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砹艘黄P于清朝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大清立國三百年,共傳十二帝。雖然,這十二位帝王說不上個個是明君,但是,卻沒有一個是昏君,都勤勤懇懇沒有一個耽于享樂、荒淫無道的,幾乎都能說的過去。
為什么會這么說呢?這從清朝皇帝的節(jié)儉一項就能看得出來。
清朝的康熙皇帝,自小受祖母孝莊皇太后的教導,立志要做一個勤于政務,愛護百姓的好皇帝。因此,他的日常消費拒絕奢靡,對那些坐著享?;蛑v究排場的事,更是沒什么興趣。
在他繼位的第二年,就收到了一只很稀有的黃色小鸚鵡,這是一位將帥特地從前線送來的,并且,他還專門為這只小鸚鵡打造了一個非常別致的黃金籠子??滴醢藲q繼位,當時不過九歲,本是一個貪玩的年紀,這位將帥就是想借這只鸚鵡討他歡心。但是,這位小皇帝卻出乎他的意料,拒絕了這只罕見的小鸚鵡,不僅如此,他還被康熙嚴厲地訓斥了一番。
像康熙這樣,年幼的時候就已經有如此見地的皇帝,在歷朝歷代都是屈指可數的。更難能可貴的是,康熙在位這么多年,能始終如一,堅守自己的做法。
那一年,康熙五十大壽,一些大臣們就做了一扇屏風為他祝壽?;实畚迨髩鄣臅r候,送上一扇屏風,其實,并不算什么特別貴重的禮物,況且,這屏風還是多位大臣一起湊錢制作的。可康熙還是沒有改變初衷,他把屏風上大臣們寫給自己的祝壽文章抄了下來,以此來作紀念,而那扇屏風,則被他退了回去。
不僅是自己的日常生活,就是宮中的各種花銷,康熙都有嚴格要求,一切從簡,不得浪費。
就以光祿寺和理藩院來說,光祿寺每年都要為宮中祭祀、典禮準備筵席,往年需要花費七十萬兩銀子,但是,經過康熙的逐步壓縮,這些開支就降了六十多萬兩,每年只需要七萬兩左右的銀子。理藩院是掌管少數民族事務的,每年用于犒賞和接待的花費為八十萬兩銀子。在康熙的刻意裁剪下,取消了一些不必要的開銷,支出的費用一下就少了七十多萬兩,每年只需要八萬兩左右。
即使是離宮出外,康熙也還是嚴守節(jié)約的做法,不允許特地為他修路,不允許擅自為他建造行宮。已經有的行宮,也不允許再添磚加瓦,刻意打造。有的地方官向康熙請示,說是應將當地的行宮交由地方管理,可是,康熙覺得這樣會增加地方的負擔。于是,就下令此后不再修葺,任其破損。
除此之外,康熙還命令不讓當地的官員搭建彩棚,不許舉辦迎送儀式,不許為了他的題字題詞特地刻碑建碑亭。如果有違背,被他知道后,將是一頓痛斥。
康熙的節(jié)儉作風,影響到了下一代,在雍正繼承皇位之后,就曾倡議節(jié)約糧食。還特地下過圣旨,對剩飯剩粥都有特別的管理,把沒有變質的,還可以吃的,就送給服役的下人食用;把不能吃的,用來喂食貓狗;連貓狗都不能食用的,干脆就曬干喂食禽鳥。
為此,雍正會專門派人稽查,如有不照做的,還會被治罪。
雍正身為一國之主,竟為剩飯剩粥的處理下了圣旨,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絕對是寥寥無幾的。對于如何節(jié)約糧食,雍正可算是費盡心思,在規(guī)定剩飯剩粥之后,他又為糧食的事下了另外一道圣旨。
他命令太監(jiān)在煮飯的時候,要適量下米,寧愿煮少,也絕對不能多煮,以至于,將剩飯倒棄,不懂得愛惜糧食。還讓各處的首領太監(jiān),見到有米粟飯粒,應當撿起。如果,被雍正發(fā)現(xiàn),有輕棄米谷的人,不管是誰,都要接受懲罰,重責四十大板。
如果,總管們還是如以往那樣,縱容這些行為,被他查出,連總管都要受到重責。如此看來,雍正對于糧食的節(jié)約還是很上心的,有命令,有道理,有辦法,還有懲治措施,是非常周到齊全的。只可惜,康熙和雍正的節(jié)儉作風并沒有傳給乾隆,反倒是隔代的嘉慶傳承了這種作風。
乾隆的生活和康熙雍正相比絕對是奢侈的,而嘉慶的節(jié)儉則是受到了朱珪的影響。朱珪是嘉慶的師傅,與和珅相比,真是截然相反,和珅貪得富可敵國,朱珪卻清廉自守。
朱珪從山東布政使奉調進京,連二百兩銀子的路費都要向別人借。
甚至,在他去世的時候,嘉慶前去祭奠,卻由于家里的大門窄小陳舊,使得轎子都無法抬進,嘉慶只能下了轎子,步行進去。當看到自己師傅的臥室,僅有一張大床,幾只木凳,舊棉布褥子,舊棉布被子的時候,嘉慶不由得失聲痛哭。
這樣寒酸的家境,說出去又有多少人會相信,這是一個帝師的家境呢?
