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德是怎么被于禁坑的,是很多人要的問題?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獯稹?/p>
說到馬超,大家對他的第一印象都是驍勇無比。的確,馬超曾經(jīng)九個回合擊敗于禁,二十個回合擊敗張郃,三個回合刺死李通,并將曹操殺得割須棄袍蒙面而逃跑,可謂是勇冠三軍。但是,有一人,雖是馬超的部將,但其悍勇勝于其主馬超,可惜最后被自己人坑死。這個人是誰呢?
他就是龐德。龐德,字令明,以勇猛聞名于西涼。當馬超背叛張魯投靠劉備時,龐德因為身患重病因此被馬超拋棄,留在漢中。當曹操率領精兵強將進攻漢中時,張魯自知自己手下的將領都不是曹操軍將的對手,只好派出武藝高強的龐德出戰(zhàn)。曹操一看是龐德,想起來當年與馬超大戰(zhàn)潼關時的場景,那時的龐德雖是無名小將,卻憑自身之驍勇果敢竟然步戰(zhàn)砍出了曹操精銳騎兵的重圍,還砍死了曹操的大將曹永,曹操感覺昔日的一切歷歷在目宛如昨日,他看重龐德這樣的將才,因此想將他收為己用。
于是,曹操派出了張郃、夏侯淵、徐晃、許褚四名猛將與龐德進行車輪戰(zhàn),想消耗龐德的體力后進行生擒??墒?,張郃打了兩個回合就支撐不下去了,夏侯淵和徐晃也只打了四五個回合,許褚奮力鏖戰(zhàn),勉強跟龐德打了五十個回合,也被迫撤退。到這個時候,龐德的體力仍然沒有多大消耗,仿佛剛剛熱身。于是曹操退軍了,張魯卻懷疑龐德與曹操私通,嚴厲責備龐德,龐德向張魯保證第二天要擒拿曹操表明忠心。
曹操知道自己的消耗戰(zhàn)策略失敗了,于是第二天交戰(zhàn)時,他以自己為誘餌誘惑龐德對他進行追擊。龐德立功心切,奮勇追殺,卻不料被絆馬索絆倒落入陷坑,伏兵齊上將龐德生擒。曹操招降龐德,龐德想起自己忠心出戰(zhàn),但張魯仍然不信任自己,于是投降了曹操。后來,龐德屢立戰(zhàn)功,在漢中大戰(zhàn)奮力擊退魏延,保護了曹操的安全;又在第二次合肥之戰(zhàn)擊敗吳軍,立下赫赫戰(zhàn)功,逐漸嶄露頭角。
終于,到了與威震華夏的武圣關羽進行決戰(zhàn)的時刻,龐德令軍士抬出一口棺材帶到戰(zhàn)場,聲明了與關羽死戰(zhàn)到底的決心。龐德大戰(zhàn)關羽一百多個回合不分勝負,后來用箭射傷了關羽??墒?,統(tǒng)帥于禁卻擔心龐德?lián)屨妓墓?,屢屢阻撓龐德追殺關羽立功。一段時間后,天降橫禍暴雨傾盆,再加上統(tǒng)帥于禁指揮不當,最終導致了關羽在罾口川水淹七軍,致使于禁軍團幾乎全軍覆沒,于禁和龐德均被俘。于禁選擇了投降,導致晚節(jié)不保;龐德卻毅然決然地以死報答了曹操,只因為曹操對他有知遇之恩,正所謂“士為知己者死”。
或許,不到關鍵時刻,沒有足夠考驗,千萬不能輕易下結(jié)論呀。水淹七軍般的洶涌狂濤,才是人與人的分界線!
