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編,說起皇考恪妃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在滿清早期的努爾哈赤、皇太極時代,后宮幾乎都是滿蒙女子,從未出現(xiàn)過漢人出身的妃子。清朝入關(guān)后,為了穩(wěn)固在中原地區(qū)的統(tǒng)治,大清后宮第一次出現(xiàn)了漢人妃子,而且這個女子還是康熙的母妃,她究竟是誰呢?
明朝萬歷年間,有一位叫石惟岳的進士來到某地擔(dān)任副使,任職期間,石惟岳明察秋毫,曾經(jīng)讓一位王妃的冤情得到了昭雪。石惟岳有一個兒子叫石申,滿清入關(guān)后,石申成為滿清朝廷的官員,在朝廷擔(dān)任戶部侍郎,相當(dāng)于財政部副部長了。
石申有一個女兒石氏,長得貌美如花,順治年間,身為漢軍旗女子的石氏參加了清宮選秀,進入了大清皇宮,她是第一位進入大清后宮的漢妃。當(dāng)時,順治帝極力推行漢化,稱滿漢為一家,對漢人也采取了相對寬容的政策,體現(xiàn)在石氏身上有這么幾點。
順治帝對石氏比較寵愛,生活待遇方面也是極好的,石氏不但住到了永壽宮,而且還可以在宮中穿漢族服飾,這在當(dāng)時是難以想象的,因為滿清對于“斷發(fā)易服”這一塊一直是比較重視的。順治帝還特意準(zhǔn)許石氏的母親趙氏入宮,可以乘坐轎子入宮。這些足以說明順治帝對這位漢人妃子是非常重視的。
然而,雖然石氏受寵,但是她卻不能成為少年天子順治帝的最愛,順治最摯愛的女人是承乾宮的董鄂妃。后來甚至為了董鄂妃之死而心灰意冷,進而出家為僧,雖然被攔下了,但也只活了24歲便英年早逝了。
康熙六年,石氏也走完了屬于自己的人生,康熙將這位母妃追封為皇考恪妃??滴跷迨吣?,孝東陵竣工,恪妃石氏被遷葬入孝東陵之中。
清朝是離我們最近的一個封建王朝,做為清朝入關(guān)第一位皇帝順治,究竟是什么原因讓他看破紅塵,去五臺山一座清冷孤寂的寺廟里,當(dāng)一個夜夜青燈古卷的和尚。解開這個謎,這就要從順治的婚姻說起,根據(jù)史料記載,順治帝共有14位妻子,這其中有三個女人生前或死后被追謚過皇后,正是這三個不同的女人改變順治帝的一生。 博爾濟吉特氏是順治的第一位生前冊封過的皇后。這位蒙古親王的女兒,是順治母親孝莊文皇后的侄女,和順治算是姑表親。這樣的親上加親,在古代是很流行的一件事,可以說有相當(dāng)一部分婚姻,是這種姑姨表兄妹或表姐弟的模式,所以不會有現(xiàn)在這種近親結(jié)婚的異議。這個皇后是順治的叔父,當(dāng)時為攝政王的多爾袞指定為婚的,而那時剛剛登基的順治帝只有六歲,只是一個乳臭未干的娃娃,更談不上男女之間的認(rèn)識。 順治十四歲時,和博爾濟吉特氏舉行了婚禮,清史稿上沒有記載博爾濟特吉氏的年齡,估計應(yīng)該和順治年齡相當(dāng)或稍大些。結(jié)婚后,博爾濟特吉氏正式由妃子被冊封為皇后,據(jù)說這位皇后不僅長得漂亮而且很聰明,可是順治并不喜歡她。不僅因為她生活奢侈讓一向崇尚儉樸的順治帝看不慣外,而且皇后又天性妒忌,不能容人,是個愛使小性子的女人。本來這是女人們的特點,可是在那個男權(quán)思想嚴(yán)重的時代,面對身份尊貴的皇帝來說,這就讓順治很不受用了。 偏偏順治又是個脾氣很壞的人,做事一意孤行,這樣兩個互不相容的人在一起,就免不了吵了小架,賭個氣什么的。久而久之,順治對于這樣的摩擦,就耿耿于懷,每每想廢掉皇后,另立新人。其實這一切只不過是表面的現(xiàn)象,那深藏在順治骨子里的東西,其實是因為攝政王多爾袞。 