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司馬紹登基,看著這小娃坐在寶座上,王敦篡位之心欲止不能,他先是不斷給皇帝施壓,因為這老賊手握重權(quán),所以司馬紹沒法子,只好給了他一個又一個的特權(quán),感覺就像是爸爸收拾兒子。慢慢的,王敦大軍進駐姑孰,屯兵于湖,早上出兵夜間即可抵達皇宮。可見司馬紹依然是王敦囊中之物了。
司馬紹血氣方剛,剛剛繼位,精力充沛,肯定要做出什么來,就這么束手就擒,必然不會??粗鴣碜酝醵胤矫嬖絹碓綇姷膲毫?,司馬紹也在做著應對,他命郗鑒為兗州刺史,都督揚州江西諸軍事,鎮(zhèn)守合肥。一個手握重兵的異己怎么可以讓他雄踞自己身后,王敦不滿意了,于是上疏司馬紹,推薦郗鑒調(diào)回中央任尚書令。拿著這份奏疏,司馬紹開始不得不接受一個事實,那就是做皇帝有時也要看大臣臉色。
郗鑒回建康的途中,在路過于湖時曾拜見過王敦,兩人討論了洛陽時期當權(quán)官員的得與失。但王敦把自己的對頭放走了,這么做他是另有心機。郗鑒不服那又能怎么樣,把他一個人扔到朝廷,即使有天大的本事,他始終只是一個郗鑒而已嘛,所以何必要那么膽戰(zhàn)心驚的呢。通過郗鑒事件,王敦也發(fā)現(xiàn)司馬紹不是個甘愿受人擺布之人,于是更加積極的謀求擴張王姓家族的勢力,讓自己的羽翼豐滿。
王敦認為對以后登基來說,還存在那么一個威脅,那就是當?shù)氐暮雷?,周家。王敦和他的王家今后要想在江東這塊地方站住腳,就必須先解決當?shù)氐暮篱T大姓,要么聯(lián)合,要么打壓,權(quán)衡利弊,他選擇了后者。王敦將周家的幾個代表人物全部誅殺。至此,王敦再也沒有顧忌,放眼前方真是一馬平川,踏破建康已是舉手之勞,眼看另一場暴風驟雨即將襲來,東晉小朝廷卻顯得那個的無助和不堪一擊。此時,暴風驟雨前的狂風已經(jīng)吹進了建康城,但可能誰也沒想到,就在這打擊到來之前,變故再次降臨,王敦病了。
王敦病了,而且很嚴重,就很劉淵一樣,王敦此次也是暴病。王敦沒有兒子,于是把老弟王含的兒子王應過繼到自己膝下,等到王敦病重,就假傳圣旨,任命王應作自己的副手,再任命王含為驃騎大將軍。智囊錢鳳看著王敦日漸消瘦,就問其身后之事,王敦的回答出乎意料。雖然兵犯建康,誅殺大臣,逼死皇帝,但王敦并不認為自己會受滅門之災,因為他堅信司馬紹不會報復,因為他司馬家還要倚靠王導。
真正點燃這場戰(zhàn)爭導火索的卻是王導,溫嶠來到建康,帶來王敦兵力部署的同時,也帶來了王敦病重的消息,于是王導就設立靈堂,發(fā)出訃聞,大家看到這架勢,都相信王敦已經(jīng)病故,于是精神大振。司馬紹就借著這股士氣,向全國頒布詔書,一條條羅列王敦罪狀,并發(fā)出討逆檄文。王敦看到詔書,病情加重,已經(jīng)不能起床,但他心里也清楚,此時除了一戰(zhàn)別無他法,就這樣躺在床上調(diào)動大軍進攻建康。
后來王敦挺不住死了,王應就拼了命的玩女人,雖然現(xiàn)在還沒幾個人知道王敦的死訊,但叛軍的指揮已經(jīng)完全混亂,就像沒頭蒼蠅一樣,飛到哪是哪。此后沈充帶著一萬人與王含、錢鳳等人會師,而朝廷的勤王軍也從四面八方涌來,兗州刺史劉遐、臨淮郡長蘇峻也帶著一萬精銳抵達建康,司馬紹不等天亮,深夜召見二人,分別賞賜將士。沈充等人聽說朝廷援軍趕到,就趁著這支軍隊正處疲勞之際發(fā)動進攻。沈充等人強渡秦淮河,政府軍不支,叛軍于是攻進建康,鏟除政府軍的防御工事,準備進一步進攻皇宮。但就這這個時候,劉遐、蘇峻大軍突然從秦淮河南岸殺到,叛軍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身后居然有人,于是倉皇之間全軍崩潰,僅在秦淮河溺死的就有三千多人。劉遐緊追,在鐘山下再敗沈充,至此叛軍大勢已去。