于禁為什么投降 于禁,作為魏軍的五子良將,有名的左將軍,卻晚年節(jié)操不保,在魏國與蜀國的戰(zhàn)爭中,為了救助曹仁,同龐德一起與蜀國的第一大將關羽陣前對壘,慘敗于關羽,當時龐德因誓死不降,被蜀將關羽斬立決,同為魏國的大將,于禁卻不同于龐德做法,臨陣投降于關羽,降于蜀國。
為何于禁在同伴龐德被殺后,沒有立即追隨龐德而死,相反卻放棄節(jié)操,老來背叛曹操,背叛魏國呢?其中是否有著大家不知道的隱情?翻閱歷史,得知當時與關羽對戰(zhàn)時,于禁不敵于關羽,于禁手下士兵有三萬之眾,可以推斷于禁的投降必定與這些士兵有關,接下來咱們從以下層面來進行分析。
第一,從于禁的個性來分析,他是一個武人,既然選定了曹操為其主公,若曹操沒有任何對不住、怠慢于禁之處,于禁萬不可能臨陣投敵的。
第二,于禁曾經(jīng)陣前斬殺過昌豨,昌豨何人?昌豨與于禁也曾是老相識,并曾經(jīng)有一定的交情,昌豨初因?qū)?zhàn)失敗被魏國俘虜而投降于曹操,曹操真心對待他,但后期昌豨抓住機會卻臨陣反戈。于禁這時候?qū)Υg的態(tài)度為何呢?于禁活捉昌豨后,并沒有將其交給曹操,為其求情,而是根據(jù)軍中法紀規(guī)定,將昌豨斬殺于曹軍軍營前,昌豨死后,于禁痛苦流涕,可見他的心里是極其痛苦的。但即便如此,對待叛亂者,于禁的態(tài)度是相當明確的,所以在于禁的心理,他是不贊同臨陣投敵行為的。
綜合上述兩點,于禁投降必是為了保全三萬戰(zhàn)士,寧愿自己一生背上這洗不脫的污名。
于禁厲害嗎 于禁,魏國的著名武將,封號左將軍,作為五子良將的領頭人,武力值定是不容小覷的。那么于禁究竟有多厲害?厲害之處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
從上圖中可看出,于禁的主要武器有兩種,弓箭和長劍,這兩種武器既可以作為遠攻,又可以近身對敵,可以說互相補助,也可以說于禁的武力值比較均衡,雖然并沒有任何一樣特別出眾,但卻能夠兼修,實乃不易。
其次,于禁追隨曹操征戰(zhàn)沙場,大大小小戰(zhàn)役不下百十來場,為曹操立下汗馬功勞。其中最為有名的當屬對抗黃巾軍,成功將其收服。另外于禁在官渡之戰(zhàn)中的表現(xiàn)也算是可圈可點,成功地牽制了袁紹大部隊兵力,為曹操的兵力部署提供了充裕的時間,防守得當之時也不忘趁機進攻,也算是小有所勝。
再者,最為重要的是,于禁的真正厲害之處并在于征伐沙場,而更在于他的治軍嚴明,在他的軍營中,人情一概免談,在軍法面前人人平等,沒有權貴,也沒有低劣之分。在于禁的部隊,可以充分看出曹操征戰(zhàn)思想的徹底貫徹和執(zhí)行。昌豨與于禁曾經(jīng)是舊相識有舊交,但昌豨反叛曹操后,于禁主帥征討昌豨,將其活著,有人前來勸說于禁應該將昌豨交予曹操親自處理,但有軍法明令,此種歸降又再次叛逃之人應就地處置,于禁含著淚將昌豨斬首,嚴守軍法,其治軍之嚴明在五子良將中可做表率。
公元219年,劉備在漢中戰(zhàn)場取得巨大勝利,并自立為了漢中王,不僅從曹操手中奪得了一塊地盤,還讓曹操損失了一員大將,即夏侯淵。同年,得以假節(jié)鉞的關羽,發(fā)動襄樊之戰(zhàn),圍曹仁、降于禁、斬龐德,嚇得曹操差點遷都,再一次對曹魏勢力造成了打擊。當于禁歸降,龐德被斬的消息傳來之后,曹操感慨道:“吾知禁三十年,何意臨危處難,反不如龐德邪?”正是因為龐德的對比,于禁的降敵,才更令人難以接受。拋開這些不談,龐德為什么誓死不降呢?
要知道,龐德投靠曹操的時候,是曹操拿下漢中之后,即公元215年,也就是說,襄樊之戰(zhàn)的時候,他才投奔曹操四年,比起于禁隨曹操征戰(zhàn)三十余年,根本不值一提,要說他對曹營有多深的感情,更是無稽之談。那么,既然主將于禁都投降了,他為什么非要成為烈士呢?對于這個問題,小編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他本不想死
眾所周知,在漢末三國時期,流行狂士文化,不管是文臣還是武將,好像越狂傲,越受歡迎。例如諸葛亮出山之前,讓劉備三顧茅廬;龐統(tǒng)當面說劉備“非仁者之兵”;潘濬直接折斷孫權的弓箭;嚴顏被張飛生擒之后,破口大罵,等等。所以龐德雖然猖狂,卻并不一定真的一心求死。為什么要這么說呢?
