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漢景帝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一代名將周亞夫最后羞憤自殺,很多人都把責任怪在周亞夫自己身上,認為這是周亞夫性格太直,又功高震主。總之,周亞夫被逼自殺,基本上是“咎由自取”的味道。果真是這樣嗎?
咱們先來說說周亞夫怎么會絕食自殺。
周亞夫平定“七國之亂”后,漢景帝對他非常器重,提拔他到中央擔任丞相。不過,周亞夫很快就和漢景帝鬧矛盾了。所鬧的矛盾主要是這幾件事:
一是漢景帝準備廢了劉榮的太子之位,改立兒子劉徹,周亞夫表示反對,這讓漢景帝不高興。最后還是廢了劉榮,改立劉徹。
二是竇太后想給漢景帝的皇后王皇后的哥哥王信封侯,周亞夫不同意,這讓竇太后不高興。
三是因為有五個匈奴將軍歸順漢朝,漢景帝一高興,就打算封這五人為侯,周亞夫不同意,漢景帝再一次不高興,不聽周亞夫的,依然封了五人為侯。
周亞夫見漢景帝都不聽他的,就推有病,要辭職。漢景帝也想試探一下周亞夫性格是不是還那么直,就設宴招待周亞夫,在他面前放了一大塊肉,卻不給筷子。周亞夫問廚師要筷子,漢景帝說:“這么一大塊肉還不夠你吃嗎?你還要!”周亞夫明白是漢景帝安排的,立刻請罪。但漢景帝還沒有說“免罪”啥的,周亞夫就起來回家了。漢景帝很不高興地說:“這樣的人,怎么能輔佐太子呢?”
后來,就有人告周亞夫要造反,漢景帝把他抓起來。證據是在他家搜到了五百甲盾(其實是他兒子買來放在那里的冥器,等周亞夫死后在葬禮上用的)。周亞夫雖然解釋,但廷尉卻說:“就算你在陽世不造反,也會去陰間造反?!敝軄喎蛐邞嵅灰?,最后絕食而死。
看完整個過程,我們現(xiàn)在來分析一下,看看周亞夫究竟有什么錯?
第一,周亞夫反對漢景帝換太子。太子是國家的根本,一般都是不能輕易換的。再說,太子劉榮根本沒犯錯誤,不過是因為他母親栗姬不討漢景帝喜歡而已。栗姬不討漢景帝喜歡的原因,是漢景帝經常選妃充實后宮。這本來就是漢景帝做得不對,周亞夫的反對有什么錯呢?
第二,竇太后想立王信為侯,周亞夫不同意的理由是,劉邦說過,非劉姓不封王,無功勞不封侯。王信手無寸功,又不姓劉,憑什么封侯?再說了,就算劉邦沒說過,朝廷把這樣一個人封侯,那不是敗壞吏治風氣嗎?事實上,這一點漢景帝也明白。當竇太后給他說的時候,他推說要和朝廷商量。周亞夫不同意,漢景帝就給竇太后說,不是我不同意,是周亞夫不同意。漢景帝就這樣把責任全推在周亞夫身上,把周亞夫給出賣了。周亞夫有什么錯?
第三,漢景帝把五個投降過來的匈奴將軍封侯。漢景帝的意思是,這樣可以讓更多的匈奴將軍投降過來。周亞夫卻認為,一個人投降變節(jié)就可以封侯,那不是鼓勵投降嗎?顯然,漢景帝和周亞夫在這里討論了兩個問題:一是面對匈奴應該使用什么樣的策略?是招撫還是打擊?二是在軍隊里應該確立什么樣的價值尺度?是以利益為主還是以道德為主?我們不能簡單就說明誰對誰錯,但有一點。就算漢景帝這樣做無可厚非,其實也是無效的,因為這樣是解決不了匈奴問題的。
既然周亞夫并沒有做錯什么,他憑什么就該受折磨,被下獄?周亞夫沒有活到被審判的那一天。如果他活下去,他的下場絕對不會比他的爹周勃更好。廷尉在折磨周亞夫的時候就說了一句話:“你不在陽世造反,你就必然去陰間造反?!边@顯然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廷尉之所以敢對一個丞相這么,說顯然是受了漢景帝的暗示。也就是說,漢景帝一定要周亞夫死。
漢景帝為什么要周亞夫死呢?他早就說過答案:“這樣的人,怎么能輔佐太子呢?”也就是說,因為周亞夫曾反對立劉徹為太子,他為了給劉徹掃除障礙,不管周亞夫有沒有罪,他都要把周亞夫處死。
漢景帝請丞相周亞夫去吃飯,面前給他放了一大塊沒切開的肉,又沒有放筷子。周亞夫不高興,讓管事拿筷子。漢景帝笑著說:“這么大一塊肉,還不夠你吃么?”周亞夫被批評,滿臉通紅,跪地謝恩。漢景帝剛說一個“起”字,周亞夫就站起來,轉身怒沖沖走了。漢景帝很不高興地說:“這種人怎么能輔佐少主呢?”
