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八艷的結(jié)局你知道嗎?不知道沒關(guān)系,小編告訴你。
柳如是結(jié)局:
康熙三年(1664年)五月二十四日,錢謙益去世。錢謙益去世后,鄉(xiāng)里族人聚眾欲奪其房產(chǎn),柳如是為了保護(hù)錢謙益家產(chǎn)業(yè),竟用縷帛結(jié)項自盡。
柳如是,女詩人,本名楊愛,字如是,又稱河?xùn)|君,因讀宋朝辛棄疾《賀新郎》中:“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yīng)如是”,故自號如是?!扒鼗窗似G”之一。后嫁有“學(xué)貫天人”“當(dāng)代文章伯”之稱的明朝大才子錢謙益為側(cè)室。
柳如是是明清易代之際的著名歌妓才女,幼即聰慧好學(xué),但由于家貧,從小就被掠賣到吳江為婢,妙齡時墜入章臺,改名為柳隱,在亂世風(fēng)塵中往來于江浙金陵之間。留下的作品主要有《湖上草》、《戊寅草》與《尺牘》。此外,柳如是有著深厚的家國情懷和政治抱負(fù),徐天嘯曾評價“其志操之高潔,其舉動之慷慨,其言辭之委婉而激烈,非真愛國者不能。”
馬湘蘭結(jié)局:
在王稚登70大壽時,馬氏集資買船載歌妓數(shù)十人,前往蘇州置酒祝壽,“宴飲累月,歌舞達(dá)旦”,歸后一病不起,最后強(qiáng)撐沐以禮佛端坐而逝,年57歲。
馬湘蘭(1548—1604),秦淮八艷之一,生于金陵,自幼不幸淪落風(fēng)塵,但她為人曠達(dá),性望輕俠,常揮金以濟(jì)少年,是秦淮八艷之一。她的居處為秦淮勝處,慕名求訪者甚多,與江南才子王稚登交誼甚篤,她給王稚登的書信收藏在《歷代名媛書簡》中。
顧橫波結(jié)局:
明思宗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下京城,鼎孳與顧橫波闔門投井,未死,被俘虜,受拷掠,接受直指使之職,巡視北城。五月降清,仕途亨通,龔鼎孳為三朝之臣,做到了禮部尚書,顧橫波開始曾勸丈夫忠君守節(jié)、以死殉國,可龔鼎孳舍不得自己的前途和美滿的家庭,先后做了三朝之臣。龔鼎孳正室董氏因已授明朝誥命,讓封號顧橫波。顧橫波也堂而皇之的接受誥命,封為“一品夫人”。
康熙三年(1664年)冬,顧橫波一病不起,卒于北京鐵獅子胡同,龔鼎孳在北京長俸寺建妙香閣紀(jì)念。
顧橫波(1619年-1664年)原名顧媚,又名眉,字眉生,別字后生,號橫波,應(yīng)天府上元縣(今江蘇省南京市)人?!扒鼗窗似G”之一。工詩善畫,善音律,尤擅畫蘭,能出己意,所畫叢蘭筆墨飄灑秀逸。著有《柳花閣集》。受誥封為“一品夫人”。
陳圓圓結(jié)局:
吳三桂獨霸云南后,陰懷異志,窮奢侈欲,歌舞征逐。構(gòu)建園林安阜園,“采買吳伶之年十五者,共四十人為一隊”,“園囿聲伎之盛,僭侈逾禁中”。陳圓圓因年老色衰,加之與吳三桂正妻不諧,且吳三桂另有寵姬數(shù)人,于是日漸失寵,遂辭宮入道,“布衣蔬食,禮佛以畢此生”。一代紅妝從此豪華落盡,歸于寂寞。
陳圓圓(1623―1695),原姓邢,名沅,字圓圓,又字畹芳,幼從養(yǎng)母陳氏,故改姓陳,明末清初江蘇武進(jìn)(今常州)人。居蘇州桃花塢,隸籍梨園,為吳中名優(yōu),“秦淮八艷”之一。崇禎末年被田畹鎖擄,后被轉(zhuǎn)送吳三桂為妾。相傳李自成攻破北京后,手下劉宗敏擄走陳圓圓,吳三桂遂引清軍入關(guān)。
寇白門結(jié)局:
于某日,寇氏欲拉韓生共寢,韓生數(shù)次找理由推脫,后拂袖而去??苁弦钟艄褮g,忽聞隔壁房中傳來嬉笑謾罵之聲,遂起身張望,竟看到韓生正和年輕貌美的婢女調(diào)情,寇氏拿木棒捶打婢女?dāng)?shù)十下,罵韓生:“衣冠禽獸!”??苁吓瓨O,遂一病不起。
寇白門,名湄,字白門,1624年出生于金陵,“秦淮八艷”之一。人稱“女俠”十八歲時嫁給明朝聲勢顯赫的功臣保國公朱國弼。
卞玉京結(jié)局:
順治十年,卞玉京為一位年已古稀的好心腸的良醫(yī)鄭保御所收留,他為她另筑別室并悉心照拂。卞玉京在吳梅村這里找不到生命的歸宿,歷經(jīng)湖海風(fēng)濤,勘破紅塵俗世,便以修道作為躲避時代的急風(fēng)烈雨的避難所,以空門作為自己傷痕累累的心靈的棲息地。她持戒極嚴(yán),錢謙益與鄧漢儀聞之,前往求一面而不可得。卞玉京雖然皈依空寂,但她善良而重情,為了感激佛門俗家弟子鄭保御的悉心照料,讓她有一個焚香誦經(jīng)的安寧晚年,她曾刺舌血以三年時間為其抄寫了一部《法華經(jīng)》。卞賽后來隱居無錫惠山,十余年后病逝,葬于惠山柢陀庵錦樹林。
卞玉京(約1623——1665年),又名卞賽,字云裝,后自號“玉京道人”,習(xí)稱玉京,應(yīng)天府上元縣(今江蘇省南京市)人。“秦淮八艷”之一。卞賽詩琴書畫無所不能,尤擅小楷,還通文史。她的繪畫藝技嫻熟,落筆如行云,喜畫風(fēng)枝裊娜,尤善畫蘭。作有《題扇送志衍入蜀》。
李香君結(jié)局:
因出身低賤,香君被趕到侯氏莊園(今李姬園)居住。李香君因被歧視,終日郁郁寡歡,日久成病,無奈患上肺癆而死,享年三十歲。
李香君,(1624—1653),又名李香,號“香扇墜”,原姓吳,蘇州人。因家道敗落,飄泊異鄉(xiāng)。在李香君八歲的時候,隨養(yǎng)母李貞麗改吳姓為李。是南京秣陵教坊名妓,秦淮八艷之一。她歌喉圓潤,但不輕易與人歌唱;絲竹琵琶、音律詩詞亦無一不通,特別擅長彈唱《琵琶記》。
董小宛結(jié)局:
明亡后小宛隨冒家逃難,此后與冒辟疆同甘共苦直至去世。
董小宛(公元1624年—1651年),名白,字小宛,號青蓮,江蘇蘇州人,因家道中落生活貧困而淪落青樓,名隸南京教坊司樂籍,“秦淮八艷”之一。1639年,董小宛結(jié)識復(fù)社名士冒辟疆,后嫁冒為妾。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65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