之后王含縱火焚燒大營,趁夜逃亡,司馬紹返回皇宮,大赦天下,歷時兩年半的王敦叛亂被徹底剿滅。隨后朝廷開始善后處理。王含返回于湖,帶上王應打算投奔荊州,王應出乎意料的表示不如投奔江州,王含不從。兩人到了荊州后,果然被王舒捆綁,投入長江淹死。而王彬聽說王應有意來投,已經(jīng)秘密準備接應船只,后來沒有接到王應,只能深感遺憾。
王敦的尸體被挖出來,下跪鞭尸,然后棄尸朱雀橋,任其腐爛發(fā)霉,飛禽惡蟲分食。
王敦至今都留下了一個謎,那就是:他到底想不想改朝換代?在權(quán)臣和皇帝之間,他似乎搖擺不定。
皇座曾經(jīng)觸手可及,然而他掉頭離去。可惜轉(zhuǎn)眼一生,轉(zhuǎn)身一世。等他再次回首,才發(fā)現(xiàn)荊棘密布,云遮斷歸途,建康已是咫尺天涯。他只有站在長江邊仰天悲歌,奔騰不息的江水卷走了他的萬丈雄心,卻沒能沖洗得了對他的萬世罵名。
司馬睿被活活氣死
王敦是個矛盾的雙面人:
1、他對錢嗤之以鼻,但給他送禮的人絡繹不絕,家里堆滿了各方的貢品財物;
2、他心狠手辣,殺人不眨眼,但每次開會都吵吵嚷嚷,他大聲發(fā)火都控制不住;
3、他推崇清談,尊重名士,但最信任的兩個人沈充、錢鳳,都是卑鄙小人。兩人胡作非為,王敦也不管;
4、他意志頑強,堅韌不拔,但他的決策朝令夕改,變化隨意。
萬涓成水,終究匯流成河,那就是:他有當皇帝的野心,但沒有當皇帝的魄力。
掌控東晉大權(quán)后,他到處樹立黨羽。在朝內(nèi),王導加尚書令,是行政一把手。親哥王含為衛(wèi)將軍,掌管軍隊;在地方上,重要州的負責人全換成同一族的。比如王廙為荊州刺史,王廙死后,換成王舒;王彬任江州刺史;王邃為徐州刺史等等。整個東晉大地掛滿了“王”的族幟。
真正的老大司馬睿,已被“軟禁”在皇宮之中,王敦自始至終沒有看他一眼。
司馬睿說的話只在宮門內(nèi)有回響,天下的新聞報道中再也找不到他的名字。
他在惱怒中患上了憂郁癥,越病越重。有一個大臣叫荀組對他忠心不二,司馬睿最后一次掙扎,任命他為太尉兼太子太保,希望能發(fā)出一絲光亮。沒想到荀組不久就病死,一切都是天意,一切都是命運。司馬睿放棄了所有的幻想,夕陽西下,晚霞散盡,余輝皆滅。322年11月,也就是建康城破的半年多后,司馬睿帶著無窮的憤恨和幽怨撒手西去,終年47歲。
對周氏一族動了殺心
司馬睿當“囚徒”的日子,整個司馬氏完全被打翻在地,王敦只需要補上最后一刀時,卻停手了。
他在建康呆了一個多月,就匆匆返回了武昌。武昌是他的大本營,他可能認為,遙控朝廷和現(xiàn)場指揮效果是一樣的。但一著走錯,滿盤皆輸。
司馬睿病逝后,太子司馬紹毫無阻礙地順利即位,史稱晉明帝。才過一個月,王敦終于意識到離朝廷太遠,鞭長莫及。于是猛吃反悔藥,暗示建康征召自己回去。司馬紹沒有抵抗,非常聽話,親手寫詔書,說:回來吧,朝廷離不開你。
但王敦還是沒有到建康,移鎮(zhèn)姑孰(今安徽當涂)。嫡系部隊的大營設在姑孰南邊的于湖,離建康很近。在此后一年多的時間里,他沒有采取任何動作,任司馬紹慢慢坐穩(wěn)了位置。
上天也許看他頻頻浪費機會,再也無法容忍。
323年下半年,離司馬睿去世不足一年,他患病了,而且病來如山倒。他身體棒棒的時候,總覺得來日方長;此刻,才知道時不我待,隱約有了篡位的念頭。
他要先把地方上的豪強一個個清除干凈,然后從容走進建康,踢掉司馬紹這個傀儡。
屠刀先舉向了江南的周氏。周氏犯了什么錯呢?
