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說《封神演義》中,仙界最強大的兩大勢力分別為通天教主所創(chuàng)建的截教和元始天尊所創(chuàng)建的闡教;其中截教無論是門下弟子的數(shù)量,還是實力,都遠超闡教,甚至截教四代弟子的實力都已經(jīng)堪比闡教的三代弟子了;比如“七首將軍”余化,連敗哪吒和雷震子等,后來要不是楊戩弄清楚余化的來歷,針對余化的弱點去對付,這一關恐怕就不好過了。
那為何截教的實力如此之強呢?這其實還要和截教的教義有關,其實通天教主作為鴻鈞最小的弟子,通天教主的天賦是極高的,不然也不至于二師兄元始天尊要去請大師兄太上老君和西方教兩位教主來幫忙;但通天教主也是心性最高的,對天道的感悟更高,他覺得所謂大道五十,天衍四十九,而遁去一;而道的真正意義,也就在于這遁去的一。
天衍四十九道,雖然這四十九道都是完整的,但卻都有著局限,終其一生也無法達到真正的大道;唯有這遁去的一,才是修士的真正生機,雖然不全,但正是因為不全,才蘊含著機遇;而截教所要做的,就是要截取這一線生機,成就真正的大道。那闡教的教義是什么呢?闡教的教義沒這么深奧,簡單的理解,就是“闡明大道”,說白了,就是專修那已經(jīng)完善的四十九道。
從教義上來看,闡教已經(jīng)落后于截教,從本質上來看,闡教修士再怎么苦修,再怎么有天賦,終其一生都在天道之下,到達極限后便在無寸進;而截教修士,是有機會真正超脫的,雖然這個機會很渺茫,但至少,這線機會還是存在的,而且包括通天教主自己,都在苦苦追尋這線機會,以達到超脫混元的全新境界。
也因為教義不同,所以截教和闡教的招徒方式也不一樣;闡教自視為“盤古正宗”,所以招徒只招人族,而且還實行所謂的精英教育,也就是說,天賦不夠的,就別來了。那截教呢?截教認為眾生萬物皆有靈,沒有孰優(yōu)孰劣,都有截取那一線生機的資格,所以截教招收弟子只看機緣;所以截教門下,人族所占的比例并不高,也因此,闡教仙人常嘲笑截教:不分披毛帶角之人,濕生卵化之輩,皆可同群共處。
但不管闡教如何說,截教的實力遠強于他們,享有“有教無類,萬仙來朝”的美譽;不過,截教的教義雖然更高明,但卻是逆天之舉。所以在封神大劫時,截教屢屢都處于被動狀態(tài),與當初“巫妖大戰(zhàn)”時,東皇太一所率領的妖族處境一樣,明明實力更為強大,但就是憋屈的被動挨打,直至消亡。
這是為何?因為天道在其中作梗,也可以理解為天道降下來的劫數(shù),如果能撐過去,那自然就有機緣降下,但如果撐不過,那就塵歸塵、土歸土,從哪里來,到哪里去;但可惜的是,無論是東皇太一,還是通天教主,都沒能撐住,一個化為灰燼,一個被帶往天外天禁足。在封神大戰(zhàn)之后,再也無人敢提及那遁去的一線生機,一切都完美的生活在天道的掌控之下,直至末法時代的到來。
《封神演義》中的兩大教派分別是闡教和截教。其中兩教的斗智斗法貫穿了全書。
闡教:
掌教人—元始天尊(居玉虛宮)、太上老君(居八景宮);
門下弟子分別是:九仙山桃源洞—廣成子;
太華山云霄洞—赤精子;
五龍山云霄洞—文殊廣法天尊;
九宮山白鶴洞—普賢真人;
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
普陀山落伽洞—慈航道人;
終南山玉柱洞—云中子;
青峰山紫陽洞—清虛道德真君;
玉泉山金霞洞—玉鼎真人;
崆峒山元陽洞—靈寶大法師;
金庭山玉屋洞—道行天尊 ;
特點:
闡教除申公豹之外,各個都是品行端正的正牌神仙,本著悲天憫人的意念處處救濟世人,關懷蒼生,因此也深的師祖鴻鈞老祖的厚愛。
