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有一位大臣名叫圖爾格,是后金開國五大臣之首額亦都的第八子。圖爾格年少的時候就跟隨努爾哈赤南征北戰(zhàn),久經沙場,戰(zhàn)功累累。由于年輕有為,圖爾格后來便成為八大臣中的一員,這位清朝大將的生平也是十分精彩和坎坷。圖爾格在歷史上并不是很出名,所以小編想大多數人肯定對這個人不太了解。那么今天大家和小編一起來看一下這位清朝戰(zhàn)神的資料吧。
圖爾格(1594年-1645年),鈕祜祿氏,滿洲鑲白旗人,后金開國五大臣之首額亦都第八子。清朝大臣,將領。少從努爾哈赤征伐,積功授世職參將。天命十一年(1626年)皇太極即位,八旗各設大臣二,他佐鑲白旗,尋遷固山額真,為八大臣之一。
天聰四年(1630年),以灤州(今河北灤縣)兵敗解職。次年起吏部承政,從征大凌河,掠松山、錦州,招降察哈爾部,復職鑲白旗固山額真。又隨阿濟格、多爾袞數度毀明邊墻,擢內大臣。崇德七年(1642年),副阿巴泰攻明,破六十七縣。順治帝即位后,進封三等公。順治二年(1645年)二月去世,追謚忠義,配享太廟。
圖爾格可謂身清朝時期的戰(zhàn)神人物,驍勇善戰(zhàn),幼年時期就開始跟隨努爾哈赤征戰(zhàn)四方,無一敗績,積功授世職參將,娶和碩公主為妻。由于他久經沙場,年輕有為,皇太極繼位后,他更受到重用。皇太極在八旗的每個旗中設兩個大臣,以備調遣,也叫"十六大臣",圖爾格便是其中的一個,佐領鑲白旗,不久便遷為鑲白旗的固山額真(都統),列入八大臣。
崇德七年,圖爾格奉命隨阿巴泰貝勒再次出征伐明,目標是攻破山東。左翼出界領口,右翼破石門、雁門二關,長驅直入,繞過明都北京,直逼山東,一直往南進攻直至兗州。期間,攻破了3個府衙,13個道,67個縣,俘獲了明朝五位郡王。與明軍大小交手39次,每戰(zhàn)必勝,攻無不克,俘獲了近37萬人,并且掠得牲畜55萬余頭,黃金上萬兩、白金二百二十萬兩之多,戰(zhàn)功無人能及。
1627年,圖爾格跟隨著皇太極伐明,這就是后金和明朝著名的“寧錦大戰(zhàn)“,在這場戰(zhàn)役里,圖爾格陣陣沖鋒在前,雖然金兵出師不利,但是在將士們的努力下,明軍受到了重創(chuàng)。1628年,皇太極追念圖爾格的父親有功,讓圖爾格襲一等總兵官世職,之后圖爾格又參加了很多的戰(zhàn)役,他的一生幾乎都是在戰(zhàn)場上度過的,他也因此得到了很多賞賜。
在1643年,圖爾格50歲的時候,他率師凱旋,皇太極賜給了他白金15000兩,順治帝即位后,念其有功,進封圖爾格為三等公。1645年二月,圖爾格病逝,享年52歲,他去世后第八年,朝廷賜圖爾格謚號“忠義“,配享太廟,立碑墓道,后來在1731年,雍正進加圖爾格三等果毅公,賜爵位世襲。從上面圖爾格簡介可以看出,圖爾格的一生成就很多,他的事跡被詳細地記錄在了史冊,供后人敬仰。
己巳之役是皇太極發(fā)動的首次入關伐明的戰(zhàn)役,目標直指北京,鑒于明軍寧錦防線的堅固阻擋,皇太極率著部下繞道蒙古科爾沁,之后由北向南,直奔北京。這場戰(zhàn)役后金取得了很大勝利,皇太極很是欣慰,覺得自己的目的已經達到了,他決定返回沈陽,臨走的時候他布置下了任務,加強對已攻下的四個城的防守,圖爾格要守住的是灤州。
當時圖爾格和納穆泰分頭固守,打退了明軍的多次進攻,有時明軍還被精兵驅至塹壕之外,可是在明軍的的輪番進攻之下,納穆泰漸漸地感到不支,圖爾格派了副將阿玉前往支援。阿敏剛到,看見一個明軍手執(zhí)大旗,想要乘云梯上城樓,于是他就把他殺了,明軍大亂。此時,阿敏聽說灤州被圍,只派了百人增援,這百人在半路被明軍所殲,一時間圖爾格覺得自己的力量已經不能抵抗敵人了,所以他決定放棄灤城,到永平去可是阿敏決定放棄永平,圖爾格勸他不要放棄,阿敏不聽,命令圖爾格掩護,自己率兵返回沈陽。回到沈陽后,皇太極知道此事大怒,他對于阿敏把俘虜帶回來卻不把他的士兵帶回來這一行為很生氣,同時他也因圖爾格沒能力勸阿敏兒削其世職。雖然在已巳之役中圖爾格被降罪,但是縱觀他的一生,他的功勞遠遠的大于他的過錯,所以此后他也被多次加封。
