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為什么慈禧一死清朝就滅亡了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當慈禧走向她生命的終結(jié)時,清朝也敲響了喪鐘,仿佛清朝因慈禧而在風雨中飄搖了47年,而屹立不倒,這到底是因為慈禧手段高明,憑她一已之力,維系著最后的封建王朝,還是恰好只是一個巧合呢?
對于慈禧,歷史一直褒貶不一,有人認為她是近代社會的罪人,頂級奢侈品的代言人,愚昧落后的守舊者。而有人認為她是保守的開放派,她支持洋務運動,支持立憲法,支持變法強國,是近代社會走向光明的護衛(wèi)者。
▲慈禧用膳(劇照)
但是清朝實實在在的在她死后3年,就走向了滅亡。
慈禧上位時,清朝還處于被動挨打的狀態(tài),同治時期,慈禧當政是非常勤奮的,在她的統(tǒng)治下實現(xiàn)了同治中興,她破格重用漢臣,誕生了晚清四大名臣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這樣的權(quán)臣。慈禧雖然是守舊派,但是她卻并不是頑固派,洋務運動、清末新政都是在慈禧的支持下推動的,當時還組織了亞洲第一水軍北洋水師。
▲晚清名臣張之洞
說起慈禧的威懾力,首先需要知道她的權(quán)力來自何處?
慈禧通過辛酉政變除去八大輔政大臣,同時得到滿清貴族的支持,籠絡西藏,蒙古的貴族,支持喇嘛教,通過聯(lián)親,提拔軍功卓著的將領(lǐng)等手段,鞏固自己的統(tǒng)治地位??梢姶褥且粋€天生的政治家,她在政治上有著異于常人的天賦。
雖然她重用漢臣,但是并不沒有讓他們成為一個整體,而是利用他們之間的矛盾,分而治之。清朝的四大疑案,兩江總督馬新貽遇刺案,成功瓦解了湘軍的勢力,楊乃武與小白菜一案,讓清朝上上下下100多位官員受牽連。這2個案件牽扯的官員幾乎清一色全是漢臣,慈禧也是通過這種手段,讓漢臣不得不依附于清朝,依附于慈禧。
▲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曾國藩"
慈禧的威懾力真的能讓所有官員都聽她的話嗎?
10多年的太平天國運動,讓清朝的臣民有了一種反清的心態(tài),對于清朝的勢力也開始反抗,在朝中光緒帝搞起了圍園殺后行動,事情敗露后,光緒被囚禁。
▲光緒皇帝(劇照)
1900年,慈禧預備更換新皇帝廢除光緒,她打算立端郡王次子溥儁為新君,然而此行動卻招致朝中重臣的強烈反對。也正是溥儁父子引發(fā)了八國聯(lián)軍侵華,使得慈禧匆忙西逃,此時,受慈禧重用的李鴻章、張之洞卻并不受慈禧調(diào)遣,而是與列強簽訂東南互保條約,使大清朝廷的威望一落千丈。
相對于漢人集體來講,洋人更愿意扶持清廷,畢竟每年上億的賠償金,也是一筆非常大的收入,列強集團也愿意加強清朝內(nèi)部統(tǒng)治,來實現(xiàn)自己的利益,所以洋人愿意支持慈禧,承認她的合法地位。
▲垂簾聽政中的慈禧(劇照)
但是后期的慈禧權(quán)勢并不是人人都畏懼的,如:慈禧的心腹太監(jiān)安德海就死于小皇帝和丁寶楨的手里。
所以慈禧到了后期,威懾力已經(jīng)明顯減弱了,但還有洋人集團愿意維持她的地位,使得漢人集團不敢正面與她進行沖突。
慈禧死后,掌權(quán)的隆裕太后政治手段太差勁
清朝的滅亡和慈禧選擇的后續(xù)接班人有著很大聯(lián)系,此時的清朝需要的是一個政治手段高明,且成熟的皇帝,而不是一個3歲的孩子,當然,慈禧選擇溥儀的私心非常明顯,不過是為自己的第三次垂簾聽政做準備。
▲溥儀生父攝政王載灃(劇照)
攝政王載灃也不過是一個25歲的年輕人,雖然位高權(quán)重,但是影響力實在有限,畢竟他進入官場的時間短,1906年之前,他根本沒有參與軍國大事,擔任的都是一些武職,1907年,載灃開始進入軍機處,進入權(quán)力的中心。一年以后,他成為大清帝國的實際負責人,僅僅1年的練習時間,載灃又如何能在這個艱難的漩渦中生存。
隆裕的政治手段更是無法與慈禧相比,辛亥革命爆發(fā)時,隆裕便輕易在袁世凱的哄騙下簽下了退位詔書。
清朝的滅亡,是一種必然趨勢,這和慈禧是否在世關(guān)系并不大,畢竟清朝亡于革命而非亡于洋人。若說洋人支持慈禧有著私利,而革命的目的卻是為了拯救受苦受難的同胞。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140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唐朝為什么以胖為美“胖”到底美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