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鐵木真已經(jīng)提高了草原民族的眼界與視野,但他的一生主要精力還是用在征戰(zhàn)上面。他是在蒙古的豬兒年(丁亥,一二二七年)在秦州清水縣(今甘肅)去世的,終年六十六歲。
一、成吉思汗不殺掠 留下破金重要策略
在他去世前的一個月,曾再一次強調(diào)“不殺掠”。臨終前,留下破金國的重要策略:
“金精兵在潼關,南據(jù)連山,北限大河,難以遽破。若假道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許我。則下兵唐、鄧,直搗大梁,金急,必征兵潼關。然以數(shù)萬之眾,千里赴援,人馬疲弊,雖至,弗能戰(zhàn),破之必矣。”(《元史?太祖本紀》)
一二三四年,宋、蒙聯(lián)軍滅了金。宋朝方面也許覺得是一個成就,但其實已走進了成吉思汗的謀略之中。強大的蒙古一步步走向中原大地。
元朝建立后,追氍鐵木真為圣武皇帝,廟號太祖。太祖的第三子窩闊臺,開始伐宋,在位十三年崩,廟號太宗。長子貴由,在位三年,崩,廟號定宗。繼位的是蒙哥,在位九年,廟號憲宗。再接下來的就是忽必烈(元世祖)。忽必烈建元朝,稱元世祖。
二、忽必烈法治天下 既杖復斬此何刑也
成吉思汗開始提出“不殺掠”,這已經(jīng)在思考改變草原民族的傳統(tǒng)作風。到忽必烈的時候,更加不能不開始思考以后該怎樣統(tǒng)治天下。他還未就帝位的時候,已經(jīng)“思大有為于天下。延藩府舊臣及四方文學之士,問以治道。”(《元史?世祖本紀》)治天下不能任意行事,要有法。
有一個故事說,有位斷事官不只兒,一天里殺了二十八人,其中有一個是盜馬,判了杖刑,打了,放了。但這時正有人獻刀,他腦筋一轉,把盜馬者追回來,他親自斬這個人,看看刀夠不夠快。忽必烈問不只兒,這是什么刑?已經(jīng)判杖,而且杖了,“既杖復斬,此何刑也?”(《元史?世祖本紀》),問得不只兒錯愕不能作對。忽必烈這一問,也是在向本族發(fā)問。判罪,行刑,都應該有法的根據(jù)。你們根據(jù)何法何刑?怎么可以判了又改,隨便行刑。
伐宋的時候,又“戒諸將毋妄殺”。其后又“禁蒙古軍馬擾民”,不要“縱畜牧,損踐桑稼?!?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745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