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乾隆為什么會那么崇拜康熙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喜歡看清朝歷史的人都知道,乾隆非常崇拜自己的祖父康熙,卻對自己親爹雍正的很多做法非常反感,乾隆繼位之后,曾經多次廢除雍正朝制定的一些法令,那么為什么乾隆不喜歡自己的親爹呢?
雍正和乾隆的經歷有著明顯的不同,并且他們所繼承的國家也是處于一種不同的狀況,這就導致了他們面對同一件事情,就會有截然不同的兩種做法。
康熙朝的晚期,不但吏治腐敗,而且因為多年的戰(zhàn)事,再加上九子奪嫡時朝政的混亂,還有康熙本人處理貪官污吏時的優(yōu)柔寡斷,這都導致國庫有很大的虛空。
雍正繼承的是康熙給他留下的一個爛攤子,雍正登基后,如果想要穩(wěn)定朝政,必須非常嚴苛的對待那些曾經手握大權的兄弟們,如果想要查處貪官,必須用嚴苛的法律,讓貪官們心生畏懼。雍正每天只休息很短的時間,事必躬親,這才讓整個清朝的經濟,軍事等方面都得到了極大的恢復和發(fā)展。
而乾隆就不同了,他沒有經歷過皇位爭奪時的腥風血雨,雍正給他留下大清吏治清明,國庫豐盈。在這樣的前提下,乾隆當然會覺得自己的父親對待曾經爭權的那些兄弟們的方式過于殘忍,畢竟手足相殘,還是有點不太好聽。而且面對豐盈的國庫,乾隆也沒有什么緊迫感,他當然不想做一個和雍正一樣,又累,又沒有享受生活,又短命的皇帝,
乾隆上臺之后,就對雍正時期的一些政策進行了改革,他不但恢復了他皇叔們的封號,還修改了雍正曾經制定的一些嚴苛的法令,趕走了雍正養(yǎng)在園中的和尚和道士們。這種情況在古代是很少出現(xiàn)的,畢竟古人非常的注重孝道,很少有新君剛剛登基的時候,就對法令進行改革,畢竟這等于對前代皇帝的一種否定,可是乾隆卻改的很干脆。
而乾隆對康熙的崇拜,是刻在骨子里的,他和康熙一樣施政,以寬大仁和為主,康熙有六次南巡,他也同樣六下江南,康熙有千叟宴,他也有。像博學鴻詞科,乾隆也是照搬。而乾隆對康熙最大的尊敬,就是當皇帝的天數(shù)都不肯超過康熙一天,所以乾隆選擇在登基60年之后退位。而乾隆給自己選陵墓地址的時候,也是選擇了緊挨康熙的清東陵,而不是埋葬雍正的清西陵。
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殿軍,大概就是清高宗乾隆皇帝在位的時期了。滿族愛新覺羅氏,名字叫弘歷,潛邸之時為寶親王,即位后年號乾隆。文治武功皆有成就,平定準噶爾及大小和卓,南巡江南蔚為大觀,編修《四庫全書》,成一代文獻。晚年則朝政日益腐敗,以和珅為代表的貪臣墨吏掌權,乾隆盛世其實已不堪入目。在位六十年禪位其子嘉慶皇帝,四年后去世。
乾隆的身世傳說在民間演繹是比較多的,有說王妃生子、有說宮女生子,竟還有說法傳說,乾隆其實不是雍正的親兒子。當時雍正還在潛邸,王妃生的其實是女兒,怕因此失去皇帝寵愛,正好潛鄰居海寧的陳氏一家恰好生了一個兒子,就悄悄命令太監(jiān)取來看,送回去的時候就換成了女兒,這個留下的陳氏男子就是后來的乾隆。當然,這種扯淡的說法破綻百出。
清朝制度,皇孫誕生,該有王邸的太監(jiān)入宮先行口奏,之后再由宗人府專折奏事,這樣以備給新生皇孫命名。要是等到王妃掉包之后再向大內和宗人府報告,不得幾天幾月了嘛。這種說法都是民間傳言,很好辯誣的。
不過民間對乾隆傳說很多,大概也由于這個小孩子從小經歷也有些傳奇。清圣祖康熙特別喜歡乾隆,據(jù)說正是因為看重自己這個皇孫,才在九子奪嫡時著意把皇位傳給四子胤禛。乾隆自幼聰慧,經史子集無一不通。六歲時跟隨父親一起到熱河,住在獅子園讀書。十一歲的時候,跟隨雍正到避暑山莊,康熙就想考考弘歷的學問,讓他背誦經書,結果弘歷一字不差一字不漏,左右侍候的人都覺得奇異。
乾隆小時候不僅讀書好,而且很有福氣,皇家素來講究天子氣運。據(jù)說,康熙皇帝第一次見到乾隆,是在雍和宮牡丹臺??滴鮾鹤訉O子眾多,一見這個小孫子卻大喜,說道:?朕這個孫子神氣聰慧更勝于我。?于是下令養(yǎng)在宮中,自己親自訓導,朝夕相處,比許多皇孫都疼愛關注的多。