嘉慶曾回憶說:他這位老師以身作則,對他的一生都產生了不小的影響。嘉慶親政之后,就嚴令禁止地方官員搜羅納貢各類寶物。一些官員依照前朝舊例,將新疆和田出產的美玉運送進京,最大的有萬斤以上。嘉慶得知就下令:不管玉石已經運到哪里,一律就地拋棄不能進京。
在嘉慶看來,地方官員進貢的物品,都是從百姓身上搜刮而來的,而各級官吏,也會借進貢的名義,橫征暴斂,致使民不聊生。更何況,這些東西既不能充饑,也不能御寒,沒有任何作用。不僅是玉石珍寶,就是許多官員愛不忍釋的洋人玩意兒,嘉慶都不感興趣,還斥其“更如糞土矣”。
在嘉慶五十大壽的時候,一位御史建議為了慶祝皇帝五十大壽,內城應該持續(xù)演十天的戲。這位御史原本是想討好嘉慶,卻不料,嘉慶讀了這份奏折之后,非常憤怒。在嘉慶親政之后,就決意扭轉奢華、荒嬉政事的風氣,以達到勵精圖治的目的。
內城禁止演戲,本就是他下的決斷。如果聽從了這位御史的建議,豈不是敗壞風氣嗎?不久之后,這位御史不僅被罷了官,還被打發(fā)到很遠的盛京做苦力。
在嘉慶之后,繼位的道光皇帝,也是一個節(jié)儉的皇帝。他連自己最重要的登基大典,都是能省則省。按照慣例,新皇登基必須要有樂隊演奏,可是,道光卻認為樂隊排練不僅費時費力,還費銀子,于是下令“設樂而不作”,意思就是:讓樂工們拿著樂器擺樣子就行,不需要出聲。
道光不僅取消了奏樂,就連大臣給新皇讀賀表的儀式,也取消了。這么看來,道光對這種形象的面子工程,是不感興趣的,真的是把節(jié)儉放在了第一位。道光和康熙一樣,對自己的吃穿用度也很節(jié)儉。他坐的轎子,是嘉慶用過的,若是壞了就修一修,不讓做新的轎子。
另外,他也不怎么講究排場,甚至覺得“即使不乘輦也無不可”。作為至高無上的皇帝,道光穿的衣服竟還有補丁。褲子的膝蓋處如果破了,他從不換新的,打上補丁就直接穿,不僅不擔心被人看見,還很自豪。
皇帝都這樣,大臣們自然要效仿。不管褲子是不是真的破了,都會打上補丁,只是為了能和皇帝保持一致。大學士曹振鏞,在上朝給皇帝下跪行禮的時候,有心將自己膝蓋上的補丁露出來,沒想到還真讓道光給看見了。
等正事問完了,道光就和曹振鏞聊起了補丁來。道光隨口問曹振鏞,他那補丁用了多少錢。曹振鏞根本就不知道打個補丁,需要多少錢,只能胡說八道,差不多三兩銀子。沒想到,道光竟頗有感慨,覺得民間打補丁很便宜,因為,內務府給他打一個補丁,竟要花費五兩銀子。
道光這話一出,滿朝文武都強忍笑意,因為五兩銀子的花銷,都不知道能做多少條新褲子。道光雖然一心想要節(jié)儉,但奈何,他是一個處于高位而不諳世事的皇帝,只是一個補丁,就被內務府的人算計了不少銀子。
道光的兒子咸豐稱帝之后,也是嚴格遵守道光的圣訓,崇儉去奢,力圖“永守淳樸家風”。書房的門壞了,他也沒讓換新的,而是讓人修理了一下。或許是道光時期,官員糊弄皇帝慣了,修了一扇門,竟提了五千兩銀子的報銷。
自然,咸豐沒有道光好糊弄,大怒,下令問罪,上報的官員立馬說是誤報,實際是五十兩,這才蒙混過關。
勤儉節(jié)約一直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不管在怎樣的時代,這樣的風氣應該值得每個人傳承。