皇太極死后,年僅六歲的順治當(dāng)了皇帝,但是做為孤兒寡母的順治和孝莊文皇后,弱的弱,小的小,又怎能處理朝政,所以一切事務(wù)都交給了這兩位親王。此時的順治不過是個傀儡罷了,攝政王在朝中的權(quán)利越來越大,隨時都有謀篡皇位的可能。順治對于多爾袞來說無疑是螳臂擋車,所以順治有時不得不隱忍自己,表面上對多爾袞的所作所為大加贊賞,實際上是如梗在喉,欲除之而后快。 1650年,多爾袞死在喀喇城,多爾袞死后第二年,順治帝親臨朝政,終于擺脫傀儡的帽子。對于多爾袞這樣一個居心叵測的家伙,順治從心中是既害怕又厭惡的,那么多爾袞為他定下這門婚事,想來順治心中也不會很贊同的。好在博爾濟特吉氏還是個年齡不大的女子,如果博爾濟特吉氏能對順治溫柔賢慧一點,順治也許不會廢掉皇后??墒遣枬丶喜⒉蝗珥樦蜗胂蟮哪菢?,反而心胸狹隘,不能容人,這讓順治似乎又看到了多爾袞那飛揚跋扈的樣子。如此,在順治與博爾濟特吉氏結(jié)婚兩年后,順治不顧眾朝臣反對,甚至不睬清朝宗法,以志趣不合為由,終于將博爾濟特吉氏降為靜妃。 順治的第二位妻子是孝惠章皇后。她小順治三歲,在順治17歲時,先被聘為妃,后冊封為皇后,此時,順治是剛剛廢掉了博爾濟特吉氏。對于這樣新皇后,順治依舊沒有產(chǎn)生愛戀的感情,盡管順治的已到了情竇大開的年齡,也許正是如此,(歷史人物 )順治才對自己心中的理想伴侶做了更完整的描畫。從順治帝找不出廢后的借口來分析,孝惠章皇后應(yīng)該是個安靜的女孩,但毫無個性可言,也就是說沒有生活的趣味,更確切地講,她還是個懵懂無知的少女。而這時,順治的生活中突然有了董鄂氏,于是滿腔地?zé)崆榫娃D(zhuǎn)移了方向,本來就對她冷淡的順治,就再也沒有一絲好感了。幸而孝惠章皇后從不管他與董鄂妃的關(guān)系,更沒有爭風(fēng)吃醋,而是安靜地呆在自己的后宮,了度這青春如花的年華。 順治的第三個妻子就是董鄂氏。據(jù)說董鄂氏是順治十一弟的妻子,因為清初規(guī)定,后妃及王貝勒福晉、貝子、公夫人均派婦輪流侍奉皇太后。而順治每天給母親請安,經(jīng)常出入宮邸,所以就認(rèn)識了董鄂氏,也許是一見鐘情,順治從此就喜歡上了這個美麗的弟媳。這樣的事情在歷代宮闈中并不少見,董鄂氏畢竟是有夫之婦,兩個人的來往并不是光明正大的,這種偷偷摸摸的行為。后來被順治的弟弟發(fā)現(xiàn),就很嚴(yán)厲地斥責(zé)了董鄂氏,順治知道后,竟然以皇帝的身份將將十一弟叫到跟前,不由分說地打了他一個耳光。十一弟回家后,前思后想,終于咽不下這口氣,最后憤懣而死,順治的這種行為可謂小人之舉。以權(quán)勢搶奪了自己弟弟的妻子,有點不那么仗義,可是誰讓人家是皇帝呢,與皇帝沒有道理可講。 董鄂氏進宮后,先被冊封為妃,順治曾幾次想廢后立董鄂氏,終因沒有借口,不了了之。其實順治已經(jīng)廢了一個皇后了,不可能再力排從議,再演一場廢后的鬧劇了,順治依舊不甘心,你們不是不讓我立她為后嗎?那我就立她為貴妃,并且將這排場做得大大的,名不能給,那我就給她實。董鄂氏封為貴妃的那一天,詔示天下,除了皇后,妃子是沒有這種待遇的,而順治帝為董鄂氏就破了先例。 雖然奪妻之事不那么光明,但順治對董鄂氏的感情應(yīng)該是很深的,可是好景不長,造化弄人。僅僅四年,先是他們僅有的一個兒子夭折了,接著董鄂氏就因病先順治而去。這個打擊對于順治來說是很大的,順治從小孤兒寡母,少有人愛,一直生活在叔父的陰影之下,及親政之后,被國家大事所羈絆,更沒有哪個人能走進順治的心中。在經(jīng)歷了兩個女人后,直到遇見了董鄂氏,順治才真正感到自己象個有人疼愛的孩子,他能不珍惜嗎?