周氏的領(lǐng)頭人是周札,守石頭城時主動投降王敦,立了大功。因此周札被任命為光祿勛,很快轉(zhuǎn)為尚書,接著又轉(zhuǎn)為會稽內(nèi)史。整個周氏全部封賞,一共有五人封侯。周札這個人不懂得功成身退,只想到衣錦還鄉(xiāng)。漸成尾大不掉之勢,老虎長大了,即使不咬人,也讓王敦不放心。
錢鳳和沈充看著死對頭越來越傲氣,要爬到咱們頭上,怎么受得了。錢鳳更擔心如果王敦突然死了,自己搞不定周家,于是對王敦說:周家有才能的子孫多啊,只有除掉他們,您的后代才平安,國家才能穩(wěn)定啊。
王敦決定除掉這個后患,還要一并處理北方的周家。周顗被殺死后,弟弟周嵩一直懷恨在心,王敦假裝派人去慰問,周嵩說:他被天下人所殺,吊唁什么?
王敦聽了極其憤怒。王敦自己沒有兒子,哥哥王含家的第二個兒子王應,過繼給了王敦,被王敦指定為接班人。
周嵩公開批評王應不適合領(lǐng)兵,說是他紈绔子弟。王敦對周家非常厭惡。為了殺他們,找了一個借口。
王敦之亂:
東晉初年,晉元帝司馬睿有感王氏權(quán)重,遂逐漸任用南方
大族戴淵、周嵩與北方二流大族劉隗、刁協(xié)等人,以制約
擁兵坐鎮(zhèn)武昌的王敦。
永昌元年(322年),王敦利用大族對政府發(fā)奴為兵的
不滿情緒,以誅除劉隗、刁協(xié)為口實,在武昌起兵叛亂,
并迅速攻下建康,刁協(xié)戰(zhàn)死,劉隗投降石勒,戴淵、周嵩
被殺,其他一百多名官吏也被罷免。之后,王敦退還武
昌。
司馬睿死,明帝司馬紹即位,調(diào)配兵力,加強石頭守
備。太寧二年(324年),移鎮(zhèn)姑熟(今安徽當涂)的王敦再
次叛亂,但中途病死,叛亂結(jié)束。
------------------------------------------------
桓玄之亂:
東晉朝廷的麻煩事總是不少,好不容易把浙東的孫恩擺平了,荊州桓玄又開始發(fā)難。在孫恩起義的時候,桓玄就曾上書請求討伐,元顯知道一旦桓玄來到建康,他自然是沒好果子吃的,沒有答應桓玄的要求?;感膊皇鞘∮偷臒?,盡管偷襲建康不成,他還是充分利用這個機會控制了長江中上游的廣大地區(qū)并對朝廷進行經(jīng)濟封鎖,把朝廷搞得相當狼狽。(史書上是這么寫的:桓玄“斷江路,商旅遂絕。于是公私匱乏,士卒唯粰橡?!边B士兵也只能靠橡子充饑了,真不知元顯是怎么干的,坐擁三吳富庶之地,居然也能窮成這個樣子。公家如此,百姓更是可想而知,怪不得要造反)桓玄還寫信,對司馬道子、元顯父子在孫恩逼近時候的驚恐表現(xiàn)大加嘲諷。元顯自己也沉不住氣,居然決定討伐桓玄。出兵時間是安帝元興元年(402年)正月,元顯自任元帥,以劉牢之為前鋒都督。
戰(zhàn)爭的過程也根本就是個笑話。討伐的元顯自己不敢主動出擊,桓玄倒是一路沿江東下(當然,他也不夠魄力,隨時都在準備回江陵),劉牢之更是剛到建康西面一點的溧州便按兵不動了。這時,桓玄派了個說客去找劉牢之,劉牢之又怕討平桓玄后元顯容不下自己,又想先和桓玄合作做掉元顯再回頭擺平桓玄,總之,他倒戈了。劉牢之這個家伙打仗有一套,政治上卻是十足的白癡,這樣反復無常的小人之舉,最后必然招致眾叛親離的下場。張飛罵呂布“三姓家奴”,這幾個字用來形容這時的劉牢之似乎也不算太過分。