漢景帝請周亞夫吃飯,卻不給他放筷子,這事兒有什么玄機?我們一會兒再說。我們先來說一說周亞夫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周亞夫
周亞夫出名,是在戰(zhàn)場上打出來的。他一生主要打了兩場大仗:一場是和匈奴作戰(zhàn),打敗匈奴入侵;一場是用三個月的時間平定“七國之亂”。而這兩場大戰(zhàn),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的,倒不是它們有多么大的戰(zhàn)績,而是另外一些東西。
第一場大戰(zhàn),讓周亞夫出名的,是“細柳閱兵”。漢文帝去細柳閱兵,周亞夫對漢文帝作了嚴格的要求,要求漢文帝,就算是皇帝,也得遵守軍營的紀律。因為這一點,讓他在軍中聲威大震,軍隊的紀律性非常高。
古代名將對軍隊紀律性的要求都很高,孫武為了強調紀律,殺了吳王的兩個妃子。但像周亞夫這樣,要求皇帝也要遵守軍營紀律的,古今還是他獨一個。
第二場大戰(zhàn)周亞夫得以出名的,是他嚴格執(zhí)行作戰(zhàn)計劃。叛軍對梁王進行猛攻,梁王讓周亞夫前往救援,周亞夫卻不去救。周亞夫不去救的原因,是他因為他是以十萬中央軍打五十萬地方叛軍。如果直接去救,和叛軍打消耗戰(zhàn),肯定打不贏。他的策略是先斷叛軍的糧道,再用“示弱”的方法,讓叛軍驕傲松懈,最后設伏奇襲叛軍。這套策略要能成功,就必須以梁王為棋子,讓梁王堅持死守以拖住敵人。但這話不能對梁王說,畢竟人家是王,所以只能那樣讓梁王誤解。最后證明這一套組合連環(huán)拳非常有效,因而三個月就平定了叛亂。
漢朝軍隊
周亞夫做的這兩件事,雖然做得非常好,讓他成為一代名將,為漢朝江山國內外的長治久安,立下了汗馬功勞。不過,其實也出現(xiàn)了一些隱憂:一是他讓皇帝產生猜疑。漢文帝雖然表揚周亞夫,但是,如果軍隊連皇帝都不當回事,只聽將軍的,一旦將軍想造反,可就太危險了。所以漢景帝要把周亞夫從將軍提為宰相。明在提他,實際上也是剝奪他的兵權。二是他得罪了梁王等皇室成員,讓周亞夫在政治上樹了敵,這也為他當宰相埋下隱患。
周亞夫當了宰相后,顯然他很不適應這個角色,他把在軍營里的那一套,嚴格用在朝堂上,講規(guī)矩,講紀律。漢景帝要廢黜太子劉榮,他按規(guī)矩堅決反對;竇太后想封哥哥為侯,他按規(guī)矩堅決反對;漢景帝想拉攏分化匈奴,封投降過來的五人為侯,他按規(guī)矩堅決反對。最后,漢景帝實在受不了了,所以才有上面咱們講到的,請周亞夫吃飯不給筷子的事件。
漢景帝做這件事,是想告訴周亞夫什么呢?
漢景帝
我認為,漢景帝是想告訴周亞夫,你今天之所以有這么大的榮耀(一塊大肉),都是我們皇家給你的。你既然得到這份榮耀,就要按咱們皇家的規(guī)矩來辦。不錯,傳統(tǒng)吃飯的方法是要有筷子,是要切了吃。但是我當皇帝偏不按這樣的規(guī)矩,我就要你這樣吃,而且是手拿著吃。你要是聽我的規(guī)矩,你就拿起來啃著吃吧。周亞夫最后沒有明白漢景帝的打的啞謎,他只是感覺漢景帝是在羞辱他,所以,一謝恩,站起來就走。
那么,漢景帝為什么又說:“這種人怎么能輔佐少主呢?”因為這個少主劉徹是漢景帝立的,是周亞夫反對的。既然周亞夫反對,一心只按規(guī)矩辦事的周亞夫,肯定會看劉徹不順眼,他當然不會盡心輔佐他了。
漢景帝決定不用周亞夫,也不能留著他。畢竟他在軍隊的威望太高了,所以找了個理由(周亞夫兒子買了五百甲盾,準備在今后周亞夫葬禮上用),把他下獄。當周亞夫解釋說“這些都是葬禮用的東西,不可能造反”時,廷尉竟然說,那是你準備到陰間去造反。這種荒唐的理由說明,廷尉是明白漢景帝心思的,所以一心要定周亞夫的罪。結果氣得周亞夫自殺。
這位保住漢景帝的皇位,而漢景帝因為一雙筷子選擇棄用他,最后還殺了他的人就是周亞夫。
在一次皇帝舉辦的派對上,給大家上了一道菜,很大一塊肉,但是沒有其他吃的工具,這個時候周亞夫就向端菜的人要一雙筷子,漢景帝看見了就跟他說“有肉吃還不夠嗎?還需要別的?”周亞夫立馬跟皇帝道歉,漢景帝說“你走吧”周亞夫就離開了,漢景帝跟其他人說周亞夫不是一個輔助君王的好臣子。漢景帝認為周亞夫這是不滿足現(xiàn)狀也就是丞相之位的表現(xiàn)。這為他后面之死埋下了伏筆。
周亞夫是一個在軍事方面有著突出天賦之人,他在敵軍來犯時,率領士兵,花了三個月的時間打敗了叛軍,穩(wěn)固了江山。因此當上了丞相。但是他在位期間得罪了竇太后、皇后。
竇太后劇照
有次竇太后跟漢景帝說,你的小舅子可以做丞相,但是周亞夫跟漢景帝說不是所有人都能做丞相的,丞相這個職位是有一套標準的,不然所有人都可以做丞相了,顯然你的小舅子并不符合做丞相的標準,漢景帝覺得他說得有道理就拒絕了太后的提議,因此周亞夫就得罪了竇太后和皇后兩人。?
在跟敵國大戰(zhàn)時周亞夫還得罪了梁王,當時出于種種原因沒有第一時間救下梁王,因此梁王對此懷恨在心。出于以上種種原因,最后在漢景帝也對他有不滿時,沒有一個人幫助他,最后餓死在獄中。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64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