戰(zhàn)斗序列。漢武帝命霍去病從東方的代郡出塞,衛(wèi)青從定襄出塞。力戰(zhàn)深入之士皆歸屬驃騎將軍霍去病。
大將軍衛(wèi)青麾下,李廣為前將軍,公孫賀為左將軍,趙食其為右將軍,曹襄為后將軍。衛(wèi)青考慮到前將軍李廣年紀已高、運氣又不好,就沒讓他擔任先鋒,而是與右將軍趙食其兩軍合并,從右翼進行包抄。衛(wèi)青自己率左將軍公孫賀、后將軍曹襄從正面進兵,直插匈奴單于駐地。
趙信向伊稚斜單于建議:“漢軍不知道厲害,竟打算穿過沙漠。到時候,人困馬乏,我們以逸待勞,就可以俘虜他們?!庇谑窍铝钏械募Z草輜重,再次向北轉移,而把精銳部隊埋伏在了沙漠北邊。
衛(wèi)青大軍北行一千多里,跨過大沙漠,與嚴陣以待的匈奴軍遭遇了。衛(wèi)青臨危不懼,命令部隊用武剛車(鐵甲兵車)迅速環(huán)繞成一個堅固的陣地,然后派出5000騎兵向敵陣沖擊。匈奴出動一萬多騎兵迎戰(zhàn)。雙方激戰(zhàn)在一起,非常慘烈。黃昏時分,忽然刮起暴風,塵土滾滾,沙礫撲面,頓時一片黑暗,兩方軍隊互相不能分辨。衛(wèi)青乘機派出兩支生力軍,從左右兩翼迂回到單于背后,包圍了單于的大營。伊稚斜單于發(fā)現漢軍數量如此眾多,而且人壯馬肥,士氣高昂,大為震動,知道無法取勝,就慌忙跨上馬,在數行精騎的保護下奮力突圍。向西北方向飛奔而去。
這時,夜幕已經降臨,戰(zhàn)場上雙方將士仍在喋血搏斗,喊殺聲驚天動地。衛(wèi)青得知伊稚斜單于已突圍逃走,馬上派出輕騎兵追擊。匈奴兵不見了單于,軍心大亂,四散逃命。衛(wèi)青率大軍乘夜挺進。天亮時。漢軍已追出二百多里,雖然沒有找到單于的蹤跡,卻斬殺并俘虜匈奴官兵 19000多人。衛(wèi)青大軍一直前進到真顏山趙信城(今蒙古烏蘭巴托市西),獲得了匈奴屯積的糧草,補充軍用。他們在此停留了一天.然后燒毀趙信城及剩余的糧食。勝利班師。
霍去病率領的東路軍,北進兩千多里,與匈奴左賢王的軍隊遭遇。經過激戰(zhàn),俘獲了匈奴三個小王以及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83人,消滅匈奴七萬多人。左賢王敗逃而去。
這次戰(zhàn)役,漢軍打垮了匈奴的主力,使匈奴元氣大傷。從此以后,匈奴逐漸向西北遷徙,出現了“漠南無王庭”,匈奴對漢朝的軍事威脅基本上解除了。
漢武帝為表彰衛(wèi)青、霍去病的大功,特加封他們?yōu)榇笏抉R,且霍去病與衛(wèi)青待遇相同。
衛(wèi)氏一門顯赫后,京城中有歌謠說:生男無喜,生女無怨,獨不見衛(wèi)子夫霸天下。意思是說衛(wèi)氏一門的顯貴全靠了衛(wèi)皇后。其實不然,在兩漢時期,左右朝政的外戚大多是靠裙帶關系竅居高位的,而衛(wèi)青、霍去病卻是出生入死,浴血奮戰(zhàn),為國家做出了重大貢獻。正因為如此,即使后來衛(wèi)皇后失寵,二人在朝廷的地位也絲毫未受影響。
家奴出身的衛(wèi)青如今變成了貴極人臣的大將軍,朝中官員無不巴結奉承。這時,平陽公主寡居在家,要在列侯中選擇丈夫,許多人都說大將軍衛(wèi)青合適,平陽公主笑著說:他是我從前的下人,過去是我的隨從,怎么能做我的丈夫呢?左右說:大將軍已今非昔比了,他現在是大將軍,姐姐是皇后,三個兒子也都封了侯,富貴震天下,哪還有比他更配得上您的呢。漢武帝允婚。時遷事移,當年的仆人就這樣做了丈夫。這樣一來,衛(wèi)青與漢武帝親上加親,更受寵信。
衛(wèi)青為人謙讓仁和,敬重賢才,從不以勢壓人。漢武帝欲以群臣下大將軍,唯有汲黯不肯,衛(wèi)青還經常向汲黯討教。