雖然他被逼入絕境的時候,聽到身邊的人想要投降,便將其斬殺,并大呼“吾聞良將不怯死以茍免,烈士不毀節(jié)以求生,今日,我死日也?!笨墒窃诠帽M,士卒皆降的情況下,他并沒有繼續(xù)死戰(zhàn),而是準備去曹仁營中。后來“水盛船覆”,他沒有主動求死,而是“獨抱船覆水中”,終被生擒。只不過,關羽不是張飛,面對他的狂態(tài)不會欣賞,反而非常憤恨,再加上他曾“射羽中額”,所以關羽不會留他。也就是說,龐德或許原本只想求一個忠義之名,并不打算真的搭上性命。
二、為保全家眷
前面已經(jīng)提到,襄樊之戰(zhàn)的時候,他才投奔曹操四年,與曹操沒有深厚的感情基礎,而且曹營中的其他將領,都不信任他。再加上他沒有其他戰(zhàn)績傍身,如果選擇投降,他的家屬不可能像于禁的家小一樣,繼續(xù)受到善待,反而會被收押甚至處斬。或許,他不想經(jīng)歷滅族之痛,于是選擇了犧牲自己,換得家人平安。至于他為什么非常死在關羽手上,而不是提前自盡,或許是為了搏一個忠義的名聲,使自己的家人得到更好的待遇吧?
三、看不起劉備
龐德被擒之后,曾言:“魏王帶甲百萬,威震天下。汝劉備庸才耳。”這句話或許并非嘴硬,而是他的真實想法。為什么要這么說呢?《三國志》記載:“后復隨超奔漢中,從張魯。太祖定漢中,德隨眾降?!倍@個時候,馬超在哪兒呢?他早早的向劉備密書請降,成為了劉備的部將。要知道,龐德曾是馬騰軍中最驍勇的存在,當初馬超投奔劉備的時候,帶上了龐德沒什么名氣的哥哥龐柔,為什么沒有帶走龐德呢?馬超此次離開張魯,并沒有回來的打算,演義中龐德留在漢中養(yǎng)病的理由有些說不過去。
再者說,就算龐德當時在養(yǎng)病,行動不便,以他的驍勇,在曹操平定漢中的時候,突圍前往成都,并非什么難事,可他為什么沒有這樣做呢?由此,我們或可認為,他根本不贊成馬超投奔劉備的想法,與馬超發(fā)生了分歧。
一千八百年過去了,龐德寧死不降的真實原因,早已不可考,我們只能進行推測。不過,通篇分析之后,我們不難得出一個結(jié)論,那就是他的選擇,并不僅是因為忠義。
今天小編輯給各位分享龐德的知識,其中也會對龐德先后力戰(zhàn)四將,毫無懼色,除外何人?分析解答,如果能解決你想了解的問題,關注本站哦。
三國里龐德是什么人物?
龐德,字令明,南安郡_道縣(今甘肅省武山縣)人,原為馬騰麾下武將,在隨馬騰四處征戰(zhàn)的過程中屢立戰(zhàn)功,勇冠三軍。馬騰被曹操征為衛(wèi)尉后,龐德歸屬馬超。馬超兵敗后,龐德隨其一起投靠漢中張魯,而后馬超歸降劉備,龐德仍留在張魯麾下,曹操平定漢中后,龐德歸降于曹操麾下。
襄樊之戰(zhàn)時,龐德率軍支援樊城的曹仁,在與關羽的戰(zhàn)斗中,曾一箭射中關羽前額。后來,因為暴雨而發(fā)生了“漢水溢流,害民人”的自然災害。關羽趁機率領水軍進攻,龐德連同于禁全軍覆沒。兵敗被擒后,龐德誓死不降,最終為關羽所殺。后被曹操追謚為壯侯。
龐德經(jīng)常騎白馬作戰(zhàn),因而被稱為白馬將軍。
歷史上龐德怎么死的?
