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魏忠賢一死為什么明朝就滅亡了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對于魏忠賢的評價,其實還是比較復雜的,因為他所做的事情也很復雜,好的壞的都有,對明朝有利的和危害明朝的也都有。不過從國家危亡來說,魏忠賢做的還算是好的,因為在他掌權的就年時間里,后金一直都沒能打進山海關,被阻攔在外面,那么明朝暫時就可以保住。魏忠賢究竟是怎么做到的,為什么他一死,沒多少年明朝就滅亡了?
公元1620年,對于明朝來說是一個發(fā)生了很多大事的年份。這一年,明神宗、明光宗兩位皇帝相繼去世,天才木匠皇帝朱由校順利繼位。而就在同一年,魏忠賢深受朱由校的信任,被提升為司禮監(jiān)秉筆太監(jiān),從此魏忠賢這位“九千歲”開始了自己長達9年的統(tǒng)治。
按理來說,史書接下來的話應該是:魏忠賢昏庸無道,將大明王朝搞得烏煙瘴氣,而在天啟皇帝駕崩之后,弱小的崇禎皇帝聯(lián)合東林黨,終于把魏忠賢這個禍國殃民的太監(jiān)干掉了。那么問題來了,東林黨執(zhí)政之后,會比魏忠賢做得更好嗎?我們暫且拋開魏忠賢個人的品格不論,來看他執(zhí)政9年之中他產(chǎn)生的國家影響。
在當時,努爾哈赤想法設法想要打入關內(nèi),但是卻遇上了鎮(zhèn)守關錦防線的袁崇煥,在他的堅守之下,努爾哈赤9年內(nèi)都沒有打入關內(nèi)。那么有人就會說了,袁崇煥守住關錦防線,和魏忠賢這個禍國殃民的死太監(jiān)有什么關系呢?這就要從他做的2件好事說起了。
大家知道,明朝末年最為燒錢的地方就是關錦防線了,每年至少都得消耗數(shù)百萬兩的白銀作為軍餉,而盡管魏忠賢仗著皇帝的權力中飽私囊,但是他也明白哪些錢不能碰。因此,魏忠賢執(zhí)掌朝政的時候不僅會將銀兩如數(shù)發(fā)放給遼東軍隊,并且還對對江南地區(qū)的大地主們征收高額賦稅,用來充實大明國庫,有力的保證了袁崇煥軍隊的衣食無憂。
而第二件好事,則是魏忠賢沒有為難袁崇煥。眾所周知,袁崇煥的背景實在是太不靠譜了,因為和他有關系的人都是東林黨人,而魏忠賢一開始也打算撤掉袁崇煥換上自己的人。但是后來慘敗的教訓,讓魏忠賢急忙把退休在家的袁崇煥請出來重新守衛(wèi)遼東。因為他明白,只有袁崇煥為他鎮(zhèn)守邊疆,他才能安心的在明朝國內(nèi)貪污受賄,一旦努爾哈赤打進來的話,自己就連明朝都保不住了,魏忠賢又怎能為所欲為呢?