截教:
掌教人—通天教主(居碧游宮);
門下弟子分別是:紫芝崖碧游宮四大弟子—多寶道人、金靈圣母、無當圣母、龜靈圣母;
峨眉山羅浮洞—趙公明;
三仙島三仙洞—云霄娘娘、碧霄娘娘、瓊霄娘娘;
佳夢關—魔家四將;
九龍島梨花洞—王魔、楊森、高友乾、李興霸四圣;
東海金鰲島—九天君+金光圣母;
骷髏山白骨洞—石磯娘娘;
邱鳴山—火靈圣母;
東海蓬萊島—一氣仙余元;
特點:
截教通天教主本著天地萬物一視同仁的原則,很是收了一些弟子,可謂是魚龍混雜,其中的仙人可以說是應有盡有,但大多數(shù)都是畜生道,當然也有道行高深的,如三仙島的云霄、碧霄和瓊霄,道行就非常高深,她們擺一陣可以使玉虛十二上仙消了頂上三花,胸中五氣,要知道修道之人最注重的就是這點,后來死于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的聯(lián)合攻擊之下;其余大多數(shù)人就喜歡挑撥是非,所以說是魚龍混雜,應有盡有。
《封神演義》這部我國古代神話傳說相信很多小伙伴們已經(jīng)度過了,即使沒讀過在電視劇中也有一定的了解了。在這里面最大的問題,莫過于“闡教”和“截教”了。這兩個教派的名字,是作者獨創(chuàng)的,還是歷史上真是存在的呢?所以,也是一個一直爭論不休的問題。那么這兩個名字是怎么來的?闡截二教是不是具體指哪個宗教?有著怎樣的區(qū)別呢?現(xiàn)在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最早是魯迅先生。他在《中國小說史略》里說:“助周者為闡教即道釋,助殷者為截教。截教不知所謂?!边@一下子就把道教和佛教都歸到“闡教”里面了,而截教是什么,依然“不知所謂”。
然后有人就想:道教分全真和正一兩派,那么是不是闡教和截教代表這兩派呢?這也是一個開腦洞的角度。只是根據(jù)這個角度開出來的腦洞,不同的人竟然大大的不同。例如陳遼先生,他就認為:闡教代表正一,截教代表全真。《封神演義》大概是正一派道士寫出來攻擊全真派的。理由呢?因為闡教里面很多人物是娶妻的。例如姜子牙、土行孫。而現(xiàn)實中全真派道士是出家清修,不娶妻生子的。正一派卻有火居的道士。
這個說法,其實并不靠譜。因為截教人物里,也不是沒有娶妻生子的。例如截教門徒洪錦,他就娶了龍吉公主。看來,是不是娶老婆,并不是判斷兩教區(qū)別的根本標準。
那么反過來行不行呢?闡教是全真,截教是正一。全真教出家,正一教不出家。這是胡文輝先生的看法。而且他認為,“截”字,就是“正一”兩個字快讀的合音。然而也有問題,例如破十絕陣的化血陣時,喬坤抖搜精神曰:“吾來了?!闭虅υ谑窒蚯皢栐唬骸盃柕入m是截教,總是出家人。為何起心不良,擺此惡陣?”可見截教高層人物也不是不出家。而闡截二教的門徒,都有或出家或不出家的。正如少林寺既有出家弟子也有俗家弟子。
那么從法術能不能看出兩教的不同呢?同樣不行。因為兩派斗法,一樣的祭法寶,一樣的用遁術。同樣是放火,很難說太乙真人的九龍神火罩和羅宣的五龍輪本質上有什么區(qū)別。大概只是一個九條龍,一個五條龍。一個是封閉式微波爐,一個是開放式燒烤架,功率上不太一樣而已。
況且書中所謂的“五行道術”,人人會玩。動不動就借土遁來來往往。哼哈二將鄭倫和陳奇打仗,書中說“五行道術皆堪并,萬劫輪回共此生”。聞太師被云中子的神火柱困住,說:“離地之精,人人會遁。火中之術,個個皆能,此術焉能困吾?”說明這些五行之術本來是兩教通用的。那些詛咒巫術更一樣了,姚天君咒姜子牙,陸壓同樣咒趙公明。就像核武器一樣,資產階級陣營能用,社會主義陣營未嘗不能用。