三月,劉牢之投降,桓玄兵到建康,只喊一聲“放仗(放下武器)”,戰(zhàn)爭就結(jié)束了。他一點也不含糊,馬上就自任丞相、錄尚書事、揚州牧、領(lǐng)徐、荊、江三州刺史,假黃鉞,都督中外諸軍事;廢殺會稽王道子,殺元顯等人;任命劉牢之為征東將軍、會稽內(nèi)史。
這個任命明顯是為了架空劉牢之,他慌了,對劉裕說:“便奪我兵,禍其至矣。今當北就高雅于廣陵舉事,卿能從我去乎?”劉裕回答:“將軍以勁卒數(shù)萬,望風降服。彼新得志,威震天下。三軍人情,都已去矣,廣陵豈可得至邪!諱當反復還京口耳”(《宋書DangerCode;武帝本紀》)。參軍劉襲更直接:將軍往年反王兗州(兗州刺史王恭),近日反司馬郎君(元顯),現(xiàn)在又要反桓公,一人三反,何以自立!劉牢之走投無路,自縊而死。(人無信不立!謹記!謹記!)桓玄下令斫棺斬尸,暴尸于市。等到后來劉裕建議,追理劉牢之,才復其本官。(劉裕對這個老上司還是有點感情的)
此時,何無忌問計于劉裕:“我將何之?”劉裕說:“鎮(zhèn)北去必不免,卿可隨我還京口。桓玄必能守節(jié)北面,我當與卿事之。不然,與卿圖之。今方是玄矯情任算之日,必將用我輩也”(《宋書DangerCode;武帝本紀》)。果然,劉裕被任命為中兵參軍,其余如故。
這時的桓玄自我感覺一定很好,于是當年他老子沒實現(xiàn)的夢想開始在腦中發(fā)芽了,那就是——過過皇帝癮。這個動作比他打仗快多了:元興二年(403年)正月,任大將軍;九月,自任相國,封楚王,加九錫;十月,逼晉安帝寫禪位詔書;十二月就在姑蘇即位了,國號楚。不過他大概忘記了,曹丕和司馬炎篡位之前都歷經(jīng)了至少兩代人數(shù)十年的努力;他呢,不過打贏了一場兒戲般的內(nèi)戰(zhàn)而已。這樣就想當皇帝,他憑什么?
果然,馬上就有人發(fā)難了。元興三年(404年)正月,益州刺史毛璩宣布討桓,發(fā)兵東下;二月,劉裕和劉毅、何無忌等人也在京口起事。按照桓玄的說法,“劉諱足為一世之雄,劉毅家無擔石之儲,摴蒲一擲百萬;何無忌,劉牢之甥,酷似其舅。共舉大事,何謂無成?!碑斎唬@三個都是敢做敢當賭徒精神十足的人物。(還是要說物以類聚,只可惜他們不是劉關(guān)張,還有下文,還有下文)
劉裕的行動可以稱得上閃電戰(zhàn)了,二月二十七、八兩天,他和劉毅分頭行動,都用詐稱打獵的辦法,襲殺京口、廣陵守將桓修、桓弘,瞬間占領(lǐng)了這兩座重鎮(zhèn)。然后和兵一處,(也才一千七百人而已,憑這點人就造反了,雖然桓玄個人能力和他不成比例,人心也不在桓玄那邊,不過還是想說劉裕,賭徒就是賭徒)二十九日,發(fā)表討桓檄文。三月,連戰(zhàn)數(shù)陣,皆勝,并斬桓玄大將吳甫之、皇甫敷??上У氖莿⒃\娭袑庍h將軍檀憑之陣亡。(他的叔叔檀道濟可是名將,侄子此時能做到將軍,多半也是人才吧)接著,遭遇桓玄主力桓謙部,劉裕另將士飽餐一頓,拋棄余糧(類似項羽破釜沉舟的戰(zhàn)法);并令老弱者登山,多張旗幟,威懾對手;劉裕、劉毅等分做幾隊,向桓謙突擊?;钢t所部多為北府舊兵,知道劉裕是什么人,很快就潰散了。(這個……只能說見過傻的,沒見過這么傻的,士兵不是武器,人家有腦子的,這簡直和指望用青州兵攻擊曹操一樣荒謬)桓玄無心戀戰(zhàn),逃回江陵準備反撲,五月,崢嶸州之戰(zhàn),劉毅、何無忌、劉道歸一舉擊敗其水軍。這時江陵也無人聽他號令了,桓玄只好繼續(xù)逃跑,終于在江陵南的枚回州被益州兵殺死,其殘部在桓振率領(lǐng)下還掙扎了一陣子,最后以其敗亡而告終。