很多人都十分憎惡大宦官魏忠賢,畢竟他勾結(jié)黨羽長期把持朝政,做盡壞事禍國殃民,因此對于崇禎皇帝除掉他都拍手稱快,然而魏忠賢身上真的沒有一丁點兒優(yōu)點嗎?其實在保衛(wèi)邊境方面他做的還是不錯的,在他掌權之時為何后金攻不進來呢?這也和他做對了這兩件事有關。
朱由校是一個很神奇的皇帝,他對于朝政完全不感興趣,平生最大的目標就是當一個出色的木匠。于是魏忠賢就投其所好將一切政務大包大攬,而朱由校也樂得專心于木匠活兒,野心勃勃的魏忠賢怎會甘于如此,他不斷地勾結(jié)黨羽,手下的人還給他修建生祠來巴結(jié)他,這個“九千歲”在朝中可謂是呼風喚雨一手遮天。
此后便發(fā)生了東林黨和閹黨之間的大戰(zhàn),然而東林黨實在敵不過魏忠賢等人,大多都落得了家破人亡的下場。直到崇禎皇帝重新把持朝政,東林黨人才又開始受到重用,在魏忠賢臨終前他曾經(jīng)勸誡崇禎皇帝千萬不要重用東林黨,然而崇禎認為魏忠賢是想反咬一口于是并沒有聽從他的勸告,誰想到十幾年后果然因為東林黨亡國了。
雖說崇禎皇帝兢兢業(yè)業(yè)力挽狂瀾,但是在邊境方面他確實不如魏忠賢,主要還是因為魏忠賢做對了兩件事情。第一就是嚴加防范邊境的少數(shù)民族,于是他派吳三桂去鎮(zhèn)守山海關,并重用袁崇煥等人,為的就是防止外族入侵對自己的權力造成影響。至于第二件事就是他主張對東南沿海等富庶地區(qū)增加稅收,從而可以更好的支持軍事。
本身這一切都沒毛病,但是在東林黨上臺之后,他們不光將魏忠賢制定的所有政策全部推翻,還過分節(jié)省軍費甚至把袁崇煥等人也卷進了黨爭之中,導致后金在袁崇煥死后勢力迅速壯大。同時東林黨人取消了對于東南沿海地區(qū)的重稅,全國各地都收取同等的稅收,導致不少地區(qū)的老百姓都被沉重的稅收壓得喘不過氣來。內(nèi)憂外患之下,明朝滅亡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請選中你要保存的內(nèi)容,粘貼到此文本框
此一時彼一時也,時間變了,情形不同了,結(jié)果也就不一樣了。
魏忠賢時,李自成還沒起義,大明朝只有一個敵人——大清,可以集中力量對付它。而大清,剛剛穩(wěn)定后方,開始把目標指向山海關,結(jié)果在寧錦受阻,還沒有想出更好的辦法,魏忠賢時代就結(jié)束了。
崇禎遇到的情況不同,崇禎二年李自成起義,大明朝被迫兩線作戰(zhàn),顧此失彼,決策難,行動更難。大清方面,努爾哈赤打錦州受重傷死了?;侍珮O繼承父志再打錦州寧遠,又敗了。吃一塹長一智,另想它招解決問題是人之常情,于是皇太極聽取范文程建議繞道蒙古部落,翻越燕山,從大安口入關。
魏忠賢時,氣候還算正常,災難并不普遍,國庫錢不多,但每年都有進項,額外開支不多,就是抗清花錢,緊緊手還過得去,不至于虧空太大。
崇禎朝遇到小冰河期,災荒不斷,賑濟災民要花錢;農(nóng)民起義風起云涌,鎮(zhèn)壓起義軍需要花錢;遼東戰(zhàn)場防御清兵需要花錢?;ㄥX地方太多,因為遭災國庫收入減少,這一多一少差距可大了。大明朝財政根本吃不消。
明末危局,勵精圖治的崇禎扭轉(zhuǎn)不了,魏忠賢更扭轉(zhuǎn)不了。
魏忠賢在時,袁崇煥和他的老師孫承宗一起建立了關寧錦防線,袁崇煥靠這一防線打敗了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的進攻,清兵才沒能進來??墒菍庡\大捷之后,參戰(zhàn)官兵都得到獎賞,主帥袁崇煥沒有得到任何獎勵,一氣之下辭官回家了。袁崇煥也只有袁崇煥才是清軍的克星,才能打敗清軍,除了袁崇煥的關寧鐵騎,明軍再沒有能與清軍過招的,袁崇煥離開了,假如魏忠賢可以繼續(xù)獨攬朝政,接下來他能防得住清兵的進攻嗎?
