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六十大壽,為何放鳥鳥不飛,放魚魚不走?說明白都是套路!是很多人要的問題?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獯稹?/p>
慈禧太后是我國歷史上少有的女性統(tǒng)治者之一,是晚清的實際統(tǒng)治者。據(jù)各種正史、野史記載,在慈禧太后身上發(fā)生過很多神奇的事情,其中有一件就是慈禧太后60大壽的時候,放鳥鳥不飛,放魚魚不走。那么,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1894年陰歷十月初十,是慈禧太后的60大壽,照例要慶壽,清廷上下為她準(zhǔn)備了隆重的慶典。相傳李蓮英精心設(shè)計了一個節(jié)目——放生。太監(jiān)們把鳥籠全拎到萬壽山,慈禧太后一聲令下,所有的鳥籠都打開了,鳥就開始飛,可是沒飛兩下就全部落到樹上。
李蓮英見此情形馬上拍馬屁到:“老佛爺仁慈啊,你看著鳥你放了它都不愿意遠去?!币姂T了各種伎倆的慈禧太后就說:“小李子,你別拿這事兒蒙我,這里一定有詐?!崩钌徲⒄f:“真沒詐,就是您慈悲,所以這些鳥兒才不愿離開,您如果不信下面還有放魚,您再看看放魚?!?/p>
慈禧坐在昆明湖邊,一百桶魚同時被倒下湖,魚兒下水便迅速游開,可是五分鐘之后,所有的魚又都游回來了,在岸邊沖著慈禧太后吧唧吧唧著嘴巴。李蓮英馬上說到:“自古以來有馴鳥的可以不飛落在那兒,但沒有馴魚的啊,如果不是您慈悲,這些魚能游回來嗎?”
慈禧太后就信了,并且重賞李蓮英,其實這背后都是有一定的玄機的,原來放飛的鳥都是人工孵化的,從來沒有飛過,剛放出來的時候有點興奮,但是飛兩下就馬上必須落在樹枝上,因為沒有力量飛遠,放生的這些魚事先都是放在和岸邊水溫一樣的水里養(yǎng)的,魚剛放生的時候拼命往遠處游走,但是遠處的水是涼的,因此這些魚幾分鐘后便全部往回游到岸邊。
?量中華之物力,結(jié)與國之歡心?,提到慈禧太后,多少人咬牙切齒,就是這個女人禍國殃民,讓清政府成為了西方列強的工具。她垂簾聽政期間,只顧自己貪圖享樂,辦自己的壽宴挪用軍費,鋪張浪費。在慈禧六十大壽時,李蓮英為了哄慈禧太后高興,特地設(shè)置了放生的環(huán)節(jié),彰顯慈禧太后的宅心仁厚。可奇怪的是李蓮英放鳥鳥不飛,放魚魚不走,這是為什么呢?
原來慈禧太后放生的鳥兒長期待在鳥籠里,過著優(yōu)渥的生活。每天都有專門的人準(zhǔn)備鳥食,鳥兒根本不用擔(dān)心挨餓。所以一打開鳥籠,雖然它激動地亂飛,可是因為長期困在籠子里面,它們的翅膀已經(jīng)漸漸退化,撲騰撲騰地張開翅膀飛翔,沒飛一會就沒力氣了,紛紛落下來。至于魚嘛,主要是因為昆明湖里面的水溫度不一。在太陽的照射下,岸邊的水溫度高一些,越往湖的深處水越?jīng)?。所以,魚兒一被放生自然往遠處游,可是水溫一涼接受不了,就往岸邊游。
本是想放生,沒想到遇到這么奇怪的場面,奴才們一時都有些不知所措。好在李蓮英這個人,頭腦靈活反應(yīng)得快,立馬說:?老佛爺?shù)娜蚀茸岠B兒、魚兒都不愿離去了。?慈禧太后聽了這句話,非常高興露出了久違的笑容,讓大家都松了一口氣。也難怪慈禧太后非常喜歡李蓮英,他這個人很會察言觀色、見風(fēng)使舵。
慈禧太后垂簾聽政,卻無武則天、竇太后、呂雉之才。面對西方的入侵,她只會擔(dān)驚受怕地派自己信任的大臣李鴻章前去談判,接下來簽訂一些喪權(quán)辱國的條約??梢哉f,在她執(zhí)政期間,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真是一落千丈。
慈禧60大壽時候少不了放生這一環(huán)節(jié),但是放生時候出現(xiàn)了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就是鳥不飛魚不游,這讓慈禧非常生氣。而身邊的李蓮英卻說這是因為鳥和魚都不想離開慈禧,這是大吉之兆。
慈禧對于自己是一點都不吝嗇,尤其在對待自己生日宴時候,一定是“舉國同慶”,更何況是在60大壽時候,這全天下的官員不斷籌錢,為了孝敬慈禧太后。畢竟是60大壽,沒人敢惹慈禧生氣,畢竟慈禧也說過:“誰讓我一時不高興,我就讓他一輩子不高興?!边@可不是一句玩笑話,慈禧的兇狠是大家可見的。
60大壽當(dāng)天,全國各地也都是在為慈禧生日籌備著,戲臺、彩殿、經(jīng)壇、牌樓樣樣齊全。不過最后由于環(huán)境的原因,只能在寧壽宮度過自己生日。但是必不可少的還有放生環(huán)節(jié),這李蓮英就帶著慈禧去放生。
放生的時候就出現(xiàn)了問題,鳥不飛魚不游。慈禧立馬翻臉了,非常生氣,這時李蓮英就說道:“這鳥和魚是不想離開您啊?!边@下慈禧才笑起來了。其實這鳥是從小就被關(guān)在籠子里,飛出去也沒有力氣,所以根本飛不遠。而魚呢,是被控制了水溫,那邊水冷,魚游過去自然受不了,還是選擇游回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170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樓蘭古國真的存在嗎它是如何消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