可是彩云易散,琉璃易碎,一切轉(zhuǎn)眼已成空。 如果說順治的脾氣是火的話,那么董鄂氏的性情無疑就是潺潺的清水,不僅讓順治心平氣和,同時也讓順治感到來自異 *** 情的魅力。董鄂氏死后,順治追封董鄂妃謚號為:孝獻莊和至德宣仁溫惠端敬皇后,幾乎把所有關(guān)于女人的尊稱愛稱,都給了這位陪伴了他四年的董鄂妃。 董鄂氏死了,永遠地離開了順治,順治對于這個變故有些措手不及,他不明白為什么自己如此心愛的女人會突然離他而去?當(dāng)初以為天長地久的愛情,轉(zhuǎn)眼就成過眼云煙,那普天之下,唯我獨尊的皇位,又有什么可貪求的呢?就如《紅樓夢》中的賈寶玉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你去了,我當(dāng)和尚去。 順治的妃子有記載的: 1。廢后靜妃 博爾濟吉特氏 2。孝惠章皇后 博爾濟吉特氏(廢后靜妃侄女、后來當(dāng)了母后皇太后) 3。孝康章皇后 佟佳氏(康熙的生母,順治在位時為佟妃、后來當(dāng)了圣母皇太后,不過時間很短) 4。端敬皇后 董鄂氏(皇貴妃,也就是那個很出名的董鄂妃) 5。淑惠妃 博爾濟吉特氏(孝惠皇后之妹) 6。恭靖妃 博爾濟吉特氏 7。端順妃 博爾濟吉特氏 8。恪妃石氏(她是唯一一個漢妃) 9。寧愨妃 董鄂氏(福全的生母) 10。貞妃 董鄂氏(據(jù)說是董鄂妃的妹妹) 11。悼妃 博爾濟吉特氏(廢后的堂妹,也是孝莊皇后的親侄)
有的
康熙皇帝:順懿密妃,王氏(?——1744),知縣王國正之女,母黃氏(1640——1709),為蘇州籍人氏,可能是康熙二十八年第二次南巡時帶回宮中的女子??滴醵嗄赀M宮,時年大約十六七歲,三十二年生皇十五子,三十四年生皇十六子,四十年生皇十八子(八歲夭折)。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冊封為密嬪,雍正二年六月尊為皇考太嬪,乾隆元年十一月尊為皇祖順懿太妃,九年十月十六日薨,享年70多歲。次年同日奉安。
裕勤妃,陳氏(?——1754),滿洲鑲黃旗人,二等侍衛(wèi)陳希閔之女。康熙三十六年生皇十七子果毅親王允禮,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冊封為勤嬪。雍正四年二月尊為皇考勤妃。乾隆元年十一月尊為皇祖純裕勤太妃。乾隆十八年十二月二十日薨,享年當(dāng)在60歲以上。乾隆下旨寇摘纓緯,祭酒行禮;十九年四月二十日奉安。
端嬪,董氏,員外郎董達齊女??滴跏晟识?,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冊為端嬪。卒年不詳,享年在60歲以上??滴跷迨拍昃旁鲁蹙湃辗畎?。
靜嬪,石氏(?——1758),石懷玉之女。康熙五十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生皇二十三子,六十一年十二月被雍正帝尊為皇考貴人。乾隆元年被乾隆尊為皇祖靜嬪,二十三年六月初八薨,享年當(dāng)在60歲以上。次年三月二十二日奉安。
安嬪,李氏,漢軍正藍旗,康熙十六年八月冊封。大約在雍正年間去世,享年當(dāng)在60歲以上。
敬嬪,王佳氏,康熙十六年八月冊封。大約在雍正年間去世,享年當(dāng)在60歲以上。
貴人,兆佳氏(即布貴人,?——1717),康熙十三年五月初六生皇五女和碩端靜公主,康熙五十六年正月十一日去世,享年當(dāng)在60歲以上。
