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guān)于黃端伯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想那南京被圍,滿城舉降,南明弘光小朝庭覆滅之際,以錢謙益為首的東林黨一眾大臣,在清王多鐸的馬前下跪相迎的時候,卻有一人,大書“大明禮部儀制司主事黃端伯不降!”幾字于城門口,他端坐于城墻上,以蔑視的眼光看著那一班忙亂降敵的小丑,以及征服者越來越近的戰(zhàn)馬旗幟。他就是名重一時的烈漢,集文學(xué)家和詩人于一身的黃端伯。
黃端伯,字元公,號迎祥,生平好佛,江西黎川人。明崇禎元年進(jìn)士,次年被授為浙江寧波推官。他“布衣素食,貨利不攖其心”是一清廉之好官。
何為推官呢?它其實是沿唐制而來,在如節(jié)度使、團(tuán)練使的下屬官員,位次于判官和掌書記,主要是管獄訟之事;而明時則為各府的佐貳官,除順天府和應(yīng)天府的官為從六品外,其它府的推官為正七品,掌理刑名、贊計典。及至在南明做了這禮部儀制司主事,也僅僅是個正六品。
這黃端伯其實就是個很平常的,很不起眼的小官,想來南明弘光朝被馬阮所持,沒把這黃大人看得很重要。
南京的陷落并沒有發(fā)生戰(zhàn)斗,它是在崇禎相托鎮(zhèn)守南京的趙之龍及尚書錢謙益,還有一大群公侯高官的合議下,舉城投降的。清兵入城之時,城內(nèi)自殺殉國的,除了太監(jiān)韓贊周以外,只有十二個人。十二個人中,高級官員僅刑部尚書高倬一個人,其余十一人皆是中下級官員以及讀書人,難怪時人嘆息:“國家無事,公卿大臣享其尊榮;不幸有變,儒生小臣奮其義烈”!
想那多鐸正趾高氣揚,耀武揚威之時,突然聽說有人大書不降,且端坐于城上之時,那吃驚之狀非同小可,連忙派人上門“邀請”,黃端伯則堅臥不起。
滿洲兵當(dāng)然不客氣,把黃大人連架帶扛地弄至滿酋面前,并吆喝使跪,黃端伯不屈。多鐸拍案叱喝:“你認(rèn)為弘光帝是何種人物,想為他一死?”黃端伯朗言:“皇帝圣明!”不愿多說一句。多鐸問:“馬士英,又怎樣呢?”黃端伯:“馬士英,忠臣也!”多鐸又可氣又可笑,問:“馬士英乃大奸臣,何得為忠?”黃端伯說:“馬士英不降,擁送太后入浙江,當(dāng)然是忠臣。”他指著已經(jīng)剃發(fā)易服的趙之龍等人說:“這些人才是不忠不孝之人?!?/p>
多鐸點頭良久,他問:“素聞黃先生耿介孤直,能否在大清做官?”黃端伯?dāng)嗳痪芙^。多鐸當(dāng)眾翹大拇指:“南京硬漢,僅見此人!”一席話,說得降臣趙之龍等人面色發(fā)赤。
在被關(guān)在獄中時,他談笑如常,并作《明夷錄》言:“丹心傾漢室,碧血吐秦廷”,以明其志。
人在行將就義之時,最令我佩服的莫過于文天祥向南而拜,引頸受戮;最欣賞瞿秋白面對劊子手的槍口,擇一草坪席地而坐,一句“此地甚好”顯示出多少的從容瀟灑;張蒼水面對他為之戮力奮戰(zhàn)之大好河山,慨然道“好山色”,讓后人崇敬有加;更有那革命先烈被左傾錯誤濫殺,在就義之時說,“還是用刀吧,留下子彈打反動派”,每每想到此,不禁熱淚盈眶。
黃端伯也是這樣一條硬漢,他始終不降。在被押一月有余后,多鐸只好下令處斬黃端伯。清軍勁騎押送至水草閹,黃端伯停止腳步:“愿畢命于此!”,隨即口占一首,其中有句“問我安身處,刀山是道場”,何等地大義凜然,何等地氣派豪邁!”
