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哪個皇帝廢除了活人殉葬
明朝初年皇帝死后,就會要求沒有生育的嬪妃殉葬,有些生育過的也有難逃一劫的,活人殉葬是很殘忍的制度,那么明朝到哪個皇帝廢除了這一制度呢?
據(jù)《明朝小史》卷3記載,朱元璋死后,為他伺寢的40余名妃嬪全部陪葬于孝陵;成祖的長陵也有從殉妃嬪30余人,全部是上吊自殺;仁宗的獻陵有5名妃嬪陪葬;宣宗的景陵則由10名宮人“殉節(jié)從葬”。明朝這一殘忍的殉葬制度,直到1465年明英宗死時,才得以廢除,他死前下遺詔說:用人殉葬,我不忍去做,這件事應從我這里廢止。
天順八年,明英宗朱祁鎮(zhèn)在他臨終前下達了一條詔令,“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止,后世勿復為?!边@條詔令結束了在明朝實行了近百年的殉葬制度。明代《翰林記》卷十五載:“天順甲申,正月朔日以后,上不豫,每日猶裁決萬幾如常。至初十以來,疾大漸,乃處置后事,命太監(jiān)牛玉執(zhí)筆,口使書:其一東宮即位,過百日成昏;其二定后妃名分;其三命勿以嬪御殉;其四殯斂器服。語意詳盡,皆合天理、當人心?!泵饔⒆谥炱铈?zhèn)廢除殉葬制度,被后世群臣所稱贊。
明英宗廢除殉葬制度的原因
明英宗廢除殉葬制度有幾點原因,第一點,與自身的身世有關,《明史·后妃傳》中記載:“無子,陰取宮人子為己子,即英宗也,由是眷寵益重。而英宗生母,人卒無知之者。”明英宗的生母來歷不知,去向也不明,明英宗心里認為自己的生母是被迫殉葬而死,所以他對宮人中命運凄慘的會有一絲的憐憫和同情;第二點,殉葬制度本就令人發(fā)指,是一種反人類、反文明的制度,明朝殉葬制度的開始到后來的消失,殉葬人數(shù)呈遞減趨勢,且在明英宗這道指令下達后,得到了普遍的支持,這足以看出殉葬制度早就不得人心;第三點,明英宗自身的原因,他在歷史上名聲不是很好,但是他有一個好皇后,錢皇后在他在位期間,一直與他患難與共,不離不棄,而且錢皇后沒有孩子,明英宗知道在他死后,錢皇后必定會逼迫殉葬,而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綜上原因,明英宗最終廢除了殉葬制度,為了眾人也為他自己。殉葬制度在我們現(xiàn)在人來看是一種違背人性的制度,它用活人紀念死人,用死人困擾活人。明朝為了保證皇權不被女性的干擾,重啟了慘無人道的殉葬制度,這種制度是人類發(fā)展歷史中的一大敗筆,這種對女性精神和生命的壓迫摧殘,阻礙了時代文明的前行,阻礙了國家社會的先進性。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進步,殉葬制度被廢除,女性也得到了重視與平等的對待,不再是男性的附屬品,能夠真正活出自我的色彩及價值。
明英宗(兵敗被俘的朱祁鎮(zhèn))做出廢止殉葬這人性化的決定,被人總結出四個原因:其一,明英宗對生命有了一番新的領悟和珍惜;其二,明英宗進一步認識了殉葬制度的慘酷性;其三,明代宮人殉葬制度越來越不得人心;其四,明英宗是為了保護自己心愛的妻子,最大程度上排除在自己死后妻子被逼殉葬的可能性。
明英宗朱祁鎮(zhèn)為什么要廢除朱元璋制定的人殉制度?
所有關于明英宗朱祁鎮(zhèn)廢除人殉制度是因為他想留活路給皇后錢氏的原因都是錯誤的(這句話好長,差點憋過氣)。他廢除人殉,唯一的解釋就是人性的原因,他的經(jīng)歷與前朝幾任皇帝有很大的不同,他的人生經(jīng)歷讓他臨終前迸發(fā)出了人性的光輝。
錢皇后根本不需要為明英宗殉葬
明朝開國之君朱元璋重啟了人殉制度,這與他從放牛娃一路成長為皇帝有莫大的關系,從社會最底層奮斗到了社會頂峰,擁有人間一切權利和富貴,可是朱元璋依然無法洗凈他靈魂里帶來的赤貧者的自卑感和強烈占有欲。
朱元璋說到底就是個赤貧農(nóng)民,他骨子里的占有欲讓他在做很多決策的時候帶有天然的赤貧心態(tài)和屬性,比如他痛恨官員(無論是貪官還是清官),認為所有當官者都有問題,都有可能貪腐,都有可能壓榨盤剝百姓。
他對官員懷著天然的敵意,比如?空印案?,這其實就是一個簡單的官吏程序流程違規(guī),居然被朱元璋大做文章,所有涉及空印案的一把手全部殺掉,二把手全部流放,此案直接殺了一萬多官員。
朱元璋開啟了人殉制度,同樣也是靈魂里的自卑感作祟,在面對生死上,帝王和百姓是平等的,朱元璋和所有人一樣都懼怕死亡,更害怕失去對權力的掌控,在?事死如生?的觀念影響下,雄才偉略的明太祖讓很多未生育的嬪妃為他殉葬,這讓后人最為詬病朱元璋的地方。