大將軍青既益尊,姊為皇后,然黯與亢禮。人或說黯曰:“自天子欲群臣下大將軍,大將軍尊重益貴,君不可以不拜。”黯曰:“夫以大將軍有揖客,反不重邪?”大將軍聞,愈賢黯,數請問國家朝廷所疑,遇黯過於平生。
后來,漢武帝對霍去病恩寵日盛,霍去病的聲望超過了他的舅舅衛(wèi)青,過去奔走于大將軍門下的許多故舊,都轉到了霍去病門下。衛(wèi)青門前頓顯冷落,可他不以為然,認為這也是人之常情,心甘情愿地過著恬淡平靜的生活。但是霍去病與舅舅衛(wèi)青的關系親厚,后來李敢因為怨恨衛(wèi)青導致父親李廣的自殺,于是射殺李敢為舅舅報仇。
衛(wèi)青率軍與匈奴作戰(zhàn),屢立戰(zhàn)功,按《史記》記載其所得封邑總共有一萬六千七百戶,《漢書》為二萬二百戶。雖然戰(zhàn)功顯赫,權傾朝野,但從不結黨干預政事。更不養(yǎng)士,蘇建曾經勸告衛(wèi)青養(yǎng)士以得到好名聲,衛(wèi)青認為養(yǎng)士會讓天子忌諱,而且作為臣子只需要奉法遵職就可以了,何必去養(yǎng)士呢?而驃騎將軍霍去病也跟舅舅衛(wèi)青抱有同一種看法。
太史公曰:蘇建語余曰:“吾嘗責大將軍至尊重,而天下之賢大夫毋稱焉,原將軍觀古名將所招選擇賢者,勉之哉。大將軍謝曰:‘自魏其、武安之厚賓客,天子常切齒。彼親附士大夫,招賢絀不肖者,人主之柄也。人臣奉法遵職而已,何與招士”驃騎亦放此意,其為將如此。
公元前 106年,大司馬大將軍衛(wèi)青去世,漢武帝命人在自己的茂陵東邊特地為衛(wèi)青修建了一座象陰山(匈奴境內的一座山)的墳墓,以象征衛(wèi)青一生的赫赫戰(zhàn)功。平陽公主死后,與衛(wèi)青合葬。
霍去病:西漢名將(前140—前117),漢族,軍事家。河東郡平陽縣(今山西臨汾西南)人。漢代名將衛(wèi)青的外甥,好騎射。善于長途奔襲。經典之戰(zhàn):決戰(zhàn)漠北。
元朔六年(前123),霍去病被漢武帝任為驃姚校尉 ,隨衛(wèi)青擊匈奴于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以800人殲2000余人,受封冠軍侯。元狩二年(前121)封為驃騎將軍。于春、夏兩次率兵出擊占據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區(qū)的匈奴部,殲4萬余人。同年秋,奉命迎接率眾降漢的匈奴渾邪王,在部分降眾變亂的緊急關頭,率部馳入匈奴軍中,斬殺變亂者,穩(wěn)定了局勢,渾邪王得以率4萬余眾歸漢。從此,漢朝控制了河西地區(qū),打通了西域道路。四年夏,與衛(wèi)青各率5萬騎過大漠(今蒙古高原大沙漠)進擊匈奴。霍去病擊敗左賢王部后,乘勝追擊,深入2000余里,殲7萬余人。后升任大司馬,與衛(wèi)青同掌兵權。他用兵靈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斷,每戰(zhàn)皆勝,深得武帝信任。留下了“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千古名句。元狩六年(前117)病卒,年僅24歲。
霍去病出生在一個傳奇性的家庭。他是平陽公主府的女奴衛(wèi)少兒與平陽縣小吏霍仲孺的兒子,這位小吏不敢承認自己跟公主的女奴私通,于是霍去病只能以私生子的身份降世。父親不敢承認的私生子、母親又是個女奴,看起來霍去病是永無出頭之日的,然而奇跡終于降臨在他身上。