在我們的電視劇上可以看到,明朝的皇帝好像都是有缺陷的,比如朱元璋殘暴,朱棣兇狠,朱瞻基愛斗蛐蛐雖然絕大多數人覺得這都不算啥缺陷,誰還沒個愛好呢?但是還是給這個雄才大略的明宣宗添上了一筆污點。包括唐朝在內幾乎沒有一個朝代沒有一個昏君的除了清朝。電視劇當中的清朝那就可以說是有朝12代皇帝個個都是明君了,為啥最后還是不到300年就亡了呢?
清朝皇帝當中,幾乎每一個都能被電視劇找到完美的亮點,比如仁慈善良的多爾袞雖然他不是清朝皇帝,但畢竟是跟皇帝的老婆并肩戰(zhàn)斗的男人;愛民如子的康熙;兄弟情深的雍正;廉潔公正、寵妻狂魔乾??;還有那殫精竭慮的咸豐等等。總而言之,按照電視劇的這個說法,清朝的皇帝那絕對是可以傳上萬萬年的,為啥還是不到300年就滅亡了呢?
其實大家都知道,電視劇都是有?藝術化?地,與歷史還是有很大的差別的。屏幕上?勤政愛民?的好皇帝在歷史當中是另外一回事,屏幕上殘暴兇狠的皇帝在歷史上又是另外一回事。比如電視劇當中那個惡狠狠的朱元璋,他是第一個給老百姓修廉租房的;也是第一個建立完善的老百姓社會福利機構的。他兇也就是兇一下那些不聽話的官員罷了。
而清朝的皇帝,在歷史當中雖然也是?可圈可點?,但是是不是都像電視劇里那樣的個個都是明君呢?我們不好評價,但是可以把其中幾個比較典型的君王的事跡拿出來給大家看看,究竟是明君還是昏君想必還是比較容易看出來的。
比如,熱播了許多年的《康熙王朝》,電視劇當中寫得倒也沒有什么太大的錯誤,但是細節(jié)處還是有不少改動的。比如電視劇當中寫鄭經聯(lián)合荷蘭人攻打清朝,但是歷史上卻是清朝聯(lián)合荷蘭人攻打鄭經。鄭成功跟荷蘭是死敵,曾經把荷蘭人趕出了中國的土地,荷蘭人又怎么可能幫助鄭成功的后代呢?
二者就是尼布楚條約的簽訂了,且不說康熙拿著數萬人跟沙俄幾百人死磕了那么多年都沒有徹底的打敗沙俄,最終還是沙俄彈藥用光才被迫投降,就是那個最后的條約,其實也很讓人深思。首先,《尼布楚條約》以滿、俄和拉丁文三種文字簽訂沒有中文;其次,這個條約中國大約向沙俄割讓了大約43.15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同時還讓中國失去了西伯利亞這個傳統(tǒng)的?勢力范圍?。
再者就是康熙的私人生活了這也是電視劇最喜歡寫的場景。康熙的私人生活也是相當的有個性,比如外國有記載說到:?舊聞皇帝于暢春園作離宮十五處,貯以北京及十四省美女,宮室制度及衣服飲食器皿皆從其地風俗,而皇帝其中。?相傳他還特別喜歡用青蛙嚇唬小腳的漢族婦女,讓她們恐懼地大叫。
說完康熙,我們再說說他的?好圣孫?乾隆。乾隆處處都是他爺爺來做的,比如他爺爺搞個千叟宴,他也搞個千叟宴,最后卻因為過于勞累,使得不少老人在回去的路上死掉了。但是乾隆比較厲害的還是?十大武功?,其中比較有特色的有和尼泊爾大戰(zhàn)尼泊爾的領土大約是十幾萬平方公里,大清與它展開了長達數年的激烈戰(zhàn)爭。
還有乾隆與緬甸大戰(zhàn),帶著3萬大軍雄赳赳氣昂昂地往緬甸趕過去,結果發(fā)現(xiàn)路上的瘴氣實在是太可怕了,于是就跑了回來。經歷這樣一場?血戰(zhàn)?,清軍還剩下1.3萬人。這時候由于泰國(這時候稱為暹羅)與緬甸發(fā)生了戰(zhàn)爭,緬甸為了防止兩線作戰(zhàn),主動向大清求和十大武功妥妥的!
