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龍袍為什么沒有龍紋了?下面對百科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guān)內(nèi)容。
唐因隋制,天子常服赤黃、淡黃袍衫,宋因之。
古時候,皇帝被稱為九五之尊,是掌管天下的“真龍?zhí)熳印?,我們翻開各種歷史文獻也可以發(fā)現(xiàn),不少史書都對皇帝有很多溢美之辭。尤其是一些開國皇帝,他們的傳奇一生總是與天有異象掛鉤,以此顯示這個人有帝王之氣,并暗示這個人本身就不是平凡人。龍袍作為帝王的專屬象征,歷來也只有皇帝能夠穿上。各朝各代龍袍的樣式不盡相同,為什么到了宋朝時期,皇帝突然都不穿龍紋了?
《易·乾》中說:“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实圪F為九五之尊,通常會以神龍作為衣服的圖案,以此來體現(xiàn)皇家威嚴(yán)。歷史上的各朝各代,皇帝所穿的衣服上基本都繪有龍紋,并且龍袍穿在身上磅礴大氣,不怒自威。
比如我們常見的李世民畫像,畫像中的他身穿龍紋,或坐或立,很是威嚴(yán),但這種畫作多數(shù)不是唐朝人描繪的,而是出自明朝的畫師之手。我們對比明朝皇帝的龍袍來看,不難發(fā)現(xiàn)唐朝和明朝皇帝的龍袍大體相同,尤其是李世民與朱元璋的畫像對比,他們仿佛就穿了同款衣服一般,就連站姿坐姿相似的地方也比較多。
宋朝達官貴人的身上也不怎么愛穿金戴銀,而是更加注重衣料的質(zhì)感,即使繡有花紋也不會和衣服整體產(chǎn)生較大的撞色沖突,尤其是像那種“左青龍、右白虎”的花紋,在宋朝看起來就未免太過俗氣。宋朝的皇帝也多提倡節(jié)儉之風(fēng),喜歡將錢花在刀刃上,而不是刀背上。宋朝的皇帝如果在衣服的穿著上每天都花團錦簇的,恐怕也會引起群臣反對。
我之前吐槽過《大宋宮詞》中宋真宗的龍袍:明明有流傳下來的宋朝皇帝常服畫像作為參考,可是為什么偏偏要「 ”自立門戶”「 ”自主創(chuàng)新”搞出一套四不像呢? 其實啊,在我仔細思考之后,我個人覺得,這事兒導(dǎo)演得負(fù)一半責(zé)任,另一半責(zé)任,還是得清朝人來負(fù)。 你可能會會有點驚訝:《大宋宮詞》中的龍袍搞錯了,為什么要清朝人負(fù)一半的責(zé)任呢?別急,且聽我細細道來。 宋朝龍袍和其他朝代龍袍不同:它不奢華,樣式也和其他朝代區(qū)別較大 在中國古代,早期的皇帝們,我們最為熟悉的是身穿袞冕服的形象。比如,我最近一直在給大家推薦唐朝閻立本的名畫《歷代帝王圖》,在這幅圖里面,中國早期的皇帝們幾乎穿的都是袞冕服: 《歷代帝王圖》局部 所以,我們在影視劇中所見到的秦皇漢武,包括后來的劉備、曹操、孫權(quán)甚至是劉禪等皇帝,都是一副袞冕服的形象。 影視劇中的秦始皇 老版《三國》中的劉禪 另一種是以唐朝和明朝為主的圓領(lǐng)團龍龍袍。這種龍袍的主要特色是:第一,領(lǐng)口是圓的;第二,龍袍上繡有龍紋;第三,一般還會搭配上黑色幞頭(頭頂?shù)拿弊樱?比如,現(xiàn)收藏于臺北故宮的《唐太宗畫像立軸》,就是這樣一幅形象: 《唐太宗畫像立軸》 我們更加熟悉的是明朝歷代皇帝的形象,比如同樣收藏于臺北故宮的明英宗朱瞻基就有一副這樣的畫像: 朱瞻基畫像 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其實也都有類似的畫像存世: 朱元璋(右)和朱棣(左) 唐明之間的龍袍是一脈相承的,它們之間的相似程度很大。包括明朝中后期的龍袍,也沒有脫離明初的規(guī)制,只是在此基礎(chǔ)上添加了十二章紋。 