順便交代一下,益州兵不愿東征,在毛璩下令攻擊桓振時發(fā)動兵變,將他殺死。參軍譙縱自立為成都王,蜀中又出現(xiàn)割據(jù)。
劉裕于義熙元年(405年)正月攻克江陵,迎安帝回建康。東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桓氏一族,在經(jīng)歷了桓溫、桓沖兄弟的輝煌后,終于在不肖子桓玄的率領(lǐng)下走向了滅亡。劉裕被任命都督揚、徐、兗、豫、青、冀、幽、并八州諸軍事、領(lǐng)徐州刺史。
劉裕則借此成為了東晉最后一個頭號實力派。
劉裕得到的還不僅僅是權(quán)力,還有一個將來對他有巨大貢獻的人物——劉穆之。他是在劉裕剛得到京口,需要一個處理事務的主簿時,劉毅推薦的。上任初始,就將一切事務很快處理得井井有條。后來,劉裕北伐關(guān)中時,以他作為留守司令,可見劉裕對他的信任。(很遺憾,我一時想不出現(xiàn)實中有誰可以用來類比,不過看過銀英的朋友可以參考卡介倫在楊艦隊中的地位)
(轉(zhuǎn)貼)
王導,你們都知道吧,他是東晉時期有名的丞相,而東晉也是一段傳奇的時代,文化農(nóng)業(yè)都有所發(fā)展,那么,王導這一生,其實是一直活在糾結(jié)當中的,但他的確是不一樣的花火,我們來看看他這一生就知道,為什么他總是活在糾結(jié)中了!
王導,瑯琊人,生于名門大族瑯琊王氏,字茂宏,從小就受到儒家的洗禮,是王衍的族弟,與王敦是兄弟,王導這個人,有人說它是很忠誠的,的確,他對司馬睿的確很忠誠
自從八王之亂開始之后,民間就已經(jīng)開始流傳一個神奇的話:五馬渡江,一馬化龍,馬指的正是這個司馬家,一馬化龍,這就證明了司馬家的剩下五個公子,只有一個人可以成為皇帝,而八王之亂是內(nèi)憂,外面還有李特、李雄的成漢,劉淵的漢,在外面攻打晉國,王導,王敦兄弟兩人看著不對勁于是帶著瑯琊王司馬睿,來到了東吳一代,也就是江南!
在這之前,我們來講一個王導的小故事,西晉的大富豪石崇都知道吧?王敦王導有一次就是受到了他的邀請,去喝酒,而食種叫美人來倒酒,并勸酒,如果不喝下酒的,就殺掉那個勸酒的美人,而王導善心突起,畢竟人家學過儒家,知道孟子的四端,于是他就即使酒量不高,也喝了好幾杯,都已經(jīng)成醉翁了!其實這里王導是糾結(jié)的,但是,貌似并不明顯,因為他糾結(jié)要不要喝?但他的善心使他立刻喝了下去,所以才不明顯,而王敦這里,硬是不喝,導致石崇已經(jīng)殺死三個美人了,王導就很生氣,對著王敦說:“你倒是喝呀,你看看這些美人多慘呀!”王敦才不管這些,人家很無情的,他回答說:“他殺他的人,關(guān)我屁事?。∧阕屗麣h,反正也是他自己的損失!”從中可以看出,王導已經(jīng)擁有了第一個糾結(jié),但是,這個糾結(jié)是很快就有了決定的那種!