及至行刑時,黃端伯朝北遙拜,面不改色,他整肅冠履,昂首引頸受刃。時觀者萬余,焚香拜泣,而劊子手則心驚目眩,不敢舉刀,其慷慨之情將那劊子手也震懾得不知所措,一人以刀捅之,手顫刀墜。黃端伯大聲言道:“何不直刺我心!”大笑凜然,英勇就義。
黃端伯如此的壯烈,如此的不屈,如此的豪邁,連多鐸也感嘆不已。遂令清軍將其斂尸入棺,并將其靈柩疊至家鄉(xiāng)新城,葬於忠孝橋側(cè)。
明魯王以海在紹興監(jiān)國時,贈黃端伯太常寺卿,謚忠節(jié)。南明唐王隆武年間亦封其為禮部尚書,謚忠毅。而他的死敵,清乾隆時亦賜謚號“烈愍”。
每到朝代興亡交替之際,很多人的人品與德行就被展露無遺。不論是駟馬高車威風(fēng)八面的朝廷大員,還是盔明甲亮殺氣騰騰的武將,都會在此時原形畢露。明亡清興之際,原來前明的文武大臣們,如洪承疇、吳三桂、李成棟、錢謙益、馮銓等人,背棄故主,屈膝投靠清朝,其貪生畏死背義忘恩的丑態(tài),歷來為后人所不齒。明朝末年降臣數(shù)量之多,連乾隆皇帝都為之震驚,專門把他們編寫進(jìn)《貳臣傳》一書,以警示后人引以為戒。
不過,也不能說洪洞縣里沒好人。明朝的大臣中,雖然降兵降將不少,但忠心耿耿、心如鐵石的忠義之臣也大有人在。除了史可法、夏完淳、張煌言等一批眾所周知的忠臣之外,還有很多人,雖然官階不高,知道的人也不多,知名度與宋朝的文天祥相比簡直別如天壤。但他們臨危不懼的錚錚鐵骨、視死如歸的氣節(jié),甚至連負(fù)責(zé)行刑的刀斧手都心寒膽戰(zhàn),當(dāng)場出丑,甚至因此喪命。
第一個忠臣是明朝的禮部主事黃端伯。黃端伯,字元公,江西黎川人。崇禎元年,他考取進(jìn)士,被授予寧波推官之職。黃端伯飽讀書史,深受儒家忠君愛國思想熏陶,一心以報效國家為己任,在明末污泥濁水的朝廷風(fēng)氣中,他清廉耿直的個性顯然吃不開,結(jié)果仕途坎坷,最終被排擠出局,回到老家避世隱居,不問世事,以耕讀自娛。
崇禎皇帝死后,明朝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登基,黃端伯在危急時刻再度出山,擔(dān)任禮部主事。不久清朝多爾袞帶領(lǐng)大兵南下,攻克南京?!督椏芗o(jì)略》記載,黃端伯抱定必死之心,在大門上寫下幾個大字:大明禮部主事黃端伯不降。多爾袞對他的勇氣和忠心非常佩服,屢次勸降都被拒絕。后來他被多爾袞下令殺害,押赴法場。黃端伯大義凜然毫不畏懼,行刑的刀斧手被他的正氣震懾,居然嚇得“手顫刀墜”,刀都掉到地上,黃端伯厲聲呵斥:“何不直刺我心?”他被殺后,當(dāng)?shù)匕傩铡扒О偃?,皆持香哭拜”?/p>
第二個忠臣是張同敞。張同敞字別山,湖北江陵人。他的知名度不高,提起他的祖上卻是赫赫有名。他的曾祖父就是明朝宰相張居正,明朝歷史上重量級人物。張同敞家學(xué)淵源,秉承祖上忠君事主的品格。他歷任南明永歷皇帝的兵部侍郎、翰林院侍讀學(xué)士等職務(wù)。當(dāng)時清朝大兵壓境,永歷皇帝君臣朝不保夕,張同敞忠心似鐵,做好了以身殉國的準(zhǔn)備。
順治七年,清朝定南王孔有德大兵南下,張同敞兵敗被俘??子械逻@個漢奸以己度人,他知道張同敞聲望素著,妄想用高官厚祿誘使他歸降,結(jié)果遭到張同敞當(dāng)面痛斥?!睹魇贰酚涊d,當(dāng)年十一月十七,張同敞被押上法場。張同敞被斬首后,“同敞尸植立,首墜躍而前者三,人皆辟易”,他的首級被斬掉,身體卻屹立不倒,還向前走了三步才倒下。在場刀斧手全都嚇跑,丑態(tài)百出。
第三個忠臣是李興瑋。李興瑋是湖廣巴陵人,自幼飽讀詩書,以忠義為立身之本。明末清初的亂世中,李興瑋位卑未敢忘憂國,投身到反清復(fù)明的大業(yè)中,先后任臨武教諭、知縣等職務(wù)。清兵南下后,李興瑋帶領(lǐng)軍民百姓,據(jù)城死守,誓死不降。因?qū)嵙沂?,臨武城被清兵攻破,李興瑋被俘?!队罋v實錄》記載,他的一個老仆忠心事主,不忍分離,“自請同系”。主動要求和主人一起坐牢。
李興瑋拒絕清將李茂祖的多次勸降,只求速死。李茂祖見他不肯歸降,就把他押赴法場斬首。他的老仆人默默無語一路相隨。李興瑋在法場上向南叩首,說:“今日乃得畢此一大事!”然后從容就義。他的老仆深受主人感化,“自請同死”,要求與主人同死,無人理睬。老仆奮然起身,“奪刀斫殺興瑋者,遂亦見殺”。把刀搶過來,斬殺主人的刀斧手當(dāng)場被他砍死,自己也被殺害。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885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