袁崇煥離開后,王之臣接任薊遼督師,假設他憑借袁崇煥留下的關寧錦防線,有效地阻止住清兵攻破山海關,但他能防得住清兵從燕山入關嗎?沒有袁崇煥,北京保衛(wèi)戰(zhàn)能不能大勝還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魏忠賢專權期間,打擊迫害東林黨人。朝中有正義感有能力的文臣瞧不起閹黨,不愿與之為伍,閹黨中能擔當大任的人不多,面對危局,沒有人才,魏忠賢能對付得了清兵和農(nóng)民起義軍的雙重打擊?不可能。
明末危局,既使讓朱元璋來,也未必能力挽狂瀾,更別說魏忠賢了。
1644年4月,朱由檢在煤山上吊自盡的時候,特意在衣襟上寫了句?然皆諸臣誤朕?甩鍋,曹化淳也忍不住感慨:?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
魏忠賢掌權的時候,對于抵擋努爾哈赤確實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實際上,魏忠賢此人素來喜歡排除異己,也喜歡斂財,說他能力強也不見得,可他確實又比朱由檢強,這一點毋庸置疑。
所以,魏忠賢還活著的話,應當能夠為明朝多撐幾年,也只是幾年而已。
魏忠賢之強于朱由檢,一則強在斂財,二則強在用人。
明朝到了朱由檢,或者說到了朱由校手上的時候,財政已經(jīng)離崩盤不遠了,這也是朝廷沒有錢的原因所在。
可是,朝廷沒有錢,卻不代表官僚士紳集團沒有錢,相反他們很有錢很有錢,說他們富得流油也不為過,因為他們趁著國難之際、百姓潦倒之時兼并了很多的土地,并且沒有上報,這就是說他們拿到了這些土地并獲利,卻不用繳稅。
明朝的主要財政收入來源,一個是農(nóng)業(yè)稅,一個是商稅。
官僚士紳偷偷拿了地所以不繳稅,明宗室占了地則不用繳稅,這么一來,明朝能夠收到的農(nóng)業(yè)稅顯然直線下降。
農(nóng)業(yè)稅作為主要財政收入來源,農(nóng)業(yè)稅少了,明朝政府能不窮?
當時的商稅也好不到哪兒去,尤其是晉商更可惡,他們發(fā)了多少國難財,鬼才知道呢!明朝這邊明明已經(jīng)越來越難了,可是他們?nèi)匀粸榱藥讉€錢和后金交易,說他們通敵、資敵并不為過。
所以,明朝之亡,也少不了晉商的搗鬼。
晉商的背后是誰?是明朝官僚,所以說到底還是官僚士紳在給明朝挖坑,然后活埋了明朝。
魏忠賢對他們可一點也談不上客氣,下起手來比誰都狠。
魏忠賢掌權的時候為什么能夠刮得到錢?正是因為他拿那幫嘴皮子功夫一流、撈錢一流、能力沒幾個入流的官僚士紳集團開刀了,收刮商稅更是收刮得東林黨嗷嗷直叫。
這一點,朱由檢可就遠遠不如魏忠賢了。
朱由檢鏟除了魏忠賢之后,東林黨沒了對手,勢力迅速發(fā)展,后來更是不把朱由檢這個皇帝放在眼里。
對于農(nóng)業(yè)稅,朱由檢還是不敢收,可是商稅都快被東林黨給取消完了,這也不能收,那也不能,朱由檢一說要收,東林黨直接挑起來指著他的鼻子罵他與民爭利,他還不敢頂嘴。
可是沒錢怎么辦呢?朱由檢想向自己倚重的文官集團借點錢支撐一下,可是沒人搭理他,太尷尬了。
朱由檢沒錢了,還怎么繼續(xù)維持明朝的正常運轉(zhuǎn)?你拿不出錢來,誰還愿意給你賣命?所謂的?忠君愛國?只是文官拿出來忽悠人的玩意兒,說白了一分錢不值。
魏忠賢拿得出錢,所以有人愿意跟他,所以明朝也能打得起仗,自然也能繼續(xù)和努爾哈赤打下去。
對于用人,朱由檢和魏忠賢一比,更是差得讓人鄙視。
說實話,一旦到了亂世的時候,武將的作用是高于文官的作用的,或者說相輔相成,如果再用崇文抑武、以文馭武這一套的話,絕對會亂套。