好啦,我們繼續(xù)來講他們渡江的事,王導與兄弟王敦以及瑯琊王司馬睿,來到了江東一帶,但是他們能受歡迎嗎?肯定不能,因為現(xiàn)在外面有劉淵石勒以及李特作亂,內(nèi)部還八王之亂,并且皇帝還是個傻子司馬衷!這就令人很頭疼了!而很快,消息就傳來了,劉琨戰(zhàn)敗了,王衍等名士被石勒圍殺,而西晉的最后一個皇帝也被干了,關(guān)鍵是,問題還沒結(jié)束,江東人不肯服司馬睿,他覺得,司馬睿治理不了他們,而且一個月之內(nèi)沒有一個人來拜訪司馬睿他們幾個!因此,有人私下傳開來說,這是復興吳國的好機會,于是他們找了一個射虎斬蛟的英雄,沒錯,就是你們的周處!他們覺得周處是第二個孫權(quán)或?qū)O策,于是王導覺得這個問題不解決,可能他們幾個還會被百姓轟出去!于是,王導對司馬睿說:“我們最好愛民,我們減輕民眾的賦稅,并且做出一定的實際行動,一定能讓民眾服從我們”這里又是王導的糾結(jié)了,為什么呢?首先,如果他們什么都不干,反而還用武力解決,只會受到大眾的反抗,而用儒學的文采,那可是很強的,我們都知道孔子的那個大道,是具有強大治理性的?。ㄔ斠娭暗奈恼拢嚎鬃拥囊簧┻@一政策讓很多人都佩服司馬睿,并且大家都支持司馬睿登基,于是,司馬睿登基,是為晉元帝,但是在朝會大典的時候,司馬睿竟然邀請王導跟他共坐御床!王導三次都拒絕,而司馬睿又邀請他的時候,王導就說了一句有名的話:“若太陽照耀蒼生,蒼生萬物該如何?”其實意思就是,如果有兩個太陽照耀,那整個世界都要亂了,所以司馬睿也沒啥好說的,但是封了他幾個大官,不過東晉也就因此起的內(nèi)部混亂!
司馬睿找來了刁協(xié)、劉槐等人,為了不讓瑯琊王氏的權(quán)利更大,他們只能這么干,借此削弱瑯琊王氏,結(jié)果司馬睿找來這倆人的真不是個聰明人,因為他們并不知道他們腳下有一顆“地雷”。
這顆地雷,正是我們的王大將軍王敦。
因為刁協(xié)、劉槐等人,跟司馬睿建議,削弱瑯琊王氏,結(jié)果王導的官基本上被削爆了,意思就是他們瑯琊王氏權(quán)力太大,必須除掉,這就使王敦很不滿,于是憤怒的王敦便在武昌這個地方起義,武昌,也就是今天的武漢,他們在那一帶起兵,說是為了王導打抱不平,為了干掉刁協(xié)、劉槐這兩個欠貨,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清君側(cè)”,結(jié)果軍隊過于猛竟然直接打到了司馬睿家門口——建康!結(jié)果權(quán)利就這樣落入了王敦手中!司馬?;旧厦媾R被廢的危險!而王敦正好也想廢了司馬睿!不過好在天沒有絕人之路,他問了王導的意見,這里又是王導的一個糾結(jié),為什么呢?如果廢掉皇帝,那么他們王家人就可以當皇帝了,就能權(quán)傾天下了!但是王導并沒有選擇當,反而還勸王敦說:“兄弟?。∥覄衲阋姾镁褪瞻?!別那么得寸進尺!”王敦也就沒有廢了他,而王導為了不讓王敦被干,也是為了瑯琊王氏的利益,他每天都脫下朝服,穿著最爛的衣服在朝廷里面說自己犯的罪,因此,王導的一個朋友便去勸司馬睿,這位友好的朋友,勸說成功了,司馬??春猛鯇В部闯鐾鯇У闹艺\,把朝服親自還給他,并對他說:“茂宏,以后我還希望你能繼承我的大業(yè)呢!”
但是,王敦再一次起兵,又一次打到了家門口建康,這就令人很惱火,司馬睿竟然憂憤而死了,兒子晉明帝繼位,晉明帝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君主,只可惜活的時間不長,而王敦稱,晉明帝即位之時,又一次攻擊建康,整個東晉又一次開始危險了,而王導決定,自己有這樣的兄弟,真是侮辱我們瑯琊王氏,于是,它不僅決定鏟除王敦,還得知了王敦病倒的消息,畢竟王敦年紀也挺大了!于是,王導想到這樣一個辦法,他對大家說:“以我兄弟的暴脾氣,他現(xiàn)在病倒了,我們變到城門口罵他一通,就有效果,這樣就會血氣攻心,王敦的病就會更加的嚴重!”事情果然如王導所料,這里,王導又開始糾結(jié),畢竟王敦他是王導的兄弟,親生兄弟,但是為了大家的利益以及瑯琊王氏的利益,王導又一次選擇了消滅王敦。王敦很快就病死,王敦的軍隊自然是軍心動搖,很快就被晉軍給打了個底朝天,被打回了老家!所以王導這一生基本上全是活在糾結(jié)之中,你應該很快就能看出來了,就從以上幾個事件,就能看出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9003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