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郭子儀的故事,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快來看看吧!
在古代,功高震主是一件極其可怕的事情。能成為皇帝的人大部分都不是善茬,不是如劉邦、朱元璋那樣在亂世中殺出血路奪得皇位,便是如朱棣那般自相殘殺獲得帝位,而這些人對待功臣和權臣大多比較殘酷,劉邦和朱元璋就是例子。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后,對待那些功臣可謂冷酷至極,雖說也有一些人恃功違法的確該殺,但很多人卻都是朱元璋以莫須有的借口殺掉的,而這些人只是手握重兵,連功高蓋主都算不上。
而郭子儀卻真稱得上功高蓋主這四個字,在他那個時代,皇帝與他相比都有些黯然失色。郭子儀出身世家,但到了他這一代家族已經(jīng)十分敗落了,不過郭子儀并沒有因此自怨自艾,他自幼刻苦習武,并在武考中一舉拔得頭籌。然而郭子儀畢竟沒有靠山和背景,加上他年輕有為,受到很多人的打壓和排擠,雖然是武狀元的他仕途卻走的格外艱難。郭子儀一開始只是戍邊的一個小官,即使如此還被上司打壓,盡管建立許多功勛卻仍得不到升遷,直到“安史之亂”爆發(fā),郭子儀才等到機遇。
郭子儀是一個大將之才,在他出山的時候,朝廷已經(jīng)到了懸崖的邊緣。由于皇帝的昏庸,朝廷本就式微,加上叛軍非常強大,因此朝廷一敗再敗。郭子儀領軍之后,朝廷的局勢依舊不明朗,但郭子儀在官場上早已磨礪出堅韌的性格,他率領軍隊與叛軍不斷拉扯,尋找機會,一點點將局勢扳了回來,最終打敗了叛軍,保衛(wèi)了唐朝基業(yè)。
打敗了叛軍,郭子儀一下子成為所有臣民心目中的英雄,就連杜甫也對郭子儀贊譽有加。不過,隨著榮譽和褒獎一起到來的,還有危機。安史之亂的爆發(fā)本就給皇帝提了一個醒,讓他們明白了手握兵權的將領若是反叛起來有多么可怕,更何況郭子儀不僅手握重兵,還受到天下百姓的擁戴,他若是反叛,豈不是比安祿山還要可怕?加上嫉恨郭子儀的人很多,他們不斷向皇帝彈劾郭子儀,誣陷他藏有反心,因此皇帝也對郭子儀產(chǎn)生了懷疑。
但郭子儀不愧是千古名臣,他在得知皇帝懷疑之后立刻作出了一系列舉措。郭子儀先是把府邸圍墻全部扒掉,讓家人全部生活在大眾視線當中,此舉看似荒唐,實則卻極為高明。郭子儀這樣做,是在向皇帝表明自己的誠意,自己連府邸和日常生活都可以昭告天下,還有什么不敢讓皇上和天下人知道的?
然而即使如此,皇帝仍對郭子儀懷有戒備之心,在許多人彈劾郭子儀的情況下,把郭子儀貶到外地。但郭子儀對此卻沒有絲毫怨氣,不管什么官職,他到任之后便開始著手進行工作,兢兢業(yè)業(yè),認真負責。后來回到京城后郭子儀每次面見皇上時都衣著隨意,穿著十分邋遢,但對皇上卻非常恭敬。郭子儀這一系列的舉措徹底打消了皇上的懷疑,自此對郭子儀深信不疑。
肅宗時,有小人向皇帝誣告郭子儀,說他私底下訓練軍隊,準備造反。但肅宗聽完這番話后卻大笑起來,他說道:“就算全天下人都反了,郭子儀也不會造反?!闭f完這番話,肅宗嚴懲了誣告郭子儀的人,徹底讓那些嫉恨郭子儀的人死了心。
郭子儀一生歷經(jīng)七朝,不管哪位皇帝都對他深信不疑,并委以重任。古代常有因功高蓋主而不得善終的慘案,但郭子儀卻憑借著自己的才智和忠心取得了皇帝的信任,一直受到皇帝的重用,實在是難得,可謂千古賢臣。
我覺得郭子儀可以善終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是天下局勢始終動蕩不安,不可以不用郭子儀。從唐肅宗到唐德宗的時候,天下就一直不太平,“安史之亂”平定了又是吐蕃回紇殺進來,在那段時間天下就從來沒有太平過。
