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三國時期的《三國志》記載:吳國君主孫皓“密賜茶荼以代酒”,為“以茶代酒”之典故。公元252年,吳太祖孫權(quán)病死,傳位于子孫亮,后宮廷政變,孫亮之兄孫休上臺。孫休臨終時,遺詔兒子做接班人,任丞相濮陽興和左將軍張布為“顧命大臣”,輔佐幼主。
兩位“顧命大臣”嫌孫休兒子太小,改立23歲的“長君”孫皓為帝。孫皓初立時,撫恤人民、開倉賑貧,后變得專橫殘暴、終日沉浸于酒色從而民心喪盡。孫皓好酒,經(jīng)常擺酒設宴,要群臣作陪。他的酒宴有一個規(guī)矩:每人以7升為限,不管會不會喝,能不能喝,7升酒必須見底。群臣中有個人叫韋曜,酒量只有二升。韋曜原是孫皓的父親南陽王孫和的老師,故孫皓對韋曜格外照顧。看他喝不動了,就悄悄換上茶,讓他“以茶代酒”,不至于因喝不下酒難堪。
可惜,耿直磊落的韋曜碰到的是個嗜酒如命,貪圖享受的平庸幼稚糊涂之主。孫皓竟把宴會演變成了“過家家”,“皓每于會,因酒酣,輒令侍臣嘲虐公卿,以為笑樂。”韋曜認為這樣下去,“外相毀傷,內(nèi)長尤恨”,徹底墮落的孫皓不聽韋曜的勸阻,最終,引起孫皓對他的厭惡把他打入天牢,不久被處死。
韋曜是孫皓的父親南陽王孫和的老師,也就是“太傅”,所以地位就特殊了,加之當時韋曜正奉命寫孫和傳,孫皓還指望著他在文中美言自己幾句,當然也不想看他一個人喝不下酒攪了大家的興,就偷偷使出這”以茶代酒”的一招。
可是韋曜竟要批評孫皓,說他在酒席上總是“令侍臣嘲謔公卿,以為笑樂”。
公元273年孫皓把韋曜投入大獄,不久殺了他。280年,吳國為西晉所滅,孫皓也做了俘虜,被遣送到了洛陽,受封的爵位是“歸命侯”,孫皓最終四年后于病故洛陽,時年42歲,孫皓可以說是以酒誤國,但是卻留下了一個”以茶代酒”的典故。
東吳國主孫皓之歷史評價:
陳壽:“皓之淫刑所濫,隕斃流黜者,蓋不可勝數(shù)。是以群下人人惴恐,皆日日以冀,朝不謀夕。其熒惑、巫祝,交致祥瑞,以為至急。昔舜、禹躬稼,至圣之德,猶或矢誓眾臣,予違女弼,或拜昌言,常若不及。況皓兇頑,肆行殘暴,忠諫者誅,讒諛者進,虐用其民,窮淫極侈,宜腰首分離,以謝百姓。既蒙不死之詔,復加歸命之寵,豈非曠蕩之恩,過厚之澤也哉!”
萬彧:“皓才識明斷,長沙桓王之儔也;又加之好學,奉遵法度?!?/p>
秦秀:“以孫皓之虛名,足以驚動諸夏,每一小出,雖圣心知其垂亡,然中國輒懷惶怖?!?/p>
羊祜:“孫皓恣情任意,與下多忌,名臣重將不復自信,是以孫秀之徒皆畏逼而至。將疑于朝,士困于野,無有保世之計,一定之心。平常之日,猶懷去就,兵臨之際,必有應者,終不能齊力致死,已可知也。”
薛瑩:“皓昵近小人,刑罰放濫,大臣諸將,人不自保,此其所以亡也?!?/p>
吾彥:“吳主英俊,宰輔賢明?!?/p>
李世民:“王莽偽行仁義之道,有始無終;孫皓權(quán)施恩惠之風,有初無末。二子猶船之泛巨浪,毀在不遙,若駑馬之奔千里,困其將至。”
朱敬則:“若乃投井求生,橫奔畏死,面縛請罪,膝行待刑,是其謀也。馬上唱無愁之歌,侍宴索達摩之曲,劉禪不思隴蜀,叔寶絕無心肝,對賈充以不忠之詞,和晉帝以鄰國之詠,是其才也??v黃皓,嬖岑昏,寵高壤,狎江總,是其任也。剝面鑿眼,孫皓之刑;棄親即讎,高緯之志。其馀細故,不可殫論。聽吾子之懸衡,任夫人之明鏡。”
李德裕:“孫皓雖驕奢極欲,殘虐用刑,而自專生殺之柄,不牽帷墻之制,運盡天亡,而后夷滅?!?/p>
周曇:“吳宮季主恣驕奢,移盡江南百媚花。一旦狂風江上起,花隨風散落誰家?!?/p>
蕭常:“皓窮兇極惡,卒隕其業(yè),非不幸也。”
丁耀亢:“皓乘江東三世之資,恣重兇暴,以狂樂飲人而罔罪快刑,桀紂何加焉?至青蓋入平湖,雖天運有終,而樓船鐵鎖,固皓為之獺也,佞能卒歲,后猶稱其才也。不足觀矣?!?/p>
蔡東藩:“吳主孫皓,淫暴無道,已寓亂亡之兆,羊祜之決議伐吳,亦即取亂侮亡之古義耳。惟前時吳尚有人,內(nèi)得陸凱之為相,外得陸抗之為將,故羊祜虛與周旋,未敢進逼?!?/p>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988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三國狂人禰衡之死
下一篇: 264年4月28日劉禪永不思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