大約在霍去病剛滿周歲的時候,他的母親是衛(wèi)少兒,他的姨母衛(wèi)子夫進入了漢武帝的后宮,并且很快被封為夫人,僅次于皇后?;羧ゲ〉木司诵l(wèi)長君、衛(wèi)青也隨即晉為侍中。衛(wèi)氏家族從此改變了命運——這時候恐怕沒有人想到被改變命運的不僅僅是衛(wèi)青和霍去病,被改變命運的還有多年來漢匈之間的攻守易形。
漢武帝劉徹是中國歷史上武功頗盛的帝王,而當時的漢王朝,邊境不穩(wěn),時常遭受匈奴人的侵擾。作為游牧民族的匈奴,幾乎把農耕為生的漢朝當成了自己予取予求的庫房,燒殺擄掠無所不為。而面對這樣的局面,長城內的國家卻從秦以來就無力從根本上改變,勝利的時候極少,秦只能寄希望于修筑長城進行消極防御而漢朝卻以和親以及大量的“陪嫁”財物買來暫時的相對平安。
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希望改變這樣的形勢,而他很快就在身邊找到了和自己有志一同的人,他就是衛(wèi)子夫的弟弟衛(wèi)青。
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衛(wèi)青拜車騎將軍,和另三員將領各率一支軍隊出塞。在這一次出兵過程中,四路大軍出塞三路大敗,尤其離譜的是老將李廣竟然被匈奴所虜,好不容易才逃歸。反而是第一次出塞領兵的“騎奴”衛(wèi)青,出上谷直搗龍城,斬敵七百.衛(wèi)青的軍事天才使?jié)h武帝刮目相看,他從此屢屢出征,戰(zhàn)果累累。
[編輯本段]橫空出世
在衛(wèi)青建功立業(yè)的同時,霍去病也漸漸地長大了,在舅舅的影響下,他自幼精于騎射,雖然年少,卻不屑于像其它王孫公子那樣呆在長安城里放縱聲色享受長輩的蔭庇。他渴望殺敵立功的那一天。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漠南之戰(zhàn)。未滿十八歲的霍去病主動請纓,武帝遂封他為驃姚校尉隨軍出征。
在戰(zhàn)場上,霍去病憑著一腔血氣驍勇及八百騎兵,在茫茫大漠里奔馳數百里尋找敵人蹤跡,結果他“長途奔襲”的戰(zhàn)術首戰(zhàn)告捷,斬敵二千余人,匈奴單于的兩個叔父一個斃命一個被活捉。而霍去病等人全身而返。漢武帝立即將他封為“冠軍侯”,贊嘆他的勇冠三軍。
霍去病的首戰(zhàn),以這樣奪目的戰(zhàn)果,向世人宣告,漢家最耀眼的一代名將橫空出世了。
[編輯本段]戰(zhàn)神無敵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的春天,霍去病被任命為驃騎將軍,獨自率領精兵一萬出征匈奴。這就是河西大戰(zhàn)。
19歲的統帥霍去病不負眾望,在千里大漠中閃電奔襲,打了一場漂亮的大迂回戰(zhàn)。六天中他轉戰(zhàn)匈奴五部落,一路猛進,并在皋蘭山與匈奴盧侯、折蘭王打了一場硬碰硬的生死戰(zhàn)。在此戰(zhàn)中,霍去病慘勝,一萬精兵僅余三千人。而匈奴更是損失慘重——盧侯王和折蘭王都戰(zhàn)死,渾邪王子及相國、都尉被俘虜,斬敵八千九百六十,匈奴休屠祭天金人也成了漢軍的戰(zhàn)利品。在這一場血與火的對戰(zhàn)之后,漢王朝中再也沒有人質疑少年霍去病的統軍能力,他成為漢軍中的一代軍人楷模、尚武精神的化身。
同年夏天,漢武帝決定乘勝追擊,展開收復河西之戰(zhàn)。