那么,闡截兩教除了一個幫周朝,一個幫商朝之外,還有什么本質區(qū)別呢?是有的。我們姑且一點點地扒。
其實闡截兩教的仇怨,特點是底層少,高層多;開頭少,后來多。例如最早出現(xiàn)的兩個會道術的人:鄭倫和崇黑虎,鄭倫是闡教神仙度厄真人的徒弟,崇黑虎是截教某神仙的徒弟(并沒有說名字),兩人狠狠打了一架,然而也僅限于此而已。既不曾聽說兩人在戰(zhàn)場上提出:我們代表兩教來打仗。也不曾聽說度厄真人和崇黑虎的師父后來又有找場子,結梁子。而鄭倫身為闡教門人反來攻打西岐,崇黑虎身為截教門人反倒早早歸順大周。足見這些底層人物,就像今天的大學畢業(yè)生。畢業(yè)之后各自謀生去也。各自的母校鬧矛盾,實在波及不了這么遠。
真正開啟闡截兩教矛盾的,是太乙真人和石磯娘娘。太乙真人動手前就明確告訴石磯娘娘:“你乃截教,吾乃闡教?!边@是第一次提起二教之分。并且說:“吾師(元始天尊)命我教下徒眾,降生出世,輔佐明君。奉的是元始掌教符命?!笔壞锬镌凇斗馍裱萘x》里雖然是個小人物,但如果看過上期貧道的聊封神就知道,她在民間傳說里來頭并不小。在《三教源流搜神大全》里,她是群魔之首:
不意時上帝壇,手搭如來弓箭,射死石記娘娘之子,而石記興兵。帥取父壇降魔杵,西戰(zhàn)而戮之。父以石記為諸魔之領袖,怒其殺之以惹諸魔之兵也。帥遂割肉刻骨還父,而抱真靈求全於世尊之側。世尊亦以其能降魔故,遂折荷菱為骨、藕為肉、絲為脛、葉為衣而生之。
截教的石磯娘娘有一個暗含的身份:“諸魔之領袖”。雖然這在《封神演義》里已經(jīng)改得不明顯了。但這個痕跡暴露了封神計劃的一個道教來源:真武大帝除魔故事。
宋代以后,真武大帝信仰興起,所以宋元時期的道教有關真武大帝的經(jīng)書里,經(jīng)常說真武大帝在紂王時下凡過一次:
下世帝紂,霪心失道,矯侮上天,遂感六天魔王,傷害九地黎庶之故也。元始乃命昊天太上開天執(zhí)符御歷合真體道金闕玉皇大天帝制詔,降于北極省施行。陽助周武伐紂,平治社稷。陰遣太玄大將(真武大帝)降魔,間分人鬼。(《太上說玄天大圣真武本傳神咒妙經(jīng)注》)
也就是說,紂王時發(fā)生了一場有計劃的神魔斗爭故事,并不是《封神演義》的原創(chuàng),而是從宋元時期就有了。因為紂王荒霪無道,使得六天魔王紛紛下界,傷害老百姓。于是元始天尊設計了一套計劃,命玉帝下達命令,真武大帝執(zhí)行。明著幫助武王伐紂,暗中整肅人間,搞一場大清洗。
這件事在《武當福地總真集》里說得更清楚:
至開皇終劫,下界生靈,承平之盛,驕奢矯侮,去實務華,劫數(shù)欲更,暴君污吏,魔鬼妖孽,雜處陰陽之界。商紂主世,殘害酷虐,六天魔眾,各現(xiàn)形跡,妖祥迭起,人鬼不分,盤結惡毒,傷害黎庶。時元始上帝說法于八景天宮上元之殿,黑毒血光穢雜之氣上沖天門。妙行真人叩請威光,親行收除。上帝宣昊天帝尊,正天歷數(shù),乃劫天一之神,降生西土姬姓之國,名發(fā),為周武王,使平治天下。……右侍玉童,持符往召玄帝,被旨上朝天顏,恭領帝命……齊到下方,恭行天討……七日之中,天下妖魔一時收斷,計奏定錄,鎖于北酆。復詣清都,上朝金闕,上帝撫勞,乃命昊天進封仙品。
這個計劃更宏偉:不但真武大帝下凡了,連昊天上帝(有時是玉帝,有時是玉帝的化身)也下凡了,托生成周武王姬發(fā)。成功之后,依然加封。
但是,為什么《封神演義》里面沒有真武大帝什么事呢?其實很好理解:第一,這畢竟不是一部真正的道教經(jīng)典。第二,有一個現(xiàn)成的人物姜子牙,不必另引入主角。所以真武大帝的很多功能,轉移到了姜子牙身上。
