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孔子世家》:孔子適(到)鄭,與弟子相失(走失),獨立郭東門。鄭人或謂子貢曰(有鄭國人對子貢說):“東門有人…累累若喪家之狗?!弊迂曇詫嵏婵鬃???仔廊恍υ唬骸靶螤?,末也。(我的外貌,不是狗)而謂似喪家之狗(但說我像喪家之狗),然哉(是這樣的)!”
詳細釋義
無家可歸的狗?——《世家》和《家語》都說孔子欣然接受了“喪家之狗”的稱謂,《外傳》甚至載孔子不敢當和唯獨辭“喪家之狗”的稱謂:“汝獨不見夫喪家之狗歟……顧望無人。(丘)意欲施之,上無明王,下無賢士方伯,王道衰,政教失,強陵弱,眾暴寡,百姓縱心,莫之綱紀。是人固以丘為欲當之者也。丘何敢乎!”喪事人家無暇照看狗,所以狗環(huán)顧四周,無人理會,因而很失意。禮崩樂壞、王道凌遲之際,人們屬意孔子,希望他能救世,正如儀封人所說:“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笨鬃与m立志于此,但處處碰壁,因而也很失意,恰如“喪家之狗”一樣。但他很謙虛,不敢當人們對他“喪家之狗”的稱贊,這和孔子說“若圣與仁,則吾豈敢”的道理是一樣的。在孔子看來,“喪家之狗”是自己精神世界的寫照,是一種褒義和善意的比喻;凄凄惶惶無家可歸的人,很有可能安貧樂道、志高識遠,可謂是現(xiàn)實世界的“喪家之狗”;身寬體胖富足優(yōu)裕的人,很有可能麻木不仁、行尸走肉,可謂是精神世界的“喪家之狗”。放棄崇高理想而委身丑陋現(xiàn)實的“喪家之狗”是可恥的;守護精神家園而拒絕與世偃仰的“喪家之狗”是值得贊佩的——這正是孟子所說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也正是人們之所以千古傳誦陶潛“不為五斗米折腰”和李白不“摧眉折腰事權貴”的原因??鬃又苡瘟袊?,顯然并非無家可歸所致,至于喪家之犬則為后人望文生義,以訛傳訛之故。明顯不符典故。
孔子的頭銜有很多,比如開私人講學之風、擁有三千弟子圣人,比如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再比如路人眼里的“喪家之犬”。
他可以有很多頭銜、很多“稱呼”,但在顏小二心里,他是一位“工匠”。他的一生有工匠一般的純粹、專注,而他對“天下為公”之心的踐行,則讓千年后的我驚嘆不已。
孔子曾在自己落魄的時候被他人嘲笑是“喪家之犬”,他的弟子生氣了,他反而笑了,還以此自嘲。這種自嘲,讓我看出了他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執(zhí)著與可貴。
也正是這份堅持,他成為那個打破“學在官府”的第一人。
這個世界上存在一種生前不被理解,死后卻被譽為“圣人”的存在。
他們活著的時候,更多是不求得、不問東西,他們所堅持的那所謂旁人眼里的“傻事”,不是“傻”,而是這些事情里面,有旁人體會不到的“大義”。這是旁人的悲哀,亦是堅持者的“無奈”。
于此,孔子當年周游列國不得志而“累累若喪家之狗”,他的這種自嘲,恰恰是他心胸豁達,胸懷大義的體現(xiàn)。
對于這樣的孔子,不要“嘲笑”,因為“嘲笑”才更顯可悲。
1、東門有人,笑孔子“累累若喪家之狗”說到與孔子有關的“喪家之犬”這個趣談,我們可以從《史記》中探知那個影響中國幾千年的人物一生中的一個小插曲。
《史記·孔子世家》中的原話是這樣的:
“東門有人,其顙似堯,其項類皋陶,其肩類子產(chǎn),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喪家之狗?!?/p>
這段文字背后,則反映了一個看上去“很喪”但對面前阻礙十分樂觀,且心境豁達平和的孔子。
據(jù)記載,當年孔子帶著自己的幾個弟子來到鄭國,但是因為情況比較復雜,孔子和弟子走散了。和弟子們走散的孔子不覺走到了東門這邊,恰被人看見。
這時,孔子的弟子正好在找子貢。
遇到子貢,有人便和子貢說:“我在東門那里看到一個人,他的前額看上去像堯,脖子像皋陶,肩部像子產(chǎn),腰部以下差大禹三寸,狼狽不堪的樣子就像一條喪家犬”。
后來子貢遇到了孔子,便將這番話告訴了孔子。
孔子的反應倒是出乎意料,笑著說:“外貌不重要,但是那個人說我像‘喪家犬’,說得確實很生動”。
這是孔子經(jīng)歷的一件趣事,也算是坊間的一個笑談,但也足以表現(xiàn)孔子當時遇到的尷尬境況:“他有圣人之才,卻如喪家之犬”。
讓周游列國自薦的圣人過得如“喪家之犬”,是圣人的不幸?還是那個時代的不幸?相信答案在大家心里。
2、孔子自嘲“喪家犬”背后,世人的“冷漠”,與孔子的豁達從上面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知道,旁人描述孔子的時候,用了好幾個近乎“圣賢”一般的人來形容。比如說孔子的前額像“堯”,脖子像“皋陶”,肩部像“子產(chǎn)”,腰部以下像“大禹”。
堯是傳說中的中國古代帝王,后世以“堯舜”代指圣人。而“大禹治水”也是膾炙人口的故事,“皋陶”則是上古時期華夏部落首領,他是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等等,“子產(chǎn)”在孔子眼里,則是古代圣賢的繼承人。
鄭國人拿這些圣賢來評價孔子的“外貌”,大抵也算是對孔子之才的認可。
但是后面卻說孔子像喪家之犬。
這其實是在側(cè)面暗示子貢,甚至有點譏諷孔子的意思:孔子雖然有圣賢之才,但是這不是一個可以讓他發(fā)揮自己圣賢之才的世道,他這樣固執(zhí)地“周游列國”,宣揚不可能實現(xiàn)的“理論”、“思想”,無疑是“愚蠢”的。
也就是所謂的“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明知道達不到目的,但依舊要去做,能不像喪家犬嗎?