龐德戰(zhàn)敗,被關羽俘虜,寧死不降,被關羽殺死。
龐德屢立戰(zhàn)功,濡須口之戰(zhàn)斬殺東吳名將陳武,漢中之戰(zhàn)中殺敗蜀漢名將魏延,救出曹操。后來曹仁被關羽包圍在樊城,龐德為征西都先鋒,隨左將軍于禁引軍赴救。其時諸將皆以龐德兄長龐柔、故主馬超均在蜀,都懷疑龐德有貳心。
龐德抬棺決死,遂力斗關羽父子,又箭射關羽,深為關羽所忌憚。然而于禁懼其立功,加以制肘。魏軍戰(zhàn)敗,龐德被周倉在水中擒獲,誓死不降,為關羽所殺。曹操聞知此事甚為傷悲,為之流涕。
人物評價
鐘敬伯:將軍戰(zhàn)死沙場,幸也。龐德舁櫬而行,何哉!天下成敗兩途,原不并立,其有死無二,百折不回,須眉丈夫,決不可無此壯志。
龐德真的背著棺材上戰(zhàn)場了嗎?他究竟為什么要這樣做呢?
龐德字令明,原本是馬騰帳下的一員武將,在馬騰手下的時候隨著馬騰四處征戰(zhàn),屢立戰(zhàn)功,可以說是勇冠三軍。后龐德追隨馬超,馬超兵敗之后又投奔了張魯,直到曹操平定了漢中之后,龐德才歸降于曹操。歷史上的龐德可以說是一個有勇有謀的人,那么對于《三國演義》里面描述的龐德在與關羽對戰(zhàn)的時候曾經(jīng)帶著棺材去,這是真的嗎?這又是因為什么呢?讓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
其實在真正的史書記載之中,龐德并沒有背著棺材上戰(zhàn)場,《三國演義》中是想通過這種描寫來表達出龐德勢必要和關羽決一勝負的決心。
縱觀整個三國歷史,龐德和關羽在交戰(zhàn)之前根本就沒有任何的交集,更不要說有什么仇恨了,那么龐德在出征關羽之前為什么要表現(xiàn)出一副要和關羽你死我活的態(tài)度來呢?其實仔細了解一下龐德的出身還有他的親戚關系就不難猜出來了,龐德的堂兄龐柔是在劉備麾下效力的,自己的故主馬超也是劉備手下的五虎大將之一,龐德在曹魏陣營肯定會遭受一些猜忌的,他這樣做完全就是為了向曹魏表達自己的忠心,證明自己并沒有與自己的堂兄或者故主馬超還有什么牽扯。
根據(jù)《三國志》的記載:德常曰,我受國恩,義在效死。我欲身自擊羽。今年我不殺羽,羽當殺我。根據(jù)這段記載,我們可以看出龐德根本沒有抬棺決戰(zhàn)的舉動。
其實關羽和龐德之間根本沒有什么恩怨,他們之間發(fā)生戰(zhàn)爭也是因為公事,可是由于曹魏諸將的猜忌,使得龐德不得不使用這種投名狀的方式來自證清白,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龐德也是負氣出戰(zhàn),他的死和一眾的曹魏將領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龐德真的背叛了馬超嗎?他們?yōu)楹螘值罁P鑣?
準確來說是馬超先放棄了龐德,他投奔漢中張魯?shù)臅r候,龐德正在生病,因此沒有跟他一起前去阻擊劉備,偏偏馬超在和劉備交戰(zhàn)的過程中被對方勸降,而留在漢中的龐德就處于一種非常尷尬的位置,畢業(yè)證是在這個時候,曹操不但沒有嫌棄他的出身,還派人為他精心治療,自古以來士為知己者死,是馬超拋棄他在先,而曹操救治他在后,所以他才死心塌地的追隨曹操。
馬超做的這件事的確不厚道,自己獨善其身,卻不關心手下的安危,而且他還不是第1次做出這種舉動,早在馬騰被曹操騙到許多的時候,馬超救治自己父親的安危于不顧,沒有選擇投降,以至于馬騰被殺,他對于自己的父親尚且如此,更何況手下了,所以后來曹操輕而易舉的就瓦解了馬超與韓遂的聯(lián)盟,當龐德被馬超拋棄后,他再一次感覺到了對方的涼薄,也就謀主公了。
龐德身為馬超的部將,在和曹操交戰(zhàn)的時候,也讓對方吃了不少苦頭,然而當他落入曹操手中之時,曹操并沒有秋后算賬,而是表現(xiàn)出了寬廣的心胸,在這種情況下,龐德對曹操感到真心的佩服,有了曹操的對比,他也深刻的意識到繼續(xù)跟著馬超沒有任何好處。曹操素來有愛才之心,他之前煞費苦心的招攬關羽就是最好的例子,龐德自然也得到了很好的待遇。
在當時龐德沒有其他選擇,他已經(jīng)身在曹營,也沒有關羽那樣的資本,對方?jīng)]把他當成接下球就已經(jīng)不錯了,更何況還幫助他治病,在這種情況下,他只能投降曹操,自古以來忠臣不侍二主,既然已經(jīng)做出了決定,就只能一條道走到黑,這也是身為男人的果決。
歷史上的龐德是個怎樣的人?
