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不相信天地鬼神,結果“天鬼不悅”。
儒家堅持厚葬,特別是父母去世,子女要守三年之喪,浪費了底層民眾的財富和精力。
儒家“盛為聲樂”,一直的迷信禮樂治民,“為之過也”,結果只是少數(shù)貴族奢侈享受。
儒家主張宿命論,造成民眾怠惰順命,荒廢此生。
儒家鉆倫理學的牛角尖。行為滑稽。用辭不當。還自高自大。不可一世。
儒家“親親有術”,是包裝著重親的皮,因人廢行。只對關系好的親戚判定其為親戚。
分析:第1、2、3點的根本原因在于儒家和墨家的不同的出發(fā)點??鬃哟硪恍﹤鹘y(tǒng)的力圖通過周禮的改良等方式來安定社會的統(tǒng)治者的思想,而墨子反映的是處于社會下層民眾的觀點。第4點是屬于墨家的誤解,儒家所說的命,是人力無法控制的某種力量?!疤烊酥帧?。而除此以外,還有一些方面是人只要努力就能控制的。認同人有自由意志?!疤烊撕弦弧?。但是到了荀子一脈,儒家強調先盡力而為,最后才接受人力所無法改變的部分。這種“知命”。已經(jīng)遠離了其原始意義,含有豁出去的意思。
盡己所能的作為,掌握天命為我所用,哪里還有五十而知天命而退含義。
第5條,實在是冤枉儒家了,儒家不是自認為自己可以驕傲而驕傲,而是真誠的以為自己掌握了究極真理而引發(fā)的道德狂熱,殊不知這個世界本是矛盾的,既有道德規(guī)范下允許的一種道德,是正確的。也有道德規(guī)范不允許的其他道德,也是正確的。
第6條,孔子認為有君子儒,也有小人儒。
這一條至關重要,和第五條關系緊密相關。
存在一種人,他不是完全的尊尊親親的儒家,同時,他對親友尊上又不是墨家的血親禮同。這種人,兩者中”合理“部分取出,同時兩者的不”合理“的成分剔除。按今天話說: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其理解的親疏貴賤乃是,對朋友講求一分為二的對待。對真心相待不計較得失的朋友是采取儒家對外標準對待,明知互相利用的朋友采取墨家標準,不敢有對外之不悅之色,親而內疏之,為了顯示自己親切,會把本該給予真心相待的朋友的部分轉移到明知利用的朋友身上,為了發(fā)泄自己的委屈,又進一步強化了,對待本來親切的朋友的虐待理由。”他是外人”,即對他好必須是親人,非親人,對他好是恩惠。通過建立一個不平等的條約,最終實現(xiàn)了:既通過對假朋友友好,獲取了不該得到的利益,又通過合理化排斥真朋友,發(fā)泄了受了獲取利益的委屈。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這不正巧解親親疏疏的杰作之一嗎?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590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