貴人,袁氏,康熙二十八年五月二十七日生皇六女和碩恪靖公主,二十二年七月二十三日生允禹(示字旁),卒年不詳。
貴人,陳氏,康熙五十七年二月初一生皇三十五子允援(示字旁),卒年不詳。
貴人,易氏(?——1728),雍正六年四月卒,享年約70多歲。
庶妃,張氏,漢族??滴跗吣晔辉露丈书L女,十三年二月初十日生皇四女。卒年不詳。
庶妃,王氏,漢族。康熙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生皇十六女。卒年不詳。
庶妃,劉氏,漢族??滴跞吣晔率丈适吲?,卒年不詳。
雍正皇帝:齊妃李氏,知府李文熚女。初為世宗藩邸側(cè)妃,康熙三十四年,生皇二女和碩懷恪公主。三十六年,生皇子弘昐。三十九年,生皇二子弘昀。四十三年,生皇三子弘時。世宗登極,雍正元年十二月,冊封齊妃。乾隆二年丁巳四月初七日卒。
謙妃劉氏,管領(lǐng)劉滿女。康熙五十三年甲午生,初入宮號貴人。雍正十一年六月,生皇六子果毅郡王弘曕,冊封謙嬪。乾隆二年九月,高宗晉尊為皇考謙妃。三十二年丁亥五月二十一日卒,年五十四。
寧妃武氏,知州武柱國女。雍正十二年甲寅五月二十四日卒,追封為寧妃。
懋嬪宋氏,主事金柱女。初入侍世宗藩邸,為格格。康熙三十三年,生皇長女。四十五年,生皇三女。世宗登極,雍正元年十二月,冊封懋嬪。八年庚戌卒。
郭貴人,初封常在,雍正七年晉為貴人。乾隆五十一年正月卒。三月入葬地宮。
李貴人,雍正七年被封為貴人。乾隆二十五年四月二十八日卒,二十九日奉移泰陵妃園寢。
安貴人,乾隆十五年卒。暫安于殯宮。
海貴人,雍正三年為常在,十三年為晉為貴人。乾隆二十六年十二月卒,二十七年四月葬地宮。
張貴人,初為常在,十三年晉為貴人。雍正十三年四月二十一日卒。
老貴人,葬東陵蘇麻喇姑園寢。
那常在,雍正十三年前卒,暫安于田村,后奉安泰陵妃園寢。
李常在,雍正八年為答應(yīng),十四年晉常在。乾隆五十年后卒。
馬常在,雍正七年為答應(yīng),八年晉常在。乾隆三十三年卒。四十年十月葬地宮。
春常在,雍正十三年為常在。乾隆二十六年后卒。
高常在,雍正七年四月為答應(yīng),八年為常在。雍正十年卒,乾隆二年仍暫安于殯宮,后奉安泰陵妃園寢。
常常在,雍正七年初為常在。雍正十年卒,乾隆二年仍暫安于安于田村,后奉安泰陵妃園寢。
顧常在,雍正十三年前卒,暫安于田村,后奉安泰陵妃園寢。
吉常在,不詳
蘇答應(yīng),雍正四年已入宮,雍正七年后卒。
英答應(yīng),原名蘭英。其余不詳。
汪答應(yīng),不詳
德答應(yīng),不詳
張格格,生卒年不詳,奉安于泰陵妃園寢。
伊格格,生卒年不詳,奉安于泰陵妃園寢。
張格格,生卒年不詳,奉安于泰陵妃園寢。
乾隆皇帝:慶恭皇貴妃,陸氏,初封慶嬪,累晉慶貴妃。薨。嘉慶皇帝曾經(jīng)被她撫育過,被嘉慶帝追尊為慶恭皇貴妃。
敦妃,汪氏,生一女,下嫁和珅的兒子豐紳殷德。
咸豐皇帝:慶妃張氏,咸豐九年九月初九日賜號為慶貴人。十一年十月,穆宗尊封為皇考慶嬪。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再詔晉尊為慶妃。光緒十一年乙酉五月初三日卒,十五年奉安。
其實還有很多本來是漢人,后來入了八旗,像雍正皇帝最愛的年妃,年妃是年羹堯的妹妹,其實是漢人,是后來加入的八旗, 像康熙皇帝的媽媽佟妃也是漢人,本來姓佟, 入了八旗后,就把自己的姓改成佟佳。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15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