朱元璋把人殉制度直接寫進了朱家的祖訓里面,要后世皇帝、子孫皆按此執(zhí)行,這條祖制一開始被執(zhí)行得很好,比如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熾、明宣宗朱瞻基都遵照執(zhí)行,這些皇帝其實都不忍心有人為此殉葬,明仁宗朱高熾還親自和為朱棣殉葬的嬪妃們告別。
這幾任明朝皇帝都嚴格的執(zhí)行了殉葬制度,但是朱祁鎮(zhèn)的老婆錢皇后根本不需要殉葬,她是皇后,《皇明祖訓》明確規(guī)定了皇后是可以不殉葬的。
皇后是皇帝的正妻,哪有拿正妻來殉葬的,而且明朝的皇后是唯一帶有政治色彩的后宮人物,她在皇帝死后具有統(tǒng)領后宮,平衡新君與群臣關系的作用,就算她沒有生有子嗣,依然具有天然的宗族號召力。
所以,朱祁鎮(zhèn)廢除人殉制度是與保全他最愛的女人錢皇后沒有任何關系。
特殊人生經(jīng)歷
朱祁鎮(zhèn)的人生經(jīng)歷是所有明朝皇帝中最傳奇的,兩次登基,一個被俘,兩次被囚,一次政變,他都全身而退,當了兩次皇帝,他的經(jīng)歷很傳奇也更心酸。
朱祁鎮(zhèn)登基很早,經(jīng)歷了大多數(shù)皇帝一樣的時光,民間疾苦一概不知,皇帝政權一概不懂,在最信任的太監(jiān)王振的慫恿下進行北征瓦剌,結果在土木堡之戰(zhàn)被全殲,差點滅了國。
朱祁鎮(zhèn)被俘后,在瓦剌部落呆了兩年多,徹底的從一個懵懂皇帝變成了一個底層俘虜,讓他見識了真實的人世間,對正常的社會人的酸甜苦辣感同身受,這對他的觸動很大,特別是他在瓦剌部族結交了很多真誠的朋友,這些人物對他的影響非常大,朱祁鎮(zhèn)的心里既有了皇帝的高高在上,更有平民百姓的隱忍善良。
朱祁鎮(zhèn)回到北京后,受到了景泰帝的囚禁,只有他的正妻錢皇后一直陪伴在他左右,不離不棄,雖然他沒有更多的自由,朱祁鎮(zhèn)的情感很溫暖,這種溫暖來源于人性,這與皇帝的孤家寡人有很大的不同。
朱祁鎮(zhèn)后來在?奪門之變?中重新登基,他在政治上沒有多大的改變,甚至還殺了肱股之臣于謙、王文等人,但他在臨終的時候徹底廢除人殉制度,這是敢于違背祖制,體諒別人的痛苦有很大的關系。因為他經(jīng)歷過其他前朝皇帝沒有經(jīng)歷過的人生歷程和內(nèi)心變化。
朱祁鎮(zhèn)比前幾任皇帝更理解和同情別人,雖然他不是一個偉大的皇帝,但他是一個善良的人。
明朝的“生殉”陪葬制從哪位皇帝開始就停止的?
明英宗
·明英宗臨終之前下詔廢止殉葬制:
明英宗“遺詔罷宮妃殉葬”,囑咐“以下諸妃,皆任其年終,次第陪葬。其后惠妃仍葬桃山,諸妃皆別葬金山,然竟無殉者。”
明英宗這輩子荒唐之事做了不少,尤其是“土木堡之變”,到了臨死時總算做了一件足以讓后人稱為仁義之舉的事情;此舉原因如下:
-----明英宗幼齡登極,曾與為他父親明宣宗殉葬的宮人訣別,這應該給他幼小的心靈打上了深深的刺激和可怕的回憶;
-----周憲王朱有燉,他曾經(jīng)下旨,“周王在日,嘗奏身后務從儉約,以省民力。妃夫人以下不必從死。年少有父母者遣歸?!钡珱]能阻止憲王后妃的殉葬,對其打擊也頗大;
-----保護好自己心愛的妻子,最大程度上排除自己死后妻子被逼殉葬的可能性;
妻子錢皇后為了明英宗,曾經(jīng)“夜哀泣吁天,倦即臥地,損一股。以哭泣復損一目。英宗在南宮,不自得,后曲為慰解?!薄奥動⒆跒樘蠒r,錢后至手作女紅賣,以供玉食。”這些都是飽經(jīng)磨難的明英宗無法忘記的。
錢皇后盡管得到明英宗的厚愛,可是因為自己沒有兒子,在錯綜復雜的內(nèi)宮斗爭中無疑處于極為不利的下風。
當時,“周貴妃有子,立為皇太子。”母以子貴,而周貴妃和錢皇后又是敵對的。明英宗沒死的時候,就有太監(jiān)建議廢后,這對于他來說記憶猶新,也就必然清楚這件事的背后隱藏著什么。
明英宗臨終時,意識到再也無法將自己心愛的妻子一直保護在身邊了,可又不忍心讓妻子被逼殉葬,于是就“口占遺命,定后妃名分,勿以嬪御殉葬,凡四事,付閣臣潤色?!薄板X皇后千秋萬歲后,與朕同葬。”
這里,明英宗事先規(guī)定好錢皇后的名分,并且讓錢皇后死后同葬。
有大臣得知明英宗廢止宮妃殉葬制度的消息,竟然感動到流淚,“時讀竟,涕下,悲愴不自勝。中官復命,帝亦為隕涕。”
這一方面說明宮妃殉葬制度是如何不得人心,另一方面更說明了明英宗對自己妻子的保護使人深受感動。
明英宗死后,周貴妃果然對錢皇后發(fā)起進攻,“言錢后久病,不當稱太后”
“不欲后(指錢皇后)合葬。”
幸虧得到一些大臣根據(jù)遺詔和情理進行力爭,才使得周貴妃的意圖沒有得逞。除開錢皇后之外,其他曾經(jīng)與英宗共患難的妃嬪,應該也是英宗考慮的因素。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明朝魚呂之亂是真的嗎
下一篇: 清朝特務機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