另一種我們最為常見的龍袍就是滿清的黃色龍袍。這種龍袍其實也是繼承了明朝龍袍的樣式,但在領(lǐng)口上改動較大,帽子也從幞頭改為了紅色的「 ”天壇”帽: 康熙畫像 我說了這么多,其實就是想說明,在我們的印象中,龍袍要么就是黑色的袞冕服,要么就是繡了龍的袞龍袍。 但是,宋朝皇帝的龍袍和歷史上的其他朝代完全不同:它更加樸素,沒有任何修飾,樸素到和大臣之間的服飾幾乎一模一樣?;实鄣拿弊右卜浅F婀郑L長的兩個「 ”硬腳”將皇帝的帽子塑造成了「 ”飛機頭”。 宋朝皇帝畫像 宋朝還有另一種龍袍:皇帝身穿方心曲領(lǐng)的紅色龍袍,頭戴通天冠。 這種服飾和其他朝代的龍袍相比,也很奇怪。從地位上來說,它的地位接近于其他朝代的袞冕服,一般在比較重大的場合皇帝才會穿;但是從樣式上來說,這種服飾的樣式和其他朝代的袞冕又完全不同: 宋朝皇帝的通天冠服 因此,宋朝歷史劇是「 ”重災(zāi)區(qū)”,龍袍頻頻出錯是常態(tài) 我在上文放出的兩章圖片,估計大家看了都會覺得很奇怪。為什么奇怪呢?因為很少見。 確實,我見得也不多。比如,在《大宋皇帝趙匡胤》這部電視劇中,趙匡胤穿的龍袍是這樣的: 《大宋皇帝趙匡胤》劇照 我在之前的很多篇文章里面都說過宋朝皇帝會穿什么樣的衣服,大家對比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這部劇中趙匡胤的龍袍真的是錯得離譜。 在《問君能有幾多愁》這部電視劇當(dāng)中,為了劇情需要,唐后主李煜的龍袍以黃、白等明亮的顏色為主,而趙匡胤則穿上了黑色龍袍: 《問君能有幾多愁》劇照 這部劇的龍袍設(shè)計不算差,雖然不符合史實,但是最起碼在樣式上很好看。這在以前影視劇不注重服飾的年代,已經(jīng)算是比較良心的設(shè)計了。 那有沒有即設(shè)計良心,又比較貼近史實的呢? 當(dāng)然是有的。比如前些年被大家吐槽比較多的黃曉明主演的《精忠岳飛》里邊,其實宋高宗趙構(gòu)所穿的服飾就比較契合歷史: 《精忠岳飛》劇照 老版《水滸》也有可圈可點之處: 老版《水滸》劇照 當(dāng)然了,這兩部劇的龍袍都是有瑕疵的。比如,身上的龍袍上有龍紋,這其實是錯誤的。 老版《水滸》宋徽宗的衣服上也少了一個方心曲領(lǐng)。 那有沒有完全契合歷史的呢?也有,但是還沒有上映——這部劇我已經(jīng)花了好幾篇文章對它進行稱贊了,它的名字叫《孤城閉》: 《孤城閉》劇照 現(xiàn)代影視劇當(dāng)中宋朝龍袍頻頻出錯,歸根結(jié)底,這鍋清朝人得背一半 為什么宋朝的龍袍會經(jīng)常出錯呢?我剛才也已經(jīng)說了:因為相比于其他朝代,宋朝的龍袍有點特殊。 但是,其實啊,清朝人也給我們當(dāng)代人在拍關(guān)于宋朝歷史劇的時候造成了不少困擾。 比如在《精忠岳飛》里面,趙構(gòu)的服飾除了剛才的通天冠服,還有袞龍服: 《精忠岳飛》劇照 這種龍袍在唐朝和明朝比較流行,但是宋朝皇帝一般是沒有這種龍袍的。 我之前也提過,只有的徽宗朝和南宋后期,宋朝皇室才會在衣服上繡一些花紋。一般情況下,宋朝人是不在衣服上搞這些花里胡哨的東西的。 為什么呢?因為宋朝崇尚簡約,衣服上搞這些東西,太俗。 但是,為什么這部劇的導(dǎo)演連通天冠服這種難得一見的服飾都能搞得出來,偏偏在皇帝日常的服飾上出了問題呢?因為清朝人! 趙匡胤畫像 比如,這幅畫其實就是古代人畫的,不是當(dāng)代人畫的。在這幅畫中,宋太祖趙匡胤身上穿的就是有龍紋的團龍龍袍,或者你可以叫它袞龍袍。 顯然,如果把這幅畫當(dāng)做參考的話,那《精忠岳飛》這部劇中趙構(gòu)的服飾就是對的。 