可惜,朱由檢卻想不明白這一點,他對文官的態(tài)度可用如今的一個詞形容跪舔!對于武將的態(tài)度,卻可以說是蹂躪,是踐踏。
所以,朱由檢一手將原本仍然具有一定優(yōu)勢的牌打成了?文官只求財不忠君,武將不愿忠君不肯賣命?的局面,洪承疇等武將為什么一個接一個地投降?說白了還不是怕朱由檢的清算,怕自己的生命和利益得不到保障。
對于武將,朱由檢是用誰疑誰,恨不得將武將全給殺了,這樣的朱由檢誰愿意給他賣命?沒有武將賣命,這個朝廷也就離死不遠了。
但是,魏忠賢卻不同。
魏忠賢是所謂的?閹黨?,可以說天生就是文官集團的敵人,所以魏忠賢掌權的時候是盯著文官集團打壓,錢也從他們的身上刮。
反倒是對于武將,或者由文轉(zhuǎn)武的人,魏忠賢表現(xiàn)得更?友好?一點。
拿遼東來說,不論魏忠賢出于怎樣的目的,孫承宗能夠督師薊遼也少不了魏忠賢的放手,孫承宗能夠放開手腳守住薊遼也少不了魏忠賢在背后支持,魏忠賢讓人送武器裝備、錢和物資去遼東給孫承宗也是事實。
魏忠賢當然不是和孫承宗是一個陣營,但是他敢用孫承宗,這一點,朱由檢這個廢柴行嗎?顯然不行,袁崇煥的下場證明了一切。
朱由檢的用人之道可謂是一塌糊涂,可堪一用的人要么被他殺了,要么被他逼得投降了,他還能用誰?東林黨別說不會給他賣命了,即便有人會,他們的筆桿子又有何用?
錢謙益的?水太涼?,言猶在耳呀!
所以,魏忠賢掌權之時尚有余力去擋住努爾哈赤,朱由檢不行。
當然了,這也并不是說魏忠賢沒死的話,后金就一定打不進來,只是后金還沒有積蓄夠?qū)嵙Χ选?/p>
努爾哈赤從拿十三副遺甲起兵到建立后金,也花費了不少的時間,因為他需要積蓄力量。所以,他想要打敗明朝,也需要積蓄力量。
可是,明朝和后金實際上是一個此消彼長的狀態(tài),明朝越來越弱,后金越來越強,對于這一點,不論魏忠賢掌權與否都沒辦法改變,所以后金打進來只是時間問題而已,不會因為魏忠賢在不在而改變。
所以說,魏忠賢對明朝的作用也遠沒有人們所想象的那么重要。
事實上,不論是魏忠賢為首的?閹黨?,還是東林黨,抑或是朱由檢,他們都是明朝的破壞者。
李自成一直被明廷視為小小毛賊不加重視,將國家主力安排在直接威脅帝國首都的后金勢力。而明王朝在東北的摻敗使其失去了大量的主力部隊和優(yōu)秀將領。后來不得不無奈由積極剿滅轉(zhuǎn)為守勢。
明后期天災不斷,百姓紛紛起義,而東北戰(zhàn)事不利直接牽制了明朝軍隊,明軍無法盡全力平定關內(nèi)起義,關內(nèi)起義又牽制了明朝對清廷用兵使其無法盡全力鎮(zhèn)壓,而朝廷內(nèi)部黨派斗爭卻異常激烈,經(jīng)常有身兼要職的將領由于某個派系的垮臺受到牽連同時皇帝由于即位之初受制于人過,使其自然多疑,將領亦無法全心迎戰(zhàn)。明王朝的全面衰落以使其無力面對兩線作戰(zhàn)的巨大軍費開支和士兵需求。加上崇禎皇帝的自負心理嚴重,北京淪陷后毅然殉國,固然可敬。
但此舉使南遷的明廷直接陷入皇位之爭。就更不用說指揮軍隊收復北京了。后來八旗入關,明廷本來就一直再靠山海關天塹勉強維持對清的作戰(zhàn),現(xiàn)在失去天然屏障的明廷軍隊不堪一擊,很快徹底失去北方全部領土,僅靠長江天塹勉強維持對峙局面。
好景不長,明廷內(nèi)部發(fā)生分裂,出現(xiàn)幾個皇帝,很快被清軍各個擊破,南京失守,南明覆滅。永歷帝和南明朝廷一路難逃,最后逃入緬甸境內(nèi)后落入?yún)侨鹗种校磺宓巯铝罾账?。至此統(tǒng)治中國長達兩百多年的明王朝及其殘余勢力基本被消滅,不復存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979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