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說起匡衡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成語“鑿壁偷光”想必大家都很熟悉。這個成語中的主人充滿了正能量。這個成語講述了一個貧窮家庭的孩子的故事。為了學習,他在家里的墻上鑿了一個洞,在隔壁微弱的燈光下努力學習。簡而言之,教會我們無論生活如何,都不要放棄通過努力改變自己。
這個成語的主人公名叫匡衡,他的家庭條件特別差。他白天為富人努力工作,晚上學習讀書。正是在這樣困難的條件下,匡衡參加了九次考試,皇天不負有心人。他終于考中了丙科,現(xiàn)在就是二本。但這并不容易!
匡衡的其他學科不是特別好,但是他對《詩經(jīng)》有專門的研究。碰巧的是,漢元帝當政時,他非常喜歡儒家思想,也非常學習《詩經(jīng)》。他聽說匡衡也有這種偏好,所以他被大大提升了。首先他被提升為郎中,然后是御史大夫,最后成為丞相,一人之下,一萬之上。
風風光光的生活本能平穩(wěn)地結束了,但沒想到老的時候會被唾棄。當他成為丞相后就會被封有封底,而那個時候的侯爵可以封一定的土地。然而,匡衡利用他的私人權利擴張土地數(shù)十倍。漢元帝死后,漢成帝繼位,漢成帝發(fā)現(xiàn)后,匡衡被罷黜,他的名聲因土地腐敗而受到譴責和唾罵。匡衡的故事教會我們做事要腳踏實地。無論如何,問心無愧是好的。
匡衡長大后成為丞相,但因結黨營私,私吞田地,最后遭人彈劾,被漢元帝貶為庶民。
匡衡鑿壁偷光的故事十分勵志,他也是我們小學時代最早接觸的古人之一,那個時候,匡衡家里貧窮,買不起燈油,但匡衡卻十分喜愛讀書,他白天要干活沒時間,只有晚上才能看書,所以便想了個法子,鑿開墻壁,接著領居家的燈火來看書。
故事到這里就結束了,老師教育我們要把握好現(xiàn)在的機會,努力讀書向上,這個故事也確實曾經(jīng)激勵過我們。而課堂故事之后的匡衡,卻并沒有如我們所想成為千古名人。
因為小時候的勤學苦讀,匡衡長大后也是才華橫溢,憑著對《詩經(jīng)》的深刻理解,贏得了漢元帝的好感??锖庖惨虼碎_始入朝為官,僅12年的時間,他就做到了丞相的位置,一時風光無限。
但是,匡衡在當官期間,并沒有表現(xiàn)出我們所期待的樣子,人性的陰暗面反而被激發(fā)出來,他利用政策漏洞,私自占了四萬多畝田地,又因為嫉妒陳湯的功績賞賜,帶頭聯(lián)合其他大臣上訴彈劾陳湯。最后終于因為和別人不合,被以?專地盜土?的罪名舉報,然后被摘掉官帽,貶為平民,沒幾年就去世了。
看匡衡的一生,其實跨步非??欤瑥钠矫竦截┫?,幾乎沒什么阻礙,他當官時期處于個人的貪欲,對錢財之物十分執(zhí)著,其實這點可以從他小時候的經(jīng)歷來窺探一二,正是因為小時候窮怕了,所以當了官之后,匡衡為了得到安全感,才任由貪欲變本加厲。
匡衡在官場上的事確實不值得我們學習,但并不代表他小時候好學的事情也要被連帶批判,人是變化著的,無時無刻不在成長著的,好人可以變成壞人,壞人也可以變成好人,只能說匡衡在成長過程中偏離了正道,他的行為不可取,但他小時候那份熱愛學習的心卻是真實的,也值得我們學習。
小時候鑿壁偷光的匡衡長大后經(jīng)歷了什么呢?最后結局怎么樣呢?鑿壁偷光的典故講的是西漢時期,一個名叫匡衡的窮苦人家的孩子,因為家里沒有燈,于是便將墻壁鑿開一個洞,利用鄰居家的光來學習的故事。這個故事也成了現(xiàn)如今家長和老師激勵學生刻苦學習的典范。然而,許多師只告訴學生匡衡小時候愛學習的故事,卻沒有告訴學生匡衡長大后怎么樣,那么他長大后又經(jīng)歷了什么呢?結局又怎樣呢?