可是這里許多人都忽略了一個問題:這幅畫雖然是古代人畫的,可是是宋朝人畫的嗎? 非也。許多類似的畫,都是清朝人畫的。例如,對于宋真宗來說,我們最為熟悉的畫像是現(xiàn)收藏于臺北故宮的《宋真宗御容》: 宋真宗畫像 在這幅畫里,宋真宗和其他大多數(shù)宋朝皇帝一樣,頭戴方頂幞頭,身穿紅色龍袍。 但是,在許多圖書里,作者在介紹宋真宗的時候,引用的都是這幅畫: 清人畫的宋真宗 這兩幅畫不同的地方在于,前者的龍袍上沒有任何修飾,后者的龍袍上分別在雙肩、胸口多了一些龍紋飾。這幅畫就是典型的清人作品。 當(dāng)然了,不僅僅是皇帝們的服飾被清朝人搞錯了,其實很多宋朝文臣的服飾也被清朝人給搞錯了。比如,影視劇中的包拯形象是這樣的: 包拯 在這里,包拯身穿金紋蟒袍,看起來十分霸氣。這種形象現(xiàn)在也深入人心,成為很多人的記憶。 這種形象其實來自于京劇的包拯形象: 京劇中的包拯 所以,實際上,這種形象也是清朝人塑造的。 在清朝人塑造的包拯形象中,包拯永遠是身穿蟒袍的,其他文臣武將或皇帝,不論是哪個朝代,只要是清朝人給他作畫,那一般也都是身穿蟒袍或者袞龍服。 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對清朝人來說,漢家服飾由于消失已久,腦海中僅存的記憶也只是明朝服飾了。 唐宋相隔過于久遠,服飾到底如何,對清朝人來說很難考證。而明清易代,更是讓中華服飾斷層。清朝人文人畫家所能做的,只能是以僅有的記憶將它們賦予到「 ”古人”的畫像何戲曲形象當(dāng)中了。 新版《包拯》服飾也是錯誤的 我們在讀歷史和看劇的時候,懂得簡單的考證和區(qū)分很重要 清朝的繪畫給許多人在還原古代服飾,造成了不少困擾。 但是,我剛才其實也替大家總結(jié)了一些清朝繪畫的特色:第一,清朝人如果畫宋朝皇帝或文武大臣的畫像,那他們的衣服上一定是有十分顯耀的紋飾的。這種紋飾一般取材于明代服飾。 趙匡胤畫像 所以,趙匡胤的這幅畫像也是錯誤的。 其次,清朝人畫的「 ”古人”,帽子上往往也會有帽正。比如,朱元璋的這幅畫就百分百是清朝人畫的: 朱元璋畫像 我們懂得分辨這些有什么用呢?說沒用,當(dāng)然也沒用。說有用,自然也有用。 我覺得這種分辨能力,代表一種文化修為,代表一種審美觀。如果你掌握了這種審美觀,你在看電視的過程中就會發(fā)現(xiàn)很多有意思的東西。 當(dāng)你發(fā)現(xiàn)了一些錯誤的時候,其實你就可以跟你的孩子或者朋友說出其中的道理。這是一件很有意義也很有意思的事。久而久之,我們身邊就會有更多懂文化、懂歷史的人。 不過最近我還是遇到了很多「 ”杠精”。比如在上一篇關(guān)于《大宋宮詞》的文章中,許多人看了個標(biāo)題就來評論: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大到國家的改革,小到個人或者小到一件小事,當(dāng)我們在追及進步的時候,總有一些人不僅選擇原地踏步,還在極力阻撓他人進步。 當(dāng)一些人仰望星空、企盼更美好的未來的時候,總有一些人在旁邊冷冷一笑:「 ”閑著沒事干!” 我們雖然現(xiàn)在是在看一部劇,是在探討一些對我們生活不會產(chǎn)生任何影響、無關(guān)緊要的服飾問題,但是,從長遠來看,國人的思維、觀念甚至是心態(tài)如果想獲得進步,避免做井底之蛙,我們就應(yīng)該從小事做起。 從小的改變做起。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810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