《三國志》記載
龐德(?-219年),字令明,南安郡_道縣(今甘肅省武山縣)人,原為馬騰麾下武將,在隨馬騰四處征戰(zhàn)的過程中屢立戰(zhàn)功,勇冠三軍。馬騰被曹操征為衛(wèi)尉后,龐德歸屬馬超。馬超兵敗后,龐德隨其一起投靠漢中張魯,而后馬超歸降劉備,龐德仍留在張魯麾下,曹操平定漢中后,龐德歸降于曹操麾下。
襄樊之戰(zhàn)時,龐德率軍支援樊城的曹仁,在與關羽的戰(zhàn)斗中,曾一箭射中關羽前額。后來,因為暴雨而發(fā)生了“漢水溢流,害民人”的自然災害。關羽趁機率領水軍進攻,龐德連同于禁全軍覆沒。兵敗被擒后,龐德誓死不降,最終為關羽所殺。后被曹操追謚為壯侯。
龐德經(jīng)常騎白馬作戰(zhàn),因而被稱為白馬將軍。
龐德至死不降蜀國,說明龐德有做人底線的高度。
龐德本為馬騰部將,極為英勇。后來馬騰被曹操征召到許都朝廷中任職,龐德自然跟隨馬超。馬超被曹操打敗后,龐德跟隨馬超投靠漢中張魯。后來馬超被張魯派去救援劉璋,抵御劉備,不想?yún)s在前線投降了劉備,成為劉備取成都的先鋒將軍。當時龐德因病并未跟隨馬超上前線,而是就留在張魯處,張魯此人比較仁厚,并未因為馬超背叛而對龐德給予猜忌和歧視性對待,這樣一來,相當于馬超拋棄了龐德。再后來曹操來了,張魯降曹,龐德也自然跟隨張魯降曹。這樣算來,龐德也算是先后換了三個東家了,但每次都是被迫的,因此并未在任何一方留下罵名。
但龐德畢竟是一員勇將,不愿意就這樣隨大流似的日漸老去,所以才在襄樊之戰(zhàn)時,堅決請求同于禁一道去迎戰(zhàn)關羽。在曹操因為龐德的親哥哥龐柔就在蜀漢為官的情況下,對使用龐德比較猶豫的時候,龐德不惜抬棺上陣,以表忠心。被關羽擒住后不屈而死。
大部分人不理解的是,龐德為什么一定要用性命來為曹操盡忠。筆者卻以為,龐德之人品堪稱人上之人。
在龐德迎戰(zhàn)關羽之前,曹操并未對龐德給予特殊的恩惠和重用,但也并未給予歧視性對待,只是做到了同自己的舊將一視同仁,但對于龐德來說就已經(jīng)足夠了。龐德覺得自己既然領著曹操的俸祿,在曹操這里得到了棲身之所,曹操并沒有薄待他,他就應該為曹操赴湯蹈火,在所不辭,這就是他人品中第一個貴重的地方。 同時龐德不愿意讓自己在一身本領的情況下空耗歲月,虛度年華,碌碌無為,寧可戰(zhàn)死,也不愿偷生,這是他人品中第二個貴重的地方。龐德雖然敗了被擒,在故主馬超和親兄龐柔都在蜀漢為官,只要他說句話立刻就可以得到蜀漢的信任重用的情況下,他卻不愿意自食其言,做再次改換門庭的“四姓家奴”,這是他人品中最為貴重的地方。
歷史上的敗將多了,因為一敗而青史留名的人,龐德卻是響當當?shù)囊惶枴?/p>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418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揭秘,唐朝的官員為什么晚上不允許加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