此戰(zhàn),霍去病成為漢軍的統帥,而多年的老將李廣等人只作為他的策應部隊。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配合作戰(zhàn)的公孫敖等常跑大漠的“老馬”還不如兩年前的長安公子霍去病,居然在大漠中迷了路,沒有起到應有的助攻作用。而老將李廣所部則被匈奴左賢王包圍?;羧ゲ∷煸俅喂萝娚钊耄⒃俅未髣?。就在祁連山,霍去病所部斬敵三萬余人,俘虜匈奴王爺五人以及匈奴大小瘀氏、匈奴王子五十九人、相國將軍當戶都尉共計六十三人。
經此一役,匈奴不得不退到焉支山北,漢王朝收復了河西平原。曾經在漢王朝頭上為所欲為、使?jié)h朝人家破人亡無數的匈奴終于也唱出了哀歌:“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br> 從此,漢軍軍威大振,而十九歲的霍去病更成了令匈奴人聞風喪膽的戰(zhàn)神。
真正使霍去病有如天神的事情是“河西受降”,發(fā)生的時間在秋天。
兩場河西大戰(zhàn)后,匈奴單于想狠狠地處理一再敗陣的渾邪王,消息走漏后渾邪王和休屠王便想要投降漢朝。漢武帝不知匈奴二王投降的真假,遂派霍去病前往黃河邊受降。當霍去病率部度過黃河的時候,果然匈奴降部中發(fā)生了嘩變。面對這樣的情形,霍去病竟然只帶著數名親兵就親自沖進了匈奴營中,直面渾邪王,下令他誅殺嘩變士卒。我們永遠也猜想不出此時的渾邪王心里都在想些什么。那一刻他完全有機會把霍去病扣為人質或殺之報仇,只要他這樣做了,單于不但不會殺他反而要獎賞他。然而最終渾邪王放棄了,這名敢于孤身犯險不懼生死的少年的氣勢鎮(zhèn)住了他?;羧ゲ〉臍鈩莶坏?zhèn)住了渾邪王,同時也鎮(zhèn)住了四萬多名匈奴人,他們最終沒有將嘩變繼續(xù)擴大。
河西受降順利結束,而今天的我們卻只能用景仰的心努力想象,那個局勢迷離危機四伏的時候,那位十九歲的少年是怎樣站在敵人的營帳里,僅僅用一個表情一個手勢就將帳外四萬兵卒、八千亂兵制服的。
漢王朝的版圖上,從此多了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河西走廊正式并入漢王朝。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面對外虜的受降,不但為飽受匈奴侵擾之苦百年的漢朝人揚眉吐氣,更從此使?jié)h朝人有了身為強者的信心。
[編輯本段]封狼居胥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為了徹底消滅匈奴主力,漢武帝發(fā)起了規(guī)模空前的“漠北大戰(zhàn)”。
這時的霍去病,已經毫無爭議地成為了漢軍的王牌。漢武帝對霍去病的能力無比信任,在這場戰(zhàn)爭的事前策劃中,原本安排了霍去病打單于,結果由于情報錯誤,這個對局變成了衛(wèi)青的,霍去病沒能遇上他最渴望的對手,而是碰上了左賢王部。
然而這場大戰(zhàn)完全可以算是霍去病的巔峰之作。在深入漠北尋找匈奴主力的過程中,霍去病率部奔襲兩千多里,以一萬五千的損失數量,殲敵七萬多人,俘虜匈奴王爺三人,以及將軍相國當戶都尉八十三人。大約是渴望碰上匈奴單于,“獨孤求敗”的霍去病一路追殺,來到了今蒙古肯特山一帶。就在這里,霍去病暫作停頓,率大軍進行了祭天地的典禮——祭天封禮于狼居胥山舉行,祭地禪禮于姑衍山舉行。這是一個儀式,也是一種決心。
封狼居胥之后,霍去病繼續(xù)率軍深入追擊匈奴,一直打到翰海(今俄羅斯貝加爾湖),方才回兵。從長安出發(fā),一直奔襲至貝加爾湖,在一個幾乎完全陌生的環(huán)境里沿路大勝,這是怎樣的成就!
