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個時期,因以臨安(今浙江杭州)為都城,史稱南宋,歷九帝,享國152年。南宋雖然外患深重,統(tǒng)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經濟上外貿高度發(fā)達 ,重心完成了歷史性南移,思想學術和文化藝術高度發(fā)展,理學成型確立正統(tǒng)地位,并向海外傳播,形成了東亞“儒學文化圈”。下面對百科小編就為大家?guī)黻P于虞允文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虞允文(1110年—1174年7月18日 ),字彬父,一作彬甫。漢族,隆州仁壽(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藕塘鄉(xiāng))人。南宋名臣。
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進士。紹興三十年(1160年)使金,見其大舉運糧造船,歸請加強防御。次年,以參謀軍事犒師采石,適主將罷職,三軍無主,而金完顏亮正擬渡江,遂毅然督戰(zhàn),大破金軍。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任川陜宣諭使,與吳璘共謀進取,收復陜西數處州郡。乾道五年(1169年)為相,任用胡銓、王十朋等。乾道八年(1172年),再任四川宣撫使。
淳熙元年(1174年)卒,年六十五。淳熙四年(1177年),追贈太傅,謚號忠肅。
人物生平
早期經歷
虞允文幼時聰慧,七歲即能提筆作文。后來憑借父親為官的緣故,進入仕途。母親去世后,虞允文極度悲傷,考
慮到父親孑然一身,且身患有疾病,七年未曾調任。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虞允文進士及第 ,獲委任為通判彭州,權知黎州、渠州。時秦檜當權,虞允文等四川書生皆不獲重用。秦檜死后,終于獲得中書舍人趙逵推薦,就任秘書丞,官至禮部郎官、中書舍人、直學士院。
采石大捷
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金海陵王完顏亮統(tǒng)率金軍主力越過淮河,進迫長江。兩淮前線宋軍潰敗,金軍如入無人之境。虞允文時任督視江淮軍馬府參謀軍事,被派往采石(今屬安徽省馬鞍山市)犒師,正值金
海陵王大軍謀由采石渡江。原來負責督軍的主帥李顯忠還未趕到,虞允文見形勢危急,親自督師,向當時軍心散漫的士兵演說:“若金軍成功渡江,你們又能逃往哪里?現在我軍控制著大江,若憑藉長江天險,為何不能于死里求生?何況朝廷養(yǎng)兵三十年,為什么諸位不能與敵血戰(zhàn)以報效國家?”這番演說成功把士兵團結起來,并大大振奮了軍心。他并隨即把散處沿江各處無所統(tǒng)轄的軍隊迅速統(tǒng)合起來,以1.8萬兵力與15萬金軍決戰(zhàn)于采石磯,結果大敗金軍,贏得了著名的“采石大捷”。
隨后,金海陵王移兵揚州,虞允文又趕赴鎮(zhèn)江府(今江蘇省鎮(zhèn)江市)阻截。完顏亮見渡江失敗,逃往揚州。進攻其他地區(qū)的金軍也被宋軍打退,完顏亮不禁大怒,在進退無路的條件下,孤注一擲。下令金軍3天內全部渡江,否則處死,這促使其內部矛盾激化。十一月下旬,完顏亮被部下所殺。金軍退屯三十里,遣使議和。虞允文在南宋朝野上下獲得極高聲譽。
經略四川
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虞允文被委任為川陜宣諭使,并與大將吳璘商議收復中原的大業(yè),再次北伐中原,吳璘攻克鳳翔,收復鞏州。金國整治兵馬想要爭奪陜西新復州郡,于是蜀中方面想要放棄這些地方,允文則認為不可。后宋孝宗即位后,因保守派史浩、湯思退的進言,認為偏安一隅較為適合當時南宋。因此要求前線宋軍退兵。
乾道元年(1165年)允文被召回臨安,任參知政事兼知樞密院事。
乾道三年(1167年)四川名將吳璘死,虞允文接替他出任四川宣撫使兼知樞密院事,積極整頓正規(guī)軍和民兵,減縮軍費開支。 五年八月,拜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他大力提拔賢良之士,如洪適、汪應辰。
乾道八年(1172年),改任為左丞相兼樞密使,授特進。但他隨即要求鎮(zhèn)撫四川,以圖光復大業(yè),同年秋,授少保、武安軍節(jié)度使、四川宣撫使職務,封為“雍國公”,上命其再度赴四川總理軍政事務。他在到任一年多的時間里,不斷籌劃由四川出師北伐,以圖光復中原,最終積勞成疾,淳熙元年六月十八日(1174年7月18日)以病卒。
淳熙四年(1177年),宋孝宗詔贈虞允文太傅,謚忠肅。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989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