事實上,匡衡長大后確實走上了仕途的道路,但結局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好。勤勞的精神確實幫助匡衡成為了一個天才。通過他自己的努力,他成為了一個小官員,這對匡衡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機會,畢竟,能夠走上仕途,最起碼贏在了起跑線上,未來也是一片光明的。在不久后,匡衡就迎來了轉機??锖夥g《詩經(jīng)》,他受到了皇帝的喜愛并被提升了官職,緊接著,匡衡一路被皇帝提拔重用,最終成為了宰相,可以見得匡衡的能力很出眾,未來也是衣食無憂了。
然而,成為宰相的匡衡開始腐敗起來。當匡衡成為宰相后,整個人就飄了。那時的匡衡已經(jīng)擁有了無盡的金銀珠寶,但他還是不滿足,于是就大肆貪污金銀珠寶和土地,并且將土地上的所有收入都收進自己的囊中,但匡衡本人對于貪污行為卻一直意識不到自己的錯誤。
當?shù)孛癖姾推渌賳T都是怒不敢言,因為匡衡是宰相,位高權重,底下的人也只能默默忍受著匡衡的腐敗,但紙終究遮不住火,匡衡的腐敗最終被皇帝發(fā)現(xiàn)了。匡衡的腐敗行為被發(fā)現(xiàn)后,皇帝將他貶為庶民??锖庖宦繁换实厶岚危詈笠驗楦瘮?,皇帝把他貶為庶民,趕回了家鄉(xiāng)??锖膺@一次也是徹底跌到了谷底,永無翻身之日。
雖然他小時候努力學習,但最終沒有給自己贏得好下場。因為腐敗,他毀了自己的仕途。匡衡最終還是回到了貧困的家中,過著平民生活,只能借著鄰居家里的光看書,最終也在這個地方死去。這就是匡衡“鑿壁偷光”后的經(jīng)歷了。
長大后是匡衡成為一代文學家,并且是當時太子的老師,最后成為了漢元帝的丞相。匡衡的鑿壁偷光我們從小都聽過,因為匡衡家里窮買不起蠟燭,所以他把墻壁弄個洞,借助鄰居的光來學習,他的勤奮學習被現(xiàn)代人作為典型的教材來激勵孩子讀書,長大后的匡衡也是受到漢元帝的提拔,最后做到了高官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他從一個農(nóng)民做到了進朝為官也是很勵志。
功成民就后的匡衡把自己活成了反面教材。小時候的匡衡鑿壁偷光很是勤奮,長大做官后就變得貪得無厭,漢元帝時候匡衡被封為安樂侯,其侯國食封土地三十多畝,但是匡衡貪得無厭,竟然還非法的去占地,后來被別人告到了皇帝那里,最后匡衡又被貶為庶人??磥硗稒C取巧的毛病到老也沒改,古代常常有勵志的人,到最后變得與自己的本性不想符合,曾經(jīng)寫《憫農(nóng)》的李紳在做官之后也變得殘暴無比,匡衡亦是如此,雖然他成為宰相,但是他后期的種種行為不值得小孩學習,因為他的本性變壞了。
長大后的匡衡更是沒有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胡作非為。俗話說“子不教父之過”,作為官二代的匡昌因為酒后殺人,但是嘴里確叫著自己是匡衡的兒子,他在兒子的教育上面也是失敗的,他沒有教育好自己兒子,總之長大后的匡衡很難讓人去學習和敬仰。
小時候的匡衡鑿壁偷光,長大后的匡衡雖然做了宰相但是他的品德讓人不敢恭維,可見教育孩子要先做人在做官。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407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