在《武王伐紂平話》里,姜子牙只是一個普通術士,沒有什么背景。到了《封神演義》里,姜子牙忽然成了元始天尊的徒弟!元始天尊是多高的身份,姜子牙和其他十二仙比起來實在是不相稱。所以,只能理解為故意拔高的,要讓他和元始天尊扯上關系。
在《封神演義》之前,還有一部《北游記》,這部書專門講的就是真武大帝下凡降魔故事。比較一下就可以發(fā)現(xiàn),《封神演義》里的姜子牙,和《北游記》里的真武大帝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在道經(jīng)和《北游記》中,真武大帝在武當山修行四十二年;在《封神演義》中,姜子牙在昆侖山學道四十余年。在《北游記》中,真武大帝經(jīng)常被打死打傷,比如曾被一把成精的沙刀殺死;在《封神演義》中,姜子牙有七死三災。這種主角中途死亡的事是很不常見的。《北游記》和《封神演義》里,真武大帝和姜子牙都拿旗。真武大帝用一把“斷魔雄劍”,“長七尺二寸,應七十二候;撫三輔,應三臺;重二十四斤,應二十四炁;闊四寸八分,應四時八節(jié)”?!斗馍裱萘x》中,子牙使打神鞭,該鞭“長三尺六寸五分,有二十一節(jié);每一節(jié)有四道符印,共八十四道符印”。
就連住的地方,《封神演義》里元始天尊的叫“玉虛宮”。真武大帝收魔功成后被封為“玉虛師相”;在明永樂年間,武當山始建“玄天玉虛宮”。另外,《封神演義》里元始天尊經(jīng)常對姜子牙說“你與我代勞,下山封神”,這口氣和真武大帝受元始符命也正好一樣。
所以,這樣就可以理解《封神演義》里的闡教和截教了。闡截之爭,從某種角度看其實是神魔之爭。闡教約略等同于奉上天旨意的神仙一方。而截教約略等同于魔王一方。
所以截教的妖魔鬼怪特別多,比如通天教主座前的烏云仙和龜靈圣母,都是烏龜王八成精;靈牙仙是白象成精,虬首仙是獅子成精,石磯娘娘是石頭成精。難怪闡教經(jīng)常嘲笑截教一味濫收,不分人畜。
那么,闡教和截教的名字是從哪里來的呢?其實仍然可以從真武大帝信仰的道經(jīng)里找原因,因為這些經(jīng)書經(jīng)常說真武大帝“闡揚正教”(《玄帝燈儀》),“闡揚正法”(《真武妙經(jīng)》)。所以“闡教”其實就是“闡揚正法”之教。
至于截教,也應該是從真武大帝信仰的經(jīng)文中來的,其中有一句“愿闡威靈臨有截,下方魔鬼悉消除”(《真武禮文》)?!坝薪亍眮碜浴对娊?jīng)》的一句“相土烈烈,海外有截”,本意是國土整齊截一。因為這句詩大家很熟,就經(jīng)常單取“有截”兩個字指天下九州。就像《詩經(jīng)》“友于兄弟”中單取“友于”兩個字指兄弟友愛一樣?!敖亟獭钡慕兀鋵嵤侨〉倪@個“海外有截”的字面意思。
所以我們看到,截教和闡教的最大差別,乃是闡教人物多數(shù)住在山上,截教神仙多數(shù)住在島上。王魔四兄弟住在西海九龍島,十天君在金鰲島、白鹿島。三霄娘娘住三仙島,呂岳住九龍島,羅宣住火龍島。甚至金吒、木吒智取游魂關,也要謊稱自己在“東海蓬萊島”出家。殷洪本來是跟著太華山赤精子學藝,被策反后反倒謊稱是“海島高人將吾救拔”,這都是“海外有截”的設計初衷。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257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陸令萱是什么地位遠高于胡太后
下一篇: 元姑娘為什么會當一日皇帝真相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