經此一役,“匈奴遠遁,漠南無王庭”。霍去病和他的“封狼居胥”,從此成為中國歷代兵家人生的最高追求,終生奮斗的夢想。而這一年的霍去病,年僅二十二歲。
[編輯本段]縱死猶聞俠骨香
在完成了這樣不世的功勛之后,霍去病也登上了他人生的頂峰:大司馬驃騎將軍。然而僅僅過了兩年,元狩六年(公元前117),24歲的驃騎將軍霍去病在攻打匈奴的戰(zhàn)爭中中了一箭,在凱旋的前幾天去世了。
漢武帝對霍去病的死非常悲傷。他調來鐵甲軍,列成陣沿長安一直排到茂陵霍去病墓地。他還下令將霍去病的墳墓修成祁連山的模樣,彰顯他力克匈奴的奇功。
霍去病謚封景桓侯。
霍去病生為奴子,長于綺羅,卻從來不曾沉溺于富貴豪華,他將國家安危和建功立業(yè)放在一切之前。漢武帝曾經為霍去病修建過一座豪華的府第,霍去病卻拒絕收下,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這短短的八個字,因為出自霍去病之口而言之有物、震撼人心,刻在歷朝歷代保家衛(wèi)國將士們的心里。
霍去病少言多行,從不說空話。漢武帝曾經想親自教他孫武兵法,他回答道:“打仗應該隨機應變,而且時勢變易,古代的兵法已不合適了?!?br> 霍仲孺當初不愿做胎中霍去病的父親,衛(wèi)少兒也就從來不曾告訴過他自己的身世。當他立下不世功勛之后,他終于知道了前因后果。就在他成為驃騎將軍之后,他來到了平陽(今山西臨汾),向當年拋棄了自己的父親霍仲孺下跪道:“去病早先不知道自己是大人之子,沒有盡孝。”霍仲孺愧不敢應,回答說:“老臣得托將軍,此天力也?!彪S后,霍去病為從未盡過一天父親之責的霍仲孺置辦田宅,并將后母之子霍光帶到長安栽培成材。
少年將軍霍去病并不是完人,他曾經射殺李敢,也曾經御下嚴峻。然而再嚴峻他仍然是軍神,所有的士兵都向往成為他的部下,跟隨他殺敵立功。他一生四次領兵正式出擊匈奴,都以大勝回師,滅敵十一萬,降敵四萬,開疆拓土,戰(zhàn)功比他的舅舅衛(wèi)青還要壯觀。對于整部世界軍事史和中國史來說,霍去病是彪炳千秋的傳奇。
霍去病的墓至今仍然矗立在茂陵旁邊,墓前的“馬踏匈奴”的石像,象征著他為國家立下的不朽功勛。千載之后,世人仍然遙想少年大將霍去病的絕世風采,為他的精神和智勇而傾倒,為他那不戀奢華保家衛(wèi)國的壯志而熱血沸騰。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102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