就算皇帝忌憚郭子儀,但是他們也不敢不用郭子儀。當時的唐朝出現(xiàn)叛亂的根本原因就是唐皇室的威望嚴重下降,沒有什么人服他們,而郭子儀在軍中具有巨大的威望,軍營里的人都很信服郭子儀,而且軍營里也有很多人曾經(jīng)是郭子儀的部下。由此可見,郭子儀在唐朝的軍隊中,具有多么高的威望。
二是郭子儀始終對唐朝皇室忠心耿耿,沒有二心,并且郭子儀的做事風格也很低調。唐代宗繼承皇位之后,程元振對唐代宗說,必須要限制老臣,否則老臣會功高震主。郭子儀聽說后,把唐肅宗給他的一千多封詔書全部拿出來,送給唐代宗看。這些詔書上,寫滿了唐肅宗稱贊郭子儀忠心的地方。唐代宗看完之后也只能說,你放心,我信你。
并且郭子儀也知道自己功勞很高,皇帝會忌憚他,所以郭子儀多次向皇帝辭職,主動把兵全交出來請求告老回鄉(xiāng)。等到朝廷需要他出面帶兵打仗的時候,他才重新出山,但是仗打完以后,他又立馬把兵權交還給皇帝。
而且郭子儀的行事作風也是十分謹慎的,不僅對于自己的行事要求嚴格,而且對于自己的兒子要求也很嚴格。
子儀(697-781),中唐名將,漢族,華州鄭縣(今陜西華縣)人,祖籍:山西。汾陽。以武舉高第入仕從軍,累遷至九原太守、朔方節(jié)度右兵馬使。天寶十四載(755),安史之亂爆發(fā)后,任朔方節(jié)度使,率軍收復洛陽、長安兩京,功居平亂之首,晉為中書令,封汾陽郡王。代宗時,又平定仆固懷恩叛亂,并說服回紇酋長,共破吐蕃,朝廷賴以為安。郭子儀戎馬一生,屢建奇功,大唐因有他而獲得安寧達20多年,史稱“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舉國上下,享有崇高的威望和聲譽。年八十五壽終,賜謚忠武,配饗代宗廟廷。
自古以來一直都是伴君如伴虎,在君王身邊做事一旦一步棋走錯,那么就會失去自己的生命甚至于連累自己的家人,即便是功臣也有會被誣陷的時刻,唐朝的郭子儀曾經(jīng)就被質疑說功高震主,而他當聽說到這件事情之后他就回到家里將墻都拆了,因為這樣的話就讓他的家完全暴露在百姓的生活中,那么百姓就可以監(jiān)督他的一舉一動。
在古代功高震主這樣的評價并不是一個好的形容,因為無論是怎樣的君王對于功高震主這樣的大臣,都會采取一定的手段,因此有很多的人因為這樣的評價而喪失生命,也有的大臣確實覺得自己做了某些事情從而有了一定的功績,就認為自己可以為所欲為,從而進一步使得君王對他有所忌憚。但有的大臣是被誣陷說是功高震主,最后也憑借著自己的智慧成功的消除了君王對于他的忌憚,唐朝的郭子儀將軍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
郭子儀在歷史上是一個歷經(jīng)七代朝堂而屹立不倒的一個人物,而這樣的人物能夠達到七朝不倒也同樣有著他個人的魅力所在,因為大多數(shù)的大臣都會隨著君王的去世或者下臺,從而失去自己手中的政權,但郭子儀卻憑借著自己的能力經(jīng)歷了七個君王時期。同樣這樣的人物是非常的容易遭人嫉妒的,因此就有一次他被陷害功高震主,面對這樣的情況郭子儀并沒有像一般的大臣那樣辭官自保,而是選擇立馬回到自己的家中,將府邸四周的圍墻都拆掉,讓自己的府邸完全的和市井融為一體。
郭子儀這樣做成功的使君王相信了他,然后化解了君王對他的忌憚之心,這主要是因為將府邸四周的墻拆掉之后,自己的生活將會完全的暴露在百姓面前,那么無論他做什么百姓們都會看到,所以說這也就意味著所有的人都可以監(jiān)督他的所作所為,那么他就不會做一些逾矩的事情,這個經(jīng)歷了七朝的元老級人物確實懂得如何揣摩君王的內心。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819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