一次,乾隆皇帝跟隨康熙去打獵,康熙一槍打中一頭大熊,大熊應聲仆地??滴鯀s沒有自己去收獲獵物,而是讓弘歷再去補上幾槍??滴踝寣O子去射已經倒地的大熊,其實是想為孫子掙得一個初次打獵就殺死一頭熊的名聲,疼愛這個孫子真是謀到了細微之處。乾隆剛剛上馬,大熊卻掙扎著又爬起來了,康熙趕忙又發(fā)槍,這才徹底地打死了這頭熊??滴跣睦镉辛擞嬢^,打獵結束,回宮跟妃嬪們提及這件事說:?弘歷這個小崽子,真是福星高照啊。如果再晚一點,弘歷到了熊的跟前,熊才站起身來,那還不危險了??因此,康熙覺得這個孫子聰明伶俐,見識過人,而且還有上天保佑,所以更加喜愛這個孫子,心里暗暗下了主意。
乾隆和祖父康熙一樣,喜愛漢族文化,尤其對經學十分重視。剛即位的時候,朝廷儒臣經術通曉者不多。于是乾隆下詔,讓大臣保舉經術之士,特拜顧棟高為國子監(jiān)祭酒,陳祖范、吳鼎等人為國子監(jiān)司業(yè),還刊行《十三經注疏》,一時朝臣中經學大師很多,通曉經學的文士也很多,如方苞等。
雖然喜歡漢族文化,但乾隆畢竟是女真后裔滿族人,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北魏孝武帝改胡制為漢制,對于乾隆皇帝既是前賢可鑒,又是教訓。乾隆在位期間,十分強調對于先祖武功起家傳統(tǒng)的重視,以示不忘本,其實也是強化對漢族官員貴族和人民的統(tǒng)治,當然也是有感于當時滿族王公大臣連他們的所謂國語都不會說,更別提彎弓射箭跨馬疆場的本事了。
乾隆皇帝素來知道這個弊端,在位期間力行矯正,王公大臣滿清貴族八旗子弟,射箭場上有射不中的,立馬大加申斥,有時候還把一些廢舊老古董大臣貶成羽林仆役之類。凡是鄉(xiāng)試會試等科場考試,也必須先通過弓馬考試,合格后才準進場屋寫卷子,因此當時的勛舊子弟都恢復祖風,嫻熟弓馬。正如乾隆皇帝自己說的:?周朝以稼穡開立基業(yè),我大清以弓馬得平定天下,怎么能一日忘本而廢棄武功呢??乾隆還極其厭惡滿洲舊族以漢人姓氏命名的,下令禁止,還曾說:?漢人把鈕祜祿氏稱為郎姓,其實是鄙薄鈕祜祿氏為狼。?
乾隆皇帝是康熙皇帝的一個孫子,兩個人都是十分優(yōu)秀的皇帝,使國家走向了繁榮昌盛。有的人說乾隆皇帝要比康熙皇帝更加厲害一些,其中自然有乾隆皇帝的過人之處,康熙也是十分喜歡乾隆的,但是不代表乾隆比康熙厲害。
乾隆帝即位后,因為之前康熙航第嚴打國內貪污腐敗的氣息,所以清查了很多的壞賬,并且命令大臣們將數(shù)目補上,為此朝中的大臣苦不堪言,甚至有的人直接自殺了,這個時候乾隆上位宣布大赦天下,這些大臣們自然是對乾隆皇帝感恩戴德的,并且恢復之前的一些補貼的措施,使一些文人也是對乾隆皇帝十分的認同。從乾隆初年至中期左右,是乾隆帝政治生命中最有活力,備受后人稱頌的時期。
其次乾隆就是在軍事上的一些成就,他自稱為“十全老人”代表著他十次出兵十次勝利,并且將中國的國土擴大了很多,而且使中國本身具有離心傾向的19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鞏固在中央的統(tǒng)治之下,這是對中國歷史上做出的一次巨大的貢獻。并且減輕賦稅的壓力,使那些百姓自然是十分認同乾隆皇帝的。
乾隆時期更大的亮點就是文化上的作為了。他本人據(jù)說作詩達四萬多首,所游玩之名勝古跡,常親題詩于上。同時乾隆也是一個藏書家,乾隆在位期間組織了一些大規(guī)模的文化工程,給中國的文化增加了很多有名的書籍和專輯,共收入古書3457部,共79070卷,裝訂成36275冊,保存了許多珍貴古書,為中國古籍文化的集大成之作。
這種說法肯定不是真的,乾隆帝是康熙帝的孫子,是雍正帝的兒子。不熟悉歷史的人往往會搞不清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的關系,因為這三個皇帝的時期非常接近,而且這三個皇帝都很受后世的贊譽。而且,民間還有很多關于這三位皇帝的傳聞,包括雍正帝的篡位說,乾隆帝的身世說。而乾隆帝是康熙帝的兒子這一說法,我還是第一次看到。