而孔子對于這種現(xiàn)狀,聰明如他,自然也是“心知肚明”的。
于此,當子貢對他說旁人對他的評價時,他指明外貌這些事情不重要,其實也就是說,他并不在乎外界對他的評價,不在乎外界是不是承認他的賢能,而“喪家之犬”則十分形象,則是孔子在自嘲,也是在表現(xiàn)孔子對那個“禮崩樂壞”時代的無奈。
有些事情,做與不做,不是為了功利性的獲得,僅僅只是“該不該做”有關。
于此,孔子的思想境界,才是真正的“閃耀”和讓人佩服。
3、生命的意義與高光時刻,在于與功利無關的堅持要說在顏小二心里,孔子的高光時刻不在擁有三千弟子時的輝煌,而在于他“累累若喪家之犬”時“不問東西”的模樣。
有些事情,做與不做,不是因為獲得與失去,而是“該不該做”。
孔子胸懷天下,如過去的堯、大禹等圣賢一般,于此,“不問東西”,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英勇”才是他的模樣,才造就了他“至圣先師”、“流傳千古”的身后名。
也就是說,在顏小二心里,生命的意義與高光時刻,在于一個人堅持做與功利無關之“應為之事”的時候,如周游列國時的孔子。
而這種對“應為之事”的那“與功利無關的堅持”,則是當代人過于注重物質(zhì)現(xiàn)狀之下,最缺乏的一樣的東西,各位覺得呢?
【本文為顏小二述哲文原創(chuàng)且獨家發(fā)布,搬運、抄襲等任何侵權行為,發(fā)現(xiàn)必究】
喪家之狗的解釋《史記·孔子 世家 》 :“ 孔子 適 鄭 ,與弟子相失, 孔子 獨立郭東門。 鄭 人或謂 子貢 曰:‘東門有人,其顙似 堯 ,其項類 皋陶 ,其肩類 子產(chǎn) ,然自要以下不及 禹 三寸,纍纍若喪家之狗?!焙笠蛞?比喻 失去依靠、無處 投奔 或 驚慌失措 的人。 《 儒林 外史》 第五回:“忙忙如喪家之狗,急急如漏網(wǎng)之魚?!?魯迅 《墳·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 :“可是 革命 終于 起來了, 一群 臭架子的 紳士 們,便立刻皇皇然若喪家之狗,將小辮子盤在頭頂上?!?漢 王充 《論衡·骨相》 :“ 子貢 以告 孔子 , 孔子 欣然笑曰:‘形狀未也,如喪家狗,然哉!然哉!’” 宋 陸游 《歸老》 詩:“纍纍喪家狗,喔喔失旦雞。” 李季 《王貴與李香香》 第一部一:“窮漢餓的象只喪家狗, 崔二爺 心狠見死他不救?!?
詞語分解
喪家的解釋舉喪之家。 北齊 顏之推 《顏氏 家訓 ·風操》:“南人冬至歲首,不詣喪家?!?清 梁章鉅 《退庵隨筆·家禮一》:“ 司馬 溫公 謂今人但送錢帋,焚為灰燼,何益喪家?!?覆滅 家族 。 晉 陸機 《五等論 狗的解釋狗 ǒ 哺乳 動物 ,種類很多,聽覺嗅覺都很敏銳,善于看守門戶,有的可以 訓練 成軍犬、警犬:走狗。狗彘(狗和豬)。狗刨(俹 )(一種游泳動作)。狗盜(小偷)。狗腿子。狗仗人勢。狗尾續(xù)貂(喻拿粗劣的 東西 接到美
原文 孔子適鄭,與弟子相失,孔子獨立郭東門。鄭人或謂子貢曰:“東門有人,其顙似堯,其項類皋陶,其肩類子產(chǎn),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喪家之狗?!弊迂曇詫嵏婵鬃印?鬃有廊恍υ唬骸靶螤睿┮?。而謂似喪家之狗,然哉!然哉!”譯文 一次孔子到了鄭國與弟子走散了,孔子呆在東門旁發(fā)呆,鄭國有人告訴子貢:“東門有一個人,他的額頭像堯,他的脖子像皋陶,他的肩膀像子產(chǎn),然而自腰以下還不到禹的三寸。憔悴頹廢的樣子好像一條喪家之犬?!弊迂暟言挾家詫嵏嬖V了孔子??鬃有廊恍Φ溃骸巴庑紊系拿鑼懀贿^是微不足道的。然而說我像喪家之犬,是這樣的!是這樣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906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孔子: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