《清史稿》是中華明國初年有北洋政府設館編修的正史,它記載了清朝的歷史,在這本史書里,就有對圖爾格的評價,那么《清史稿》是怎么評價圖爾格的呢?《清史稿》大致是這么評價圖爾格的:清太宗皇太極和明作戰(zhàn)的時候,圖爾格跟隨著他,下大凌河,攻克錦州,都全力以赴著。后來圖爾格壬午之師,小路深入千里,就好像走在荒無人煙的地方,這是前所未有的,而圖爾格做到了,這是他的功績。后來圖爾格又和皇太極征討明軍時,高舉著旗幟,多次沖鋒,立下了不少的功勛。
縱觀《清史稿》歲圖爾格的評價,可以看出這本清史對圖爾格的評價很高,它高度贊揚了圖爾格的功績,而圖爾格有這么高的評價是有原因的,因為圖爾格從小便跟隨努爾哈赤征戰(zhàn),他久經沙場,一生都在為清朝努力。據史料記載,有一次圖爾格跟隨著武英郡王伐明,和阿濟格在延慶會師后,不斷地深入明朝腹地,先后將克昌平、雄縣等城池攻克了下來,每次攻城的時候,他都是率先登上城樓,立下了大功,由此可見,圖爾格是一個有勇有謀之人。
圖爾格的成就還有很多,比如從征大凌河,這也是《清史稿》所提到的,除此之外還有掠松錦、招降察哈爾等,這些功績使得圖爾格不僅得到了史書的高度評價,還得到了清朝的皇帝、大臣、百姓的高度贊揚。圖爾格是清滿洲鑲白旗人,鈕祜祿氏,自小就隨努爾哈赤征戰(zhàn)沙場,立下赫赫戰(zhàn)功。皇太極即位后,八旗各設兩位大臣,他為佐鑲白旗,是八大臣之一。尼堪同樣也是為清朝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這樣兩位軍功赫赫的大臣之間,圖爾格和尼堪的關系受到很多人的關注。
圖爾格從小就隨努爾哈赤四處征戰(zhàn),可以說是清朝的開國元勛,他為清朝立下的戰(zhàn)功幾乎無人能及。后被納入八大臣之一,可見努爾哈赤對他的重視程度很高。尼堪同樣是為清朝立下赫赫戰(zhàn)功的,之后他被封為貝勒,由此可見,尼堪也是非常受努爾哈赤重用的。而且,圖爾格和尼堪的關系也是非常值得一提的。
崇德二年,圖爾格的女兒與貝勒尼堪結成夫妻。尼堪與圖爾格女兒成親后,更是加進了圖爾格和尼堪的關系,兩人同樣都是大清的忠臣,這更加鞏固了大清在軍事上的力量,同時也成為清朝開疆擴土的利器。但是,此事并非想象的那樣簡單,由于他膝下無女,詐稱是一個仆女為自己生養(yǎng)的女兒,事情敗露后,圖爾格受到牽連,被判為死罪,但是太宗念及他征戰(zhàn)有功,則免去死罪。圖爾格成為尼堪的岳父后,卻將膝下無女之事敗露,被判死罪。但是圖爾格戰(zhàn)功赫赫,為清朝的建立立下不小的功勛,為此他只是被免去固山額真之職。之后因朝廷需要,又恢復了他的職位,他與尼堪兩人繼續(xù)為清朝的建立而征戰(zhàn)沙場。
在清朝入關征討大明的將領中,有一位將領不得不提,那即是敬謹親王愛新覺羅-尼堪,他終身戰(zhàn)功赫赫,為清朝的樹立立下過豐功偉績??墒羌词沁@么一位將領,卻在一次戰(zhàn)爭中由于輕敵被南明將領一刀斬殺,變成清朝陣亡的最高將領。尼堪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孫子,自小擅于騎射,勇猛過人。公元1638年,尼堪在跟隨皇太極征討朝鮮的戰(zhàn)爭中立下戰(zhàn)功,從此遭到皇太極的重用。1644年更是在山海關大北李自成起義軍,從此聲威大震,一路加官進爵,位置僅次于多爾袞。不過盡管尼堪戰(zhàn)功赫赫,可是也做過很多殘暴之事。比如在克服山西大同的進程,由于大同軍民堅強的抵擋,使得尼堪心生不滿。在攻下大同后,為了實施志向,尼堪對全城燒殺搶燒,實施了殘暴的大屠殺,時刻繼續(xù)數日,殘暴程度令人咂舌。而他的這一行為更激起了更多南明人士的抵擋。
公元1652年,南明李定國率軍北伐,清朝命尼堪率十五萬大軍前去抵擋。而尼堪此刻正神采飛揚,徹底不把李定國放在眼里。李定國趁此機會,誘敵深入,在橫州一帶對尼堪進行設伏,沒有準備的尼堪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很快潰散。而慌張中的尼堪也被李定國用大刀劈成兩半,余者望風而逃,紛繁落敗。而尼堪由于自個的自豪落得如此下場,真是讓人唏噓不已!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269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三國典故——偷渡陰平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