還有就是乾隆的六下江南了,這一舉據電視劇說創(chuàng)造了與夏雨荷的美好愛情故事,同時還產生了紫薇這樣一個美女和小燕子這么個便宜女兒。不知道在六下江南過程中乾隆究竟有沒有找到夏雨荷,也不知道他究竟找了幾個夏雨荷。但是我們知道的是,大學士紀曉嵐曾經勸阻過乾隆,他說:
?東南財力竭矣,上當思所以救濟之。?
乾隆大怒,對紀曉嵐說:?朕以汝文學尚優(yōu),故使領四庫書館,實不過以倡優(yōu)蓄之,汝何敢國事!?果然不愧是威風凜凜、天下無敵的十全老人,從此紀曉嵐懾于乾隆的天威浩蕩,專心致志的負責改書、刪書、禁書去了。當然,乾隆還為兒子嘉慶培養(yǎng)了一個錢袋子和珅,嘉慶抄家一次性就抄出了8億兩白銀的現(xiàn)金,這也是大功一件。
見微知著,從康熙、乾隆這兩位清朝著名的?明君?大家也可以看出來為什么大清12代皇帝都是明君卻最終不到300年就被幾百幾千人的革命軍一擊而潰了。
中國史上有沒有沒有昏君的朝代?有!但僅三百年就滅亡了?
在中國古代歷朝歷代,幾乎都會出現(xiàn)幾個昏君,加速國家的滅亡。就像現(xiàn)在人們經常所說的富不過三代,越往后的子孫后代就越會敗家,皇帝也是如此。開國皇帝往往是最懂得保持斗爭精神的,而后面的子孫一代代傳下來,逐漸就變得荒淫無道。中國史上有沒有沒有昏君的朝代?有!但僅三百年就滅亡了。
清朝
這個朝代就是清朝,也是華夏大地上最后一個封建王朝。1636年,皇太極建立了大清王朝,滿族人統(tǒng)治了中國,雖然在漢人眼中,滿族人是異族入侵,反清復明的呼聲也一直存在,但是清朝的統(tǒng)治總體上還是比較穩(wěn)定的。
清朝從建立到最后溥儀被趕下臺,一共經歷了11個皇帝更替,其中包括像康熙、雍正、乾隆這樣杰出的皇帝。清王朝的11個皇帝雖然不能說都是康乾那樣的優(yōu)秀人物,但至少可以肯定,他們都不是昏君。然而清朝的統(tǒng)治沒有超過300年就宣告滅亡了。
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落后的封建制度已經無法跟上世界發(fā)展的步伐,西方國家經歷了兩次工業(yè)革命,科技和生產力迅速增長,而清朝雖然資源豐富,但是還停留在以個體農耕為主的生產模式,生產力遠不及西方國家。
導致后來被列強強行侵略。而造成這樣后果的根源就在于清朝閉關鎖國,還以大國身份自居,統(tǒng)治者不懂得變通,雖然沒有出現(xiàn)過荒淫無道的昏君,卻在后期接連出現(xiàn)庸君。光緒皇帝、溥儀皇帝時期,朝中大事已經由不得皇帝自己做主,可以說是庸碌之輩。如果清朝沒有出現(xiàn)在科技大發(fā)展的近代,而是更早的朝代,或許可以統(tǒng)治很長一段時間。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745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劉邦分封功臣時,韓信為什么才排21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