1.乾隆帝的身世爭議。在雍正帝登基后,民間逐漸出現(xiàn)了一種傳言,是關于雍正帝篡位和他的兒子弘歷(乾隆帝)的身世。民間傳言說弘歷并不是雍正帝的兒子,而是海寧陳閣老家的兒子。據(jù)說當時雍親王特意命人帶來了陳閣老家的兒子,可回家之后,陳家的兒子就變成了女兒。雍親王竟然將自己的親生女兒換成了陳家的兒子,就是為了能在奪嫡的爭斗上勝出。
這種說法其實是沒有依據(jù)的。因為生兒子并不能讓雍親王在奪嫡的爭斗中勝出,因為雍親王早就有了長子,那個時候弘歷是男是女并不重要。反而是雍親王真的用換孩子這一招,那才是鋌而走險。一旦被他的兄弟們發(fā)現(xiàn),很可能就會被抓住把柄,徹底失去繼承權。雍親王根本不可能冒險做這種事。
2.乾隆帝是康熙帝最喜歡的孫子之一。關于乾隆可能是康熙的兒子這種說法,也可能是因為康熙帝很喜歡年幼的弘歷。民間確實有傳言,說康熙帝很看重弘歷,看在自己最喜歡的孫子的份上,才傳位給雍正帝的。我覺得這說法也不可信。康熙帝不可能這么草率,這是可是整個大清江山,怎么能以喜歡哪個人的兒子為標準,來決定繼承人呢?
如果雍正帝沒有過人之處,怎么可能在奪嫡爭斗中獲勝呢?(關于雍正帝篡位的說法,同樣也是不可信的,這里不深入聊。)而且康熙帝晚年的時候,有很多個皇孫。年幼的弘歷是很受康熙帝的喜愛,但同時康熙帝還喜歡著其他幾個的皇孫,他們幾人都被帶到皇宮中撫養(yǎng)教導。康熙帝不可能是以喜歡哪個皇孫為標準來選擇繼承人的。
3.乾隆帝很崇拜康熙帝。當然除去這些民間的傳言,乾隆帝實際上是很崇拜自己的爺爺康熙帝??滴醯劭梢哉f是清朝入關后第一個成就比較高的皇帝。他十幾歲的時候就活抓鰲拜,奪回了大權,之后削藩收復疆土,帶領著清朝一步步走向繁榮。康熙帝晚年更是深受萬民敬仰,真正收獲了民心。而康熙帝的成就,給年幼的弘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且乾隆帝是康熙帝很喜歡的皇孫,乾隆帝又是從小在康熙帝身邊長大的,這兩人的感情自然是很好。雖然康熙帝很討厭皇子們互相爭斗,可他對皇孫的寵愛沒有變過。這也是乾隆帝很懷念康熙帝的原因。也許是因為乾隆帝對康熙帝的崇拜程度大于對雍正帝的崇拜程度,所以就有了乾隆帝是康熙帝兒子的謠言。
總的來說,皇家很重視皇室血脈的純正性,這種混淆血脈的行為是不可能發(fā)生的。
乾隆皇帝并不是清朝第一個熱愛南巡的皇帝,他的爺爺康熙曾經有過六次南巡。而乾隆一直以康熙為偶像,因此他也效仿康熙帝進行南巡。南巡的目的并不是只是游玩,還有很多的原因在里面。一趟南巡的費用可是很高的,即使是微服私訪,皇帝的花銷也是不少的。那為何乾隆一直熱愛南巡呢?難道江南地區(qū)有什么地方或者人能夠吸引乾隆的嗎?
首先我們都知道乾隆是一個多情皇帝,也十分喜歡美女。江南地區(qū)因為氣候宜人,所以盛產美女,而且女子都是十分溫柔有氣質的。平時皇帝進行選秀,女子大多數(shù)都是達官貴人的滿族人,乾隆看久了自然也會膩的。而下江南也是一種需求視覺滿足的過程,因為美貌的女子十分多,而且風景也是不錯的。
再者南巡的交通會比較方便,而且旅途中也比較舒適。滿清定居在北方,那里的氣候變化很大。但是江南地區(qū)不一樣,那里四季如春,給人的感覺就是十分舒適。所以在南下的過程中,乘著船緩緩前行的感覺是非常好的。船相對于陸地會比較穩(wěn)定,也能夠滿足皇帝出行的欲望。
最后南巡會比較能夠體察民生,了解老百姓的生活。乾隆是一個很體恤民生的皇帝,他也很喜歡通過自己的能力使得大家安居樂業(yè),所以乾隆很希望能夠親眼看到百姓過得好。而且南巡也可以去考察到當?shù)毓賳T是否盡職盡忠,是一個一舉兩得的好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20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巴蜀和韓國相比,秦惠文王為何難以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